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转变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周刊
例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转变策略
何志辉
摘㊀要: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 由于学生即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释生活中某些新现 象 , 导致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从而形成迷 思概念 . 迷思概念对小学生科学认知负面影响很大 . 本文从迷思概念说起 , 通过小学 科 学 教 学 中 迷 思 概 念 的 成 因 分 析 , 就如何 转变迷思概念做了简要论述 , 旨在人们对迷思概念转变教学有一个正确认识 . 关键词 : 科学 ; 迷思概念 ; 转变策略 一 ㊁迷思概念综述 迷思概念是指某一特定科学概念组 织 中 , 对某事物或某 现象所持有的一些 有 别 于 目 前 科 学 所 公 认 的 想 法 . 我 们 把 为正规科学 教 育 之 前 形 成 的 概 念 称 为 前 科 学 概 念 , 简称 前概念 . 教学中当 记 忆 储 存 的 前 概 念 与 科 学 概 念 不 符 就 叫做迷思概念 . 迷思概念是新旧知识 相 互 作 用 产 生 的 结 果 , 是学生在学 习 过 程 中 由 于 已 经 拥 有 的 概 念 和 新 事 物 ㊁ 新观 点㊁ 新现象不一致 引 发 认 知 冲 突 . 迷 思 概 念 普 遍 存 在 , 非科 学的知识认知结构和 思 维 倾 向 形 成 了 小 学 生 学 科 学 的 绊 脚 石, 很大程度影响了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 二 ㊁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成因 在小学科学学习活动中 , 导致小学生 迷 思 概 念 出 现 的 根 本原因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 学生前认知的影响 1. 在走进具体的科学课堂教学情境之 前 , 学生对生活中存 在的某种现象 ㊁ 某个事物以及某种观点就 有 了 自 己 思 维 方 式 和个人看法 , 形成了所谓的 前概念 , 组 成 了 前 认 知 系 统. 前概念是一把双刃 剑 , 它 既 能 促 进 学 生 对 新 概 念 的 理 解, 又 能妨碍学生建构新概念 . 例如教学光 的 传 播 路 径 时 , 有学生 总认为光在水中是沿 曲 线 传 播 的 , 主究其原因是受 折射现 象 这个概念影响导致了迷思概念 . 学生直觉经验的影响 2. 学生 通 过 日 常 实 际 生 活 中 的 所 见㊁ 所 听㊁ 所感积累了大 量的科学常识 , 这种凭借直觉经验获得的 科 学 知 识 也 会 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新事物 ㊁ 新概 念 的 分 析 和 理 解 . 如 笔 者设计了一个主题 为 胖 子 和 瘦 子 拔 河 , 谁 的 力 气 大? 调 查 统计 , 调查结果仅有 4 9. 5% 的小学生认为胖 子 瘦 子 力 气 一 样 大 . 这就是源于生活中个别胖子力气 特 大 的 直 觉 判 断 , 从而 导致学生错误理解的最简单真实的例子 . « 科学 » 教材的影响 3. « 科学 » 教材是遵循学生认知特点 ㊁ 心理特征进行整体设 计, 但由于课文内容 的 选 择 以 及 知 识 点 的 顺 序 设 计 , 都会在 某种程度上影响学 生 新 知 识 学 习 . 如 果 不 结 合 学 生 前 认 知 这个基本事 实 , 只 是 一 味 地 照 本 宣 科, 学生就容易因 前概 念 领会不深刻而出现迷思概念这个问题 . 三 ㊁促进迷思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了解学生前概念 1. 上文提到前概念是学生的一种个人 知 识 认 知 结 构 , 属于 个体知识框架的一 部 分 , 构 成 理 解 新 知 识㊁ 解决新问题的基 本前提 . 课前 , 教 师 可 以 通 过 谈 话 法㊁ 调 查 法㊁ 观 察 法㊁ 分析 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情况并加以 深 度 分 析 , 了解学生 前概念是迷思概念转变教学的关键依据 . « 案例回放 沉与浮 » 教学 师: 说说物体为何会浮在水面上 ? 生 1: 比较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 生 2: 比较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 生 3: 我认为大而且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 上述教学片段中 , 生 1 和生 2 的前 概 念 与 科 学 概 念 明 显 存在一定差异 , 第三个同学的前概念 符 合 科 学 概 念 . 