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化学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烟台市化学高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B、该元素属于卤族元素。
C、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
D、该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氧原子大。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物的是:
A、水
B、碳酸钙
C、硫酸钠
D、氯化钠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一定降低。
B. 温度升高,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会减慢。
C.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D. 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力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4、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氯化钠
B. 聚乙烯
C. 二氧化硅
D. 甲烷
5、下列哪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最大?
A. CaCO₃
B. AgCl
C. NaCl
D. BaSO₄
6、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B、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电负性逐渐减小
C、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无关
D、副族元素的电子层结构与其原子序数无关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反应物浓度降低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减小。
B.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C. 温度升高,对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会导致反应速率下降。
D. 增大压强可以增加所有类型反应的反应速率。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B、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慢
C、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质量成正比
9、在下列反应中,哪一个反应的ΔH(焓变)为负值?
A. 水从液态变为气态
B. 铁与硫加热生成硫化亚铁
C. 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D. 氯化铵固体溶解于水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
A、盐酸(HCl)
B、硫酸(H2SO4)
C、碳酸钠(Na2CO3)
D、硝酸(HNO3)
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B、温度升高,所有化学反应速率都会加快
C、增加反应物表面积,固体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会加快
D、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会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平衡浓度
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 甲烷(CH4)
B. 乙醇(C2H5OH)
C. 氯化钠(NaCl)
D. 乙酸(CH3COOH)
1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乙醇和乙醚
B. 丙烯和环丙烷
C. 苯和甲苯
D. 乙炔和苯
1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B. 同一主族内,元素的金属活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C. 同一周期内,元素的最高氧化态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D. 同一主族内,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15、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HCl(水溶液)
B、NaCl(水溶液)
C、CO2(水溶液)
D、NaOH
16、在一定条件下,将0.1mol/L的NaOH溶液与0.1mol/L的CH3COOH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pH值约为:
A. 5
B. 6
C. 7
D. 8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1.有机化合物A,分子式为C7H8,A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醇溶液加热,发生消除反应生成化合物B(C7H6),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
2.化合物A(C2H4O)在酸性条件下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B(C2H4Br2)
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C的分子式为C2H4O2。
根据以上信息,推断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 。
3.化合物D(C4H8O)在酸性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生成E(C4H8O2),E在酸性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F(C4H8O3)。
根据以上信息,推断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 。
第二题
题目:
某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6H12,根据其分子式和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1)推测化合物A可能的结构类型,并列举至少两种可能的结构异构体。
(2)化合物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请写出其加成反应的可能产物。
(3)若化合物A的某种异构体在催化氧化反应中生成化合物B,B的分子式为
C6H10O,推测化合物A的这种异构体结构,并写出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题
【题目】
某有机化合物A,分子式为C4H8,可能的结构有几种?请写出这些可能的结构式,并判断它们分别属于烯烃还是环烷烃。
第四题
1.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5H10,可能的结构有:
(1)写出A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双键的烯烃的分子式;
(2)若A为饱和烃,推断A的结构简式;
(3)若A为芳香烃,推断A的结构简式。
2.某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C8H10,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且侧链为烷基。
写出B的
可能结构简式。
3.已知有机物C的分子式为C6H10,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和一个双键。
写出C的可能结构简式。
山东省烟台市化学高考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B、该元素属于卤族元素。
C、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
D、该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氧原子大。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是氯(Cl),它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七主族(即卤族)。
氯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这是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负一价离子,但在某些化合物中也能表现出+7的氧化态。
然而,关于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在周期内增加,由于有效核电荷的增加导致电子云更紧密地靠近原子核,导致原子半径实际上是减小的。
因此,在同一周期内,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这意味着氯的原子半径实际上要比同周期的氧原子小,故选项D错误。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物的是:
A、水
B、碳酸钙
C、硫酸钠
D、氯化钠
答案:B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选项A水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典型生成物。
选项C硫酸钠和选项D氯化钠都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的盐。
而选项B 碳酸钙是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的产物,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生成物。
因此,正确答案是B。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一定降低。
B. 温度升高,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会减慢。
C.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D. 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力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选项 A 错误。
一般来说,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提供更多的分子碰撞机会,从而通常会导致反应速率加快,而不是降低。
•选项 B 错误。
温度升高,大多数化学反应的速率实际上会加快,因为这增加了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得更多的分子达到活化能,进而发生有效碰撞。
•选项 C 错误。
催化剂的作用在于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但它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选项 D 正确。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当系统受到外界条件变化时,它将倾向于抵消这种变化。
因此,增
大系统的总压强(比如通过减少体积)会促使反应朝向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即减少了气体分子数的一方,如果这样的方向存在的话,那么相应的反应速率也会被促进。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D。
4、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氯化钠
B. 聚乙烯
C. 二氧化硅
D. 甲烷
答案:B
解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由许多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有机化合物。
选项中,氯化钠(NaCl)是离子化合物,二氧化硅(SiO2)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甲烷(CH4)是有机小分子化合物,而聚乙烯(PE)是由乙烯单体(CH2=CH2)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因此,正确答案是B。
5、下列哪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最大?
