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典型事故应急救援案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事故应急救援案例
目录
1 事故类型及特点 2 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 3 现场急救基本知识
1
事故类型及特点
火灾事故
《火灾分类》(GB/T 4968)火灾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为A、B、C、D、E、F六类。
A类 火灾
B类 火灾
C类 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 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 汽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 石蜡等火灾。
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D类 火灾
E类 火灾
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 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F类 火灾
火灾事故
漏电火灾 短路火灾
检查病情
现场救护人员要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 应尽快对受伤或中毒的伤病员进行认真仔 细的检查,确定病情。检查内容包括:
现场急救步骤
对症救治 安全转移
根据迅速检查出的伤病情,立即进行初步对症救治。 在救治时,要注意纠正伤病员的体位,有时伤病员自己采用的所谓舒适体位, 可能促使病情加重或恶化,甚至于造成不幸死亡,如被毒蛇咬伤下肢时,要 使患肢放低,绝不能抬高,以减低毒汁的扩延;上肢出血要抬高患肢,防止 增加出血量等。 救治伤病员较多时,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优先救治伤重垂危者。
3
现场急救基本知识
现场急救概述
生产现场急救,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 和工作场所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事故、 急性中毒、外伤和突发危重病员等现场, 没有医务人员时,为了防止病情恶化, 减少病人痛苦和预防休克等所应采取的 一种初步紧急救护措施,又称院前急救。
现场急救步骤
脱离险区
首先要使伤病员脱离险区,移至安全地带,如对因滑坡、塌方砸伤的伤员搬 运至安全地带;对急性中毒的病人应尽快使其离开中毒现场,搬至空气流通 区;对触电的患者,要立即解脱电源等。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 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 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江西丰城发电厂 11•24 特别重大事故
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情况
救援指挥部调集3370余人参加现场救援处置,调用吊装、 破拆、无人机、卫星移动通信等主要装备、车辆640余台套 及10条搜救犬。救援指挥部通过卫星移动通信指挥车、微波 图传、4G单兵移动通信等设备将现场图像实时与国务院应 急办、公安部、安全监管总局、江西省政府联通,确保了救 援过程的精确研判、科学指挥
注意事项
呼唤或摇晃病人
有反应(有意识)
无反应(无意识)
根据需要进行抢 救。如:止血、
包扎固定等
无搏动 心肺复苏
无呼吸
检查呼吸
人工通气 检查颈动脉
有搏动
持续人工呼吸
有呼吸
复苏体位、保 持记录(呼吸、 脉搏、意识等)
现场急救技术-止血
指压 止血法
加压包扎 止血法
止血带 止血法
指压止血的部位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这是紧急的临 时止血法,与此同时,应准备材料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采用此法,救护人员必须熟悉人体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血点。
电气火灾事故 分类
过负荷火灾 接触电阻过大火灾
火灾事故
电气火灾的季节性特点
电气火灾多发生在夏、冬季。一是因夏季风雨多,当 风雨侵袭,架空线路发生断线、短路、倒杆等事故, 引起火灾; 夏季气温较高,对电气设备发热有很大影 响,一些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动机、电容器、导 线及接头等在运行中发热温度升高就会引起火灾。二 是因冬季天气寒冷,如架空线受风力影响,发生导线 相碰放电起火,大雪、大风造成倒杆、断线等事故; 使用电炉或大灯泡取暖,使用不当,烤燃可燃物引起 火灾;冬季空气干燥,易产生静电而引起火灾。
这主要是由于开关、接头等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差、带电部位易外露,容易发生 触电事故。
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低压设备与人接触的机会多,同时低压设备简陋,管理不严,工作人 员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误操作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教育培训不够,安全措施不完备、以及违章操作等原因。
高处坠落事故
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
高处作业四边临空,条件差,危险因素多,事故 发生率高后果严重。人在高空作业本身就是危险 的。不象在地面有个依托,即使失手摔倒也是在 地面上,一般不会出事故。在空中就不同,它的 安全,全靠各种防护设施如各种架、梯、围栏和 防护用具如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等,如这些 设施有缺陷、不牢靠或防护用具使用不当均会发 生事故。
湖北当阳“8•11”重大高压蒸汽管道裂爆事故 案例1
