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自尊无价
6.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7.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
(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
8.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9.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4.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2.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3.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4.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5.怎样尊重他人?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6.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二、设问
1.自尊的含义P5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为什么说自尊是快乐的? P5
(1)我们感悟生活的意义,首先要体验到自已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欣赏。
(2)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当然,如果别人能欣赏我们的长处,而且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陷,那么这种被尊重则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
(3)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3.为什么说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P6
(1)做人不能没有自尊。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2)知耻的人首先做到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改正它,是对自己良好形象的维护,是自我尊重的表现。
4.虚荣的含义P8
虚荣是扭曲的自尊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自我认识模糊,陷入虚荣的误区,过分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5.为什么说尊重他人是自我的需要? P9
(1)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2)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
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6.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P15
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1)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2)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悦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7、怎样培养自尊的品格?P12
维护自己的人格;自尊者豁达,要宽容大度,适度自尊;善于尊重他人。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知识梳理
“我能行!”
1.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2.“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4.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
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生活中注意区分这两种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2.自信有助成功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唱响自信之歌
1.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想一想)
3.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4.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5.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二、设问
1.自信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P20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新追求的目标,是一种我能行的态度。
2.什么是自负?什么是自卑?自负与自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P21
(1)自负是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是夸张的自己或是自己幻想中的角色,在本质上是其不自信或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2)自卑所表现的是一种自我贬低,一种对自己的不信任,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消极的心态。
(3)二者的主要区别
自负自卑
行
为表现①自视过高,瞧不起别
人,以自我为中心,听不
进别人的意见。
②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
妒心。
③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
关系疏远。
①自己轻视自己,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
的优点比较,进而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低人一等。
②把困难想像得过于严重,常处于孤
僻、悲观的状态,易自暴自弃。
③严重者会轻生。
产生原因①夸大自己的
长处,这也是一种缺乏自
知之明的表现。
②自尊心特别
强。
为了保护自尊心,在
遭遇挫折时产生两种相反
但其实相同的自我保护心
①自我认识不足和过高的期望是最主要
的原因。
②性格过于内向,多愁善感,胆小忸
怩。
③挫折的经历和不恰当的归因。
理,一种是自卑,通过自
我隔绝避免受损;一种是
自负,通过自我放大获得
心理补偿。
④十足的完美主义者。
矫正方法①学会接受批
评。
这并不是让自负者完
全服从他人,只是要求他
们正确客观地对待他人的
评价。
②学会与人平
等相处。
①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
要看到自己的“如人处”和“过人
处”。
对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
②学会正确应用心里防御,在遇到挫折
时,从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形成“合
理化”认识。
③可以通过补偿来矫正。
3.自负与自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P23
自负不同于自信。
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
一个自信的人所追求的目标是真实的,因而他不会同自己也不会同别人过不去。
4、为什么自负和自卑远离成功?P23-24
自负的目标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不能自拔挫折会即刻使他感到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
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自卑感。
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自卑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态使他们远离成功。
5、为什么说自信者容易成功呢? P24
因为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所以说,自信者容易成功。
6、怎样培养自信的品质、唱响自信之歌?