A. CaCO₃
B. AgCl
C. NaCl
D. BaSO₄
答案: C. NaCl
解析:在给出的选项中,NaCl(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其他三种物质。
CaCO ₃(碳酸钙)、AgCl(氯化银)和BaSO₄(硫酸钡)都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在水中几乎不溶解。
而NaCl由于离子键的作用力较弱,并且钠离子和氯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因此在水中有很好的溶解性。
这使得NaCl成为这四个选项中唯一一个在常温下能够大量溶解于水中的物质。
6、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B、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电负性逐渐减小
C、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无关
D、副族元素的电子层结构与其原子序数无关
答案:A
解析:选项A描述了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趋势,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符合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选项B中,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是逐渐减小的,而电负性是逐渐增大的,所以B错误。
选项C中,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是有关的,如第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第二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因此C错误。
选项D中,副族元素的电子层结构与其原子序数是有关系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逐渐增加,所以D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是A。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反应物浓度降低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减小。
B.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C. 温度升高,对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会导致反应速率下降。
D. 增大压强可以增加所有类型反应的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
选项A不完全正确,因为虽然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降低会导致化学反应速率减小,但是这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比如零级反应,其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选项B是正确的。
催化剂通过提供一个不同的反应路径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
加速了化学反应。
但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它同时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的速度。
选项C错误,温度升高实际上会增加大多数化学反应的速率,因为它提供了更多的能量给反应分子,使它们更容易达到活化能而发生碰撞。
选项D也是不准确的,增大压强仅对有气体参与且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才有显著影响;对于液体或固体之间的反应,或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小或者没有影响。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B、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慢
C、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质量成正比
答案:C
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反应速率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催化剂等。
B 选项错误,因为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通常会加快。
D选项错误,因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而不是质量。
C选项正确,因为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9、在下列反应中,哪一个反应的ΔH(焓变)为负值?
A. 水从液态变为气态
B. 铁与硫加热生成硫化亚铁
C. 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D. 氯化铵固体溶解于水
答案:B
解析:
焓变(ΔH)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之间交换的热量。
如果一个反应释放热量给环境,那么这个反应就是放热反应,其焓变ΔH为负值;相反,如果一个反应吸收热量,则称为吸热反应,此时焓变ΔH为正值。
•选项A描述的是蒸发过程,这是一个典型的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外界能量来克服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使水分子能够脱离液面进入气态,所以ΔH为正值。
•选项B中铁与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铁的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比反应物中原有的化学键更稳定,因此会向环境中释放能量,ΔH为负
值。
•选项C描述的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这通常是在高温下进行的,属于吸热反应,因为它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来打破原有的化学键并形成新的产物,故ΔH为正值。
•选项D提到氯化铵溶解于水时,尽管某些盐类溶解可能伴随有温度变化,但就氯化铵而言,它溶解于水实际上是一个吸热过程,这意味着溶液会从周围环境中吸
收热量以促进溶解,导致ΔH为正值。
综上所述,只有当铁与硫加热生成硫化亚铁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对应的焓变ΔH为负值。
因此正确答案选B。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
A、盐酸(HCl)
B、硫酸(H2SO4)
C、碳酸钠(Na2CO3)
D、硝酸(HNO3)
答案:C
解析: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氢离子(H+)的物质。
