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饮食文化论文(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5篇)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5篇)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饮食;礼仪;孝道
一、绪论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直被称为是“礼仪之邦”。

“”礼是中国的文化标志,是历代最基本的道德教化内容。

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不学礼,无以立。

在饮食文化中也特别注意礼仪,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礼仪,由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及饮食原料的不同,所以各个民族在饮食礼仪和饮食习惯方面会有明显差异,所以无论是中国、韩国或是任何一个国家,对于饮食礼仪都有自己的追崇和传承。

而讨论每一个国家的饮食礼仪,不仅仅是要从中看出这个国家的在饮食方面的尊崇,更能从中得出这个国家的民族性格,从而分析出这个国家做事的一向原则,并推断这个国家的施政纲领和将来进展。

二、国内外相关讨论现状
在传统文化中,“礼”是节制人们社会生活的社会道德规范。

孔子视礼仪为人区分与动物的主要标志,中国礼仪受儒家文化影响深厚。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每个朝代甚至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所以在讨论中国文化礼仪的时候肯定要分时期分地域的讨论。

但是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并且地域宽阔,所以要想系统完善的讨论中国饮食礼仪还需要大批量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

儒学对韩国礼仪的影响很深,《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小兽林王二年(372年)高句丽“立太学,教育子弟”。

由此可见,韩国自古就崇尚儒家文化。

韩国人把儒学思想渗透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形成了韩式文化,这与社会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是不行分割的。

近年来韩国受到西方国家开放思想的影响,将自由、民主的思想融入到国民素养教育中,礼仪教育也显得生气勃勃。

三、“食礼”
“食礼”即饮食礼仪,又可叫做饮食礼制、礼节。

在古时,对于礼节特别重视,每个阶级每个辈分的一言一行都有规制。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据《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在古代对于礼节有法律强制性的规定,尤其是皇家饮食礼仪和诸侯饮食礼仪,如若做的不合礼制或是越礼,将受到的不只是道德责备。

而现代,人类更加重视对于精神的追求,在饮食时也得留意。

四、中国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礼仪实行最严格也是最完善的时期是古代。

依古文记载,中国古代的饮食礼仪是在周朝形成的,并通过时代的沉淀渐渐成形。

要求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贵贱都是有序的进行,逾越礼制就是大不敬。

所以在中国,礼仪就是等级制的象征。

在就餐时,从座位中可看出等级尊卑。

在一般礼仪中,古人以右为尊,如“右姓”“右族”即指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右职即指要职。

但在日常起居中(包括筵席活动)则是以左为尊,“虚左以待”便是这个意思。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这些带有等级颜色的餐桌礼仪有了一些变化,对于许多文
化有了自己的取舍,也汲取了一些西方国家习惯,形成现在所谓的“酒桌文化”。

但在现代文化中座次依旧是饮食文化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

(一)座次礼仪
入座时肯定要让客人先入坐再请长者入座,一般面对门的位置为上座,这个位置一般是最尊贵的客人或需要买单的人坐的位置,不过为了不让客人感觉到太大的拘谨和压力,一般都是邀请人坐主座,又称主陪,假如是家宴便是最尊长的老人坐主位。

主座右手的位置是其次重要的位置,左手位置为次重要的客人。

当然也会敬重女士优先的原则来支配座位。

入座时肯定要轻柔,不行做出太大响动。

(二)就餐礼仪
中餐在上菜时有肯定的挨次,遵循着先冷后热、先咸后甜、先浓后淡的原则。

而且主菜肯定要是偶数才吉利。

一般都会有鱼这道菜,而鱼头要对着仆人或是尊贵的客人(也有地方是鱼腹部对着最重要的人物)。

第一筷一般也会让仆人或是最尊贵的客人来首先动,之后大家才一起吃。

当然在吃饭之前仆人必需有个开场白,也就是提酒辞。

在就餐时会先菜后饭最终汤,当然这也是上菜时的挨次。

夹菜的时候不行太多,不然会显得很粗俗,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切记不行发出声响。

在和别人谈天时嘴里不要含有食物,也不行用筷子直指别人,筷子也不能直直的插在米饭中,由于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这样。

