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公开课得奖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优秀6篇
项羽之死教案《项羽之死》教案「」优秀6篇老师可以通过项羽之死的教案让学生梳理情节,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准确概括项羽的形象。
为了加深您对于项羽之死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6篇《项羽之死》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项羽之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读书很讲究,曾有这样的说法:“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
”可见,《史记》是须就酒来读的。
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较,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较,反复诵观,可欣可泣。
”项羽未曾称帝,却位归本纪,用他短暂的生命照耀了乱世的星空,垓下之围记述了西楚霸王人生较后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的悲情结局。
(板书课题)二品读课文,把握形象(一)检查预习,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二)研读探讨人物形象垓下之围(把握人物的悲情形象)1分角色朗读2从朗读效果导入人物分析(项羽人生的较后一幕,是从垓下拉开的,在这里有我们熟知的四面楚歌,更有动人情肠的霸王别姬。
刚才朗读的同学读的如何,为什么?)①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
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地厚天高,托身无所”。
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
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②这一“泣”字,怎么理解?(较怜儿女较英雄)项羽征战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从来没有流过泪,符合他硬汉的性格,但离别虞姬时,真动了情,“项王泣数行”,感染周围的人也都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尊敬怜悯)。
(对比巨鹿之战后诸侯“莫敢仰视”的畏惧,让人感慨万千)教师总结:霸王别姬中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情者项羽,这里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为我们上演了人世间较令人悲痛的一幕,那就是生离死别,悲歌唱和之中演绎着英雄与美人的较后一次道别,较后一次歌舞,那酒中分明有霸王的眼泪,那战火中纷飞中有乌骓马的悲鸣!东城快战(揣摩人物语言动作)1快速浏览,讨论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勇武①文中的军事力量对比,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全国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教材与学情分析】《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四单元,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单元目标要求教学中既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同时要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
按照该单元的主旨,“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里的文本应该有诗文对举,但教材在这一部分里选编的全是古代散文,却没有可以与其进行比较阅读的古代诗歌。
而《垓下歌》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蕴涵着满腔深情,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表现出项羽至死不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与《项羽之死》比较阅读,有利于让学生明白“诗文”在“创造形象”方面是“有别”的。
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本文语言浅显,文意理解难度不大。
因此,本课的文义疏通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诗文比较体味“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分析形象,探究意旨。
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学生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并不陌生,应该容易进入角色。
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教学目标】一诗一文对比阅读,领会同是塑造项羽这个形象,诗和文之间的区别。
比较司马迁与项羽生死抉择的差异,树立正确生死观与荣辱观。
【教学重点】一诗一文对比阅读,领会同是塑造项羽这个形象,诗和文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比较司马迁与项羽生死抉择的差异,树立正确生死观与荣辱观。
【教学方法】诵读法、细读法、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霸王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却为我们演绎了多少成语?下面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最有气魄的一句话——(取而代之);最果断的战略——(先发制人);最不能容忍的旁观——(作壁上观);最不要命的一次战斗——(破釜沉舟);最有名的一把火——(付之一炬);最阔的一次显摆——(付之一炬);最悲怆的歌声——(四面楚歌);最儿女情长的分别——(霸王别姬);最丢面子的事——(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项羽不但是“成语之王”,还在四面楚歌之际吟唱了生平第一首诗(垓下歌)。
项羽之死公开课得奖教案
项羽之死公开课得奖教案项羽之死》执教案一、导入XXX认为的英雄是XXX。
然而,XXX相争最终以XXX失败告终。
那么,作为败军之将的XXX何以赢得知名学者XXX的喜爱呢?我们可以从《项羽之死》一文中找到答案。
(点击)二、速读,概括场景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然后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场景:垓下被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板书)三、品读“东城快战”,感受XXX之霸气作为XXX,XXX最不缺少的是霸气。
在本文中,XXX的霸气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主要体现在东城快战中。
“快”意味着痛快、畅快、酣畅淋漓。
请XXX朗读第二、三段。
同学们思考,哪些语句最能体现XXX的霸气?勾画出来,品味一下。
(生读,板书)XXX无人能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堪称战神。
XXX的自信不是自负,也不是狂妄,后来的结果证明XXX所言非虚。
在如此敌我悬殊的情况下,XXX仍然不慌不忙,排兵布阵,这就是大将风度。
在千军万马之中,XXX取敌首级,易如反掌。
敌将闻风丧胆,反衬XXX。
骑口服,更是心服,也侧面表现XXX之勇。
尽管敌军围困万千重,战神XXX仍然左冲右杀,顺利完成溃围、斩将、刈旗的战略目标,为战士们表演了一场精彩的“勇武秀”。
东城快战,集中表现了XXX的勇。
(板书:勇)同学们看这两段文字句式上有什么共同点?(多用短句)大量运用短句有什么好处?(节奏很快,有气势)好,我们一起齐读第三段,体会这种气势:乃分其骑以为XXX,预备——四、品读“垓下被围”,品析XXX之悲情XXX的盖世豪情征服了他的兄弟,也征服了我们每一个人。
但真正打动我心的,却是他的铁血柔情。
(板书:情)有一种英雄,疾病、挫折甚至死亡,都不能剥夺他的骄傲和从容。
我们来听一首名为“霸王别姬”的乐曲。
听完这首歌,你的心情如何?用一个词来表达。
(我感到悲伤。
我写了四句话,也许可以代表XXX此时的心情:(点击)前方没有出路,后面有无数的敌人在追赶。
想起XXX的深情,我不禁落泪。
)文中有一首诗,是XXX创作的《垓下歌》。
《项羽之死》公开课教案
垓下之围、乌江自刎、东城快战
2、了解大意: 垓下之围(第1、2段):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第3、4段)
东城快战(第5段):愧对父 老——总结评价(第6段)
重点:分析三个场面中项羽的形 象特点。
难点:如何看待项羽的悲剧。
五、品味语言及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1、语言质朴简练而意蕴丰厚,请找出一些精彩的语句,品味其中的意蕴。
2、文本研习: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同时,通过问答法和点拨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3、拓展延伸: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项羽 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性格在历 史进程中的作用。
4、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同 时,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4、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其著作 《史记》。
5、了解有关垓下之战的背景。
6、通过文本研习,理清文章的 基本结构。
7、通过多媒体辅助,了解垓下理解本次演示精炼生动的语 言。
9、理解本次演示的写作特色。
10、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
11、体会人物性格在历史进程中 的作用。
