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评赞
《史记》中项羽的人物形象
![《史记》中项羽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3501f05aaea998fcc220eb6.png)
《史记》中项羽的人物形象《史记》里的本纪,本以各代帝王为中心,叙述各朝代的兴亡及重大政治事件。
项羽虽没有成功帝业,但因为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在秦汉鼎革之际的一段时间里,他发政令、称霸王,权同帝业,所以司马迁列项羽于本纪。
项羽一生气宇轩昂,踌躇满志,一心要成就一番大业,但由于他本身性格上的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认识上的偏差,作战谋略上的失误,血气方刚而智谋不够,最终只能是走投无路,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对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项羽本纪》一文中自始至终都曾做过生动传神的描写。
如写项羽年少时学书学剑都不成,但他却自有道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意思是,读书写字只要能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击剑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对付万人的本领。
他的一番话就体现体现出了他只求一蹴而就,不懂得循序渐进,逐步积累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来使自己有足够的阅历来对付战乱中的各种情况。
后来,他的叔父就叫他去学兵法,但“又不竟学”,半途而废。
但他的大志却也着实难得,如他看到秦始皇巡游会稽,渡钱塘江,便“口出狂言”:“那人可取而代之。
”他力大无比,才气超人。
为了自己能在战乱中召集各路各派,反倒秦军并能使下属无所谓惧作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如他在进攻秦军的过程中,由于看不惯守义在危难之中还兀自贪图享受的行为,便谎称“守义和同齐国合谋反楚,楚王密令杀掉他”,而杀死了守义父子。
这之后,项羽名声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所有将官都震骇顺服。
这大大增加了项羽的自信心,失势也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指挥楚军同秦军作战,楚军一过河就运用了的军队,激战多次,断绝了秦军运粮的通道,把秦军打得大败。
这时,诸侯军队来救援,但没有一个敢派兵出战。
项羽指挥的军队呼声动天,无一不以一多十,震慑了秦国的诸侯将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军时,每人都曲膝而进,不敢抬头仰视。
项羽从这时开始做诸侯的上将军,诸侯们的军队都归他指挥。
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使项羽更为骄傲,本来就无深谋远虑的他更显得头脑简单,轻视敌人。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b5d3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9.png)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项羽的评价(精篇一项羽是一个英雄。
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可以冲锋陷阵,转瞬间就能杀敌百人,他用兵大胆,敢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佩服他的胆略和勇猛。
观看秦始皇出行时,他竟敢说自己可以取而代之。
千古英雄,谁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从这点看,项羽的确是英雄。
但项羽更是一位失败的英雄。
首先,我认为他不注重文化学习,只崇尚武力。
他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已经足够了。
可他没想到,不学习,有些方面就会无知,无论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无知都会成为绊脚石。
其次,我觉得他不善于用人,不能把握好时机,无知使他不知人,更不善用人。
张良、韩信都曾经投奔于他,可他竟不能知人善任,使这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刘邦所用,较后把自己打得一败涂地,总算有个谋士范增的才智也给浪费了。
要么不执行范增的计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绝好的机会呀,可项羽偏偏痛失良机,要么中人家的计策,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离开他,在忧愤和疾病中去世,使自己彻底失去谋士。
项羽还是一位不善于总结自己失败的英雄。
项羽在临死前曾说:“天要亡我。
”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项羽英雄盖世,却只会逞匹夫之勇,不能驾驭天下英雄,到死都认识不到自身的弱点,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天,真是可悲呀!项羽的.个人评价篇二楚军主力北上击齐,汉军趁机东进伐楚!也就是说,项羽为了平乱齐国,把所有的精力和兵力都用在齐国,而不是刘邦身上,也就间接的给了刘邦发展壮大的机会。
田荣不断的在齐国搞事情,项羽派人去剿灭,田荣就给他玩起游击战,远远躲起来。
楚国大军一走,田荣率领的军队又冒出来,到处斩杀楚国的军士。
这样反反复复搞了很多次,让楚国的大军深陷在齐国的沼泽里不能自拔。
齐国跟楚国是世仇,为了联合齐国抵御汉军,双方暂时合作,楚军二十万被韩信一场水给淹了,大将龙苴战死,齐国成为汉土。
我心中的项羽(作文16篇)
![我心中的项羽(作文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f9e0e176a20029bd642da9.png)
《我心中的项羽》我心中的项羽作文(一):我眼中的项羽项羽,在我眼中是一位英雄。
天生神力。
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一日始皇帝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这个人能够取而代之呀。
其叔项梁因此奇之。
气候,举拳而起,从者云集,破釜沉舟救越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手东西,往来翕手,未知疲倦,他很讲信用,只因允诺项伯善待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夫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吴江自刎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而对身后的丛林干戈。
