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心理医生实习报告-范文word版 (2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心理医生实习报告
一、基本资料
唐某,21岁,在校大二学生。
出生于农村,由于是家里长女,家里对她期望比
较大。
小学在农村上学,学习在当地很优秀,家里为了给她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小学以后就转到了城里读书。
性格内向,平时学习认真刻苦,爱好写作。
二、主要问题
【内容概要】
案主从小学以后到现在一直人际关系面很窄,想改进人际关系,但又不知如何
去做,在人际方面一直很困扰,很想改变这种状况。
【案主自述】
我从小就不爱说话,转学以后,看到自己和城里孩子无论从哪反方面差距都很大。
不由自主得产生一种自卑感,他们活泼好动,聪明,骄傲,口才好;而我死板,内向,不健谈,我觉得我和他们相处很难,总感觉他们不会喜欢我这种性
格的人。
有时候我很羡慕他们,朋友多,总能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而我一直
朋友少的可怜,总是那么屈指可数的一两个,所以寂寞与内心矛盾一直伴随着我。
我很不满足于现状,,总想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因为我发现自己的性格
总让我不快乐,郁郁寡欢。
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啊!自己交往方面又比较被动,想改变又一直找不到正确可行的方法,实在是矛盾极了。
我和异性交往是我最头疼的事情,我和异性说话容易脸红,所以我总是避免和
他们交往,因为我怕他们发现我这个毛病。
至今我和说过话的男生也没几个,
我越是躲避,就对异性从心理就越是有一种排斥感,所以和他们越走越远,有
很多和我好几年同学的男生恐怕还不知到班里有我这么个人。
三、问题分析
1案主孤僻:不能打破自己设置的心理障碍,敞开心扉,用坦荡、真挚的感情
去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友谊
2案主多疑:这种人应抛弃成见,多与朋友开诚布公地交流感情,树立正确的
认识能力,才能克服交往中的“无端愁绪”。
3安主腼腆:腼腆有三种情况:一是生性内向、沉静。
二是由于过于自爱,过
于重视自己的言行。
三是在旅途中曾遭受某种挫折,而变得消极被动。
对第一
种情况,要加强性格锻炼,对第二、第三种情况,要改变观念,树立生活的信心,并培养交际技巧。
4案主自卑:自卑的人并不一定表现为能力差,相反是自已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因此必然容易导致失败。
5冷漠心理: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
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6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
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7案主也有很多优点,如,细心,认真,可爱单纯等
四、服务模式
1、心理与社会模式
该模式强调个人的成长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三个因素也相互作用,案主不能被看成是一个独立自存的个体,其面临的困难是本人同时受内在心理生理因素和外在因素影响的结果,在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是要把求助者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现状联合起来考虑,既要重视求助者问题形成的原因,又要重视求助者当前的人格强度。
理论假设:
(1)、“人在情境中”,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
(2)、个人过去的经验影响今时的一切;
(3)、重视专业关系的建立;
(4)、重视当前的压力;
(5)、以实现潜能和完善人格为治疗目标。
2、人本主义治疗模式
该理论强调以创造和谐接纳和真诚的合作辅导关系为中心。
理论假设:
(1)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2)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和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大的内在动力(动机、需求)和潜能;
8做个案后要及时评估,以便下次扬长补短。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晋江的万石山,因有摩尼光佛而香客、游人接踵而至。
你若来过晋江草庵,或许会知道摩尼光佛就趺坐在这古寺中。
它一眼望去,小小的庵门亮起一个小世界,那两株为陪伴它而等候数百年的圆柏,于沧桑中潜生奇崛、苍劲的虬枝,照焕岁月的光芒。
春冬之时,等风来,
等小雨飘洒,一股梅花的香迎了过来,拂过行人的肩,贴着它,泛出温润的笑
意和光,让人也心生端庄与慈祥。
还有那古井、亭子、石径、山石、果树等交
叉环绕,似乎只有赞叹才能应景了。
设若携一身惶灼而来,在这幽僻之处清凉,沉潜时光,再轻松而去,应是畅然。
而对于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如我,大抵因可便宜观赏而更多感觉到
了寡淡、不稀奇。
诚然,草庵仍是我时常光顾的所在。
清明节的那个周末,为了陪儿子完成一篇登山日记,我们又去了草庵。
依然先
是在庵前的空地上停留、四处张望,继而复入寺中瞻仰摩尼光佛的尊座,读读
石柱上的对联,做若有引动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