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火电厂NOX排放标准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火电厂低NOx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

火电厂低NOx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

火电厂低NOx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火电厂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来源,其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减少火电厂的NOx排放,研究和应用低NOx燃烧技术成为当今火电行业的重要课题。

NOx是一类有害气体,它们在大气中与其他污染物反应,形成细颗粒物和臭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降低NOx排放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关键任务之一。

在火电厂中,燃烧过程是主要的NOx生成来源。

传统的燃烧技术采用的是煤粉燃烧,燃烧温度高,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大量的NOx。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低NOx燃烧技术。

其中之一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燃烧系统中添加催化剂,将NOx与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从而实现NOx的脱除。

SCR技术具有高效、可靠和经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火电厂的烟气脱硝系统中。

另一个重要的低NOx燃烧技术是燃烧温度控制技术。

通过调整燃烧系统中的气体流量、燃料投入量和空气分配等参数,可以降低燃烧温度,从而减少NOx的生成。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煤粉粒度和燃烧方式,改变燃烧过程中的混合程度,进一步降低NOx排放。

还有一种常用的低NOx燃烧技术是超超临界锅炉的采用。

超超临界锅炉是一种高效能源转换技术,它的高燃烧效率和低NOx排放使其成为现代火电厂的首选。

超超临界锅炉利用高压、高温的水蒸汽来提高燃烧效率,并通过多级燃烧和再循环系统来降低NOx的生成。

除了上述的技术,火电厂还可以采用煤粕替代煤粉燃烧、气体复合燃烧和湿法脱硝等技术来降低NOx排放。

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保护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低NOx燃烧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新技术的投资成本较高,需要对火电厂进行改造和升级。

其次,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以确保火电厂的正常运行。

此外,火电厂运行环境特殊,技术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美国和欧洲氮氧化物控制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_胡倩

美国和欧洲氮氧化物控制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_胡倩
采取 N O x 总量控制政策,即使所有排放源的 N O x 排 放都达标,排放源数量的增加仍会导致绝对排放量
术开发。到 6 0 年代,欧洲开始出现大范围的酸雨问 题,7 0 年代北美也开始出现该问题,欧盟和美国由 此开始了 N O x 的区域污染治理行动。区域性酸雨问 题出现的同时,近地面 O 3 问题也日趋严重。氮沉降 是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国大面积区域出现富营养化问题的主要原
年间,广州地区降雨ρ(SO42-)/ ρ(NO3-)年平均为3.33, 该地区酸雨的 N O 3 - 成分已经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O3 污染日益严重 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 出现 O 3 污染问题。近年来,工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的 N O x 增加,使得我国许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地区 近地面 O 3 浓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甚至出现了光化 学烟雾污染。长江三角洲 1995 年 5 月至 2000 年 10 月
的增加,从而可能导致空气中 N O x 浓度的增加,造 成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这表明目前我国针对 NO x 的排 放限制目标和环境质量目标之间还存在脱节的现象。
NOx 治理尚未引起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NOx 的 治理工作,尤其是固定源的 N O x 排放治理往往是被 忽视的一环。这是因为:⑴我国缺乏燃煤工业锅炉
施建设,并未提及火电厂 N O x 排放控制问题;⑶ O 3 近地面 O 3 问题。由于 SO 2、NO x、V O C 和 NH 3 是这三 空气质量标准的缺失也淡化了现有的 N O x 污染问题, 类二次污染问题的前体物,因此该战略通过制定这
分散了环保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该问题的注意力。 四 类 污 染 物 的 全 欧 盟 排 放 总 量 目 标 来 解 决 这 些 问
2007/5A 环境保护 75

浅谈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措施

浅谈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措施

浅谈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措施【摘要】火电厂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

本文围绕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措施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特点,包括来源和影响因素。

然后介绍了监测和评估排放量的方法,以及目前常用的控制技术,如选择性催化还原和燃烧优化技术。

对控制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探讨了成本和效益的关系。

探讨了政府政策对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的支持,包括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支持,可以有效降低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关键词】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措施、监测评估、控制技术、技术经济性分析、政府政策支持、引言、结论。

1. 引言1.1 引言火电厂作为重要的能源生产单位,氮氧化物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火电厂需要实施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释放,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特点、监测和评估排放量、控制技术、技术经济性分析以及政府政策支持进行探讨和总结,旨在为火电厂的环保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监督管理,推广先进的控制技术,降低排放量,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共同为减少氮氧化物排放,保护环境作出积极努力。

2. 正文2.1 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特点火电厂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生产单位,但是在其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NOx),这对环境和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量排放:火电厂作为能源生产单位,每天都在燃烧大量煤炭、燃油等化石燃料,这会导致大量NOx排放到大气中。

2. 高温燃烧:火电厂内燃烧炉燃烧煤炭、燃油等燃料时的高温条件会促进氮氧化合物的形成,增加NOx排放的量。

3. 不完全燃烧:火电厂燃烧过程中,如果燃烧不充分,燃烧废气中的氧气含量不足会导致氮氧化物不完全氧化,增加NOx的排放。

超低排放标准实施后火电厂环保技术与市场分析

超低排放标准实施后火电厂环保技术与市场分析

超低排放标准实施后火电厂环保技术与市场分析超低排放标准是指限制火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求其在运行过程中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对火电厂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促使火电厂积极采用环保技术,通过技术改造来达到超低排放要求。

下面对超低排放标准实施后火电厂环保技术与市场进行分析。

一、超低排放标准推动火电厂环保技术的发展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要求火电厂在燃烧过程中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为了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火电厂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技术,如脱硫、脱硝、除尘等。

脱硫技术主要是通过石膏浆液喷雾吸收二氧化硫来达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目的;脱硝技术主要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或尿素喷射技术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除尘技术主要采用静电除尘器或袋式除尘器来过滤和捕集颗粒物。

这些环保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效地降低了火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了环境。

二、超低排放标准带来的市场机遇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促使火电厂对环保技术进行改造和更新,这就为环保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市场机遇。

随着超低排放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环保设备制造企业面临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可以生产和销售更先进、更高效的环保设备。

环保设备制造企业还可以与火电厂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咨询,为火电厂提供更好的环保解决方案。

这样一来,环保设备制造企业不仅可以赚取利润,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技术实力。

三、超低排放标准对火电厂的影响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对火电厂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火电厂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以满足超低排放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会导致火电厂的燃煤成本增加,因为脱硫、脱硝和除尘等环保设备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运行成本。

火电厂的运行效率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环保设备的安装和运行会增加能耗和设备维护成本。

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对火电厂的经济效益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超低排放标准实施后,火电厂积极采用环保技术,通过技术改造来达到超低排放要求。

火电厂低NOx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火电厂低NOx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火电厂低NOx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火电厂低NOx燃烧技术是近年来环保压力下火电行业的一项重大技术创新。

NOx是氮氧化物的缩写,是对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有害物质之一。

火电厂低NOx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可以降低NOx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同时还能保护环境,提高社会质量。

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火电厂低NOx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低NOx燃烧技术的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火电厂正在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火电厂所排放的氮氧化物也在不断增长,直接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给环境和人体健康等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已经将NOx纳入大气污染物限制范围,各类污染排放限制指标逐年趋严。

为了保护环境,保障公共健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各地区的火力发电企业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减排方案。

二、低NOx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低NOx燃烧技术以氮气作为氧化剂,通过在一定的温度下,使NO和O2在燃烧过程中发生循环反应,把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以达到减排的目的。

常见的低NOx燃烧技术有分段燃烧技术、风箱增压燃烧技术、蒸汽混合燃烧技术、稠度燃烧掺混技术等。

三、低NOx燃烧技术的应用现状现在,低NOx燃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火电行业。