他应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真正的勇士是无法被震摄的,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
说到项羽,有生而发的一种敬畏和同情之感。
不知为什么,刘邦和项羽之间,我更倾慕于项羽,他的神武可谓气吞山河;他的感情,可为缱绻动人,大师,结局究竟是悲凉的,项英雄最终自刎乌江,秀丽的虞姬亦是随风而逝。
带给人是无限的惆怅和悲凉。
他也是一位柔情似水的英雄,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别姬的故事,无不体现到项羽柔情的一面。
自古英雄爱江山,也爱美人,项羽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我认为他既爱江山,也爱美人。
爱景山,他有南征北战,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
许多人觉得,项羽不就应因为美色在四面楚歌时,不开个例会,但试问,面临生死以别的边缘,谁不珍惜与爱人共度的时光,何况项羽身后有个如此乖巧的女子,难怪得到如此欢心。
这处于项羽的柔情,他的重情义。
项羽对士兵的友善,对部下的关系,同甘共苦的精神。
历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现代人能顾及的。
无良商贩为了私欲,剥削员工的事例比比皆是。
为什么不能学习一下他的精神呢。
两军交战,拼死一搏,所当所迫,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这十二个字在项羽本纪里,项羽对自己的评价。
项羽的一往直前,誓死如归的精神。
如果能在如今社会中发扬,那么会多好。
地震当中的,官员也秉持着这种精神,那么我想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伤亡人员。
这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前秦功臣让我感动。
项羽本纪赞知识点总结
![项羽本纪赞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54a69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17.png)
项羽本纪赞知识点总结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郢人,战国末期楚国将领、霸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才俊。
项羽本纪是项羽的传记,记录了其一生的事迹和功绩。
本文将从项羽的早年经历、军事才能、政治才智、个人品格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的剖析。
项羽的早年经历项羽生于楚国郢城,是楚国世家之后。
据传记载,项羽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华。
他喜欢骑马射箭,擅长舞剑,勇猛而有勇气。
在军事演习和比武中,项羽往往能胜出,展现了出色的战斗能力和领导才干。
这些早年的经历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才能项羽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闻名于世。
他在作战中善于运用兵法,善于战术布阵,敢于创新,勇于冒险,总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他率领楚军与秦军数次交战,屡屡取得胜利,一度使秦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项羽的军事才能表现在组织指挥、战术运用、资源调度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出色的军事领袖风范。
政治才智除了军事才能,项羽还具有出色的政治才智。
他在地方政治和军政管理上表现出了不凡的才干,善于调节百姓疾苦,善于施政治事,提出许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政策。
项羽还注重人才选拔,尊重智谋,善于用人,使得自己的统治更加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个人品格项羽贯彻“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倡导仁爱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敦促自己的部下严守纪律,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他不骄不躁,待民如子,待将如父,处处彰显出君子风范。
项羽的个人品德为他在楚国人民和部下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也为他在战乱之中保持了政治的稳定。
综上所述,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和政治家,他在战争中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带领着楚国军队反抗秦国的侵略。
同时,在政治上,他也表现出了优秀的政治才干和领导能力,为楚国人民带来了安定、繁荣和和平。
项羽的传记《项羽本纪》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重要篇章,它详细记载了项羽一生的事迹和功绩,对于研究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_名人故事素材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_名人故事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a896121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3.png)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1、早期经历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
”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
”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
”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
”殷通同意后,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连杀将近一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
赞美项羽作文
![赞美项羽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c0ffc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f.png)
赞美项羽作文赞美项羽作文(精选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赞美项羽作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赞美项羽作文篇1你本是楚国的贵族,只因那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一扫六合,楚国没有了,项家也便衰落了。
