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公文写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与“文件”是什么关系?一般地说, 公文是公务文件的总称,从某种意义上讲, 公文又都可以笼统地称之为文件,二者之间 是没有绝对区别的。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与《中国共 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范的对象不同。
纪检监察公文,是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本机关职 责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它是党政机 关公文的一种。 由党的纪检机关与国家行政监察机关合署办公而 产生的纪检监察公文,则集党的公文和行政机关 公文为一体。《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我们都有约 束力,纪检监察两种职能发挥哪一种,行使哪一 种,就需要哪一种作为工具。
• 纪检监察公文的格式,除以“×××纪委文 件”、“ ×××监察局文件”等形式出现 的公文,可完全按照党的机关公文格式来形 成外,许多纪检监察公文不具备党的机关公 文的所有要素。因此,应突出纪检监察机关 公文格式的要求。但无论何种形式,都须具 备一、标题;二、发文字号;三、秘密等级; 四、主送机关或领导;五、正文;六、附件; 七、发文机关;八、成文日期。
纪检监察信息的几个问题
一、纪检监察信息的概念及特点
纪检监察信息,是纪检监察机关在实际工作中, 纪检监察信息,是纪检监察机关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各种载体反映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 工作的重要情况及相关内容。 工作的重要情况及相关内容。
• 纪检监察信息除具有党政信息的政治性、 纪检监察信息除具有党政信息的政治性、 政策性、权威性、指导性等特点外, 政策性、权威性、指导性等特点外,还应 强调以下特点: 强调以下特点: • 1、机密性。纪检监察机关的特殊地位决定 、机密性。 了纪检监察信息反映的,主要是各地区、 各部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 情况,有很高的机密性,是供各级党委、 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决策参考的,很多内 容都不宜对外公开。
二、纪检监察信息的作用
一是“情报部”的作用。 一是“情报部”的作用。为各级领导机关驾驭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局,报告情况, 提供依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 二是“显示屏”的作用。对政策落实和工作 二是“显示屏”的作用。 布置起监测作用,成为领导掌握工作进展推 动和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 • 三是“晴雨表”的作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 三是“晴雨表”的作用。 反腐败斗争情况及重要的社情民意情况起反 馈作用,协助各级领导掌握大局走势。
三、提高纪检监察公文写作能力的 几点要求
一是要多学习。 一是要多学习。包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和政治理论等,也包括学习上级下发的 文件,以及业务知识。学会“上行下效”。
• 二是多思考。学习了理论,学习了文件,要 二是多思考。 多思考,为什么这么写。尤其是上级机关或 者是本机关领导和其他同志改过的文件,要 认真与自己原来写的东西对照,为什么要这 样改。要举一反三。 • 三是要多练笔。熟能生巧,只有多写,才能 三是要多练笔。 够发现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才能够不 断提高。写作是项艰苦的劳动,只有付出了 艰辛,才能够有所收获。
纪检监察机关担负着组织协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任工作涉及的领域涉及的对象涉及的内容等越来越宽泛纪检监察信息反映的情况既包括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的工作也包括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组织的涉及党风政风行风的重要情况以及相关的重要的社情民意等
纪检监察公文的几个问题
自治区纪委办公厅副主任、监察综合室主任 杨建平 自治区纪委办公厅副主任、
• 四是“预警器”的作用。对各种苗头性、 四是“预警器”的作用。 倾向性问题进行超前预测,协助领导及时 发现和解决反腐败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中 存在的关系全局的重要问题。
三、加强纪检监察信息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信息是各级领导干部实 一 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 施领导的重要资源。工作创新需要信息支持和引 导。 衡量一个地方纪检监察工作的标准,不能仅仅看 它办了多少案。各地各部门情况不同,办案多少 是检查工作的一个方面,掌握信息多少,质量的 高低,也要作为考核工作的一项指标。
• (二)支持工作,鼓励上报。各级领导同志要 支持工作, 二 支持工作 鼓励上报。 关心、支持信息工作,充分运用信息指导和 推动工作。 • 要鼓励信息工作人员上报负面信息,重点把 要鼓励信息工作人员上报负面信息, 好事实关。 好事实关。 • (三)增加投入,健全网络。各盟市、旗县应 增加投入, 三 增加投入 健全网络。 当千方百计增加投入,使信息传输现代化。
2、揭露性。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特点决定了 、揭露性。 纪检监察信息更多的要反映和揭露党政机关内 部的腐败问题,以及一些相关的负面现象,以 引起各级领导重视。
• 3、宽泛性。纪检监察机关担负着组织协调党风 、宽泛性。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任,工作涉及的领 域、涉及的对象、涉及的内容等越来越宽泛, 纪检监察信息反映的情况既包括纪检监察系统 内部的工作,也包括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 等组织的涉及党风、政风、行风的重要情况, 以及相关的重要的社情民意等。
二、纪检监察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纪检监察公文,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 产物。 对纪检监察公文的要求也要从形式到内 容两个方面来要求。 在形式上,纪检监察公文,特别是“红 头文件”必须做到:
(一)文种使用要正确。用什么文种是由具体办 一 文种使用要正确 文种使用要正确。 理的事项及机关的层次决定的,不能随便运用。
• (二)格式运用要规范。《办法》和《条例》 格式运用要规范。 二 格式运用要规范 对公文格式作出了详尽、严格的要求。党的 机关公文格式一般包括:版头、份号、密级、 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 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 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 关、印制版记等17个部分。
.