一方面,它可以降低燃料一氧化氮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主设备的能耗与维护成本,从而在环境保护方面实现经济效益。

四、低NOx燃烧技术的优势低NOx燃烧技术的优势在于采用高效低排的技术和方案,实现了绿色环保能源生产。

通过NOx减排,不仅可以降低氮氧化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而且还达到了减少SO2和CO2等其他大气污染物的目的。

同时,低NOx燃烧技术通过调节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物理参数,提高了热效率和燃烧效率,节省了燃料流量和柴油,降低火电企业的运营成本。

五、低NOx燃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随着环保工作水平和发展要求的提高,火电厂的低NOx燃烧技术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机遇。

欧盟碳市场进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盟碳市场进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盟碳市场进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当今全球最大、运行时间最长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自2013年开始,EU ETS进入第三阶段,但目前由于种种主客观存在的因素,导致该体系在运行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为我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一、背景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涵盖了欧盟以及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共31个国家超过1.1万个重点用能设施,涉及行业包括电力和热力生产、炼油、炼焦、钢铁、水泥、玻璃、陶瓷、造纸、化工、石化、合成氨、有色金属和炼铝等能源密集型行业以及航空业,其温室气体排放约占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5%。

EU ETS自2005年实施以来已运行9年,2013年进入第三阶段。

近几年,欧盟排放配额(EUA)交易量总体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从2005年的94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增长到2012年的7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见图1)1[1],2013年达到8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2],约占全球的86%。

在交易额方面,2005 -2011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2011年达到780亿欧元,之后开始下滑,2012年和2013年分别约为560亿欧元和360亿欧元3[3]。

在价格方面,2008-2012年期间,EUA年平均价格分别约为22、12、13、12和7欧元,呈下降趋势,2013年更是跌至5欧元以下。

1[1]数据来源:http://ec.europa.eu/clima/publications/docs/factsheet_ets_en.pdf2[2]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Value of the World’s Carbon Markets to Rise Again in 2014”,2014年1月。

3[3] 2013年交易额数据来自Point carbon统计,“Global carbon market contracts 38% as prices and volumes drop”,2014年1月。

中美欧火电厂NOx排放标准与控制措施比较

中美欧火电厂NOx排放标准与控制措施比较
锅炉类型 标准限值
基于输出200 ng/J,1.6 lb/M1】Irh(新建机组) (相当于0.739/kWh)
1997—・07-09/2005-・02--28
执行日期
基于热输入65 ng/J,0.15 lb/MMBtu(重建和 改造机组)(相当于185 mg/Nm3) 大于73MW 以上的机 组 基于输出130 ng/J,1.0 lb/l唧/h(新建机组) (相当于0.459/kWh) 基于热输入47 ng/J,0.11 lb/^DIBtu(重建机 组) (相当于135 mg/m3) 基于热输入65ng/J,0.15 lb/ⅢlBtu(改造机组) (相当于185 mg/m3) 2005-02-28以后
表6德国电厂N0。排放标准(1 984年8月5日)
新建电厂 电厂燃料 固体 标准值
200
原有电厂 液体
150
气体
100
固体
200
液体
150
气体
100
我国1997年1月1日开始对
年以前、欧盟2002年以前就有较多 的烟气脱硝装置一样,我国目前也有 较多的烟气脱硝装置投入运行,据不 完全统计,到2007年底已有34家电 厂的74台机组上已建成或正在建设 烟气脱硝装置,总装机容量达到3635 万千瓦。
2008年5月
第五届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研讨会
了燃料的产地,全部是基于低N0。燃 烧技术来控制Nox排放。1997年7月 9日以后建设的电厂,则在低NO。燃 烧技术的基础上,还需加装烟气脱硝 装置,标准限值不再考虑燃料的种类 与性质,排放标准的限值是基于电能 输出给出的,因此也不再考虑电厂效 率之间的差异。 从欧盟火电厂NO。的排放标准限 值(表4)中可以看出,2002年11 月27日以前获得许可建设的电厂, 对Nox的控制主要是基于较为先进的 低NO。燃烧,但对不在“偏远地区"

浅谈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措施

浅谈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措施

浅谈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措施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火电厂成为了供电的重要来源,但火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对环
境和人类健康都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因此,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已成为火电厂
集中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选用低氮燃烧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方法之一,主要采用内燃机式、
燃烧溶解式以及燃烧空气预混式等技术。

内燃机式技术可将氮氧化物排放降至20mg/m3以下,而燃烧空气预混式技术应用广泛,可以对NOx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燃烧优化技术
通过燃烧优化改变燃烧过程中温度和燃料供应量的参数,可以控制氮氧化物排放。

其中,氧化亚氮(N2O)是由燃料中的氮转化而来,其生成与燃烧温度和氧含量有关,因此可
以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来控制N2O的生成。

三、SNCR技术
选择适当的SNCR(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技术,可以通过喷射氨水在燃烧后的烟气中与氮氧化物反应,将NO转化为N2和H2O,从而降低NOx的排放。

此技术主要适用于锅炉和烟气颗粒小的系统。

综上所述,对火电厂进行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是关系到环境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火电厂应该加大相关技术研究力度,选择适合自身的减排方案,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为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火电厂NOx减排方式研究综述

火电厂NOx减排方式研究综述

火电厂NOx减排方式研究综述摘要:资源和环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心的主要话题。

环境问题因更加贴近生活,所以更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一是温室效应,二是酸雨,三是臭氧层破坏,这三大环境问题NOX都占有一定的份额,可知NOX对自然界的影响力之大。

关键词:NOx减排;研究;综述引言我国是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大国,一次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

然而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长期居高不下,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国家加大了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进行酸雨的控制研究工作,但重点放在了SO2的治理上。

并相继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政策和火电厂脱硫电价补贴政策。

与SO2相比,NOx不但对酸雨的形成影响很大,而且还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催化剂,其对大气的污染要远大于SO2形成的污染。

目前我国脱硫工作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氮氧化物的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酸雨类型已经从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复合型转化。

火电厂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因此,对火电厂进行“脱硝”迫在眉睫。

1 煤燃烧中NOX减排技术目前,降低煤燃烧产生的NOX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燃烧技术的改进控制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即低NOX燃烧技术;二是在燃烧后对烟气进行脱NOX技术,将已经生成的NOX转化为N2,即烟气脱硝技术。

火电厂中煤炭可以通过燃前净化来达到减少污染排放的目标。

但也可以通过控制燃烧过程来实现污染物的排放量的降低。

包括改变燃料性质、改进燃烧形式、调整燃烧条件、适当加入添加剂等方法来控制污染物的生成量,从而实现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

煤的燃中净化技术对污染物控制的效率稍低于烟气净化,但是投资和运行成本比烟气脱硝低,经济效益高。

目前成熟的煤炭燃烧中氮氧化物减排技术包括:燃煤的低NOX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水煤浆燃烧技术。

2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流态化就是指固体颗粒(又称床料)在自下而上的流体(气体或液体)作用下,在床内形成的具有流体性质的流动状态。

火电厂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发展

火电厂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发展

火电厂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大,燃煤锅炉不断扩建,煤炭需求量明显增加。

煤炭的燃烧产生大量氮氧化物,其中,大气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70%来自于煤炭的燃烧,而火力发电厂发电用煤又占了全国燃煤的70%。

氮氧化物的过量排放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坏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危害人体呼吸系统的健康,室内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不能超过5mg/m3。