五、韩国饮食礼仪
韩国也是一个重礼仪的国家,孩子在入学前会由父母带领学会《四字学校》,其意义相当于中国的《三字经》。

其中写到“与我饮食,跪而受之。

器有饮食,不与勿食。

若得美味,归献父母”。

可以看的出“孝道”在韩国受到了特别剧烈的追崇。

而这在韩国的礼仪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韩国古代在饮食方面也有自己的“食礼”,受中国影响,同样坚持尊卑分明和长幼有序。

据记载,在新罗时期韩国饮食礼仪已经较完善,并且也坚持以左为尊。

到了现代由于受西方国家影响开头以右为上。

但在韩国仍较好的保留着很多古代的礼制。

(一)入座礼仪
在韩国,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在矮桌前就餐的习惯。

这与中国不同,现代的中国人都会坐在椅子上就餐,只有在唐朝之前中国才拖鞋并盘膝而坐。

而在韩国还依旧连续着这样一种传统,用餐时男女都盘腿而坐,且不行把腿伸直或是叉开。

在长辈面前应跪在自己的脚底板上。

若是在着韩服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

(二)就餐礼仪
在韩国就餐时与中国差别很大。

在韩国就餐时不行端起碗,也不行用嘴去接触饭碗,并且左手要藏在桌子下面不行露出。

吃饭的挨次是右手先拿起勺子,从泡菜中盛出一口汤喝完,在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便可以随便吃东西。

这与中国最终上汤的习惯很不相同。

在韩国酱汤可是特别重要的一道菜。

韩国对于喝酒也有着特别严格的要求,敬酒人要用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并且在经过长辈的允许后才可敬酒,敬酒时要鞠躬并为长辈(上级)斟酒。

敬酒时就只是敬酒,本人不行同饮,这与中国人端着酒杯敬酒并且先干为敬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六、中韩饮食礼仪中对孝道的诠释
中韩两国都有着悠久历史,而且作为亚洲文明国家,中韩两国对于礼仪和孝道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孔子特别推崇孝道,并且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

《论语・为政》中写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

孝敬孝敬就是想孝就得敬重,即敬重长辈。

在饮食中就要敬重别人,要有礼仪。

“孝道”作为儒家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的文化中也占着特别重要的位置。

年俗是最好的证明,在正月初一时人们会参与祭祖,进行“茶礼”。

“茶礼”在早晨进行,仪式也很简单,通常有“初献”、“亚献”、“终献”三个祭祀形式,然后再由主祭者劝祖先和诸神进酒进食。

这一系列的礼仪也是象征着韩国人对于孝道的遵守。

民以食为天,人不仅要吃还要吃出水平,吃出文化。

这就自然而然的会有吃饭时的法规,而这一法规的建立就是人们内心对于“孝道”追求的最直白的表现。

不论是座次的支配还是就餐时的礼仪,都是为了显示饮食的礼仪是忠实于“孝”。

七、中韩饮食礼仪的不足点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日,两个国家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

中国在这方面受影响较大。

首先,人们现在就餐时所要求的正装是“西”服,而不是汉服,在韩国对于韩服保留这一文化便凸显出来。

其次,在就餐时中国人过分强调排场,宁愿剩也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小气。

这就理解错了餐饮礼仪的含义,在饮食中需要重视礼仪,但不是追求表面排场,而是追求精神
文化,追求孝道。

不过现在的“光盘行动”还是起到了正能量的作用。

在韩国会较重视节俭,就餐时人们会尽量吃光用净,这也是对于食物的敬重。

最终,是要叙述韩国人吃饭速度过快。

在韩国,由于其处于半岛这样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导致的习惯,人们做事较焦急而引起吃饭过快,这肯定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八、小结
用餐礼仪已是人们生活中不行或缺并需要遵守的礼节。

由于这也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由于古时中韩两国频繁的交往,所以韩国在许多礼仪方面受到中国很大的影响。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两个国家都有了自己的特点,但在以后越来越重视文明的时代潮流中,两个国家肯定要坚守住自己对于礼制的追求,并在世界这个大的饮食礼仪中留下漂亮的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