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和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解少阳
清胆利湿,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柴胡-黄芩;生姜 半夏 半夏; 青蒿-黄芩 黄芩; 柴胡 黄芩;生姜-半夏; 青蒿 黄芩; 黄芩 人参-大枣 大枣-甘草 温胆汤; 人参 大枣 甘草 温胆汤;碧玉散
相同:病位(邪在少阳) 相同:病位(邪在少阳)
临床运用
辨证要点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
痛泻要方
Ⅱ类
《丹溪心法》
释
痛泻: 痛泻:腹痛即泻
名
《医方考》:“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 医方考》 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 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血室: ①冲脉 ②肝脏 张介宾: 子宫者,冲任之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 ③张介宾:“子宫者,冲任之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
故名血室” 故名血室”
现代名医刘奉五说: 根据临床体会, 现代名医刘奉五说:“根据临床体会,…… 以胞宫(子宫 为主体, 子宫)为主体 实际上是 以胞宫 子宫 为主体,包括与其相连 属的冲任二脉以及肝脏等,围绕着妇女月经的 属的冲任二脉以及肝脏等,围绕着妇女月经的 综合性功能概念。 综合性功能概念。……单纯地看做某一实质性 单纯地看做某一实质性 器官,未免太局限了…… 器官,未免太局限了
和解少阳
调和胆胃
和解少阳 基本结构
大剂量) 君:柴胡:清、疏、透(大剂量) 柴胡: 黄芩: 臣:黄芩:清半里之热
佐:生姜、半夏:止呕(化湿) 化湿) 生姜、半夏: 人参、大枣:助正祛邪; ★人参、大枣:助正祛邪;防邪内传阳明 使:甘草
配伍特点
寒热并用 表里同治 邪正兼顾 升降并调 气津兼治
临床运用
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注意: 但见一症便是” 注意: “但见一症便是”的“一”:
临床运用
用量特点: 用量特点:
柴胡重用,柴胡 人参 甘草1倍以上 人参、 倍以上。 柴胡重用,柴胡≥人参、甘草 倍以上。
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 诊断要点
①经期受寒 ②月经忽停 神志异常(烦躁或神昏) ③神志异常(烦躁或神昏)
病案:热入血室(时振声治验)
荣某,女,36岁,因发热、四肢关节肿痛反复发作 10月余住院,发病初因受凉而,关节疼痛,半月后 开始发热,最高体温达到41℃,因体温不能控制, 激素大剂量应用后,体温正常,关节肿痛消失,但 在强的松减量至每日10mg时,又出现寒战高热,予 以清热凉血之剂,体温仍未下降,会诊:病人往来 寒热,口干喜饮,舌质红苔薄,正值经期,予以小 柴胡汤原方,1剂后体温正常,连服6剂后体温一直 未再升高。
或 然 症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痛,或胁下痞硬,或心悸、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痛,或胁下痞硬,或心悸、 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三焦 有形质, 三焦: 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三焦:有形质,无形状
三焦:有形质,无形状
膜系统 :在皮毛腠理之内,包裹在脏腑器官之外 五脏六腑由经隧(血管、气管、肠管、胆管、输尿 管等)连接,经隧由筋膜构成,结构上与三焦类似 血管、气管、肠管、胆管、输尿管等是吸收能量、 排除浊物的通道,功能上与三焦类似证候分析
为何无人参? 为何无人参?
温胆汤: 温胆汤:半夏 陈皮 茯苓
枳壳 竹茹 甘草
分消水湿:青蒿;二陈;滑石、 分消水湿:青蒿;二陈;滑石、茯苓
比较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的异同
小柴胡汤 病机 主治 治法 组成 邪在少阳, 邪在少阳,胆胃不和 蒿芩清胆汤 少阳湿热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 寒热如疟,热重寒轻,吐酸 寒热如疟,热重寒轻,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 烦,喜呕 苦水,舌红苔腻,
佐:枳实:①合柴胡一升一降,调畅气机。 枳实: 合柴胡一升一降,调畅气机。
②合白芍一散一收,调畅气血。 合白芍一散一收,调畅气血。
使:甘草:① 调和诸药 ②益脾和中 ③合白芍缓急止痛 甘草:
配伍结构
柴胡 疏肝柔肝 一升一降 白芍 理气活血 一散一收
枳实 缓急止痛 甘草
运 用
辨证要点:
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 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
为何保留大枣
2、小承气汤 、
为什么不用厚朴? 为什么不用厚朴?