参与形成光化学烟雾,造成环境污染,氮氧化物还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和形成酸雨,危害社会发展。

标签:火电厂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氮氧化物是生成臭氧的气体,是导致细颗粒污染和灰霾的原因,氮氧化物排放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二氧化碳节能减排带来的环境效益。

因而,“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氮氧化物作为大气污染物控制的主要对象。

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火力发电、机动车排放物以及工业燃烧锅炉的排放,其中火力发电厂是氮氧化物最主要的来源。

加强火电厂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成为对大气污染物控制的研究重点。

1 氮氧化物生成机理1.1 热力型T-NOx(ThermalNOx)由燃烧用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下氧化而生成。

其生成机理多用捷里道维奇(Zeldovich)反应式表示,如图1所示,温度是影响T-NOx生成最重要和最显著的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T-NOx的生成速度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加。

研究表明,当燃烧温度低于1500℃时,几乎没有T-NOx生成,只有当温度高于1500℃时,T-NOx的生成反应才变得明显起来。

T-NOx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降低燃烧温度,降低氧气浓度,使燃烧在远离理论空气比的条件下进行,缩短在高温环境下的燃烧时间。

1.2 燃料型F-NOx(FuelNOx)燃料中含有的氮化合物(如杂环氮氧化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生成氮氧化物。

其形成过程包括挥发性NO与焦炭性NO两种途径,F-NOx的生成量与火焰附近氧浓度密切相关。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与T-NOx不同,F-NOx生成过程的温度水平较低,且在初始阶段,温度影响明显,在高于1400℃后趋于稳定。

