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3课。
选择题(共25题,5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奴隶贸易比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吸食鸦片,严重摧残人的体质
B.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C.清政府利用鸦片走私赚取了巨额利润
D.鸦片走私导致清政府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2.“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这一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
”1856年,法国外长指示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
以上材料表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B.进一步修改殖民条约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割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4.从1858年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下列符合以上条件的条约是
①中俄《瑷珲条约》②中俄《改订条约》③中俄《北京条约》④中俄《天津条约》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
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北伐失利B.永安建制
C.安庆陷落D.天京事变
6.写成《资政新篇》一书,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的是A.杨秀清B.洪秀全
C.陈玉成D.洪仁玕
7.若你打算制作介绍洋务运动前期情况的历史小报,以下材料不适合入选的是
A.福州船政局的文字介绍B.安庆内军械所的文字介绍
C.江南制造总局的图片D.汉阳铁厂的图片
8.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A.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力量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9.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开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通商口岸开辟的变化,反映出这一阶段
A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C .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D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10.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日本
C .美国
D .法国
11.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 .曾国藩
B .康有为
C .张之洞
D .左宗棠
1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 .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3.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①表明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②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③表明农民阶级对封建统治抱有一定幻想 ④运动始终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4.如图《扯线木偶》最能直接反映《辛丑条约》的哪一内容
A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于
A .美国檀香山
B .中国广州
C .日本东京
D .中国香港
16.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代表着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不包括
A .民权主义
B .民主主义
C .民族主义
D .民生主义
17.“辛亥春雷,义起粤中,碧血飞溅,寡不敌众,忽焉殒命。
”该祭词纪念的是
A .萍浏醴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 .安庆起义
D .广西起义
18.2018年是辛亥革命107周年,有关部门打算举办纪念活动,考虑到这里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所
以活动的主会场应定在 A .南昌
B .南京
C .武昌
D .上海
19.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请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A .武昌起义过程
B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C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D .中华民国的建立过程
20.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约法》
C .《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D.《革命军》
21.下列各派军阀及头目对应不正确的是
A.直系军阀——段祺瑞
B.奉系军阀——张作霖
C.桂系军阀——陆荣廷
D.滇系军阀——唐继尧
22.陈独秀曾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这段话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杂志中?
A.《时务报》B.《新青年》
C.《民报》D.《国闻报》
23.《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如此评论:“……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者的观点是
A.新文化运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新文化运动反对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C.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众的觉醒
D.新文化运动反对大量引入西方文化
24.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
下列发生在北京的是
A.《青年杂志》创办B.五四运动爆发
C.《马关条约》签订D.中华民国成立
25.对联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能生动地反映历史。
下列对联中能够让我们了解五四运动的是
①“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②“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雪”
③“四金刚捧日,的确可杀;众商行罢市,尤须坚持”
④“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26.(16分)某校八年级(1)班的王老师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历史学科素养,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吧!
任务一巧用表格,梳理知识
(1)请你按照表格提示信息将下列史实及人物进行分类。
(要求:只填序号。
6分)
①虎门销烟②李鸿章③火烧圆明园④西摩尔⑤百日维新⑥李秀成
任务二解决问题,理清线索
(2)同学们收集了上面两幅图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4分)
材料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筹办洋务始末》(同治朝)(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洋务派的主张。
(2分)结合所学说一说洋务派创办洋务的积极作用。
(2分)任务三思考感悟
(4)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2分)
27.(20分)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勇开先河】
材料一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从“师夷长技”思想到“采西学”“制洋器”为学习西方的发端,而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僵化模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是指什么运动?(2分)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如何?(2分)
材料二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新开派,万木森森一草堂。
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
——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梁”分别是谁。
(2分)他们发起了什么运动?(2分)【不懈探索】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
孙中山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
(3)依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尚未实现的是什么主义?(2分)
材料四就在封建文化穷途末路的时刻,“德先生”和“赛先生”出现了,中国思想历史发展从此拐了一个弯,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4)材料四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4分)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运动?(2分)
【感悟历史】
材料五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
(5)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2分)你认为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怎样的态度?(2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之初,在其心目中,迟早是要实行独裁统治的。
袁死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段祺瑞完全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推行媚外外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忠实代理人。
——改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学习,却一再碰壁。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使人们更加绝望和苦闷。
一些先进分子认为,要挽救中国,必须促使国民
意识觉醒,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改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解决战后问题,战胜国与战败国代表召开了巴黎和会。
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团参加会议。
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提出了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与外国在华特权等合理要求被列强借故搁置讨论。
关于战时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山东权益问题,中国代表要求归还中国,但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勾结和操纵下,德国将山东的所有权益让与日本。
这一消息传回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改编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内外政策。
(4分)
(2)根据材料二,列举我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中国、促使国民意识觉醒所进行的史事。
(2分)说一说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
(2分)
(3)阅读材料三,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
(2分)这一运动有何重要历史地位?(2分)
(4)通过上述探究,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