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这是自信的基础,要寻找“立体的我”;增强信心和实力;做自信的中国人。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一、知识梳理
自己的事自己干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举例)
3.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见世面;法律要求我们自立。
4.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⑶远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依赖思想的危害: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2.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3.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4.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5.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即自立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最基本的就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多实践多锻炼。
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
” (请你列举你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做的小事或遇到的问题)
6.请你谈:你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二、设问
1.自立的含义是什么? P34
自立的含义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的表现有哪些? P34
(1)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2)自己做作业、复习功课,从不用父母督促、陪伴。
(3)自己骑自行车上学。
(4)自己乘火车去外地亲戚家。
(5)自己去超市、书店,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和文化用品。
(6)家里打扫卫生、饭后洗碗,由我负责。
(7)当东西丢了,我知道去哪里报失。
(8)当父母病了,我能陪他们去医院,还能在家里照顾他们。
(9)我是班干部,能够管理好自己负责的事情。
(10)当父母工作忙或外出时,我能够自己做饭,料理自己的生活。
3.为什么要告别依赖(危害)? P40
(1)依赖思想对于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因为它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2)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独立地生活与一个人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有什么关系? P41
(1)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要独立生活。
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2)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成为自立的人。
5.自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是什么? P42
(1)自主的含义: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自主的重要性
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遇事没有主见.独立也徒有虚名。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却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能够在生活中自立。
6.有了自立的意识后。
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P43
(1)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2)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一、知识梳理
人生自强少年始
1.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3.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4.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5.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来
源:]
6.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少年能自强
1.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
2.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
3.人最大的敌人:自己。
4.少年怎样才能自强?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
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二、设问
1.什么是自强? P47
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
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巨大的作用。
2.自强精神的表现和作用有哪些? P48
(1)自强精神的表现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2)自强的作用
①自强是—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②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屡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为什么说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P50
(1)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自己主观上想不想自强,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生动地说明了自强的品质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所以说,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4.什么是自弃? 7P50
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5.为什么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P53
(1)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天赋,都能有所作为。
(2)许多人碌碌无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其中,意志软弱,不能克制自己,不愿意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不愿意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享乐,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3)自强的人都会面临放任自我这只拦路虎。
只有战胜它,才会自强,才会进步。
所以我们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6、怎样培养自己自强的品质?
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做个有志者;其次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要意志坚强,不怕困难;再次要扬长避短,确定前进的方向,这是自强的捷径。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一、知识梳理
人生难免有挫折
1.挫折,就是所谓“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3.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4.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⑴胆怯、懦弱的人,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
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挫折面前也从容
1.挫折的作用:⑴消极作用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
⑵积极作用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蚌病成珠”)
2.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3.挫折的有效方法?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
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⑷会自我疏导。
4.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5.自我疏导的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二、设问
1.挫折的含义是什么? P60
挫折是指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P61
(1)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
(2)由各种人为因素造成。
(3)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带来的限制。
3.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三种不同态度?分别会带来什么结果?P63
(1)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
他们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其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
(2)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
他们在困难面前也能拼一阵,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
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3)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
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4、挫折的双重作用(影响)是什么?P65
(1)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
,
(2)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5.怎样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P65
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
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
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6.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P67
(1)要战胜挫折,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要正确地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
(3)应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4)会自我疏导。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一、知识梳理
让我们选择坚强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意志坚强的人,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
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
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
2.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
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
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
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3.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1.坚强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
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
⑶善于管理自己。
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你需要从哪些小事做起:想一想
2.品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设问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P73
(1)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2)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
(3) 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面对胜利和成功,不骄傲,不自满。
(4)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为什么说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P75
(1)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
(2)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
(4)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所以说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3.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P80
(1)磨砺坚强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
(2)磨砺坚强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3)磨砺坚强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
,
(4)磨砺坚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4.如何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P82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是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德,必定要经过艰难困苦和不幸的磨练。
(2)自觉地、适当地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锻炼自己,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3)适当干一些体力劳动,主动承担一些“苦差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爬山和探险等活动,都有利于我们体验艰苦,增强意志力。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知识梳理
走近法律
1.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
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法律的作用:⑴规范作用。
(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⑵保护作用。
法不可违
1.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违宪行为)
4.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5.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6.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7.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8.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9.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防患于未然
1.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3.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4.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6.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二、设问
1.什么是法律?P87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P87
(1)法律比道德、纪律更为明确、具体。
(2)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为广泛的普遍约束力。
(3)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更大的强制力,即国家强制性和国家强制力。
3.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P87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什么是违法行为?P93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5.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 P93
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6.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 P93
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7.什么是刑事违法行为? P93
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8.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P94
(1)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