欧洲环境空气臭氧污染防治历程、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环境空气臭氧污染防治历程、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34卷㊀第4期2021年4月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Vol.34ꎬNo.4Apr.ꎬ2021收稿日期:2020 ̄09 ̄07㊀㊀㊀修订日期:2021 ̄01 ̄04作者简介:鲍捷萌(1997 ̄)ꎬ女ꎬ江西宜春人ꎬbjm3697@163.com.∗责任作者ꎬ李红(1969 ̄)ꎬ女ꎬ湖北洪湖人ꎬ研究员ꎬ博士ꎬ主要从事大气环境化学研究ꎬlihong@craes.org.cn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首都蓝天行动培育专项(No.Z181100005418015)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础研究经费(No.2019YSKY ̄018)ꎻ成都平原城市群大气臭氧污染多维成因解析与管理防控体系研究项目(No.510201201905430)SupportedbyCapitalBlueSkyActionTrainingProjectfromBeijingMunicipalScience&TechnologyCommisionᶄsꎬChina(No.Z181100005418015)ꎻFundamentalResearchFundsforCentralPublicWelfare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sofChinaꎬChineseResearchAcademyofEnvironmentalSciences(No.2019YSKY ̄018)ꎻAnalysisofMultipleCausesofAtmosphericOzonePollutioninUrbanAgglomerationsofChengduPlainandDevelopmentofManagementꎬPreventionandControlSystemꎬChina(No.510201201905430)欧洲环境空气臭氧污染防治历程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鲍捷萌ꎬ曹㊀娟ꎬ高㊀锐ꎬ任艳芹ꎬ毕㊀方ꎬ毋振海ꎬ柴发合ꎬ李㊀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ꎬ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ꎬ北京㊀100012摘要: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ꎬ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得到明显改善ꎬ大气颗粒物污染整体减轻ꎬ与此同时臭氧污染问题逐渐凸显ꎬ臭氧已成为继PM2 5后影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管理的另一主要空气污染物.欧洲作为国际上较早开始关注臭氧污染的地区之一ꎬ虽然尚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ꎬ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我国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ꎬ研究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经验对推进我国臭氧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全面收集和整理了欧洲国家臭氧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㊁标准和管理制度等资料ꎬ梳理欧洲国家臭氧污染防治历程ꎬ分析欧洲国家臭氧前体物排放量变化趋势及臭氧污染演变特征ꎻ在此基础上ꎬ总结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经验ꎬ结合对我国目前开展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以及存在不足的分析ꎬ得出对我国臭氧污染防控的几点启示:①加强臭氧污染防治顶层设计ꎻ②完善基础支撑科技能力建设ꎻ③深化臭氧污染防治科学研究ꎻ④加快长效环境行动计划的制定ꎻ⑤构建区域协调与协作机制.关键词:欧洲ꎻ臭氧污染ꎻ历程ꎻ经验ꎻ启示中图分类号:X515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 ̄6929(2021)04 ̄0890 ̄12文献标志码:ADOI:10 13198∕j issn 1001 ̄6929 2021 01 17ProcessandExperienceofOzone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nEuropeandEnlightenmenttoChinaBAOJiemengꎬCAOJuanꎬGAORuiꎬRENYanqinꎬBIFangꎬWUZhenhaiꎬCHAIFaheꎬLIHong∗StateKeyLaboratoryofEnvironmentalCriteriaandRiskAssessmentꎬChineseResearchAcademy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Beijing100012ꎬChinaAbstract:Withthein ̄depthimplementationoftheAirPollutionandControlActionPlanandtheThree ̄YearPlanonDefendingtheBlueSkyꎬtheoverallenvironmentalairqualityinChinahasbeensignificantlyimprovedꎬandtheatmosphericparticulatematterpollutionhasbeenreduced.Atthesametimeꎬtheproblemofground ̄level ̄ozonepollutionhasbecomeincreasinglyprominent.FollowingPM2 5ꎬozonehasbecomeanothermajorairpollutantthataffectsurbanairqualityimprovementandstandardmanagement.AsoneoftheearliestregionsintheworldthatbegantopayattentiontoozonepollutionꎬEuropehasmadesomeachievementsinozonepollutioncontrolandaccumulatedrichexperienceafterdecadesofpreventionandcontrol.Atpresentꎬozone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workinChinaisintheinitialstageandfacesmanychallenges.Studyingtheexperienceofozone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nEuropeanhas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forpromotingozonepreventionandcontrolinChina.Thispapercomprehensivelysearchesandcollectsandsortsoutthe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sꎬstandardsꎬandmanagementsystemsofozone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nEuropeancountriesꎬandsortsouttheprocessesofozone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nEuropeꎬandanalyzesthechangingtrendofozoneprecursoremissionsandtheevolutionofozonepollutioninEuropeancountries.Onthisbasisꎬthispapersummarizestheexperienceofozone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nEuropeandanalyzesthedeficienciesofozone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nChina.Finallyꎬtheenlightenmentfor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ozonepollutionforChinaisobtainedasfollows:strengthenthetop ̄leveldesignofozone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ꎻimprovetheinfrastructuretosupporttheconstruc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capacityꎻdeepenthe第4期鲍捷萌等:欧洲环境空气臭氧污染防治历程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㊀㊀㊀scientificresearchonozone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ꎻacceleratetheformulationoflong ̄termenvironmentalactionplansꎻestablisharegionalcoordinationandcooperationmechanism.Keywords:Europeꎻozonepollutionꎻprocessꎻexperienceꎻenlightenment㊀㊀臭氧是大气中的痕量气体ꎬ约90%以上的臭氧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10~50km的平流层ꎬ不到10%的臭氧处于对流层内[1].对流层臭氧除少量来自平流层输送外ꎬ几乎全部来自于氮氧化物(NOx)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臭氧具有强氧化性ꎬ在对流层大气环境化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ꎬ同时也是仅次于CO2和甲烷的第三大温室气体[2].研究[3]表明ꎬ环境空气中短期高浓度臭氧暴露会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造成严重的危害.此外ꎬ高浓度环境空气臭氧还会损害植物的生长和繁殖㊁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生物多样性等[4].«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5]显示ꎬ2019年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 7%ꎬ仅次于PM2 5(45 0%).因此ꎬ我国臭氧污染日益凸显ꎬ已成为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空气污染物.20世纪50年代ꎬ欧洲开始开展臭氧监测ꎬ是世界上最早关注臭氧污染问题的地区之一.尽管早期欧洲的臭氧浓度逐年上升ꎬ但在制定持续削减臭氧前体物排放措施和实行环境经济政策等一系列努力下ꎬ近年来欧洲国家已经出现了臭氧浓度下降的趋势ꎬ尤其是郊区站点[6].欧洲国家在臭氧污染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表明ꎬ尽管臭氧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㊁复杂性和艰巨性ꎬ但是在科学指导和持续治理的情况下ꎬ臭氧污染是可以减轻的[7].由于起步较晚等多种原因ꎬ我国目前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在顶层设计㊁臭氧前体物协同减排㊁综合能力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ꎬ学习和借鉴欧洲国家在臭氧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该研究旨在通过梳理欧洲国家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的长期变化趋势ꎬ总结和归纳欧洲国家的臭氧污染防治经验ꎬ得出对我国臭氧污染防控的启示ꎬ以期为我国下一步更有效地开展臭氧污染防控提供借鉴.1㊀欧洲环境空气臭氧污染防治历程欧洲国家的臭氧污染防治开始较早ꎬ按照臭氧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污染防治工作的进程ꎬ可将其大致分为3个阶段ꎬ分别为起步阶段(1970 1999年)㊁强化阶段(1999 2012年)和攻坚阶段(2012年至今)ꎬ各阶段工作重心㊁法律法规㊁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均根据实际的臭氧污染防治成效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见图1).1 1㊀起步阶段(1970 1999年)1970 1999年是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的起步阶段ꎬ在这一时期由于欧洲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ꎬ导致德国㊁荷兰等国家的一些大城市受汽车尾气影响相继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当时人们通过美国洛杉矶和日本东京等地区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ꎬ已经对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原因㊁形成条件和发生机理等进行了研究[2].同时ꎬ欧洲多地也监测到臭氧浓度水平的上升[8 ̄9]ꎬ由此臭氧污染问题得到了欧洲各国的关注ꎬ开始了对臭氧污染防治的初步探索.1979年ꎬ欧盟多个成员国签订了第一个欧盟签署的区域性空气污染治理公约«远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LRTAP)ꎬ该公约旨在减少二氧化硫(SO2)㊁NOx和VOCs的排放.1988年签订的«索菲亚协议»要求所有协议签署国在1994年前不能提高NOx的排放ꎻ签署国还承诺引入控制标准及污染治理措施ꎬ包括汽车的催化转化器.1991年的«日内瓦协议»要求签署国1988 1999年VOCs排放量需减少30%.欧洲臭氧污染防治起步阶段的防控重点为减少臭氧前体物的排放ꎬ尤其是削减VOCs的排放量ꎻ同时ꎬ各成员国采取相应污染治理措施并积极研发减排技术等.