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辰”代表年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在古代多称为“元辰”、“元正”、“正旦”或“元旦”等,意思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
“年”的概念,是与古代的天文节律与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性紧密相联的。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循环往复,人们在取得好收成时,总要庆贺一番,久而久之就成为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就有果实丰收和谷穗成熟的象征意思。
关于春节过年的传说,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关于“年兽”的说法,人们庆幸没有被可怕的年兽吃掉而相互恭贺;二是玉皇大帝曾听信谗言要四海龙王淹死人们,幸亏观世音菩萨搭救,才免除了人们的浩劫,所以大年初一时,人们见面时总要互道“新喜”。
在历史上春节的时间并不一致。
1911年辛亥革命后,曾采用公历历制,把公历(即阳历)一月一日称为“新年”或“元旦”,而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春节之习俗风尚
春节的习俗活动,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开始到正月十五的“闹元宵”,时间跨度之长,节日内容之丰富,胜于其他节日,包括大扫除、办年货、贴春联及年画、年夜饭、放爆竹(随时时代改变,很多地区都禁止放爆竹了)、拜年、舞龙和舞狮。
春节食品
春节期间,人们兴高采烈,在春节食品方面自然也很讲究。
中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各个地区的人民都各有其特别喜爱的名菜佳肴和花色品种,不过吃饺子、汤圆、年糕和年糉等都是春节共同的习俗。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春节食品。
据专家考证,最迟在五代十国的北齐时,就有“形如偃月”的饺子食品了。
到明清时代,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已经相当盛行。
一般在除夕夜包成,待到子时(即午夜12时)吃,此时也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
因外形似元宝,意味着有好运气的意思。
年糕是全国性的春节食品,因“糕”与“高”同音,吃年糕是取其年年高升之吉祥寓意。
据说年糕最初用作年夜祀神、岁朝供奉祖先之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边,象征团圆吉利之意,主要是南方人爱吃的春节食品。
俗语云:“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幅员辽阔,有的地区还有过年吃糉子的习惯,象征“天天都足食,岁岁有余粮”的意思。
在不少地区春节初四之前,吃的都是头几天做好的:北方大多吃馒头,南方则吃年前蒸煮好的“陈饭”,名叫“万年余
粮”,意思是年年五谷丰登,岁岁有余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