《兰亭集序》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王羲之其人其书其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 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 “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 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 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 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 “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问题探究
1、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 明确: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 地、事、乐。 2、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 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 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 朴素清新。
3、第一、二自然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 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 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 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 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兰 亭 集 序 》 ( 局 部 )
王 羲 之 《 黄 庭 经 》 墨 迹 唐 临 本 )
(
姨 母 帖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 纸本。现藏日本帝室。
2、羲之其事
(1)袒腹东床
晋代的大士族郗(chī)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 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 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 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 矜持,盛装出迎。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 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 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 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生 词 注 音
癸丑( ɡuǐ ) 会稽山( 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激湍( tuān


流觞( shānɡ
骋怀( chěnɡ


放浪形骸( hái )
趣舍万殊 ( qǔ )
一契(


嗟悼( jiē dào
彭殇( shānɡ


‖课文研读
第1自然段
ɡuǐ
春季的末 一个月, ”“躁”两种 不同的生活方式
快然自足 生命之长短存灭全 然取决于自然造化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抒情、议论为主,引出 “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 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 迁的伤痛之感。
第3自然段
符契。两半,可 合在一起
面对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悲伤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这 和风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自然万物 用来…的 使…骋 使…游 穷尽
信可乐也。
实 值 在 得
永和九年,这是癸丑年,三月之初,我们在会稽 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 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 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山峻岭,有茂密的 树林和高高的翠竹,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 左右辉映环绕。引来清流急湍把它作为漂流酒杯 的弯曲水道。大家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 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酒一杯赋诗一首 ,也足以痛快地抒发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 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抬头仰望宇宙,天空 广大无边,低首俯视万物,品类兴盛繁多,这样 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听的享受,实在 快乐啊!
修禊: 古人于阴历三月上旬巳日,到水边洗涤以拔除妖邪。
明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
流 觞 曲 水
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人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地灵: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 以及兰亭宴集的环境、盛况,表现了作者陶 醉在人与自然和谐氛围中的快乐心情。
第2自然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 取消句子独立性 依靠、借助 介词,对于
一俯一仰之 间,转瞬间
之于
有时
通“晤”
不一样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
县名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作诗

举行
一种祭礼


高高的竹子
排列
映衬、围绕
省略动词宾语
酒杯
旁边
乐器
热闹
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
“御碑亭”的精雕石狮
兰亭书法博物馆的 “古砚展”。
荷叶青蛙跳池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都会举办“中国兰亭 书法节”,书坛名家雅集兰亭,研讨书学,泼墨 挥毫,流觞赋诗,盛况非凡。
流觞曲水
茂林修竹
兰亭风景
‖传统习俗
元宵:元月十五,赏灯吃汤圆。 修禊:三月三日,临水宴饮、洗涤不祥。 寒食:约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寒食。 端午:五月五日。 七夕:七月七日。 中秋:八月十五日。 重阳:九月九日,登高、赏菊、饮酒、敬老。
4、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5、第三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是什么?
死生亦大矣。
6、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 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 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 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 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 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 乐 。再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 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 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文体知识
“序” 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 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 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宽容> 序》、《<呐喊>自序》 《〈指南录〉后序》等。 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 章,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 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 亭集序》、《滕王阁序》等等。
句型上的分类 句中对:同一句上下两个词语互相对偶。 例如:清流激湍、游目骋怀。 单句对:上下两句互相对偶。 例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隔句对: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例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引用
1.“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 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死生亦大矣” 《庄子‧德充符》引孔子之言:“死生亦大矣,而 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 (原是用来形容“道”的作用。)
痛的原因是什么? 人生无常,修短随化。 情随事迁,快乐短暂。
新亭对泣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 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译: 渡江以后,士大夫们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 就相邀来到新亭,坐在草地上喝酒野餐。周侯( 顗)在座中叹息道:" 景色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有 山河变异的感觉。" 大家都相视流泪。只有丞相王 导脸色突变,厉声说道:" 我们要齐心合力,报效 朝廷,收复中原,怎么可以像楚囚一样,相对落 泪!"
这一小节的悲痛与第二小节的有何异同?
异:第二小节主要悲人生无常,而这一节在上 一节的基础上主要悲人类认识的尴尬。 在这里,作者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那就 是现实总会有一定缺憾,人们在身处其境时往往 意识不到这种缺憾(如: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 至),因而也无法弥补和纠正,只为后人留下很 多惋惜。我们看历史、别人,对是非得失都看得 一清二楚,但我们看现在、看自己时却是扑朔迷 离。 同:目的相同。都是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 性思考,让我们在感伤的背后,懂得去珍惜短暂 的生命,领受作者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著。
中国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被称为中国书法 圣地的“兰亭”,位 在浙江省绍兴县的西 南部,春秋时越王勾 践植兰于此,汉代时 建有驿亭,因而得名, 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 虽然不大,却为中外 游人所瞩目。
“兰亭”两字系清康熙手 迹,文革期间碑被红卫兵砸断, 劫后余生,遂成残字。
“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
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相等)
明白、理解 本来
夭折的幼童
虚妄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依次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纵使
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 文
大致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由,(跟我 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 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 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原本就知道, 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 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 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 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 作。尽管时代不同世事变化,但人们抒发情 感的原因,大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 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等到 一时 高兴的样子 满足 附着 过去
通“取”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造化、自然 注定
指“向之…陈迹”句
到、达
人们彼此相处,转瞬间就度过一生。有时倾吐襟 怀抱负,在家里跟朋友促膝交谈;有时借外物寄 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 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但当他们遇 到欢欣的事物,在自己的心里感到暂时的得意, 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人生的暮年即将到来。等 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 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以前感到欢 欣的事,顷刻间变成往事,对此不能不深有感触 。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终有穷尽的一 天。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怎 能不悲痛呢?
王 羲 之 像
2、羲之其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凝 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 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 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 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7、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绪从有限转入 无限,又归结到《兰亭集》的撰集上,既点出了作 序的缘起,又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的生命也终有尽期。作者 在感时之余,转为伤逝。把庄子之言斥为“虚诞” 和“妄作。”不能学太上之忘情,忘掉生和死的界 限。
‖对偶修辞
流觞亭
“流觞亭”内部陈设,展出一些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右军祠
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 称他为王右军,祠内以方型回廊围绕的“墨华池” 上有“墨华亭”。
“御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八角攅尖顶, 重檐翘角。
御碑正面刻着 清康熙帝临摹所书 《兰亭集序》。
碑的反面刻着清 乾隆帝所书《兰亭即 事》诗,祖孙皇帝手 迹同处一碑,世所罕 见。
袒 腹 东 床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 女婿的美称。
问题思考
郗鉴何以选中王羲之?
因为其率真自然的气度和视名利如 无物的人生态度。
‖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 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 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 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 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 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 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 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 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 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