值得注意的是ꎬ成员国之间签订的公约和协议只对成员国设定减排义务ꎬ并没有强制执行的约束力.1 2㊀发展阶段(1999 2012年)1999 2012年是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的发展阶段.虽然欧洲在起步阶段对臭氧前体物进行了减排ꎬ但是欧洲的臭氧浓度仍然逐年增加[10]ꎬ直到2000年左右欧洲臭氧浓度的上升趋势才有所缓和.为进一步加快臭氧污染变化趋势由升到降的转变ꎬ欧洲将发展阶段臭氧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对臭氧前体物的进一步减排和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上ꎬ同时也将臭氧纳入重点防控对象.1999年签订的«哥德堡协议»中规定了NOx和非甲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MVOC)在2010年的减排目标[11].2001年ꎬ欧盟委员会正式通过了«国家空气污染排放限值指令»ꎬ该指令规定了欧盟各成员国NOx和NMVOC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上限ꎬ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公布排放数据ꎬ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减排计划ꎬ最迟于2010年完成减排目标ꎬ对于未按时完成既定目标的国家将承担198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4卷图1㊀欧洲臭氧污染防治历程Fig.1ProcessesofozonepollutioncontrolinEurope相应的法律责任[12].随后ꎬ在2002年正式将臭氧作为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ꎬ并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臭氧标准及臭氧污染评价体系ꎬ在臭氧污染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ꎬ欧洲逐步完善臭氧污染防控的法律体系ꎬ制定了统一的指导性标准.在保证各成员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臭氧污染防治措施能够贯彻执行的同时ꎬ欧盟开发和推广降低臭氧前体物排放的新技术ꎻ同时也注意到NOx减排的重要性ꎬ并对臭氧前体物实行了总量控制.1 3㊀攻坚阶段(2012年至今)2012至今是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的攻坚阶段.经过发展阶段的努力ꎬ欧洲臭氧峰值浓度的下降趋势明显ꎬ尤其是在郊区站点.但是臭氧污染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ꎬ臭氧超标现象在夏季和不利天气形势下发生的机率依然较大.通过分析臭氧及其前体物的长期变化趋势发现ꎬ尽管臭氧的降幅比臭氧前体物要小ꎬ但是臭氧前体物的减排依然是臭氧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6].2012年欧盟进一步修订了«哥德堡协议»ꎬ为SO2㊁NOx㊁NH3㊁VOCs和PM2 5设定了2020年的排放控制目标.从此欧洲污染物控制策略打破了以往仅针对单一污染物进行限制的格局ꎬ开始更加注重多种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控制.2016年欧盟发布了新的国家排放上限指令ꎬ该项指令为NOx和VOCs等主要污染物设定了2020 2029年及2030年以后的减排承诺.随着对臭氧污染防治认识的逐渐深入ꎬ欧洲的臭氧污染防控逐渐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方向发展.2㊀欧洲环境空气臭氧污染防治成效经过几十年的防治ꎬ欧洲臭氧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ꎬ该研究分别从臭氧前体物排放变化趋势㊁臭氧浓度变化趋势和臭氧污染超标情况这3个方面进行概括与总结.2 1㊀臭氧前体物排放变化趋势根据欧盟«远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LRTAP)1990 2015年排放清单报告[13 ̄14]ꎬ自1990年以来欧盟28个成员国NOx㊁NMVOCs㊁SOx㊁NH3和CO等五项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大幅下降ꎬ2015年与1990年相比5种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别下降了56%㊁61%㊁89%㊁23%和68%(见图2).根据欧洲环境署发布的«2017年国家排放上限指令报告 ̄减少欧洲空气污染的必要性»[15]ꎬ自2010年以来ꎬ每年欧盟NOx㊁NMVOCs㊁SOx㊁NH3和PM2 5的排放总量都低于2010年承诺的减排上限.2015年ꎬ欧盟的NMVOCs排放总量已经低于设定的2020年减排承诺上限.相比之下ꎬ如298第4期鲍捷萌等:欧洲环境空气臭氧污染防治历程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㊀㊀㊀注:以1990年为基准年.图2㊀欧盟28个成员国主要大气污染物1990 2015年排放变化趋势[13 ̄14]Fig.2EmissiontrendsofmajorairpollutantsinEU ̄28MemberStatesfrom1990to2015[13 ̄14]果欧盟要实现2030年的减排承诺ꎬ则需要对所有污染物进行更大幅度的减排ꎬ即与2015年相比ꎬNOx的排放总量应减少42%ꎬNMVOCs的排放总量应减少15%.2 2㊀臭氧浓度变化趋势欧盟现行的空气质量框架指令 «关于环境空气质量和为了欧洲更清洁空气的2008∕50∕EC指令»[16]中对于臭氧浓度的评价方法按照评价时段可分为臭氧浓度1h平均值㊁臭氧浓度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和AOT40值(见表1).根据该评价方法ꎬ为保护人体健康和植被分别设立了参比状态(20ħ㊁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臭氧目标值(targetvalue)㊁长期目标值(long ̄termobjective)ꎬ同时规定了臭氧浓度1h平均值通报限值(informationthreshold)和警报限值(alertthreshold).此外ꎬ自2010年起规定臭氧浓度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的3a平均值年超标次数不超过25次ꎬ即采用臭氧浓度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的第93 15百分位数(相当于第26大值)进行臭氧污染年评价.目标值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时期内必须达到的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的标准值ꎬ该值包括为保护人体健康的目标值和为保护植被的目标值.长期目标值是指依据当前的科学知识认识水平ꎬ在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低于该值时ꎬ总体来说不会对人体健康和∕或环境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ꎬ如果通过采取份额措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ꎬ则这个目标是一个长期目标ꎬ其目的是为人体健康和环境提供有效的保护ꎬ包括为保护人体健康的长期目标值和为保护植被的长期目标值[17].AOT40值指在一个给定的时期内ꎬ利用每天08:00 20:00(欧洲中部时间)的臭氧浓度1h平表1㊀«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指令»(2008∕50∕EC)中臭氧空气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Table1AmbientairqualitystandardandevaluationmethodforozoneinEUAmbientAirQualityDirective(2008∕50∕EC)项目«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指令»目标和法律性质数值臭氧浓度1h平均值臭氧浓度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AOT40值(5 7月)通报限值180μg∕m3警报限值240μg∕m3为保护人体健康的长期目标值120μg∕m3为保护人体健康的目标值120μg∕m3(自2010年开始ꎬ3a平均值的年超标次数不超过25次)为保护植被的长期目标值6000(μg∕m3) h为保护植被的目标值18000(μg∕m3) h(5a平均值)均值ꎬ计算出的超过80μg∕m3的臭氧浓度1h平均值与80μg∕m3之差的和ꎬ反映了臭氧浓度小时平均值超过80μg∕m3情况下的臭氧累积暴露以及植物生长㊁繁殖受到臭氧暴露的影响程度.1876 1886年ꎬ在欧洲西北部发现普遍存在臭氧背景浓度水平升高的现象ꎬ这一时期臭氧浓度24h平均值为20μg∕m3.在20世纪50年代ꎬ欧洲的臭氧浓度增至30~40μg∕m3ꎬ到20世纪80年代增至60μg∕m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ꎬ欧洲为控制臭氧污染制定了一系列减排措施ꎬ主要臭氧前体物如NOx㊁VOCs的排放量均显著下降ꎬ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ꎬ但是近地面臭氧年均浓度却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18 ̄21].进一步对欧洲环境空气臭氧浓度长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见图3)ꎬ发现欧洲臭氧浓度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的第93 15百分位数和超标天数在1980 2019年均呈波动下降趋势.该现象表明ꎬ臭氧浓度的峰值呈下降趋势ꎬ臭氧的生成逐渐减少.根据2016年欧洲空气质量报[6]ꎬ1990 2012年欧洲郊区站点的臭氧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的第四大值呈下降趋势ꎬ且在2002 2012年其相对下降趋势更明显.臭氧浓度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的第四大值的变化趋势也印证了该结论.然而ꎬ尽管臭氧浓度的峰值有所下降ꎬ臭氧浓度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还保持在欧盟目标值(120μg∕m3)左右ꎬ多数城市仍存在超标现象.SOMO35值是指臭氧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超过35ˑ10-9的臭氧累积浓度ꎬ反映了臭氧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由图3可见ꎬAOT40值和SOMO35值的年398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4卷图3㊀1978 2019年欧洲臭氧浓度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22]Fig.3TrendsofozoneconcentrationindicatorsinEuropefrom1978to2019[22]际变化趋势较为稳定ꎬ均无下降趋势.在1985年以后ꎬAOT40值超过为保护植被的目标值 18000(μg∕m3) h 的现象时常发生.SOMO35值的年际变化趋势与AOT40值相似ꎬ表明夏季臭氧生成依旧强烈ꎬ臭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注:图中显示了欧洲各国家和欧洲(所列举的38个国家的平均值)2014 2017年每年臭氧日最大8h滑动平均的93 15百分位数ꎬ其代表一年中所有的臭氧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的第26大值.这种利用臭氧日最大8h滑动平均的93 15百分位数(相当于第26大值)作为臭氧年评价值的评价方法与臭氧目标值有关ꎬ并且在实际进行臭氧污染年评价时需考虑3年的平均值.图4㊀2014 2017年欧洲臭氧浓度变化[22]Fig.4VariationofozoneconcentrationsinEuropeduring2014 ̄2017[22]2 3㊀臭氧污染超标情况根据欧洲空气质量报告[6ꎬ15ꎬ23 ̄24]ꎬ2014 2017年所有臭氧监测站点中臭氧浓度年评价值超过为保护人类健康的目标值(120μg∕m3)的站点占比分别为11%㊁41%㊁17%和20%ꎬ满足为保护人类健康的长期目标值的站点占比分别为14%㊁13%㊁17%和18%.2014年满足为保护人类健康的长期目标值的站点中59%为背景站点㊁21%为工业站点㊁20%为交通站点ꎬ2015 2017年未满足为保护人类健康的长期目标值的站点中分别有88%㊁87%和87%的站点属于背景站点.其中欧洲西部和南部地区臭氧污染相对严重ꎬ主要包括意大利㊁瑞士㊁奥地利㊁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ꎬ而爱尔兰㊁英国和芬兰等欧洲北部国家的臭氧污染状况相对较轻ꎬ其监测站点的臭氧年评价值没有出现超过为保护人体健康的目标值(120μg∕m3)的情况(见图4).2014 2017年欧洲所有站点的平均超标天数分别为12㊁24㊁14和16d(见图5).综上ꎬ2014年498第4期鲍捷萌等:欧洲环境空气臭氧污染防治历程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㊀㊀㊀是2014 2017年中欧洲臭氧污染最轻的一年ꎬ2015 2017年欧盟国家臭氧浓度年评价值高于为保护人类健康的目标值(120μg∕m3)的监测站点的占比有所下降ꎻ同时ꎬ由于臭氧污染还受到气象条件和传输等影响[25]ꎬ其治理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反复性.如2015年欧洲臭氧污染状况突然加重ꎬ表明欧洲各国仍需采取更多措施以满足标准ꎬ臭氧污染仍然是欧洲空气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注:图中显示了欧洲各国家和欧洲(所列举的38个国家的平均值)2014 2017年臭氧浓度超过为保护人体健康目标值(120μg∕m3)的天数.