2016年8月11日14时49分,湖北省当阳市马店矸石发 电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项目在试生产过程中,2号锅 炉高压主蒸汽管道上的“一体焊接式长径喷嘴” 裂爆, 导致发生一起重大高压蒸汽管道裂爆事故,造成22人 死亡,4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13万元。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的特点
6-9月份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这段时间天气炎热、多雨、空气潮湿、人体衣单而多汗、皮肤电阻率 降低,同时也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最易生产触电事故。
携带式和移动式设备 触电事故
这些设备经常移动,工作条件差,容易发生故障,同时在人紧握下工作,易发生 触电事故。
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
加压包扎止血法,主要用于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出血速度和出血量不是很快、很大 的情况下。止血时先用纱布、棉垫、绷带、布类等做成垫子放在伤口的无菌敷料上,再用绷布 或三角巾适度加压包扎。松紧要适中,以免因过紧影响必要的血液循环,或过松达不到控制出 血的目的。
火灾事故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总是被储存 在不同的容器内,或通过管道输 送。其中储存在较小钢瓶内的气 体压力较高,受热或受火焰熏烤 容易发生爆裂。
火灾事故
(1)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 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2)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 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 (3)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自 动熄灭。 (4)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 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5)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 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 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引发灼烫伤害危险源有很多,如企业厂房内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无保 温层;工人在检修高温的管道容器时未配备防护服;高温、高压蒸汽泄漏; 员工在热水井或热水池工作时,未采取有效防护;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不 当;高温、高压设备及管道漏泄,喷出不可见气体,无警示标志等。
2
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共造成26人伤亡,其中,21人当场死亡,1人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死亡原因为高温合并冲击波损伤; 4人重伤,在医院接受治疗。
案例3 江西丰城发电厂 11•24 特别重大事故
2016年11月24日,江西丰城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 发生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造成73人 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97.2万元。事故 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拆除过早, 混凝土浇筑后未达到强度要求,导致事故的发生。
湖北当阳“8•11”重大高压蒸汽管道裂爆事故
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救援情况
8月11日14时49分,2号锅炉高压主蒸汽管道上的事故喷嘴上的焊缝裂爆,导致高压主蒸汽管道断开,2 号锅炉的高温高压蒸汽从靠近锅炉侧的断口喷出,3号锅炉的高温高压蒸汽经蒸汽母管从靠近汽机侧的断 口喷出,高压主蒸汽管道断口形成10余米的错位,造成除氧间、煤仓间8.0m至15.5m层区域的墙体、楼 板部分破损,集中控制室隔断的玻璃和边框软化、熔化、坍塌,高温高压蒸汽(温度530℃,9.5 MPa) 瞬间冲击集中控制室,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设备损毁。 事故发生4-5分钟后,事故区域附近员工严宗斌开始连续手动关停2号锅炉和3号锅炉,耗时10分钟左右, 切断了高压主蒸汽管道蒸汽,外排了残余蒸汽,避免了事故的扩大。
案例1 河南平顶山“5•2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2015年5月25日19时30分许,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 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9 人死亡、6人受伤,过火面积745.8平方米,直接经 济损失2064.5万元。
河南平顶山“5•2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1)事故发生经过。由于大火燃烧迅猛,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烟雾,老人不能自主行动,无法快速自救, 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不能自理区全部烧毁。 (2)单位组织初起火灾扑救和疏散人员情况。不能自理区男护工石胜利、常玉卿,马金德,消防主管孔 繁阳和半自理区女护工石莉等听到呼喊求救后,先后到场施救,从起火建筑内救出13名老人,范花枝组 织其他区域人员疏散。在此期间,范花枝、孔繁阳发现起火后先后拨打119电话报警。 (3)消防队接警出动、灭火救援及搜救情况。19时34分04秒,鲁山县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后,迅速调集 大队5辆消防车、20名官兵赶赴现场,19时45分消防车到达现场,起火建筑已处于猛烈燃烧状态,并发 生部分坍塌。消防大队指挥员及时通知辖区两个企业专职消防队2辆水罐消防车、14名队员到达火灾现场 协助救援。 (4)当地政府应急处置情况。火灾发生后,鲁山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公安、消防、民 政、安全监管、医疗卫生等部门人员全力展开灭火、搜救、善后及维稳工作。医疗卫生部门共调派27辆 救护车、14个医疗单位,出动医务人员81人次。