你是一个有思想的汉子,你的骨子里流淌着坚强的毅力。
你天生神力,与人角力未曾失败,甚至更有那“霸王举鼎”的传说在众多兄弟的心中流淌。
你武功卓绝,以一当百,所向披靡。
环顾天下,又有谁可以称得上是你真正的对手。
你与项梁曾见始皇出游路过会稽,你那时曾说:“那个人,我一定会取代他。
”项梁捂住了你的嘴告诉你这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你看了一眼便不再言语。
当陈胜吴广起义时,吴中的郡官曾想去归顺,你看不惯这些人,在项梁的暗示下你杀了他们,郡官的家人被你吓得都趴在地上不敢起来。
项梁召集诸位豪强,并说服了他们与你一同参加战斗,这样八千精兵便被你叔侄二人掌握手中。
你曾在巨鹿以为数不多的楚军大败秦军主力,使得你的威名传遍五湖四海,也使那秦军不敢直对你的锋芒。
你与那刘邦定下谁先攻入咸阳,谁便称王的协议。
刘邦设计先入咸阳,而你却看不惯这个使用阴谋诡计的小人,于是你用武力逼迫他撤出咸阳。
你并非只是一介武夫,只不过是不屑做那种尔虞我诈的勾当罢了。
所以你不愿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你觉得那样有愧于霸王的称号。
可刘邦呢,却在暗中休养生息并发誓要与你一决雌雄,重争天下。
战争,不是江湖间的决斗,更不是比武切磋。
你不曾痛下毒手,可是对方绝不会留你这强敌在世。
这便是战场,没有任何江湖规矩可言。
乌江边,你看着旁边的战士一个个倒下,你的头脑中一片空白。
回忆起往昔的风光,虞姬美丽的容颜,想起她刎颈时的鲜血,你的心都碎了。
面对这红尘的烟雾,你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你不是勾践,不会卧薪尝胆;你不是刘邦,不会卑躬屈膝。
你是霸王,所以你选择了死,而你的死却是何等壮烈,何等豪迈?你举起剑,割断了自己的喉咙,喷涌而出的鲜血洒在岸边,洒在江水里,触目惊心。
《项羽本纪赞》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项羽本纪赞》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2b9c11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6.png)
《项羽本纪赞》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项羽本纪赞》是《古文观止》里的一篇,本为《史记·项羽本纪》的赞语部分,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评论。
司马迁肯定了项羽继陈涉之后起兵反秦、推翻了秦王朝的历史功绩,分析了项羽失败的原因,批驳了他的宿命论思想。
但司马迁没有看到项羽失败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以及分封诸王侯所造成的天下分裂局面,背离历史前进的方向。
相反,却把“分裂天下而封王侯”作为项羽的功绩加以肯定,这正反映了司马迁的局限性。
作品原文:项羽1本纪赞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2曰:“舜日盖重瞳子3。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具苗裔4邪?何兴之暴5也”夫秦失其政,陈涉6首难7,豪杰蜂起,想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8,乘势起陇亩9之中,三年,遂将10五诸侯11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候12,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13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14怀楚15,放逐义帝16而自立,怨王候叛己,难矣。
自矜17功伐18,奋19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20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21,尚不觉寤22,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23“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词语注释:1、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发难,豪杰蜂起,项羽与叔父项梁亦起兵逐鹿中原,大破秦军,并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亲、分封王侯,自号“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困,败于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自刎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
2、周生:汉时儒生,名字事迹不详,应是司马迁的长辈。
[3]3、重(chóng)瞳子:双瞳仁。
4、苗裔:后代子孙5、兴:兴起。
暴:突然、迅猛。
6、陈涉: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7、首难(nàn):首先发难,指首先起义反秦。
8、尺寸:指狭小封地。
9、陇亩:田野,指民间。
10、将:统帅,率领。
11、五诸侯:指原来的齐、赵、韩、魏、燕五个诸侯国。
司马迁《项羽本纪赞》诗词简析
![司马迁《项羽本纪赞》诗词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c98a4d27284b73f3425014.png)
司马迁《项羽本纪赞》诗词简析项羽本纪赞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亦是双瞳孔。
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能够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
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
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
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注释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419b020da8114431b90dd8aa.png)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 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 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问: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可惜 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 一首歌。 《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歌,《楚汉春秋》 记载了虞姬的歌:
