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三中 教学评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印度》教学评课农安县第三初级中学
评李少楠老师讲授的《印度》一课
寻找印度的色彩
一、教材的驾驭能力
本节课不是就着教材在讲教材,而是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节课的主线是:印度的位置----印度的地形----位置地形使印度受什么气候影响-----在这种不稳定的气候影响下给印度造成的影响-----气候对农业影响最显著(印度的农业)。

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正确地阐明了人地关系,培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教材驾驭能力强。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大纲》和《地理课程标准》,准确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设计
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设计合理。

五、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学激发兴趣
视频播放《西游记》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我们要做到
1.在地图上找到印度,并确定它位于亚洲的哪个地区?周围有哪些邻国和地区?其中哪些是属于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对比南亚这些国家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印度周围又临近哪些海洋呢?它们又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向呢?
2.在地图上找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区,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印度的地形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呢?
(三)合作探究——我们会做到
3.印度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呢?它主要受哪种气候影响呢?这种气候有什么特征呢?
4.热带季分气候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影响呢?
(1)每年10月到次年的5月盛行东北季风,
(2)每年6月到9月盛行西南季风,
5.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其分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反馈——我们能做到
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印度地形分布特点是:北部山地,中部平原,
南部高原。

3.印度主要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分雨旱两季。

在此影响下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4.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

通过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印度的地形特点。

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水旱灾害频繁”。

教学过程严禁,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营造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本节课的优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3.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

4.教学内容丰富,联系体育知识,拓展恰当。

5.教学设计可以说比较理想。

6.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关注学生心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

8.本节课条理清晰,节奏明快,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

9.整节课中学生兴趣浓烈,积极主动性较高。

10.教学内容有所创新,是一堂有趣而又有实效的好课。

11.本节课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新颖,组织严密,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2.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3.重点、难点把握到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师调控能力强,选择的几个活动内容有针对性。

14.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在课中合作、探究性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5.学生讨论激烈,情绪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