项王乃悲歌�乌江自刎之时,自愧?对父老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其矛盾的心理可见一斑。欲知其矛盾,可看其行动:至东城——率八百骑突 围——至乌江——拒渡——赠马——赐头——自刎。在这过程中其内心经历了 怎样的变化?请加以推测。(提示:可结合课文语句揣摩)
明确:“欲渡河”——对活着的渴望;“无颜见江东父兄”——对尊严的重视; “拔剑自刎”——勇敢、无奈、悲壮。
参考内容
1、教材简析
司马迁的《项羽之死》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段节选自《史 记项羽本纪》,是项羽衰败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垓下之战。这段课文从 多个角度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悲情英雄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项羽兵败垓下 的惨不忍睹、悲壮沉雄的历史画面。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项羽之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之死》;(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项羽英勇善战、豪情万丈的形象;(2)体会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2)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3)背诵并默写《项羽之死》。
2. 教学难点:(1)诗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2)诗人情感的把握;(3)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典故和意象;(2)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3)学习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项羽英勇善战、豪情万丈的形象;(2)体会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6. 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背诵诗歌;(2)检查学生默写情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项羽之死》;2. 写一篇关于《项羽之死》的赏析文章;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项羽之死》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3. 学生背诵和默写的情况;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诗中描绘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项羽之死》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背景和情节,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和他所面临的困境,认识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通过讲述《项羽之死》的故事,介绍秦末乱世和楚汉之争的背景,让学生了解项羽的性格和遭遇,分析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重点: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和他所面临的困境。
3. 教学难点:分析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三、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或让学生回忆历史故事,引起学生对项羽之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呈现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项羽之死》的故事,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和他所面临的困境,分析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3. 师生互动:首先,教师通过讲述或播放相关视频简要介绍秦末乱世和楚汉之争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阅读《项羽之死》的故事内容,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和他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探讨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各小组共同思考和回答几个问题:项羽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他所面临的困境有哪些?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有什么意义?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并展示自己的答案。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项羽之死后,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项羽的失败有何教训?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讨论和思考。
6.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项羽的性格特点和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完成教学反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项羽之死的读后感,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 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讨论活动的表现,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积极参与和思考。
2024年项羽之死教案 4课时
2024年项羽之死教案4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项羽之死》的内容,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生死抉择。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3.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认识。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生死抉择。
2.课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3.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项羽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2.课文中的文言文阅读障碍。
3.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项羽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项羽?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式。
三、课堂讨论1.提问:项羽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四、作业布置2.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项羽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讲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课堂讨论1.提问: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四、作业布置1.深入分析项羽的失败原因。
2.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项羽为什么会失败?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讲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课堂讨论1.提问:项羽之死对历史的影响是什么?四、作业布置1.深入分析项羽之死对历史的影响。
2.深入人心,使学生们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强调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2.强调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二、课文分析1.强调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2.强调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三、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项羽之死对历史的影响是什么?四、作业布置1.强调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2.强调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1.强调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公开课教案《项羽之死》
