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绿化景观工程施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绿化景观工程施工分

摘要:本文将围绕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绿化景观工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品质提升施工方法,以此提高生态过程的完整度,进一步完善湿地生态系统,使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能够成为集旅游景观、观光休闲、园林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都市绿心。

关键词: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水系环境;绿化景观工程
引言: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设立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位置,要求系统性的解决生态保护协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党的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标志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体化新进程。

为此广东省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站在国际角度看待海珠湿地的提升标准,将其作为展现粤港澳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提高绿化景观工程品质。

一、湿地概况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我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北面为琶洲会馆,南临大学城,总面积高达1100公顷,由于俯瞰该湿地公园时宛如绿宝石般镶嵌在城市中心,因此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又被称为广州的“绿心”。

二、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绿化景观工程品质提升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施工方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时间的增长,湿地内植物徒长或老化;
2.配套设施老旧,科普设施较少;
3.景观景点总体品质不高,导致湿地景观特色不明显,游人体验感下降;
4.与其他国际化湿地公园存在差距。

(二)预期达到的目标
1. 通过恢复湿地生境,提升和丰富生物多样性;
2.建设完善的园路游览系统,提升各园路品质;
3.优化海珠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建设最美城央湿地;
4.打造特色湿地,把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国际重要湿地。

(三)施工方法
本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如下所述:
1.动物植物增效工程:工程所在的湖区,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湖心岛四座,滩
涂一个,区域内栖息了大量的鸟类,但随着鸟类数量的不断增加,1、2、4号岛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鸟类,而3、5号岛因缺乏浅摊环境,无法将鸟类留住,其通常仅停留两天左右,冬季候鸟群飞的景观无法被营造出来。

为此,需要在3、5号岛进行浅水滩涂的建造,具体施工方法为通过推土的方式形成泥滩,并将部分挺水植物栽种到其上方,营造鸟类繁殖基地,为候鸟留营扎寨创造条件。

1.涨落带景观升级:在退潮后,海珠湿地二期合流律处河道水位会逐渐降低,
其中,滩涂和浅水区会成为鸟类的栖息地,可营造动物景观效果,具体方法如下:在河涌两侧进行鱼坑和石堆的营造,确保退潮后,部分水生动物不会被鸟类所捕食,为水生动物的产出和增加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中,鱼坑的形状接近圆形,直径为5m,深度为1m,同时,将灯芯草、野芋等植物种植到鱼坑外围,其宽度保持在1m左右。

在堆放石堆时,确保所使用的石头,其直径不低于40cm,高度为150cm,坡度不超过30°,长度为2m。

鱼坑和石堆的分布方式以不规则分布为主,其中,河岸的长度为1600m,按照每100m设置1鱼坑和石堆的原则,设置鱼坑和石堆各16个。

1.高潮位栖息地:在湿地外围营造水渠,其深度和宽度均为2m,然后在内部
营造堤,其高度需要超出水面,宽度为2.5m,长度为50m,高度为0.5m,建造数量为8个,考虑到冬季堤边缘水位低于5cm,需要每隔7天换一次水,为候鸟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吸引候鸟到海珠湿地过冬。

2.水系环境提升:对于水系环境来说需要采取局部拓宽的方法,进一步加深
水系,切实改善以往存在的水系退化以及淤泥阻塞河道的状况,同时还要保持海珠湖面开阔,在湖心小岛沿陡岸边缘设计浮排,要求浮排结构包含竹子、泡沫以及泥土,并在浮排上敷设15cm厚的种植土,之后采用杉木桩进行打桩固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的方式,净化水体污染。

水系环境品质提升效果如图1所示。

采取上述措施后,水生植物可以对无机污染物和部分重金属加以吸收,优先选种芦苇、香蒲和伞草等植物,对氮、磷等染物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可使水系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图 1 水系环境效果图
1.园路沿线升级改造:对园区园道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采用统一铺装材质,
对河道边的密集植物进行抽疏,打开滨水景观,在遮阴不足的位置种植行道树,升级改造后,不仅美化了公园环境,并且可通过利用植物,对公园内的空气进行净化,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1.基础设施升级:针对观鸟长廊室内外装饰落后,缺少电气装置,无法带给
游客良好的观鸟体验,进一步改善观鸟屋的内外装修,为其配备电气装置,增加高倍数观鸟望远镜,进一步完善观鸟设备,提升游客观鸟体验感。

基于海珠湿地整体风格,对园区外貌厕所进行改造,同时,增设无触感冲水设备和洗手台,用水统计和通风设施,保持节约用水和厕所干燥无异味,使改造后的厕所,其风格与公园整体风格相契合,功能也愈加完善,有助于增强游客满意度。

1.园区道路连通升级:针对海珠湿地海珠湖、湿地一期、湿地二期几个对外
开放片区没有实现互通,游客在游园时难以满足一次游玩整个海珠湿地情况,通过在海珠湖、湿地一期、二期建设桥梁实现互通。

(1)在石榴岗河新增通道用以连通海珠湖和海珠湿地二期;(2)在土华涌新增通道,用以连接土华涌南北两岸;(3)在华南快速干线新增通道,用以连接湿地三期。

经改造后步道游览线的全长为7.8km,以游人单行游览间距10m 计,游览时间需要6个小时,每天适宜游览时间为14个小时,周转率为14÷6=2.3小时,不但节省了游园时间,同时可以实现一次游览整个海珠湿地开放片区。

1.高压管线下地:海珠湿地二期及外围存在大量高压电线的情况,一是影响
湿地景观,二是大量高压线及高压线塔在湿地存在安全隐患。

通过实现高压管线的下地迁改,湿地公园的整体环境被进一步优化,原来错综复杂的管线被理顺,线路也远离运输车辆通道,不仅保障了管线的安全,也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1.园区环境整治:(1)要改造建筑立面,实现建筑风貌的统一,提升湿地
整体形象;(2)要采取城乡三旧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周边业态,使湿地附近建筑环境能够与湿地有机融合,达到优化周边风貌的目的。

改造效果表明,在采取上述环境整治措施后,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工程在建筑
风格上趋于统一,湿地整体面貌大幅度提升,周边地区及相关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为当地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契机。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将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绿化景观工程作为分析对象,提出主要节点、水系环境、园路沿线、湿地馆与教育中心、基础设施、道路连通、高压管线、环境整治等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绿化景观工程品质提升内容,以此营造丰富多样、水果满枝的国际重要湿地,进一步凸显湿地生态特征。

参考文献:
[1]任浩.城市道路静态区域绿化景观工程施工要点[J].中国建筑装饰装
修,2022(03):87-88.
[2]李晨林.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与植物多样性分析——以宿州院子C 区一期景观工程为例[J].江西建材,2021(05):44-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