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阳茶文化与旅游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茶文化是茶资源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旅游项目。
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于整合信阳旅游资源,提升市场旅游战略地位和旅游文化品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且,茶文化旅游产品是茶文化旅游的基础,因此细致的分析茶文化旅游产品对信阳市茶文化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信阳茶文化旅游旅游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产品的开发更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的兴衰。
茶文化旅游产品属于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是一种深层次的产品。
近年来,信阳市旅游文化发展迅猛,使得大力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迫在眉睫。
一.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条件
1.自然条件
信阳市是一个产茶大市,并且茶叶资源极为丰富。
淮南丘陵和大山区皆有种植。
荣获国家金盾质奖的龙潭牌信阳毛尖的原料则主要来自信阳市西南区,俗称“五云两潭一寨”。
即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
“五云两潭一寨”海拔均在300-800米之间,所产毛尖质量最优。
一是高山云雾多,光照适宜。
短光波的蓝、紫、红光易被叶绿素吸收,增强光合作用,使茶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茶叶味浓。
二是高山雾浓,空气湿润,芽叶持嫩性强,粗纤维少。
三是高山日夜温差大,茶叶经光合作用积蓄物质,有效积累多,故高山茶叶味浓郁。
四是高山林茂,枯枝落叶多腐烂为土。
有机质丰富。
土层深厚松软,偏酸性。
有利于茶树生长。
五是空气、水质洁净很少污染,茶叶质量纯正、无杂味。
2.悠久的茶文化积淀
信阳市种茶历史源远流长,考古证明,信阳茶叶种植于战国中后期。
距今已有两千余年。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
1936年《重修信阳县志》称:“本山产茶甚古,唐地理志渭义阳(今信阳市)土贡品有茶”。
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
清代信阳毛尖的独特风格即已定型。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信阳毛尖清代已成为中国名茶之一。
更是先后在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
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奖。
1992年以来,信阳市以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为载体。
到2008年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6 届茶文化节。
3.茶文化旅游兴起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
起了茶市,做起了茶园风情游。
在一定意义上,茶文化成就了信阳市的茶经济,提升了信阳市的城市品位。
随着茶文化旅游业的日益繁荣,茶叶作为旅游纪念
品或馈赠亲友的礼品,也必将得到健康发展。
二.信阳茶文化发展现状
1.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形象与服务质量差。
在信阳发展茶文化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部分茶乡的交通条件、住宿状况不能和旅游的快速发展相配套。
茶乡的旅游市场处在初见阶段,追求经济
利益的目的大于发展当地文化事业的动机。
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
旅游人才
数量和质量上处于较落后水平:一些地区在开发当地茶文化旅游资源时未能挖
掘地方特色。
对旅游产品的定位不够准确。
对旅游产品的规划存在盲目效仿的
倾向,甚至某些地区存在将原有特色茶文化资源庸俗化的问题。
2.茶文化宣传不够,规模小,茶叶市场管理混乱
尽管信阳毛尖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独特魅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
但作为茶文化旅游的一个平台,茶叶节却没能很好的把握机会。
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行政管理体制混乱,茶叶节的举办没能提升信阳旅游业的发展,缺少政府
的支持,只能成小规模的自发发展状态。
3.管理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
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业的科技含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就管理而言,人才是关键。
而目前信阳市从事旅游业管理和服务的人员明
显不足,一些宾馆和旅游景区,无论是高级管理人员,还是一般导游等,接受
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很少。
另外,信阳市的旅游业呈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
状态。
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了景观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盲目开发的现象时
有发生。
三、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1.对本地的经济又显著的推动作用
信阳茶文化旅游兼具田园景观之美、文化艺术之美、生态环境之美和绿色
饮食之美等特点,是其它旅游产品所不及的,因此备受游人青睐。
开发茶文化
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也扩大了茶农通过为游客提供食
宿等相关的接待服务,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2.给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信阳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势必要挖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传承和独特
文化,从而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增强和复兴了乡村社区的自豪感。
并且产茶
区也是历史悠久,景点众多的地方。
茶文化旅游开发,最终还会促进本地农业、
3.有助于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在信阳,茶叶在广大乡村里生产。
乡村的自然环境是开展茶文化旅游的重