公开课教案《项羽之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项羽之死》,使学生了解项羽的历史背景、人物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项羽之死》中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项羽英勇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项羽的历史背景、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项羽之死》中的文学手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项羽的历史背景、人物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项羽之死》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项羽之死》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项羽的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上3. 分析:分析《项羽之死》中的文学手法,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4. 讨论:组织学生就《项羽之死》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项羽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及其英勇事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谈谈对项羽这个人物的看法。
2. 请学生总结《项羽之死》中的文学手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3. 推荐学生阅读与项羽相关的历史文献,加深对项羽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项羽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项羽之死》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项羽及其时代背景2. 邀请历史学者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更深入地认识项羽。
公开课教案《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2)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3)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2)运用历史资料和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正确认识历史人物;(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3)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1)介绍《项羽之死》的故事背景;(2)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解释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 历史背景:(1)让学生了解秦末民变和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2)介绍项羽和刘邦的历史地位和主要事迹。
3. 文化内涵:(1)讲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点,如“乌江”、“虞姬”等;(2)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战争的战术和武器装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项羽之死》相关的历史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项羽和刘邦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命运;(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课堂讲解:(1)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2)讲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5.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项羽之死的看法。
6.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项羽之死》这一历史事件产生兴趣。
了解项羽的基本背景和历史地位。
1.2 教学内容:介绍项羽的生活背景和历史时期。
探讨项羽为何成为楚汉争霸的关键人物。
1.3 教学活动:播放与项羽相关的影视片段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是谁?他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第二章:项羽的崛起2.1 教学目标:了解项羽的崛起过程及其领导才能。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优势和劣势。
2.2 教学内容:讲述项羽的崛起过程,包括他领导起义军反抗秦朝的经历。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段。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项羽的崛起过程。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项羽的优势和劣势。
第三章:楚汉争霸3.1 教学目标:了解楚汉争霸的背景和战况。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3.2 教学内容:讲述楚汉争霸的背景和主要战役。
分析项羽在争霸中的军事策略和政治决策。
3.3 教学活动:播放楚汉争霸的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项羽在争霸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第四章:项羽之死4.1 教学目标: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和原因。
分析项羽之死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讲述项羽之死的经过,包括他在乌江自刎的情景。
分析项羽之死的原因及其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和原因。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项羽之死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项羽之死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历史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项羽之死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历史的启示。
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项羽之死对个人和国家的历史教训。
第六章:文学作品中的项羽形象6.1 教学目标:分析文学作品中对项羽的描述和塑造。
探讨不同文学作品对项羽形象的塑造对后世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介绍《史记》、《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对项羽的描述。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介绍:楚汉争霸时期,项羽与刘邦的斗争。
2. 故事情节讲解:项羽在乌江自刎的过程和他的心情。
3. 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英勇善战、固执己见、自尊心强。
4. 探讨项羽之死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 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2. 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
2. 对项羽之死的深入分析和思考。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情节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项羽之死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进行讨论。
3.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案示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项羽之死的兴趣。
二、讲解故事背景(10分钟)教师讲解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背景,重点介绍项羽与刘邦的斗争。
三、讲解故事情节(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项羽在乌江自刎的过程和他的心情,引导学生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
四、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如英勇善战、固执己见、自尊心强等。
五、探讨项羽之死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项羽之死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进行讨论,引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项羽之死》的文言文版本,并写一篇读后感。
八、课堂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九、课后拓展(5分钟)教师推荐与项羽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十、教学评价(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方面的进步。
2024年《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