项。
思考; 1.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 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 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 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 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项 羽最得意之战,
❖ 思考: 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 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 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 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 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 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 容有何联系?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 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 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 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 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 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
四面皆楚歌,项王乃 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
大惊曰:“汉皆已得
羽大惊失色地说:“汉 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
楚乎?是何楚人之多 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
也!”项王则夜起, 饮帐中。有美人名虞,
历史人物对项羽的评价
![历史人物对项羽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0e0d8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a.png)
历史人物对项羽的评价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对于他的评价也因时代、文化、政治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历史人物对项羽的评价:
1. 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一个勇敢、坚毅、有魄力的将领,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为推翻秦朝的统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贾谊:贾谊在《过秦论》中对项羽进行了赞扬,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将领,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的发展趋势,采取正确的策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 班固:班固在《汉书》中对项羽进行了批评,认为他是一个骄傲自大、刚愎自用的将领,在战争中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了失败。
4. 曹操: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对项羽进行了赞扬,认为他是一个有勇气、有魄力的将领,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为推翻秦朝的统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 李世民:李世民在《贞观政要》中对项羽进行了批评,认为他是一个残暴、自私的将领,在战争中采取了一些不道德的手段,对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总的来说,项羽的评价因时代、文化、政治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但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是得到广泛认可的。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项羽的作文800字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项羽的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b5ba27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f.png)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项羽的作文800字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项羽的作文800字(通用50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项羽的作文800字,欢迎大家分享。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项羽的作文800字篇1乌江的水,依稀翻滚着,依稀沉醉着,依稀守护着。
——题记我喜欢你,项羽。
冰冷的江风,抚摸着你如墨的长发,动作是那么轻柔。
或许他早已知道你失败的结局,抚摸起你的动作都透出了淡淡的惋惜。
但我在你疲惫的脸上看到了坚定不移,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项羽?我喜欢你的勇猛。
当你看到宋义的无能时,你愤怒了。
一气之下,你毫不犹豫地拔出剑,狠狠刺进了宋义的胸膛。
血,喷涌出来,溅在了你刚毅的面孔上,但在那因多年操练而变黑的脸上,我看到了决心!于是,你率领你的铁血兄弟们渡过漳河,大吃一顿之后,便在众人誓死跟随的目光下破釜、沉舟。
就这样,我便在巨鹿看到了你勇猛杀敌的身影,你胜了!我喜欢你的坚定。
当军营四周响起凄凉的楚歌时,你知道这一场,注定是败了。
柔柔的轻歌,丝丝漫入你的耳朵里,你悲伤了。
看着那些与你相依为命的兄弟那思念家乡、思念妻子的神情和眼色,你却也是更坚定了,带着那仅剩的三千兄弟,突出重围。
我喜欢你的深情。
当虞姬拿着剑抹向自己无瑕的玉颈时,你害怕了。
鲜红的血液从她的身体缓缓流出,颜色,是那么的刺目。
滴滴晕染在你褐色的衣襟上,像朵朵鲜艳的怒放的花朵。
你痛苦,无助。
眼角有着丝丝晶莹的泪光,嘴里浅唱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喜欢你的不弃。
当你看着那顺着乌江水漂流而来的小舟时,眼底只剩一片冷然。