3、为什么加芍药? 、为什么加芍药?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心下满痛,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心下满痛, 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 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
临床应用
(1)胆道疾患 ) 清、疏、通为原则
痛甚,重用白芍60克;伴发黄,加茵陈蒿;伴结石,加金钱草; 痛甚,重用白芍 克 伴发黄,加茵陈蒿;伴结石,加金钱草;
病机及证侯分析
病机: 病机:肝郁血虚脾弱
肝郁
胁痛 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 脉弦
脾虚
血虚
口燥咽干
神疲食少 脉虚
治法:疏肝解郁,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君:柴胡:疏肝解郁 柴胡: 体阴用阳 臣:白芍:柔肝 白芍: 当归: 当归:补血 活血 为何不用阿胶补血? 为何不用阿胶补血?
佐:茯苓、白术:健脾除湿,益气生血 茯苓、白术:健脾除湿, 薄荷: 薄荷:透达郁热 烧生姜:温胃和中(恐生姜之发散,恐干姜之温燥) 烧生姜:温胃和中(恐生姜之发散,恐干姜之温燥) 使:甘草
使用注意
1、阴虚血少者禁用 、 2、去渣再煎 、 提高药物浓度, ①提高药物浓度,增强疗效 ②融合各药的药性 ③减轻柴胡的表散之力 ④减轻半夏的毒性
新用
小儿厌食(加郁金、香附、麦芽) 体虚外感
风寒,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风热,去人参、生姜,加银花、连翘、板蓝根
久咳,伴胁肋疼痛 寒痰,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呛咳或痉挛性咳嗽,加僵蚕、地龙、钩藤、蝉蜕
疏增, 疏增,闭减
病理状况: 病理状况: 疏泄大于闭藏:经期提前、月经量多 疏泄大于闭藏:经期提前、 疏泄小于闭藏:经期后期、 疏泄小于闭藏:经期后期、月经量少
临床应用
1、慢性肝炎 、 2、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 3、祛斑 、 4、 4、减肥 5、脱发 、 6、调经 、 7、更年期综合征(配合六味地黄丸,即“滋水清肝饮” 滋水清肝饮” 、更年期综合征(配合六味地黄丸,
病案
张某, 余年, 张某,女,30岁,小便不畅 余年,重则尿 岁 小便不畅10余年 余次, 黄窘迫,欲解不能,淋漓不尽,每日10余次 黄窘迫,欲解不能,淋漓不尽,每日 余次, 量极少,伴腰、小腹部疼痛,尿道灼热, 量极少,伴腰、小腹部疼痛,尿道灼热,四 肢不温,舌边尖红,苔白滑,脉弦。 肢不温,舌边尖红,苔白滑,脉弦。予以四 逆散加茯苓30g,4剂后,小便通利,诸症皆 剂后, 逆散加茯苓 , 剂后 小便通利, 中医十大类方》 除。《中医十大类方》
《景岳全书·汗证》:“自汗、盗汗亦各有阴 阳之症,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 虚。 《伤寒明理论》曰:“伤寒盗汗者,非若杂 病之虚,是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
新用
&感冒
①内有湿热,外感夹湿误治所致 内有湿热, ②化裁 去青黛; 去青黛; 外感风热者,加薄荷、 外感风热者,加薄荷、荆芥 外风寒者,加炙麻黄、苏叶、 外风寒者,加炙麻黄、苏叶、杏仁 嗽痰多者,加紫菀、款冬花、全瓜蒌、 嗽痰多者,加紫菀、款冬花、全瓜蒌、浙贝 湿热之邪较重,加车前仁、 湿热之邪较重,加车前仁、猪苓
外邪传经入里
郁遏气机 肝郁) (肝郁)
肝木克土
胁肋胀痛,腹痛, 胁肋胀痛,腹痛,下利 咳
气滞津停 病机: 病机:肝脾不和
悸 小便不利
功用:透邪解郁,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疏肝解郁。 君:柴胡: ①透邪外达 ②疏肝解郁。 柴胡: 养血柔肝,合柴胡为调肝的常用组合。 臣:白芍:①养血柔肝,合柴胡为调肝的常用组合。 ②制约柴胡耗伤阴血。 制约柴胡耗伤阴血。
调和肝脾
逍
遥
Ⅰ类
散
《和剂局方》
释
《说文》:逍遥,与消摇通。 说文》 逍遥,与消摇通。
名
《庄子 逍遥游》:如阳动冰消,虽耗不竭其本,舟行 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 如阳动冰消,虽耗不竭其本, 水摇,虽动不伤其内。譬之于医,消散其气郁, 水摇,虽动不伤其内。譬之于医,消散其气郁,摇 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 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
(2)怪病: )怪病: 呃逆
蒿 芩 清 胆 汤
Ⅰ类 《重订通俗伤寒论》 重订通俗伤寒论》
蒿芩清胆汤
寒热如疟,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 热重 清胆和胃