A、B、D三项均能电离出氢离子,属于酸。
而C项碳酸钠电离出的阳离子为钠离子(Na+),不属于酸。
因此,正确答案为C。
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B、温度升高,所有化学反应速率都会加快
C、增加反应物表面积,固体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会加快
D、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会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平衡浓度
答案:D
解析:A选项错误,虽然反应物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会加快,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如此,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温度、催化剂等。
B选项错误,虽然温度升高,大多数化学反应速率会加快,但并非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这个规律。
C选项错误,增加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确实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这是在反应物参与反应的表面积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增加的是惰性物质或者反应物不参与反应的表面积,则不会影响反应速率。
D选项正确,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平衡浓度。
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 甲烷(CH4)
B. 乙醇(C2H5OH)
C. 氯化钠(NaCl)
D. 乙酸(CH3COOH)
答案:C
解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它们的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因此被归类为无机物。
氯化钠(NaCl)是典型的无机盐,不含有碳元素,所以它不属于有机物。
其他选项中甲烷、乙醇和乙酸都是含有碳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1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乙醇和乙醚
B. 丙烯和环丙烷
C. 苯和甲苯
D. 乙炔和苯
答案:D
解析:同分异构体指的是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选项A中的乙醇(C2H5OH)和乙醚(C2H5OC2H5)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选项B中的丙烯(C3H6)和环丙烷(C3H6)分子式相同,结构也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选项C中的苯(C6H6)和甲苯(C7H8)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选项D中的乙炔(C2H2)和苯(C6H6)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因此,正确答案是D。
1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B. 同一主族内,元素的金属活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C. 同一周期内,元素的最高氧化态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D. 同一主族内,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C
解析:选项A错误,因为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选项B错误,
因为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活性逐渐增强;选项D错误,因为同一主族内,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上到下逐渐增加。
选项C正确,因为同一周期内,元素的最高氧化态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15、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HCl(水溶液)
B、NaCl(水溶液)
C、CO2(水溶液)
D、NaOH
答案:C
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A选项的HCl在水中电离出H+和Cl-,属于强电解质;B选项的NaCl在水中电离出Na+和Cl-,也属于强电解质;D选项的NaOH在水中电离出Na+和OH-,属于强电解质。
而C选项的CO2在水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虽然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的电离程度很小,因此CO2在水中不是电解质。
所以,C选项不属于电解质。
16、在一定条件下,将0.1mol/L的NaOH溶液与0.1mol/L的CH3COOH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pH值约为:
A. 5
B. 6
C. 7
D. 8
答案:A
解析:NaOH是强碱,CH3COOH是弱酸,二者反应生成NaCH3COO(醋酸钠)和水。
醋酸钠在水中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3COO-和OH-,使溶液呈碱性。
根据醋酸钠的水解反应方程式:
CH3COO- + H2O ⇌ CH3COOH + OH-
醋酸钠的浓度为0.1mol/L,醋酸的电离常数Ka为1.8×10-5,水的离子积Kw为1×10-14,根据醋酸钠的水解常数Kh = Kw / Ka,计算得Kh = 5.56×10^-10。
根据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可以计算出OH-的浓度,进而求得pH值。
由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很小,可以近似认为OH-的浓度等于醋酸钠的浓度,即[OH-] ≈ 0.1mol/L。
pH = 14 - pOH = 14 - (-log[OH-]) = 14 - (-log0.1) = 14 - 1 = 13,但由于醋酸的存在,实际pH值会略低于13,计算得到pH约为5。
因此,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1.有机化合物A,分子式为C7H8,A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醇溶液加热,发生消除反应生成化合物B(C7H6),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
2.化合物A(C2H4O)在酸性条件下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B(C2H4Br2)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C的分子式为C2H4O2。