2024年《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梗概,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悲壮,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项羽之死》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掌握相关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难点: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将其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项羽的相关历史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新课营造良好的氛围。
简短介绍项羽的生平事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项羽之死》全文,标记出不懂的词句。
教师解释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学生再次阅读,梳理故事情节,概括项羽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项羽失败的原因,每组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各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角色扮演学生自愿组合,分别扮演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
根据《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进行情景再现,重现历史场景。
表演结束后,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表演者的表现,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全文,强调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对项羽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与现代社会相联系,进行拓展思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短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针对《项羽之死》的阅读理解题和词汇填空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项羽之死》的读后感,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2023最新-《项羽之死》精品教案优秀9篇
《项羽之死》精品教案优秀9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9篇《项羽之死》精品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项羽之死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2、把握项羽的形象3、体会司马迁简练生动的史家笔法。
【教学难点】同重点【课时安排】课时第一课时理解文意,积累重点实词和虚词。
【教学过程】一、读检查预习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大家正音。
教师提醒个别句子的断句,例“地方千里”应断在“地”之后。
要求学生大声诵读课文至少 2 遍。
二、通1、因本文不难理解,故逐段由学生提出不解处,师生讨论解决。
2 、教师勾画重点实词、虚词。
注:本课虚词重点复习“之”和“为”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把握项羽的形象,形成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导入二、概括情节,分析人物1、师生共同梳理出三点情节,学生用“从情节中我看出项羽是一个的人”概括项羽的形象。
教师随机板书示例:情节人物垓下之围慷慨悲歌、儿女情长东城快战勇猛无敌、自负逞强自刎乌江知耻重义(沽名钓誉)(学生只要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即可)2、联系《鸿门宴》中项羽的表现,进一步感受项羽的傲慢、自负和缺少心机。
3、纵深拓展。
教师给出《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项羽的生平大事,并与刘邦作对比,以期使学生对项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资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
项羽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
已拔,皆坑之。
秦二世三年,杀宋义,夺上将军位。
巨鹿之战,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
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羽之死》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悲壮。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历史背景,增强历史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项羽之死》的主要内容。
(2)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
(3)课文中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古代战争场面的理解。
(2)对项羽英勇与悲壮的分析。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羽之死》。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项羽的英勇与悲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形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讲解项羽的英勇事迹和悲壮结局。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剖析课文。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项羽的小论文。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项羽之死》优秀教案(通用5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设计《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
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和“如何运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电脑显示:项羽图片(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脑显示: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2)能够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3)能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项羽失败的原因;(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项羽的英雄气概和悲壮命运,培养爱国情怀;(2)认识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学会珍惜当下,努力拼搏,实现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2)文本中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项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2)如何从文本中提炼出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项羽的生平事迹;(3)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项羽失败的原因;(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其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项羽之死》原文及注释;2. 影视资源:相关影视作品片段;3. 网络资源:关于项羽的历史资料;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步骤1. 深入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1)让学生结合文本,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2)引导学生从项羽的行为举止、言语表达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其性格;(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项羽性格的分析成果。
公开课教案《项羽之死》
公开课教案《项羽之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记忆《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之死》;(2)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勇于担当。
二、教学重点:1. 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2. 文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3. 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三、教学难点:1. 对项羽性格的深入理解;2. 文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氛围;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讨问题;4. 模仿创作法:让学生模仿文中手法,进行创作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关注项羽的性格特点,分组讨论;4. 讲解示范: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示范;5. 模仿创作:让学生模仿文中手法,进行创作实践;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项羽与刘邦的历史形象,对比两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2. 影视作品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楚汉争霸》等影视作品,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3. 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史记·项羽本纪》等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3. 模仿创作: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关注学生在修辞手法上的运用和创意表现。