教 师 在 问答过程中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 就可以通过预设有的 放矢地开展教学 , 能够 更 好 地 转 变 学 生 的 迷 思 概 念, 这是非 常有意义的 , 值得借鉴 . 转变迷思概念 2. 程兰本达教授将教学比 作 过 河 : 此岸就是学生自己已 有的概念 , 河对岸就是我们希望他们发展到的概念 . 事 实 上 , 转变学生迷思概念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即有的认知系统进 行重组和再建构 , 而建构的过程就是认知发展同化和顺应过 程, 二者都是将新信息引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 同化是为了加强 学生思维模式 , 顺应 是 为 了 引 发 学 生 认 知 冲 突 并 依 此 做 出 调 整 . 转变迷思概念应该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加以指导 . « 案例回放 固体的认识 » 教学 活动 一: 通 过 区 分 生 鸡 蛋 和 熟 鸡 蛋, 让学生对固体典型 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 . 活动二 : 通过操作石头 ㊁ 木块 ㊁ 杯子 ㊁ 面粉等材料, 让学生 正确认识固体的基本性质 . 活动 三: 通 过 收 集 蜡 烛 烟 的 实 验,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 烟㊁ 飞尘也是固体 . 由于学生平时对固体概念认识并不 够 深 刻 , 潜意识中总 认为烟 ㊁ 尘此类东西并非固体 . 上述教 学 活 动 通 优 化 实 验 材 料的结构 , 使学生明 白 有 些 固 体 是 非 常 微 小 的 , 甚至肉眼都 无法观察得到 , 促使学生把迷思概念和科 学 概 念 进 行 比 较 和 对照 , 通过这种 随即通达 的教学策略 一 步 一 步 地 引 导 学 生 转变迷思概念 . 建构科学概念 3. 从长远来讲 , 建构科学概念是转 变 迷 思 概 念 的 关 键 . 迷 思概念具有隐蔽性 , 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 就 听 说 过 酸 雨 这 个自然现象 , 但很少有 学 生 问 明 白 酸 雨 是 什 么 , 因为在他 们脑海中下意识以 为 酸 雨 就 是 呈 酸 性 的 雨 水 . 这 就 是 迷 思概念一个显著特征 . 笔者认为 , 教学 时 科 学 教 师 应 以 学 生 的认知冲突为出发 点 , 通 过 运 用 类 比 的 方 法, 让学生脑海中 的科学概念更加清 晰 化 , 使 学 生 更 好 地 理 解 新 概 念, 实现概 念转变 , 从而建构新的科学概念 . 例如 , 当学生对于 静 止 在 桌 面 的 木 块 将 受 到 桌 子 施 予 木块的力 这个概示 木块让弹簧弹起的情景 , 在学生初步感知 弹 簧 对 木 块 施 加 一 定弹力这一事实后 , 让学生想象若是把木 块 置 于 四 脚 有 弹 性 的桌子上 , 静止在桌面上的木块将受到 桌 子 施 予 木 块 的 力 这一说法是否成立 ? 通过类比 , 建立起 弹 簧 与 桌 子 某 种 联系 , 引发学生新旧 知 识 冲 突 , 帮助学生领会和理解概念的 内涵 , 拓展了概念的外延 , 转变了学生 已 有 前 认 知 , 让迷思概 念逐步转化为科学概念 . 如何破除迷思概念禁锢 , 建立科学概 念 对 于 小 学 生 真 正 掌握科学知识来说 意 义 重 大 . 小 学 生 都 出 现 不 同 程 度 的 迷 思概念问题 , 迷思概 念 出 现 有 其 必 然 性 , 迷思概念也有其价 值意义 . 小学科学教师要因势利导 , 在具体教学中让学生尽 量亲历体验科学认知全过程 , 让抽象的科 学 知 识 更 加 具 体 直 观㊁ 生动形象 , 促成小学生迷思概念彻底转变 . 参考文献 : [ ] 姜旭英 . 科学教学概念转变策略之研究[ 浙江师 1 D] . 范大学 , 2 0 0 7. [ ] ] 程柱建 . 自感现象迷思概念的转变 策 略 研 究 [ 中学 2 J . ( ) : 物理 , 2 0 1 7, 3 5 1 1 8+1 7. [ ] 祁雪莉 . 不同学习策略对转变学生化学迷思概念的 3 研究 [ 福建师范大学 , D] . 2 0 0 7. [ ] ] 程柱建 . 自感现象迷思概念的转变 策 略 研 究 [ 中学 4 J . , ( ) : 物理 ( 高中版 ) 2 0 1 7, 6 8, 1 7. 作者简介 : 何志辉 , 福建省漳州市 , 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