火灾事故
有机溶剂火灾特点
易发生燃烧 易发生爆炸
常见的引起火源有:明火、电气 火花、静电火花等。
易形成大面积 立体火灾
有机溶剂从罐、桶、槽、锅等容器 中大量溢出,形成流淌火,流量越 多,燃烧面积就越大。
溶剂以液态或气态的形式跑、冒、 滴、漏,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
发生事故易引起 连锁反应
溶剂往往经过几道工序后回收反复 使用,一旦某个工序发生火灾爆炸 事故,易出现连锁反应,火灾爆炸 事故沿着生产管道、污水管网、可 燃物料、建筑物孔洞蔓延。
在长期密闭的边柜、舱室、竖井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 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两种现象合为一体称为中 毒和窒息。这种事故会突然发生,常常是一人发生中毒窒息,由于认识 不清抢救的人会接连发生中毒窒息死亡,酿成多人死亡的重大伤亡事故。
灼烫事故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 体内外的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不包括 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对伤病员,要根据不同的伤情,采用适宜的担架和正确的搬运方法。在运送 伤病员的途中,要密切注视伤病情变化,并且不能中止救治措施,将伤病员 迅速而平安地运送到后方医院作后续抢救。
注意事项
(1)注意现场安全,重视“先脱险再救人”。 (2)从正面接近伤病员,表明身份,安慰伤病 员,说明将采取的救护措施。 (3)避免盲目移动伤者,避免再损伤。 (4)除非必要,不要给伤病员任何饮食或药物。 (5)注意保护警方需要的现场证物。 (6)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寻求援助。
从2米以上高空摔下不死即伤,死亡占多数,受 伤程度一般是重伤残疾,轻伤的较少。
中毒窒息事故
凡作用于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叫毒物,在船舶修理过程中所使用或 产生的毒物,经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三种途径,侵入人体组织破坏 人体正常机能,引起某些器宫和系统发生病变,引起急性中毒。
在进行大量的钢板割换、去除残留物(特别是化学品)、除锈和油漆作 业、拆装隔热绝缘材料(尤其是石棉制品或电线绝缘材料)等,这些作 业都有可能导致空气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目录
1 事故类型及特点 2 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 3 现场急救基本知识
1
事故类型及特点
火灾事故
《火灾分类》(GB/T 4968)火灾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为A、B、C、D、E、F六类。
A类 火灾
B类 火灾
C类 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 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 汽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 石蜡等火灾。
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D类 火灾
E类 火灾
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 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F类 火灾
火灾事故
漏电火灾 短路火灾
检查病情
现场救护人员要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 应尽快对受伤或中毒的伤病员进行认真仔 细的检查,确定病情。检查内容包括:
现场急救步骤
对症救治 安全转移
根据迅速检查出的伤病情,立即进行初步对症救治。 在救治时,要注意纠正伤病员的体位,有时伤病员自己采用的所谓舒适体位, 可能促使病情加重或恶化,甚至于造成不幸死亡,如被毒蛇咬伤下肢时,要 使患肢放低,绝不能抬高,以减低毒汁的扩延;上肢出血要抬高患肢,防止 增加出血量等。 救治伤病员较多时,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优先救治伤重垂危者。
3
现场急救基本知识
现场急救概述
生产现场急救,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 和工作场所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事故、 急性中毒、外伤和突发危重病员等现场, 没有医务人员时,为了防止病情恶化, 减少病人痛苦和预防休克等所应采取的 一种初步紧急救护措施,又称院前急救。
现场急救步骤
脱离险区
首先要使伤病员脱离险区,移至安全地带,如对因滑坡、塌方砸伤的伤员搬 运至安全地带;对急性中毒的病人应尽快使其离开中毒现场,搬至空气流通 区;对触电的患者,要立即解脱电源等。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 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 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江西丰城发电厂 11•24 特别重大事故
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情况