公开课教案《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教学目标:1. 了解项羽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2. 分析《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领悟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项羽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2. 《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1. 项羽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的理解;2. 对《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3. 对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项羽之死》的文本解读和相关历史背景;2. 学生用书:《项羽之死》的文本;3.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历史知识,了解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争霸的背景;2. 提问学生对项羽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形象。
二、文本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项羽之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教师提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和人物性格;3. 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引导学生思考项羽的悲剧原因。
三、故事情节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2. 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讨论故事中的冲突和高潮;3. 教师总结故事情节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四、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关注项羽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2. 学生分享对项羽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讨论项羽的悲剧性质;3. 教师总结项羽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项羽的形象对自我认知的启示。
五、道德观念与人生哲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项羽之死》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2. 学生分享对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讨论故事中的道德选择和人生价值;3. 教师总结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观念和哲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之死》执教案
一、导入
“有一种英雄,疾病、挫折甚至死亡,都不能剥夺他的骄傲和从容。
”
于丹所谓的英雄是谁?项羽。
稍知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那么,作为败军之将的项羽何以赢得知名学者于丹的一片芳心呢?我们不妨从《项羽之死》一文中去寻找答案。
(点击)
二、速读,概括场景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点击)然后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场景。
好,开始。
(学生朗读,思考)
文章叙写了哪三个场景?(生答,概括得非常准确)(板书:垓下被围东城快战乌江
自刎)(点击)
三、品读“东城快战”,感受项王之霸气
作为西楚霸王,项羽最不缺少的是霸气,在本文中,项羽的霸气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主要体现在哪一情节中?(点击,东城快战)
“快”是什么意思?(痛快,畅快,酣畅淋漓)
谁能够读出这种酣畅淋漓的气势?吴凌江,请你朗读一下2、3段。
同学们思考,(点击)哪些语句最能体现项羽的霸气?勾画出来,品味一下。
(生读,读得真好,不愧是学霸。
——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项羽的霸气?)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写出了项羽无人能挡的气势。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项羽堪称战神。
)
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必”字可见项羽极度自信。
项羽的自信不是自负,也不是狂妄,后来的结果证明项羽所言非虚。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在如此敌我悬殊的情况下,项羽仍然不慌不忙,排兵布阵,这就是大将风度。
)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遂”字可见其轻而易举。
项羽在千军万马之中,取敌首级,易如反掌。
)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这是侧面描写,“数里”可见敌将闻风丧胆,反衬项王之神勇。
)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是口服,更是心服,也侧面表现项羽之勇。
)
尽管敌军围困万千重,战神项羽仍然左冲右杀,顺利完成溃围、斩将、刈旗的战略目标,为战士们表演了一场精彩的“勇武秀”。
东城快战,集中表现了项羽的勇。
(板书:勇)同学们看这两段文字句式上有什么共同点?(多用短句)大量运用短句有什么好处?(节奏很快,有气势)好,我们一起齐读第三段,体会这种气势:乃分其骑以为四队,预备——四、品读“垓下被围”,品析项王之悲情
项羽的盖世豪情征服了他手下的兄弟,也征服了我们每一个人。
但真正打动我心的,却是他的铁血柔情。
(板书:情)
我们来听一首乐曲。
(点击)
这首歌的名字叫“霸王别姬”,听了这首歌你心情如何?用一个词表达。
(我有一种悲怆的感觉。
我写了四句话,也许比较符合项王此刻的心境:(点击)前方茫茫无路,后有追兵无数。
念虞姬之深情,独怆然而涕下。
)
文中有一首诗,是项羽所作的《垓下歌》。
(点击)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陈奕宇,请你朗读一下这首诗,(生读)曾凯峰,他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这首诗包含哪些感情?(生答,小结,点击)
为了很好地表达这种悲情,歌中用了四个语气词“兮”,朗读时应作拖长处理。
我给大家示范一下。
好,我们一起来一遍。
(读得很好,情绪饱满,有感染力。
)
五、品读“乌江自刎”,揣摩项王心理
项王之勇,可歌;项王之情,可泣;项王之死,则令人愁肠百结。
读文章最后一段,总有些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段首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怎么后来竟然拒绝乌
江亭长的好意自刎而死了呢?请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点击)请大家畅所欲言。
吴凌江,你怎么看?项翼飞,作为项氏后人,你应该是最懂项羽的,你说说看。
学生发言后小结:诚然,虞姬的死让项羽有些心灰意冷,垓下一役更让项羽深感天意不可违,但这些都不是项羽决心一死的根本原因。
请同学们想一想,项羽是什么时候才开始萌生死意的?在听了乌江亭长的一番话之后。
由此可见,乌江亭长的话直接导致项羽改变主意,自刎乌江。
为什么呢?第一、它刺伤了项羽的自尊心,什么叫“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我项羽要的是雄霸天下,让我偏安一隅,我心何甘?第二、引发了项羽的今昔之感。
想我项羽27岁担任盟军统帅,那时,部下将士从我面前经过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可是今天,我却被刘邦小儿追得落荒而逃,竟然要靠一个小小的亭长的同情和救助,这不是羞辱我项某人吗?第三、激起了项羽内心强烈的负疚感。
这一点,项羽本人已说得很清楚。
而且,船又小,追兵又急,他也不忍心抛弃部下26名将士独自逃生。
不苟活,不独生,体现了项羽的义。
(板书:义)
六、千秋功过论英雄
一代枭雄项羽就这样化作乌江滚滚浪涛,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宣告结束,刘邦夺得天下。
有人说,刘邦因为成功,所以是英雄;项羽因为是英雄,所以失败。
你怎么看?你欣赏怎样的英雄?(点击)
七、深情寄语项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刘项都已化作尘土。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近项羽,走近这位末路英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写几句话。
(点击)(写好了请举手。
点评:你的深情打动了我。
有赞赏,有批评,更多的是深深的叹惋。
有知己如你,项王当含笑九泉矣。
)我也写了一首小诗:(点击)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王勇武孰能比?多情唯有乌江水,至今长流诉心事。
谨以此诗献给我心目中的英雄项羽!
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