疲惫而又坚毅的面孔上,看不出一丝懦弱的表情。
你心中早已下定了决心。
我知道,你是为那仅剩的百余兄弟,选择了生死与共。
我想对你说:“去吧,总会有机会东山再起的!”但我明白那只是枉然,因为聪明如你,不是不懂这个道理。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e82e4e8f90f76c661371a77.png)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1、早期经历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
”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
”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
”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
”殷通同意后,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连杀将近一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
项羽在历史中是什么样的人对他的评价又有哪些
![项羽在历史中是什么样的人对他的评价又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879af5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3.png)
项羽在历史中是什么样的人对他的评价又有哪些项羽给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勇者无可匹敌,大部分人对项羽的印象是这样的,对于项羽又还有其他什么看法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对于项羽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项羽个人评价1他能够封赏自己最讨厌的人,也能够放弃自己最喜欢的人,理性是他灵魂里的中坚力量,这是韩信明知项羽更加“勇悍仁强”仍然跟着他的缘故。
韩信用八个字评价项羽:“妇人之仁,匹夫之勇”。
匹夫之勇好理解。
妇人之仁,韩信这样解释:“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但等到要给有功者封爵时,项羽又极其小气,印章在手里都快磨出包浆了,也舍不得给人家。
加了定语“仁”和“勇”已经失去本意。
项羽愿意对眼前人示好,但怀王与韩信都说他“所过无不残灭者”;刘邦不太照顾别人的面子,却尊重别人的利益,更不做无谓的滥杀。
刘邦之于项羽的胜利,是理性之于非理性的胜利,智慧之于反智的胜利。
反智的光芒能够辉耀于一时,爆发惊人的能量,但终究只是一时胜利,经不起天长日久的检验。
在一个个关键节点上,项羽落入刘邦的话语陷阱;垓下之战,他主动接受来自于韩信的暗示;最后一场打斗,项羽未尝不神勇,但又有何用?他心里已经认了输,以一当百,也不过是一场精彩的谢幕表演。
他兵败如山倒,迅速崛起,又迅速陨灭。
这世上,拼到最后,还是拼脑子。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和赞扬;一种是以晚唐诗人杜牧为代表,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认为项羽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对他自刎乌江的决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评价。
几千年来这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着,那么项羽当年为什么选择了自刎,而不是过江呢?根据最早的记录,项羽是因为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人物形象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11db2ca2cc58bd63186bd81.png)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人物形象研究综述2011243231陈婷燕摘要: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是骁勇善战、刚正直言、有勇有谋、坦率磊落、豪爽仗义;但也有的人觉得项羽是刚愎自用、寡谋轻信、优柔寡断、轻敌自大。
而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形象描写,一方面以确凿的历史记录粉碎了刘邦集团对项羽的歪曲与污蔑,大力歌颂了项羽的功绩和道德,另一方面通过韩信、刘邦之口述说了项羽性格上的缺点。
关键词:项羽本纪,项羽,人物形象、评价正文: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是骁勇善战、刚正直言、有勇有谋、坦率磊落、豪爽仗义;但也有的人觉得项羽是刚愎自用、寡谋轻信、优柔寡断、轻敌自大。
对于不同的评价,我们不禁要深思:“项羽到底是成王?还是败寇?”伴随着这个问题,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网、读秀网以及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CNKI全文数据库翻阅查找各种社会上和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项羽这一形象分析的资料,帮助笔者研究项羽的人物形象。
翻阅众多的资料,发现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主要是从他的四次主要事件为基础的,项羽少时、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首先我们来看项羽少时。
关于项羽少时的评价,多数是赞美之词,《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么一段描述项羽少时的话:“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以及在他二十四岁那年,在街上看到秦始皇威风凛凛的巡游时,不禁对他的叔父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
这样的豪爽志气、这样的宏伟理想,使得人们纷纷称赞。
何孟春说:“项籍喜兵法,略知其意而不肯竟学,是真能学兵法者。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真能解书者。
”对于项羽所说的“彼可取而代也”,在康清莲的《英雄气不短,儿女情更长——以《史记》中项羽形象分析为例》中写道:“项羽尤其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他说自己可以取代秦始皇,我想这句话不仅让项梁“奇籍”,也让天下人“奇籍”。
项羽的评价有哪些
![项羽的评价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edb333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7.png)