救援指挥部调集3370余人参加现场救援处置,调用吊装、 破拆、无人机、卫星移动通信等主要装备、车辆640余台套 及10条搜救犬。救援指挥部通过卫星移动通信指挥车、微波 图传、4G单兵移动通信等设备将现场图像实时与国务院应 急办、公安部、安全监管总局、江西省政府联通,确保了救 援过程的精确研判、科学指挥
注意事项
呼唤或摇晃病人
有反应(有意识)
无反应(无意识)
根据需要进行抢 救。如:止血、
包扎固定等
无搏动 心肺复苏
无呼吸
检查呼吸
人工通气 检查颈动脉
有搏动
持续人工呼吸
有呼吸
复苏体位、保 持记录(呼吸、 脉搏、意识等)
现场急救技术-止血
指压 止血法
加压包扎 止血法
止血带 止血法
指压止血的部位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这是紧急的临 时止血法,与此同时,应准备材料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采用此法,救护人员必须熟悉人体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血点。
电气火灾事故 分类
过负荷火灾 接触电阻过大火灾
火灾事故
电气火灾的季节性特点
电气火灾多发生在夏、冬季。一是因夏季风雨多,当 风雨侵袭,架空线路发生断线、短路、倒杆等事故, 引起火灾; 夏季气温较高,对电气设备发热有很大影 响,一些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动机、电容器、导 线及接头等在运行中发热温度升高就会引起火灾。二 是因冬季天气寒冷,如架空线受风力影响,发生导线 相碰放电起火,大雪、大风造成倒杆、断线等事故; 使用电炉或大灯泡取暖,使用不当,烤燃可燃物引起 火灾;冬季空气干燥,易产生静电而引起火灾。
这主要是由于开关、接头等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差、带电部位易外露,容易发生 触电事故。
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低压设备与人接触的机会多,同时低压设备简陋,管理不严,工作人 员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误操作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教育培训不够,安全措施不完备、以及违章操作等原因。
高处坠落事故
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
高处作业四边临空,条件差,危险因素多,事故 发生率高后果严重。人在高空作业本身就是危险 的。不象在地面有个依托,即使失手摔倒也是在 地面上,一般不会出事故。在空中就不同,它的 安全,全靠各种防护设施如各种架、梯、围栏和 防护用具如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等,如这些 设施有缺陷、不牢靠或防护用具使用不当均会发 生事故。
湖北当阳“8•11”重大高压蒸汽管道裂爆事故 案例1
2016年8月11日14时49分,湖北省当阳市马店矸石发 电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项目在试生产过程中,2号锅 炉高压主蒸汽管道上的“一体焊接式长径喷嘴” 裂爆, 导致发生一起重大高压蒸汽管道裂爆事故,造成22人 死亡,4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13万元。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的特点
6-9月份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这段时间天气炎热、多雨、空气潮湿、人体衣单而多汗、皮肤电阻率 降低,同时也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最易生产触电事故。
携带式和移动式设备 触电事故
这些设备经常移动,工作条件差,容易发生故障,同时在人紧握下工作,易发生 触电事故。
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
加压包扎止血法,主要用于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出血速度和出血量不是很快、很大 的情况下。止血时先用纱布、棉垫、绷带、布类等做成垫子放在伤口的无菌敷料上,再用绷布 或三角巾适度加压包扎。松紧要适中,以免因过紧影响必要的血液循环,或过松达不到控制出 血的目的。
火灾事故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总是被储存 在不同的容器内,或通过管道输 送。其中储存在较小钢瓶内的气 体压力较高,受热或受火焰熏烤 容易发生爆裂。
火灾事故
(1)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 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2)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 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 (3)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自 动熄灭。 (4)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 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5)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 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 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引发灼烫伤害危险源有很多,如企业厂房内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无保 温层;工人在检修高温的管道容器时未配备防护服;高温、高压蒸汽泄漏; 员工在热水井或热水池工作时,未采取有效防护;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不 当;高温、高压设备及管道漏泄,喷出不可见气体,无警示标志等。
2