要基础,也是实现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随着茶文化旅游的逐步发展,当地居民就会认识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从而自觉地去保护
乡村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整治和美化乡村周边的环境,加强农舍、房前
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和保洁工作。
另外,作为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
一种综合性的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内容、接待等各个环节,必然处处
体现环保的意识和要求,这就有利于促进对信阳地区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信阳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初效
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文化旅游,把发展茶文化旅游作为
增强茶产业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明确提出了打造中国茶都的目标,在发
展茶文化旅游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双赢效果。
茶文化旅游品
牌走出了中原,及至北京、上海、武汉、郑州等大中城市;中国茶都、绿色休
闲品牌逐步叫响,茶文化旅游在省内外旅游界掀起热潮,信阳作为区域性休闲
渡假旅游目的地倍受青睐。
走出了一条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旅游业与茶产业
融为一体的新路子,极大的提高了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层次和品位。
全市拥有大小茶馆近千家,筛选定点100家作为茶文化休闲旅游处所。
让
广大游客在茶馆中休闲,在休闲中品味旅游,把“茶”与“情”融为一体,“茶”与“景”合二为一,既凸显了信阳原著民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茶文化
旅游的生命力之所在。
体现了茶文化的休闲、渡假和娱乐功能,树立了我市“中国茶都•山水信阳”的优秀旅游城市形象。
仅2007年,茶文化旅游项目接
待国内外游客6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2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茶文化价值如细雨润物,滋润了信阳市“中国茶都、山水信阳、文化旅游、绿茶
名地”的茶乡旅游的目的地形象。
实现可持续发展:信阳茶文化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生态要实现可
持续发展,茶叶的生计也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
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三
方面工作:即环境生态保护、民生工作、经济可行等。
茶叶出口“认证”是关
键“高品质绿茶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应该注意哪些环节?”对此,其大致的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高端绿茶出口海外,应该让海
外的人群了解高端绿茶是健康的、生态的、注重民生的;第二步,应该与比如
美国、欧洲茶叶协会取得联系,先让他们认可中国高端绿茶是健康、安全、生
态的,树立高端绿茶的品牌。
高端绿茶应该着手进行相关的品质认证工作,比
如取得相应的“雨林认证”、“公信贸易认证”、“优质认证”等,以茶促旅
游发展,以茶文化促旅游发展,提高茶文化生态旅游,反过来旅游又可促进茶
文化发展。
五、信阳发展茶文化旅游任重道远
这种消费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茶是健康饮品,具有较多
的药用价值,是游客在旅游途中的最佳选择。
因此,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将
牵引旅游业的发展更上一个档次。
1.统筹规划,在发展茶文化旅游理念上有高度
在茶文化旅游开发中,积极结合现存资源,积极进行统筹规划,妥善处理茶
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现建成了茶之韵
广场、茗阳阁和茶叶集散中心等一批景点景观。
借助我市茶文化在全国特有的
地位和影响力,在突出“中国茶都”形象的同时,不失时机的推出茶文化旅游。
2.挖掘内涵,在提升茶文化旅游品位上有深度
信阳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深入挖掘其文化蕴涵,才能不断丰富
和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内涵和质量,使旅游与茶文化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不
断将茶文化内涵有机融入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各个环节。
3.宣传促销,在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上有广度
针对信阳茶文化旅游的整体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大,力量不够强的差距,旅游
管理部门和企业携手联合,运用了各种信息工具和手段,从1992年起,信阳已连续举办了15届“中国茶都——信阳茶文化节”。
对信阳市民和外地游客来说,茶节无疑是一个让人大开眼界的机会。
除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有以茶文化为
主题的歌舞、民俗表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本身就是旅游项目,而且又是强有力
的旅游宣传方式,能极大地提高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4.做长链条,在完善茶文化旅游要素上有力度
购物是旅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注重商品开发研究
工作。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努力探索茶旅游商品开发新思路,不断推出制作
精美、价格适宜的茶工艺品,如茶文化旅游代表物(吉祥物)、反映民间饮茶
生活的木雕、按比列缩小的茶具、茶桌椅、茶建筑等。
茶产品企业应从旅游市
场高度流动性的特点出发,开发保健茶、清凉茶、袋装茶、茶食品等系列新产品,改进包装,不断提高茶的科技含量。
把“中国茶都•山水信阳”的风貌全面呈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沈国斐.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索.北方经济。
2005.
2.宁晓菊.刘清荣.江西茶文化旅游开发论析.农业考古.2005.4.
3.李居信.桐柏大别山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原理与策略
4.袁国强.李培玉.河南信阳茶叶资源环境优势及发展.山地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