项羽的评价有哪些从古至今,人们对项羽的评价就褒贬不一,评价项羽的人也是各行各业都有,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项羽的评价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项羽的评价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数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曾有诗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在李清照看来,项羽活着的时候,是人中之龙凤,就算是死了,他也是鬼中的大英雄,这是对项羽评价中非常高的。
当然除了李清照等人对项羽的高度赞扬之外,也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做诗词贬低项羽。
因为项羽一生主要的作为就是与刘邦的楚汉之争,所以拿他跟刘邦做比较是在所难免的。
据记载,有一次秦始皇出国巡游,他的车辇经过的时候,项羽说道:“他日定取而代之”,而刘邦则说男人就该是这样,当然项羽的一生也是在为这个目标奋斗着,由此可见,项羽是敢想敢做的真英雄。
正如项羽在《垓下歌》中所唱的一样,历史上赞扬项羽力气大的也比比皆是。
在大多数的人印象中,项羽是力拔山河气盖世,在军事上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
他在与秦军的作战中,从未有过失败,其中最有名的战役便是巨鹿之战。
当然在军事上非常有才华的项羽在政治上却是非常的幼稚的,为人处世全凭心情,听不进去谋臣的劝谏,刚愎自用,这也是他在楚汉之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他在之前听从了亚父范增的建议,直接杀死刘邦,那么这天下早就是他的了,又怎会落入刘邦手中,让他建立西汉。
但是对项羽的评价最多的还是说项羽的一生是英勇的一生,他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就算是穷寇末路,他也能够坦然的面对。
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项羽是被记录在本纪中的,而本纪是用来写帝王的,由此可见,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之高。
历史评论家易中天对项羽的评价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著名学者易中天可谓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情有独钟,虽然项羽是刘邦的手下败将,自刎乌江而死,但是易中天评项羽认为,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相反易中天还认为项羽是真英雄,而刘邦不过是运气好的地痞无赖而已。
易中天这样认为还是更多从个人主观想法出发,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历史本来就是由人来书写的,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不同,自然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就不同。
古代文学作业项羽形象
![古代文学作业项羽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c77932c376baf1ffc4fadca.png)
中国古代文学作业试分析《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感性大于理性:项羽)文学院中文系5班姓名:***学号:********1、分析《项羽本纪》中项羽的形象1、少时粗疏学浅却有大志(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学万人敌)2、志存高远,心胸博大,性情直爽豪迈、胸怀坦荡却心直口快、口无遮拦(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英雄气概显露无疑】3、外部形象优越,力能扛鼎,才气过人4、军事奇才,用兵如神,刚强神勇(钜鹿之战,破釜沉舟;彭城之战,以少胜多;垓下之围,突袭800对5000,项王乃驰..杀数十百人)5、脾性急躁易怒(脾气火爆),(援赵途中主张急速过河,斩宋义;文中8处项王怒)6、性情暴戾,对敌残暴(楚军夜击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烹说者;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以上诣城东,欲坑之…)7、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用人不明,缺乏政治才能(项伯夜驰沛公军;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错失韩信;行赏分封具有很大随意性)8、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目光短浅(鸿门宴;心怀思欲东归…)2、司马迁如何塑造项羽形象作者运用尖锐的冲突,生动的细节描写,以及个性化的语言,运用烘托、对照、互见等修辞手法刻画了项羽刚强神勇,英勇无畏,不可一世的一代霸主形象。
文章主要运用对照,将项羽与刘邦对比,与各路诸侯对比,突出了项羽的顶天立地,铮铮烈骨,胸怀宽广,神勇果敢,是一代战神作者刻画项羽形象,详略得当。
项羽少时粗疏学浅,长大以后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而是选取了钜鹿之战,破釜沉舟,彭城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等典型事例做了细致生动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对待项羽的态度:通读全篇,可以发现《项羽本纪》倾注了作者对项羽的赞许与同情。
通过作者将项羽列入本纪,肯定其灭秦之功,确认他在秦汉之际的实际统治地位,加之对其形象的十分全面而深刻的描写,就可看出。
作者运用互见法写项羽:作者基本上如实记载了项羽一生的功过是非,作者的态度和评价基本上也是客观的,既写了他气吞山河,功盖天下的一面,也写了其凶狠残暴的一面。
《项羽本纪赞》原文、译文及赏析
![《项羽本纪赞》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405c5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9.png)
《项羽本纪赞》原文、译文及赏析《项羽本纪》为《史记》的名篇,项羽是司马迁重点刻画的历史人物之一。
这篇赞语作为《项羽本纪》的结尾,用极为简洁的文字,对项羽的一生作了历史的总结,颇具权威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项羽本纪赞》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项羽本纪赞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亦是双瞳孔。
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
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
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