图5㊀2014 2017年欧洲臭氧浓度超标天数[22]Fig.5DaysofexceedingozoneconcentrationinEuropeduring2014 ̄2017[22]3㊀欧洲环境空气臭氧污染防治经验历经几十年的臭氧污染防治ꎬ事实证明ꎬ欧盟已经在臭氧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将其总结和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3 1㊀构建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欧盟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ꎬ用于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ꎬ主要的组织和机构由欧盟委员会㊁欧盟理事会㊁欧洲议会㊁欧洲法院㊁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㊁欧洲地区委员会和欧洲环境署组成ꎬ其中欧盟委员会㊁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是欧盟三大机构ꎬ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欧盟委员会是主要的执行组织ꎬ下设专门的 环境空气质量委员会 [26].欧盟委员会是欧盟的主要执行机构ꎬ负责欧盟发布的各项法律文件(指令㊁条例㊁决定)的具体贯彻执行ꎬ监督成员国的实施情况.如在临近欧洲«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指令»规定的达标最后期限时ꎬ欧盟委员会将对预期未按时达标的成员国提出警告及建议ꎬ敦促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ꎻ对于到期无法达标的ꎬ欧盟委员会有权向欧盟法院提起诉讼.欧盟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ꎬ未达标的成员国需要提交未达标原因的文件并承诺达标期限.对于首次诉讼后仍然未按期达标的将进行第二次诉讼ꎬ欧盟法院将对该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惩罚ꎬ如视超标环境功能区大小㊁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数量等不同ꎬ处罚相应的金额[27].3 2㊀完善臭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从1970年第一条大气环境指令至今ꎬ欧盟已发布50余条有关大气环境标准的指令ꎬ已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立法体系.欧盟的环境政策实施体系由欧盟层面和成员国国内层面组成ꎬ欧盟层面包括欧盟环境行动㊁欧盟基础条约∕公约和为实现基础条约的目标而进行的二次立法.欧盟环境行动计划是对一定时期内欧盟环境保护政策的目标㊁任务和具体措施进行详细梳理和说明ꎬ对总体的环境行动有指导意义.欧盟基础条约是由各成员国协商通过ꎬ具有超国家性质的根本性法律文件ꎬ是其他欧盟成员国为实现公约减排承诺进行成员国国内立法的基础.然而ꎬ这些通过协商实现利益协调和共赢的条约只对成员国设定减排义务ꎬ需要由各成员国自行决定实现方式.二次立法包括了欧盟机构指定的各种法规㊁指令和决定ꎬ以确保欧盟环境政策的有效实施[28 ̄29].1973 2012年ꎬ欧盟总共通过了7份«欧盟环境行动规划»[30].值得注意的是ꎬ欧盟发布的一系列的环境行动规划属于政策性文件ꎬ不具有强制力ꎬ和公约一样需要指令㊁条例㊁决定等立法予以具体落实[31].为减轻臭氧污染ꎬ欧盟通过国家协定立法制定598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4卷了有效㊁长期和可持续的措施.具体的立法按照控制污染物排放和污染物浓度两个方面大致可分为空气污染源排放标准㊁国家排放上限指令和环境空气质量指令三类(见图6).欧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ꎬ其立法主要针对给欧盟空气污染造成影响最严重的汽车尾气排放和大型燃烧工厂排放.图6㊀欧盟大气环境立法框架Fig.6EUatmosphericenvironmentlegislationframework为进行污染物的总量控制ꎬ欧盟还建立了国家排放上限与核查制度.该制度确定了完善的配套措施ꎬ如成员国报告制度㊁委员会报告制度和与第三国合作制度等.如果出现违反区域控制措施的规定ꎬ成员国还应当承担法律责任[32].该指令规定由各欧盟成员国决定在欧盟特定排放源类别立法的基础上执行哪些措施ꎬ以达到规定的排放上限[13].除以上长期措施以外ꎬ欧盟也在臭氧污染事件发生之前和发生期间制定了本地短期措施ꎬ如对车辆(尤其是重型车)采取限行和限速ꎬ以及限制大型工业装置的排放等.㊀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大气污染防治体系的核心.1996年9月27日欧洲首次发布了«空气质量框架指令»(TheAirQualityFrameworkDirectiveꎬ96∕62∕EC)ꎬ之后陆续发布了4个子指令(DaughterDirective1999∕30∕EC㊁DaughterDirective2000∕69∕EC㊁DaughterDirective2002∕3∕EC和DaughterDirective2004∕107∕EC)ꎬ其中2002年发布了«环境空气中有关臭氧的指令»ꎬ首次将臭氧列入空气质量考核指标.在对欧盟及其成员国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进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ꎬ加之成熟的欧盟指令立法技术ꎬ2008年6月欧盟再次发布了一项新的指令 «关于环境空气质量和为了欧洲更清洁空气的2008∕50∕EC指令»ꎬ该指令修订了«空气质量框架指令»及其3个子指令(1999∕30∕EC㊁2000∕69∕EC和2002∕3∕EC)ꎬ第4个子指令仍然生效.«关于环境空气质量和为了欧洲更清洁空气的2008∕50∕EC指令»对区域中臭氧的空气质量评价做出规定ꎬ建立了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每一个成员国都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来达到指令中规定的标准.表2中对比了各国家㊁地区或组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臭氧的标准和评价方法.由表2可见ꎬ欧盟和日本的标准相对严格ꎬ我国目前臭氧日最大8h平均值一级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一致ꎬ二级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过渡目标一致.从年评价方法来看ꎬ欧盟平均每年的臭氧浓度超标(超过120μg∕m3)天数不能多于25dꎬ美国每年臭氧浓度超过150μg∕m3的天数不能超过3dꎬ中国每年臭氧浓度超过160μg∕m3的天数最多为36d.由此可见ꎬ欧盟的臭氧年评价方法相对我国更严格.表2㊀各国家、地区或组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臭氧空气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对比Table2Comparisonofozoneairqualitystandardsintheambientairqualitystandardsindifferentcountriesꎬregionsororganizations项目臭氧浓度1h平均值臭氧浓度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年评价方法欧盟通报限值为180μg∕m3警报限值为240μg∕m3120μg∕m3自2010年开始的3a间平均每年不能有25d超过120μg∕m3美国0 070ˑ10-6(约150μg∕m3)臭氧日最大8h平均值的第四大值的3a平均值不大于0 070ˑ10-6日本0 060ˑ10-6(约129μg∕m3)臭氧日最大8h平均值的第99百分位数的3a平均值作为反映环境质量总体变化的指标中国一级标准限值为160μg∕m3一级标准限值为100μg∕m3二级标准限值为200μg∕m3二级标准限值为160μg∕m3日最大臭氧8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不大于160μg∕m3世界卫生组织过渡目标值为160μg∕m3指导值为100μg∕m3㊀㊀注: 代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暂无相关标准或评价方法.欧盟㊁美国㊁日本㊁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臭氧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状态分别为293K㊁标准大气压ꎬ298K㊁标准大气压ꎬ293K㊁标准大气压ꎬ298K㊁标准大气压ꎬ273K㊁标准大气压.698第4期鲍捷萌等:欧洲环境空气臭氧污染防治历程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㊀㊀㊀3 3㊀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相比于其他国家或地区ꎬ欧洲在对流层臭氧的长期变化特征和地面臭氧监测的研究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早在20世纪50年代ꎬ欧洲就开始在德国北海岸的Arkona ̄Zingst站点对臭氧进行连续观测[33]ꎬ此后陆续增加了其他站点ꎬ这些站点均远离城市区域ꎬ是比较理想的全球臭氧浓度背景站点.目前ꎬ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地面臭氧监测站已经积累了10年以上的数据和监测经验ꎬ但是为了完成建立臭氧污染预警预报系统的目标ꎬ欧洲仍然在不断加强地面臭氧污染监测网的建设.以保护人体健康或植被为目的ꎬ欧洲的臭氧固定采样点位于不同类型的站点.根据主要的排放源ꎬ站点可分为交通站点(traffic)㊁工业站点(industrial)和背景站点(background).交通站点是指靠近一条主要道路的站点ꎬ工业站点要求靠近工业区或工业源ꎬ而背景站点要求其污染水平代表一般人口或植被的平均暴露量.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或密度ꎬ站点周围的区域又可划分为城区(urbanꎬ连续建成的城区)㊁郊区(suburbanꎬ基本建成的市区)和农村(ruralꎬ所有其他地区).欧洲«环境空气质量指令»规定ꎬ采集目标监测站点一年之内采集到的数据需超过90%ꎬ一年内所有采集到的数据中需有75%以上的有效数据.截至2017年ꎬ欧盟28个成员国共有1776个臭氧监测站点ꎬ其中交通站点㊁工业站点和背景站点分别有101㊁176和1449个ꎬ背景站点的占比为81 6%.NO2监测站点共有3045个ꎬ其中交通站点㊁工业站点和背景站点分别有941㊁426和1678个ꎬ背景站点的占比为55 1%.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的臭氧污染情况㊁人口密度等不同ꎬ各国选用的监测网络布设原则存在差异ꎬ同时各国监测站点的监测水平和运行时间也不尽相同ꎬ因此如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是欧洲完善臭氧监测网络亟待解决的问题.3 4㊀深化臭氧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欧盟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模式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横向主体协作和纵向主体管理相结合.横向主体协作包括签署区域性大气防治公约和协议(以EMEP为基础㊁CLRTAP为核心㊁八项议定书为补充[34])ꎬ组建区域大气污染科学中心和区域控制质量委员会ꎬ督促和实现各国政府之间的合作治理.纵向主体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和实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指令㊁条例和决定等ꎬ形成超国家㊁国家和地方等多个层次的区域协调体系.1979年欧盟签订了第一个区域性空气污染治理公约 «远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LRTAP)ꎬ该公约是成员国政府之间合作的一个正式框架.根据该公约ꎬ各成员国需负责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和战略ꎬ如建立大气质量管理体系ꎻ同时ꎬ各成员国之间还应在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研发㊁污染物排放速率㊁浓度的检测与测量㊁关键信息的分享㊁技术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开展积极的交流合作.目前该公约已成了欧盟实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ꎬ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4].«远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LRTAP)自1979年12月签订以来已经有40年的历史ꎬ缔约方数量从32个发展到现在的51个ꎬ催生了八项设定减排承诺的议定书.这些议定书包括于1988年签订针对NOx减排签订的«索菲亚协议»和1991年签订旨在减少VOCs排放的«日内瓦协议»ꎬ以及2012年为主要污染物质设定2020年排放上限的«哥德堡协议»等.欧洲委员会表明«远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及其减排协议起到了重要作用ꎬ包括将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ꎬ将特定空气污染物减少40%~80%ꎬ以及避免每年约60万人过早死亡等.值得注意的是ꎬ欧洲各国之间签订的减排协议并没有约束力ꎬ需通过与指令㊁标准和国家排放上限等纵向主体管理相结合最终实现减排承诺.3 5㊀推进臭氧污染防治科学研究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科学指导和推进臭氧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自1977年10月欧洲大气污染物远距离传输监测和评价合作方案(TheCo ̄operativeProgrammeforMonitoringandEvaluationoftheLong ̄rangeTransmissionofAirPollutantsinEuropeꎬ简称 EMMP )启动以来[35]ꎬ通过开展基本监测和强化观测活动㊁编制排放清单㊁建立大气化学传输和沉积模型㊁开发成本效益及达标评估模型等ꎬ为各成员国提供了大气污染物浓度㊁沉积㊁跨界传输通量等信息[36]ꎬ提高了对气候变化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的认识ꎬ有效地为欧洲减排协议的制定尤其是«远距离越境大气污染公约»提供了科学认知.该计划的指导机构由«远距离越境大气污染公约»缔约方科学当局代表组成ꎬ主要负责对EMEP项目执行的指导和监督ꎬ并每年向«远距离越境大气污染公约»执行机构汇报工作[35]ꎻ运行机构为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区域大气污染科学中心ꎬ分别负责政府决策和科学研究[10]ꎬ主要组成机构包括5个计划中心和4个工作组(见图7).欧洲十分重视并开展了许多臭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37]ꎬ且在每年的欧洲空气质量报告中都会对这两部分进行报告.«2019年欧洲空气798。