根据以上信息,推断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 。
3.化合物D(C4H8O)在酸性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生成E(C4H8O2),E在酸性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F(C4H8O3)。
根据以上信息,推断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 。
答案:
1.A的结构简式为:C6H5CH3(甲苯)
2.A的结构简式为:CH2=CH-OH(乙烯醇)
3.D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O(丁醛)
解析:
1.由于A的分子式为C7H8,可以推断出A为苯环上含有一个甲基的化合物。
在NaOH 醇溶液加热的条件下,甲基与苯环发生消除反应,生成C7H6。
因此,A的结构简式为C6H5CH3(甲苯)。
2.根据题目信息,A的分子式为C2H4O。
在酸性条件下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B的分子式为C2H4Br2,说明A分子中有一个碳碳双键。
B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产物C的分子式为C2H4O2,说明B分子中有一个羟基。
因此,A的结构简式为CH2=CH-OH(乙烯醇)。
3.根据题目信息,D的分子式为C4H8O。
在酸性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的产物E的分子式为C4H8O2,说明D分子中有一个羟基。
E在酸性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F的分子式为C4H8O3,说明E分子中有一个羧基。
因此,D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O(丁醛)。
第二题
题目:
某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6H12,根据其分子式和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1)推测化合物A可能的结构类型,并列举至少两种可能的结构异构体。
(2)化合物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请写出其加成反应的可能产物。
(3)若化合物A的某种异构体在催化氧化反应中生成化合物B,B的分子式为
C6H10O,推测化合物A的这种异构体结构,并写出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化合物A 可能的结构类型包括烯烃和环烷烃。
可能的结构异构体有: • 烯烃:1-己烯、2-己烯、3-己烯(存在顺反异构)
• 环烷烃:环己烷、甲基环戊烷、乙基环丁烷
(2)化合物A 加成反应的可能产物包括:
• 与氢气加成:生成对应的烷烃,如己烷
• 与卤素加成:生成对应的卤代烷,如1-氯己烷、2-氯己烷等
(3)若化合物A 的某种异构体在催化氧化反应中生成化合物B (C6H10O ),推测该异构体为烯烃,因为环烷烃氧化通常生成酮或醛,而不是醇。
可能的化合物A 的结构为2-己烯。
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6H 12→催化剂
C 6H 10O +H 2O ]
即:
[2-己烯+O 2→催化剂2-己醇+H 2O ]
解析:
(1)根据分子式C6H12,化合物A 可以是烯烃或环烷烃。
烯烃具有一个碳碳双键,而环烷烃是饱和的碳环结构。
烯烃的异构体包括直链和支链烯烃,以及存在顺反异构的情况。
(2)烯烃可以与氢气加成生成对应的烷烃,也可以与卤素加成生成卤代烷。
加成反应是烯烃的典型反应,通过添加氢或卤素原子,破坏碳碳双键。
(3)化合物B 的分子式为C6H10O ,表明它是一个醇类化合物,因为醇的通式为CnH2n+2O 。
由于化合物A 的分子式比B 多两个氢原子,推测A 是烯烃。
2-己烯是符合条件的烯烃结构,它氧化后生成2-己醇,符合题目中给出的分子式。
【题目】
某有机化合物A,分子式为C4H8,可能的结构有几种?请写出这些可能的结构式,并判断它们分别属于烯烃还是环烷烃。
【答案】
可能的结构有3种,分别是:
1.1-丁烯(烯烃)
结构式:CH2=CH-CH2-CH3
2.2-丁烯(烯烃)
结构式:CH3-CH=CH-CH3
3.环丁烷(环烷烃)
结构式:四边形,每个顶点代表一个CH2基团
【解析】
分子式为C4H8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分子式的组成,可以推断它含有4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
由于它是一个烯烃或环烷烃,因此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会有所不同。
1.1-丁烯:在直链结构中,第一个碳原子与第二个碳原子之间有一个碳碳双键(烯键),其余为单键,满足C4H8的分子式。
2.2-丁烯:在直链结构中,第二个碳原子与第三个碳原子之间有一个碳碳双键(烯键),其余为单键,满足C4H8的分子式。
3.环丁烷:四个碳原子形成一个环状结构,每个碳原子连接两个氢原子,满足C4H8的分子式。
因此,C4H8的结构可能为1-丁烯、2-丁烯和环丁烷,分别属于烯烃和环烷烃。
1.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5H10,可能的结构有:
(1)写出A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双键的烯烃的分子式;
(2)若A为饱和烃,推断A的结构简式;
(3)若A为芳香烃,推断A的结构简式。
2.某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C8H10,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且侧链为烷基。
写出B的可能结构简式。
3.已知有机物C的分子式为C6H10,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和一个双键。
写出C的可能结构简式。
答案:
1.(1)C5H8
(2)CH3CH2CH2CH2CH3
(3)C6H5CH2CH3
2.C6H5CH2CH2CH3、C6H5CH(CH3)2
3.C6H5CH=CH2、C6H5CH=CHCH3
解析:
1.(1)由于A的分子式为C5H10,可以推断A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双键的烯烃的分子式为C5H8。
(2)若A为饱和烃,则A为烷烃,分子式为C5H12。
根据烷烃的命名规则,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3。
(3)若A为芳香烃,则A为苯环取代烃,分子式为C6H5CH3。
根据苯环取代烃的命名规则,A的结构简式为C6H5CH2CH3。
2.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C8H10,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和一个烷基。
根据烷基的结构,B的可能结构简式为C6H5CH2CH3、C6H5CH(CH3)2。
3.有机物C的分子式为C6H10,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和一个双键。
根据苯环和双键的结构,C的可能结构简式为C6H5CH=CH2、C6H5CH=CH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