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汉书循吏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汉书循吏传》含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9分)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以豪杰役使徙云陵。

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
..入钱赏官,补
侍郎谒者,使领郡钱谷计。

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

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自武帝末,
用法深。

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
霸持法平。

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上擢霸为扬州刺史。

三岁,宣帝下诏以贤良高第扬州
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
..,吏不奉宣。

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
...。

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
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

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

然后为条教,班行之于民间,劝以
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

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

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

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
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

坐发民治驰道不先以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

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
百石居治如其前。

前后八年,郡中愈治。

而颍川孝弟、有行义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赐爵及帛。

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

为丞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

(选自《汉书·循吏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B.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C.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D.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汉以后沿用其制。

B.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C.诏书,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起于西周,自秦始皇起,其成为皇帝的专用文书。

D.征,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官府征聘的称“征”,皇帝征召的称“辟”。

9.(概括分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霸精明能干。

他通晓法律,足智多谋,善于驾驭吏民,处事公道,深受吏民信任与爱戴。

B.黄霸为民着想。

下令邮亭乡官赡养鳏寡贫穷的人,制订教令,勉力民众防备奸邪,致力农桑,节俭财物。

C.黄霸执法公平。

汉宣帝即位前听说黄霸执法公平,即位后就征召黄霸担任要职,审理疑难案件,黄霸获得了庭中一致好评。

D.黄霸政绩显著。

他历仕三朝,均因廉能得到上司或皇帝赏识与重用,仕途也因此一帆风顺。

7.A解析:“病”在句子中用作动词,生病,“病聋”指生了聋病,故“病聋”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抓住“虽老”和“尚能”之间的句间关系,转折关系,分析“能”的事,不仅能“拜”,而且是“拜起送迎”的相关事务,故“尚能拜起送迎”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曰”是动词,引出黄霸的话,“曰”后应该断开;且“廉吏”是黄霸对“许丞”的肯定,故“廉吏”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 项。

8.D解析:D项,“由官府征聘的称‘征’,皇帝征召的称‘辟’”错误。

“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

9.D解析:D项,“仕途也因此一帆风顺”错误,原文为“坐发民治驰道不先以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因调遣民工修治驰道没有事先上报朝廷,又调遣骑士到北方造成军马无法配给的局面,黄霸被举劾影响了军队出动,于是他接连被贬官降职。

据此可知,黄霸并非仕途“一帆风顺”。

参考译文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因为是豪绅而徙居云陵。

黄霸年少时就学习法律条令,喜好当官,武帝末年以待诏身份捐钱而获赏为官,补侍郎谒者,让他负责掌管郡里的钱、谷出入工作。

黄霸记账不欺瞒,以廉洁著称,被察知后升补为河东郡均输长,后又因廉洁被察知而升为河南郡太守丞。

黄霸为人善于观察,且思维敏捷,又熟习法律条文,待人接物温良谦让,能体察人,善于团结众人。

做太守丞时,处事议政合乎法度,顺应人心,太守十分信任他,官吏百姓也敬爱他。

自武帝末年开始,使用法律严厉起来。

昭帝即位时还很年幼,大将军霍光辅政,大臣之间争权夺利,上官桀等人与燕王合谋作乱,霍光杀掉了他们,于是仍遵守武帝时代的法度,以严厉的刑罚约束广大臣民,由此一些粗俗的官吏便以严酷的刑法为其能事,而唯独黄霸因宽容温和而著名。

遇上宣帝即位,他在民间时便深知百姓苦于官吏用刑的严峻,又听说黄霸持法公平,便召黄霸做了廷尉正,黄霸数次裁决疑难案件,庭中都一致认为判得公平。

皇上便提拔黄霸当了扬州刺史。

又过了三年,宣帝颁下诏书以贤良高第身份担任扬州刺史的黄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

当时皇上正专心于治理天下,多次下达恩泽诏书给民众,但有的官吏却不让百姓知道。

太守黄霸却专门选择了优秀的下属吏员,分到各处去发布皇上的诏令,让民众都能知道皇上的旨意。

他还让邮亭乡官都养上鸡和猪,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

然后又制订了条令教则,颁行到民间,劝说百姓严防奸盗,并安心于农耕蚕桑之业,节约使用货物资财。

像数米粒盐粒那样细密的公事,最初显得烦杂碎乱,然而黄霸却全力以赴地加以推行。

官吏民众凡可遇见的人,黄霸都要从其言行中了解有用的情况,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以资参考。

黄霸了解情况清晰明了到这样的程度,官吏民众不知底细的人,都称他是神明。

奸盗也只好转移到其他的郡中,所以本郡的盗贼就日渐减少。

黄霸尽力施行教化,然后才使用刑罚,注意成全维护下属官吏。

许县县丞年纪大了,耳朵也聋了,督邮报告黄霸想要辞退他,黄霸说:“许县县丞
是廉洁的官吏,虽然上了年纪,但还能应付官场拜起送迎之类的例行公事,即使很聋,又有何妨呢?还是好好地帮助他,不要让贤德的人失望。

”黄霸以外宽内明的作风而赢得了属吏和民众的心,郡内的户口逐年增长,治理情况堪称天下第一。

皇上征召他试任京兆尹,俸禄二千石。

后因调遣民工修治驰道没有事先上报朝廷,又调遣骑士到北方造成军马无法配给的局面,黄霸被举劾影响了军队出动,于是他接连被贬官降职。

后来有诏书令他回颍川作太守,可俸禄却已被降至八百石居官。

前后八年,郡中越加安顺。

而颍川孝悌贤民以及乡官中三老、力田等都分等级赐予爵号和帛匹。

几个月后,朝廷征召黄霸为太子太傅,又调任御史大夫。

黄霸任丞相五年,甘露三年去世,谥号定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