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生活在当年的西欧,你愿意加入航海的船队吗?不愿意的同学可能考虑到航海的艰辛,九死一生;愿意的同学,你们勇气可嘉。不过,光有勇气是不够的,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讨一下,哪些因素促成了新航路的成功开辟呢?也就是说,你为什么要去探险,船上要配备哪些东西,才有成功的希望呢?(以前后座为主进行三分钟的讨论,把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和条件写在纸上)
四、教学方法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采用讨论法、比较法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现代教学思想重视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先做一个使鸡蛋小头朝下,在桌上立起来小实验。我们知道,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首航归来,他成了英雄,人们为他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欢迎宴会。一次宴会上,忽然有人高声叫道:“我看这件事情不值得这样庆祝,大陆是地球上本来就有的,并非哥伦布创造的,他只不过坐着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碰上了这块大陆而已,其实只要坐船一直往西走,谁都会有这项发现的。”宴会上顿时鸦雀无声,这时,哥伦布笑着站了起来说:“这位先生讲的似乎很对,其实不然,我们不妨一试。”说着,他顺手抓起桌上放着的熟鸡蛋,请大家在桌上立鸡蛋,当时竟无一人想出办法。最后,哥伦布做到了,
三、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提供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及世界市场形成的文字资料,用ppt播放,学生回答)
关于走向会合的世界,教师出示材料,学生读材料,讨论。
补充材料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动手构建体系,掌握本节内容知识
(当堂检测)见学案
(课后作业)
在新航路开辟前半个多世纪,中国明朝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航海家,率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知道他是谁吗?郑和。2005年正好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很多地方都举行纪念活动,应该说,郑和当年完全有能力完成环球航行的创举,但环球航海为什么不是由中国人完成的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自己去查找资料,进行探索。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杨敏红
二、教学课题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3、通过评价哥伦布,培养以历史的眼光、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东方的诱惑(即原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即经过),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即影响)。本课内容在必修二模块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在教学时必须注意理顺前后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整个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人类由分散逐渐走向一个整体。
──《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请思考:新航路开辟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在资本主义为主体的体系下,人类各个文明被纳入了统一的整体。新航路的开辟给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学们讲得非常好,考虑得也很全面。我想,如果生活在15、16世纪的西欧,你们中一定会出现象哥伦布、麦哲伦这样的航海事业的佼佼者。那么,对于哥伦布、麦哲伦这些航海家,后人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难点:新航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成PPT让学生对当时背景有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追寻当年开辟新航路的艰辛历程。
(新课)
一、新航路开辟的含义、原因、条件
出示葡萄牙里斯本的地理大发现纪念碑图片,阐述新航路的开辟的概念: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又称“地理大发现”,它指从西欧穿过大西洋到美洲,进而横渡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和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路线。
现在,我们请三位同学代表当年殖民的西方发达国家,三位同学代表当年被殖民的美洲发展中国家,采用你们准备好的材料,进行一场简单的辩论,并说明理由。(教师总结)双方的辩论都非常精彩,也很有说服力。我们学习历史是要以史为鉴,评价历史人物要客观公正。(做练习)
2010·山东卷)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我们看两幅图:1420年和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比较这两幅图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师生互动)不同在于:前者认识的世界范围要小得多,后者认识的世界范围大得多,多了美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前者看地球是扁平的,四周是茫茫大海,后者看地球是圆的,陆地、海洋已经联为一个整体。产生不同的原因有:新航路的开辟,使人们发现了新的大陆和大洋,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使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完善着对世界的认识;此外,科技的进步和科学理论的发展等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可以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2、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转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讨论的形式探讨了新航路成功开辟的影响;以辩论的形式评价哥伦布,培养学生以历史的眼光、辨正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自与麦哲伦一道作环球航行的皮加费塔在牙人对印加帝国的征服。西班牙征服者的首领是弗兰西斯·皮萨罗……1531年,他和他的四个兄弟一道率领远征军入侵印加帝国……印加的统治者阿塔华尔巴应皮萨罗的邀请前来赴会,后者却趁机抓住了这位手无寸铁的“皇帝”,当场屠杀了“皇帝”的许多随从。这位“皇帝”被迫拿出了许多赎金──22英尺长17英尺宽的一间屋子里堆满7英尺高的金银财宝。在夺取了这些财物后,皮萨罗背信弃义地杀死了“皇帝”。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问题:根据材料及教材内容,思考应该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
(学生回答,教师不充)他们坚毅、勇敢,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这个角度说,他们的壮举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应该看到,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为了金钱,他们的后继者为了获得黄金白银,不择手段,杀掳掠夺,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2、评价哥伦布
1992年世界上许多国家对500年前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表现出强烈的、然而却是截然不同的反应。发达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有人甚至要沿当年的航线再次航行,并准备在他所到之处立碑纪念,以表彰哥伦布的历史功绩,而美洲国家却同声对哥伦布发起了严厉的谴责和声讨。我们应如何评价哥伦布呢?下面我们先观看有EPdYQ.html
一、探寻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主要航海家航行经过之后,教师出具材料,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并动画演示新航路开辟的路线,p;cl
3、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它也是推动新课改的重要力量。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优化教学内容。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相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着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学生思考、讨论。无论我们如何看待评价这些航海家以及随之而来的野蛮的征服者,毕竟他们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线,使原本彼此割裂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感谢导游的精彩解说让我们对新航路开辟的历程有了大致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填表。注意:分别填要探寻的航线情况,三个问题(支持国家、探险家、到达地点)
启航时间
=&word=%B4%EF%D9%A4%C2%ED&istype=2&z=0&fm=rs1
材料一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我们也把盖在大桅顶端以免它损坏帆缆索具的几张牛皮取下来吃了。但是它们经过风吹日晒和雨淋,已经十分坚硬,我们只好把它们放在海水里泡上四五天,然后再放在火上烤,这样才能吃下去。我们还常常吃木屑。有人卖老鼠……然而,即使这样也找不到老鼠了。
支持国家
探险家
开辟的航线
1487年
葡萄牙
迪亚士
沿大西洋到非洲西南端好望角
1492年
西班牙
哥伦布
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
1497年
葡萄牙
达·伽马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
1519年
西班牙
麦哲伦
环球首航的成功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来直观感受一下当PoG_B.html
哥伦布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又是殖民者、侵略者。当年殖民的西方发达国家感谢他发现了“新大陆”,带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而当年被殖民的美洲发展中国家痛恨他,因为“新大陆”被发现后,美洲许多地方遭受了残酷的掠夺和屠杀,日益贫困落后,尤其是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不过美洲也由此纳入了近代文明社会。如果我们用“进步”和“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我们说,哥伦布航行到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应予以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