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注释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项羽本纪赞》原文翻译及解析
![《项羽本纪赞》原文翻译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978b8a804d2b160a4ec091.png)
《项羽本纪赞》原文翻译及解析【作品介绍】本文是司马迁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写的赞语,附在该纪之末,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项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本文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原文】项羽本纪赞①出处:《史记》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④。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⑤。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⑥。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⑦。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⑧!【注释】①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正如本文所说,“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赞:文章最后的论赞部分。
这里是作者在叙事之后,以作者的口气写的议论、总结及补充的文字。
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②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周生:汉时的儒生,姓周,事迹不详。
舜:虞舜,我国上古时代的帝王。
盖:原来。
重瞳子(瞳tóng):一个眼珠里有两个瞳孔,古人认为这是神异的人物。
对伟人敬仰赞美的诗句+句子
![对伟人敬仰赞美的诗句+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445f5ee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0.png)
对伟人敬仰赞美的诗句+句子1.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被赞者:项羽2.唐,李白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被赞者:祢衡3.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被赞者:诸葛亮4.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被赞者:诸葛亮5.宋,王安石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
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
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
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
被赞者:诸葛亮6.唐,武少仪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
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
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被赞者:诸葛亮7.宋,苏轼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従汉道衰,蜂起尽奸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
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被赞者:诸葛亮8.宋,陆游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
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
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
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锺邓。
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
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被赞者:诸葛亮9.唐,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评赞
项羽可谓之人雄矣。
本为楚之遗贵,没于会稽,非藉其余财而忘父仇,不惧秦威严而言可代。
陈吴一呼,奋而相从,愿身死以仇得报。
后叔伯梁死,权柄落乎卿子将军无能之辈,愤而弑之,遂于巨鹿,破釜沉舟,背水一役,亡章邯军三十万,东命诸侯进略,西令秦廷畏惧,一时锋芒,谁可与及?性情豪杰,不饰于表,其声也铿锵,其目也重瞳,其容也虬髯,执戟而立,威武异秉,天下几人相短长?
英雄者,有英貌且雄志也。
岂羽不可谓英貌,不可谓雄志耶?夫羽,真英雄也。
章邯,杀其叔伯,降而用之;龙且,常忿小怨,信而任之;范增,性情刚直,语出冲撞,初亦可奉而从之。
此乃羽之大气也,足以容常人所不能容。
楚怀王,项家一傀儡耳,羽亦可行臣子之礼,跪叩而拜;卿子将军,得意一时之小人也,羽亦能忍其张扬,潜然不发。
后皆一举而得之。
此乃羽之隐毅也,足以忍常人所不忍。
羽,实乃英豪也。
延及与刘邦宴于鸿门,羽非不知邦之能也,亦非无杀邦之力也。
俄而释之于杯酒之间;樊哙罪冒上,亦恕之,何为也?实乃羽素怀英雄之志,自信可与刘邦决之于疆场之雄雌也。
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抑与之同耶?英雄之量,莫如是也。
至乎与汉王决于疆场,百战而百胜。
破齐田氏,踏赵城土,项羽锋芒,谁可与及?惜乎、惜乎,遇人不淑,遣将守弹丸之梁城,雄关百丈,金城汤池,一夫当关而万夫莫开。
守将无能,不
忍小忿,出城而敌,一遇而溃。
守将身死,梁城易手。
惜夫项氏大好之局,溃乎一城之间。
羽约兵缓退,彭城一役,擒汉王父。
汉王惧,鸿沟和议,许之割天下为二,东楚西汉,愿羽息怒。
嗟夫项王,枉信小人之言,既释质东归,怎奈何西返汉王急东追!小人无信义,英雄不可无节气!
困于垓下,四面楚歌;虞姬一歌,青芒闪过,香魂早已归幽府。
泪洒美人庞,英雄叹声起。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乌江畔,残阳如血,马声嘶。
英雄身躯,怎奈小人践踏?剑锋抖擞,血薄山河,宁为人雄死,不作败寇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成败纵已定,雄寇后人评。
羽虽败犹荣,不肯折节效穷寇。
李后主,宋徽宗,言闻项羽应自愧。
英雄名,流千古,纵身死,亦何妨?
1009 黄泽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