欧盟火电厂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质量保证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欧盟火电厂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质量保证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第 53 卷 第 3 期 2020 年 3 月
中国电力
ELECTRIC POWER
Vol. 53, No. 3 Mar. 2020
欧盟火电厂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质量保证体系 对中国的启示
王霂晗1,2,3,朱林1,2,张晶杰3,杨帆32.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31; 3.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北京 100761)
为保证 EU ETS 的正式运行,欧盟形成了一套 “指令–规范–标准”的系统性管理模式。2003 年 颁布的《2003/87 号指令》(Directive 2003/87), 对温室气体进行全面管理,该指令包括监测方法 的说明、质量控制总体原则。在总体原则基础 上,制定了专门的指南、条例,具体指导 CO2 监 测质量保证的实施。质量保证体系的所有环节使 用的方法统一依据欧盟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 ( ISO) 标 准 和 行 业 最 佳 实 用 导 则 。 整 个 过 程 中 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见表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发电行业温室气 体 排 放 核 算 方 法 与 报 告 指 南 》 [6], 规 定 电 力 行 业 温室气体监测采用核算法中的排放因子法。该方 法通过活动数据(包括燃料消耗量、燃料发热 量、原材料使用量等)、排放因子(包括单位热 值含碳量或元素碳含量、氧化率等)计算 CO2 排 放量,为中国建设碳排放监测体系打牢基础。通 过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随着监测体系的完善、技 术的发展,使用 CEMS 方法进行测量可以提供更 加精准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弥补因子法中人为干 扰多、误差较大、成本高等缺点,为数据质量提 供更多的保障。
摘 要:从法规标准、数据质量要求、质量保证等方面总结梳理欧盟对火电厂在线监测二氧化碳的质量控 制要求,对比分析中国现阶段在二氧化碳监测方法及法规标准方面的情况,对中国火电厂下一阶段利用连 续 排 放 监 测 系 统 ( CEMS) 开 展 二 氧 化 碳 实 测 法 及 建 立 完 整 的 标 准 与 监 管 体 系 提 出 了 建 议 。 关 键 词 : 欧 盟 ; 二 氧 化 碳 ; 连 续 排 放 监 测 系 统 ( CEMS) ; 质 量 控 制 ; 火 电 厂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911010