少 阳 湿 热 证
胸胁胀痛, 胸胁胀痛,吐酸苦水
夹湿
舌红苔白腻或黄白相兼,脉滑 舌红苔白腻或黄白相兼, 利湿化痰
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青蒿: 君:青蒿:透散、祛湿、清热 青蒿 透散、祛湿、 黄芩: 黄芩:清热燥湿 半夏、陈皮、枳壳、竹茹: 臣:半夏、陈皮、枳壳、竹茹:清化热痰 佐使: 碧玉散: 佐使:茯苓 碧玉散:清热利湿
配伍特点
补肝体(养血)、助肝用(疏泄) 补肝体(养血)、助肝用(疏泄) )、助肝用 肝脾同治 气血津液兼顾
临床应用
1、证治要点:
胁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而虚。 胁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而虚。
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 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代表方
疏减, 疏减,闭增 疏泄大于闭藏 经期) (经期) 疏泄小于闭藏 非经期) (非经期)
病案
蒋某, 月就诊, 个月, 蒋某,男,39岁,1993年6月就诊,盗汗 个月,汗出 岁 年 月就诊 盗汗3个月 如洗,经西医检查无特殊发现,建议中医治疗,先后更医十 如洗,经西医检查无特殊发现,建议中医治疗, 余人,皆为滋阴固表之剂,胸闷脘痞,面色秽垢, 余人,皆为滋阴固表之剂,胸闷脘痞,面色秽垢,舌红苔黄 脉滑有力。 腻,脉滑有力。 治疗:蒿芩清胆汤加牡蛎 剂后汗出减半, 剂后 治疗:蒿芩清胆汤加牡蛎30g,1剂后汗出减半,4剂后 加牡蛎 , 剂后汗出减半 汗止卧安,虑其湿热蕴结,根除较难,原方去掉青黛,再服 汗止卧安,虑其湿热蕴结,根除较难,原方去掉青黛, 去掉青黛 3剂,嘱其减少肥甘厚味,病情未再复发。 剂 嘱其减少肥甘厚味,病情未再复发。
大柴胡汤
Ⅰ类 伤寒论》 《伤寒论》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
少阳证 阳明腑实证
心下痞,大便不解或下利,苔黄, 心下痞,大便不解或下利,苔黄,脉弦数有力
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处方分析 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
1、小柴胡汤 、
为什么重用生姜? 为什么重用生姜? 为什么去人参、甘草? 为什么去人参、甘草?
附 方
1、加味逍遥散(又名丹栀逍遥散) 加味逍遥散(又名丹栀逍遥散) 加味逍遥散
组成:逍遥散加丹皮、栀子 组成:逍遥散加丹皮、 功效:疏肝清热,和血调经 功效:疏肝清热, 主治: 主治:肝郁血虚有热之月经不调
附 方
2、黑逍遥散
组成: 组成: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 功用: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功用: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主治:肝脾血虚证。临经腹痛,脉虚弦。 主治:肝脾血虚证。临经腹痛,脉虚弦。
加减变化:
气滞明显,疼痛剧烈:加香附、陈皮、 气滞明显,疼痛剧烈:加香附、陈皮、川芎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
病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李某, 李某,男,32岁,阳痿,自认为肾虚,服用补肾壮阳之 岁 阳痿,自认为肾虚, 药,久而无功,视其两目炯炯有神,兼胸胁苦闷,口苦,心 久而无功,视其两目炯炯有神, 胸胁苦闷,口苦, 两目炯炯有神 手足逆冷,平素性情抑郁,脉弦有力。 烦,手足逆冷,平素性情抑郁,脉弦有力。 治以四逆散合小柴胡汤
&湿疹或风疹
加荆芥、薄荷、紫荆皮、 加荆芥、薄荷、紫荆皮、白鲜皮
&咳嗽
与止嗽散合用
第二节
调和肝脾
肝脾不和:互相影响,恶性循环。 肝脾不和:互相影响,恶性循环。
木不疏土
肝
土不荣木
脾
第二节
调和肝脾
四逆散
Ⅰ类 《伤寒论》
主治
阳气内郁
鉴别“热厥、寒厥、阳郁厥逆” 鉴别“热厥、寒厥、阳郁厥逆”
自觉症, ★四逆(自觉症,不过腕踝 四逆 自觉症 不过腕踝)
和解剂
定义 分类 注意: 注意:和而有据
第一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Ⅰ类 《伤寒论》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2、热入血室
证候分析
正邪分争--① 正邪分争--①往来寒热 --
邪踞少阳
伤 寒 少 阳 证
气机阻滞--② 气机阻滞--②胸胁苦满 --
主 症
胆热
上炎--③ 上炎--③心烦 --
胆胃不和
犯胃--④喜呕、 犯胃--④喜呕、不欲食 -- 苔薄白, 苔薄白,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