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共造成26人伤亡,其中,21人当场死亡,1人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死亡原因为高温合并冲击波损伤; 4人重伤,在医院接受治疗。
案例3 江西丰城发电厂 11•24 特别重大事故
2016年11月24日,江西丰城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 发生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造成73人 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97.2万元。事故 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拆除过早, 混凝土浇筑后未达到强度要求,导致事故的发生。
湖北当阳“8•11”重大高压蒸汽管道裂爆事故
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救援情况
8月11日14时49分,2号锅炉高压主蒸汽管道上的事故喷嘴上的焊缝裂爆,导致高压主蒸汽管道断开,2 号锅炉的高温高压蒸汽从靠近锅炉侧的断口喷出,3号锅炉的高温高压蒸汽经蒸汽母管从靠近汽机侧的断 口喷出,高压主蒸汽管道断口形成10余米的错位,造成除氧间、煤仓间8.0m至15.5m层区域的墙体、楼 板部分破损,集中控制室隔断的玻璃和边框软化、熔化、坍塌,高温高压蒸汽(温度530℃,9.5 MPa) 瞬间冲击集中控制室,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设备损毁。 事故发生4-5分钟后,事故区域附近员工严宗斌开始连续手动关停2号锅炉和3号锅炉,耗时10分钟左右, 切断了高压主蒸汽管道蒸汽,外排了残余蒸汽,避免了事故的扩大。
案例1 河南平顶山“5•2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2015年5月25日19时30分许,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 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9 人死亡、6人受伤,过火面积745.8平方米,直接经 济损失2064.5万元。
河南平顶山“5•2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1)事故发生经过。由于大火燃烧迅猛,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烟雾,老人不能自主行动,无法快速自救, 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不能自理区全部烧毁。 (2)单位组织初起火灾扑救和疏散人员情况。不能自理区男护工石胜利、常玉卿,马金德,消防主管孔 繁阳和半自理区女护工石莉等听到呼喊求救后,先后到场施救,从起火建筑内救出13名老人,范花枝组 织其他区域人员疏散。在此期间,范花枝、孔繁阳发现起火后先后拨打119电话报警。 (3)消防队接警出动、灭火救援及搜救情况。19时34分04秒,鲁山县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后,迅速调集 大队5辆消防车、20名官兵赶赴现场,19时45分消防车到达现场,起火建筑已处于猛烈燃烧状态,并发 生部分坍塌。消防大队指挥员及时通知辖区两个企业专职消防队2辆水罐消防车、14名队员到达火灾现场 协助救援。 (4)当地政府应急处置情况。火灾发生后,鲁山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公安、消防、民 政、安全监管、医疗卫生等部门人员全力展开灭火、搜救、善后及维稳工作。医疗卫生部门共调派27辆 救护车、14个医疗单位,出动医务人员81人次。
火灾事故
有机溶剂火灾特点
易发生燃烧 易发生爆炸
常见的引起火源有:明火、电气 火花、静电火花等。
易形成大面积 立体火灾
有机溶剂从罐、桶、槽、锅等容器 中大量溢出,形成流淌火,流量越 多,燃烧面积就越大。
溶剂以液态或气态的形式跑、冒、 滴、漏,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
发生事故易引起 连锁反应
溶剂往往经过几道工序后回收反复 使用,一旦某个工序发生火灾爆炸 事故,易出现连锁反应,火灾爆炸 事故沿着生产管道、污水管网、可 燃物料、建筑物孔洞蔓延。
在长期密闭的边柜、舱室、竖井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 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两种现象合为一体称为中 毒和窒息。这种事故会突然发生,常常是一人发生中毒窒息,由于认识 不清抢救的人会接连发生中毒窒息死亡,酿成多人死亡的重大伤亡事故。
灼烫事故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 体内外的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不包括 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对伤病员,要根据不同的伤情,采用适宜的担架和正确的搬运方法。在运送 伤病员的途中,要密切注视伤病情变化,并且不能中止救治措施,将伤病员 迅速而平安地运送到后方医院作后续抢救。
注意事项
(1)注意现场安全,重视“先脱险再救人”。 (2)从正面接近伤病员,表明身份,安慰伤病 员,说明将采取的救护措施。 (3)避免盲目移动伤者,避免再损伤。 (4)除非必要,不要给伤病员任何饮食或药物。 (5)注意保护警方需要的现场证物。 (6)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寻求援助。
从2米以上高空摔下不死即伤,死亡占多数,受 伤程度一般是重伤残疾,轻伤的较少。
中毒窒息事故
凡作用于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叫毒物,在船舶修理过程中所使用或 产生的毒物,经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三种途径,侵入人体组织破坏 人体正常机能,引起某些器宫和系统发生病变,引起急性中毒。
在进行大量的钢板割换、去除残留物(特别是化学品)、除锈和油漆作 业、拆装隔热绝缘材料(尤其是石棉制品或电线绝缘材料)等,这些作 业都有可能导致空气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