电厂nox排放标准

电厂nox排放标准

电厂nox排放标准电厂nox排放标准是指对于火力发电厂、燃气发电厂等能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所做出的规定和要求。

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的一种,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电厂nox排放进行规范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电厂nox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排放会导致酸雨的产生,对植被、土壤和水质造成危害,影响生态平衡。

同时,氮氧化物还会参与大气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和细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电厂nox排放标准,对于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电厂nox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清洁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趋势。

制定严格的电厂nox排放标准,可以促使电厂采用更清洁、更高效的发电技术,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高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另外,电厂nox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推进产业升级。

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电厂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同时,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电厂nox排放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大气环境、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推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制定和执行电厂nox排放标准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厂nox排放的有效控制和减少,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nox排放标准

nox排放标准

nox排放标准NOx排放标准。

NOx是一种对大气环境有害的氮氧化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NOx排放标准,以限制和控制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NOx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在国际上,欧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NOx排放标准,其中包括Euro 1至Euro 6等不同阶段的标准。

这些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车辆的NOx排放限值,要求车辆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以确保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此外,欧盟还规定了工业设施和发电厂等领域的NOx排放标准,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NOx的排放。

在美国,美国环保署(EPA)制定了一系列的NOx排放标准,其中包括Tier 1至Tier 3等不同阶段的标准。

这些标准类似于欧盟的标准,规定了车辆和工业设施等领域的NOx排放限值,并要求相关企业和机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NOx的排放量。

在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也颁布了一系列的NOx排放标准,以保护国家的大气环境。

这些标准包括GB 17691-2005《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等相关标准,规定了汽车等交通工具的NOx排放限值,要求车辆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确保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此外,国家也颁布了工业和发电厂等领域的NOx排放标准,要求相关企业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NOx的排放。

总的来说,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NOx排放标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这些标准的实施需要相关企业和机构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NOx的排放。

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排放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共同为清洁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各国的NOx排放标准会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减少NOx排放,保护环境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imo柴油机nox排放控制发展动向的思考

对imo柴油机nox排放控制发展动向的思考

对imo柴油机nox排放控制发展动向的思考现代柴油机的发展一直以来受到关注,因为它们的潜力巨大。

由于柴油机对空气和水的污染以及废气排放量的问题,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约下,柴油机应用于商用车、公共汽车和工业机械等各个领域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控制imnox排放,如何减少柴油机对环境的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在技术上,在柴油机的燃烧过程中,温度、氧含量和氮含量的变化都会对排放有重要影响。

因此,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柴油机,可以更好地控制柴油机的燃烧,减少排放量。

例如,采用气缸和发动机改造技术,可以提高柴油机的燃烧效率,减少废气和尾气排放。

另外,可以将燃烧过程中NOx排放量降低至更低水平,以便更好地满足环保要求。

其次,在相关的政策及法规方面,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柴油机排放的监管力度,加强柴油机排放标准的实施和监督,进一步控制污染源。

同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配套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污染排放的限制,对未能达到规定标准的柴油机进行相应的惩罚和处理。

此外,科学合理的柴油机应用是降低imnox排放的根本措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考虑柴油机的能耗、发动机性能和应用条件,并选择更低排放的发动机。

根据具体环境因素,精心设计柴油机燃料计量系统,以获得更低的排放控制水平。

最后,推广柴油机技术的更新也可以有效减少柴油机的imnox排放。

比如,普及柴油燃料的脱硫技术,减少燃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释放,采用更环保的柴油机,采用更新技术进行改造,以降低柴油机的排放和污染,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综上所述,要实现imnox排放的控制,既要抓住技术方面的改进,又要加强政策及法规的实施,科学的应用柴油机,并推广柴油机技术的更新,以有效的把握柴油机废气排放的发展动向。

只有在以上方面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的实现柴油机的 imnox排放的控制,改善我们的环境。

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单位,其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执行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性、目前的执行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首先,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其他有害物质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酸雨的形成,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同时,这些污染物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强监管和执行,对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对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包括了针对不同类型火电厂的不同排放标准,并且加强了对于排放标准的监管和执行。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对于火电厂排放标准的执行不到位,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机制,加大对于违规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排放标准的有效执行。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会不断提高。

新的排放标准将更加严格,对于火电厂的污染物排放将会有更高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火电厂的监管和技术支持,推动火电厂向清洁能源和低排放转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排放标准的体系,加强监管和执行力度,推动火电厂向清洁能源和低排放转型,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火电厂对环境的影响,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连供火力发电机组NOx远超排放源标致主要致录参根等

连供火力发电机组NOx远超排放源标致主要致录参根等

连供火力发电机组NOx远超排放源标致主要致录参根等连供火力发电机组的NOx排放问题一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挑战之一。

NOx是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空气中的主要致污物之一。

其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不良影响,特别是对大气的污染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作用。

火力发电机组是现代化工业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供应方式之一。

然而,燃煤、燃油等传统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NOx。

尤其是连供火力发电机组,由于其大型和高效的特点,其排放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发电机组更大。

近年来,关于连供火力发电机组的NOx排放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根据监测数据,连供火力发电机组的NOx排放量常常远超过环境保护部门设定的限值标准。

这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NOx排放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排放浓度远超标准。

根据环保部门设定的标准,连供火力发电机组的NOx排放浓度不得超过一定限值。

然而,实际监测数据显示,许多连供火力发电机组的NOx排放浓度远超过标准限值。

其次,连供火力发电机组的NOx排放源主要包括燃烧过程中的煤炭或燃油燃烧产生的NOx,以及燃气燃烧产生的NOx。

这些排放源的影响因素包括燃料质量、燃烧温度、燃料燃烧方式等。

针对连供火力发电机组NOx排放问题,有几个主要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改进燃烧技术。

通过采用更高效的燃烧方式和燃料处理技术,降低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排放。

例如,可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通过优化燃料喷射和空气供应,减少燃烧温度和气氛中的氮氧化物生成,从而降低NOx排放。

其次是安装排放控制设备。

例如,可采用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脱硝装置,通过添加还原剂如氨水来催化还原NOx为无害的氮气和水。

这种技术已经在一些连供火力发电机组上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重视提高能源效率也可以是解决NOx排放问题的有效措施。

通过改进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减少单位发电量所需燃料的消耗,可以降低NOx 排放强度。

欧盟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

欧盟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

欧盟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
2008-03-14 20:18:35
1988年欧洲共同体发布了适用于12个国家的热功率大于50MW燃烧装置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即88/609/EEC导则,并要求欧盟各国在1990年底前对建造的新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按此导则执行,同时还要求欧盟各国的现有电厂,以1980年的排放量为基准到1993年排放总量削减10%,1998年前削减30%,但允许有些国家(如希腊等)增加排放量,而对有些国家则要求削减40%,如联邦德国等。

之后经过多次修改,于2001年发布了新的导则对新建和现有火电厂的氮氧化物限值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具体限值见表3-3。

欧盟新建和现有企业的NOx排放限值(以NO2计)。

对imo柴油机nox排放控制发展动向的思考

对imo柴油机nox排放控制发展动向的思考

对imo柴油机nox排放控制发展动向的思考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港口汽轮机发展迅速,柴油机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随着技术日新月异,柴油机也在不断改进结构和燃料。

基于清洁发展的理念,IMO(国际海事组织)给港口柴油机制定了排放限制,要求柴油机NOX的排放量应低于17.4 g/kWh,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IMO排放标准的落实,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技术改进,即提高柴油机的效率,提高柴油机的有效燃烧。

此外,还可以采用低NOX燃料,如液化液体燃料(LNG)和柴油混合燃料(MGO),以及B20柴油等低硫、低挥发、低硝基柴油,以实现IMO排放标准。

此外,还可以采用柴油机辅助设备,如SCR(氧化还原)催化剂和微喷雾器等,实现NOX排放控制。

当前,IMO排放标准已经给柴油机nox排放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也为发展低污染柴油机带来了可能,一方面,即使是港口柴油机,也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国内外柴油机厂家也在不断探索、改进柴油机,从而满足IMO新出台的排放标准。

从市场来看,IMO新出台的排放标准,虽然给柴油机nox排放控制带来了挑战,但也给柴油机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使更多的国际船舶在燃烧更清洁的柴油机上航行,从而达到一个对环境友好的目标,并为柴油机制造商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当前,国内外柴油机厂家正在积极探索、改进柴油机,以实现IMO排放标准,这不仅体现了柴油机技术的进步发展,也体现了柴油机制造商支持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质性行动。

未来,IMO排放标准会逐步收紧,因此柴油机厂家也要加快步伐,以便及时满足IMO新出台的排放标准。

总之,IMO新出台的排放标准,为柴油机nox排放控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为柴油机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应对IMO排放标准,国内外柴油机厂家也在做出努力,以满足发展清洁燃烧的柴油机的需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