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学习提要
第一节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现象的结构
心理过程
个 性心
理
现
象
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感 觉
知 觉
记 忆
思 维想 象需要动机兴趣
理想、信念、
价值观能力性格
气质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过程中的
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学生与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知识信息,形
成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教
学环境,使用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
个体对活动过程的监控与调节,以及对活动效果和价值的评估。
教学环境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一)职业教育心理学
研究职业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学环境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感知的结果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1、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1)参与式观察
(2)非参与式观察
2、根据取样方式可分为:
(1)时间取样观察
(2)事件取样观察
1、优点:
比较客观
简便易行
2、局限:
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好确定研究者通常比较被动
•实验法是指在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地操作自变量,根据观察、测定、记录与此相伴随的现象或行为(因变量),以确定实验条件与现象或行为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就是操作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记录因变量以寻找因果关系。
•有控制的观察
1、优点:
具有可控性
可重复验证
能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2、(实验室实验)局限:
生态效度较难保证,结果的可推广性较差
调查法是就某些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可以收集到被试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内部过程和内隐行为。
问卷法
访谈法
问卷法是指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收集被调查者心理活动的数据资料的方法。
2
优点:
•简便易行
•取样大,结果有代表性
•结果统计处理方便
缺点:
•对被调查者的态度依赖程度高•易受社会赞许性因素影响•不易进行质性分析
•题目不易过多
•题目的叙述要简明易懂,无歧义•要有测谎项目
•制作严格规范,保证信效度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
常常用访谈法了解人们的态度、看法、感受和意见。
•结构式访谈
事先确定了问题的访谈形式非结构式访谈
没有事先确定问题的访谈形式
1
优点:
•可避免题目回答的遗漏
•可对问题做深层考察
局限性:
•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受研究者自身素质和特点的影响较大•比较敏感的问题不宜进行访谈
•访谈法比较费时、费力、费财
•获得的资料缺乏量化的指标,难以做出精确的结论和推论•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情绪状态的影响
3
A.在访谈时,要让被访谈者对访谈人员产生信任感
B.访谈的环境要和谐,即让被访谈者比较放松,坦陈自己的想法
C.在访谈前,先确定所要访谈的主要问题,必要时列出访谈提纲
D.在访谈过程中,要根据被访谈者的回答,对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E.要认真记录被访谈者的回答内容以及有关的行为表现
个案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组织在较长时间内(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历程及原因的方法。
PART1
•信息丰富
•结果比较可靠、易于接受
个案研究中的详细描述更人性化、更生动,也更富有情感,因此它的被接受程度高
•研究对象有限,代表性较差,因而其结果的可推论性较差
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桑代克(E·L·Thorndike, 1874—1949)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
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是教育心理学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以学习心理为主
将教学心理纳入内容体系,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基本学科体系。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如从认知层面研究问题解决过程、学习策略
以及学习动机等。
•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
了许多有效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等。
•教育心理学思想在我国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期。
•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而专门研究较晚——20世纪初
•这一时期主要是译介国外的教育心理学。
•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潘菽(1935年)、陈选善(1938年)、肖孝嵘(1940年)等编著了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量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到
“文化大革命”开始
•建国初期,主要是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并以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心理学加以改造,以确立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PART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研究队伍不断扩大。
•1980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目前,不断地吸收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
•黄强等主编的《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1991)•刘重庆等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1998年)•郑日昌等主编的《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1999)•赵欣等编写的《职业教育心理学》(2000)•刘德恩等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 (2001)•王国华等主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2004) •曾玲娟《职业教育心理学》(2010)
•夏金星《职业教育心理学专题》(2012)
•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2015)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2.教育心理学和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3.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其特点如何?
4.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