谢谢! 谢谢!
一、纪检监察公文的概念
公文是机关、 公文是机关、团体等单位或组织在日常 工作中所运用的文字工具(对内进行管理 工作中所运用的文字工具(对内进行管理 和对外联系交往所运用的文字工具)。 和对外联系交往所运用的文字工具 。
在我们国家,对公文作了基本规范的现行条规有 两个,一是2000年8月由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 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共九 章五十七条。包括总则、公文种类、公文格式、 行文规则、发文办理、收文办理、公文归档、公 文管理、附则。二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 条例》,共十二章四十条,包括总则、公文种类、 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公文起草、公文校核、公 文签发、公文办理和传递、公文管理、公文立卷 归档、公文保密、附则。
• (四)把握重点,及时报送。每一个时期都各 把握重点, 四 把握重点 及时报送。 有重点。但经常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有重点。但经常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①涉及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的; • 性问题; ⑤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些突发性问题; ⑥重大的政策性问题; ⑦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经验和一些好 的做法,特别是源头治理工作的经验等; ⑧自身建设问题。
• 5、对不符合行文规则的上报公文,上级机 关的秘书部门可退回下级呈报机关。 • 6、公文须经本机关领导人审批签发。重要 公文由机关主要领导人签发。
• (四)名称、时间、数字、引文要准确。 名称、 四 名称 时间、数字、引文要准确。
一般来说,对于一篇成功的公文,主 要看它的内容是不是符合以下要求:
纪检监察公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 义纪检监察公文是纪检监察工作中所 使用的公文的总称,既包括不明显带 有纪检监察工作特点,为各党政机关 都普遍使用的通用公文,如《办法》、 《条例》列举的各种公文;也有反映 纪检监察工作特点,为纪检监察机关 所专门使用的专用公文。
• 狭义纪检监察公文即“红头文件”,也就 是基本等同于党政机关常用公文的那些内 容,即《办法》与《条例》列举的公文。 • 纪检监察公文一般具有特定的强制性、鲜 明的揭露性、规范性、解释的单一性、政 策的统一性等特点。或简单地说就是具有 法律效力、政策效力等明显特征。
• (1)观点正确,实事求是。符合党的路线、方针、 观点正确, 观点正确 实事求是。 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完 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并同现行有关 公文相衔接。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提出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没有形式主义和繁 琐哲学的痕迹。
• (2)结构要严谨,条理要清晰。要开门见山, 结构要严谨, 结构要严谨 条理要清晰。 详略得当。材料要一致,布局要合理。 • (3)文风要质朴。公文的语言,尤其是纪检监 文风要质朴。 文风要质朴 察公文的语言必须质朴无华,不能象文学语言 那样,徇丽多彩,而要庄重大方。 • 纪检监察公文一般不使用虚构、夸张、渲染、 象征一类属于积极修辞范围的表现手法。
• (三)行文要符合规则。 行文要符合规则。 三 行文要符合规则 • 1、行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坚持少 而精。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不发,可长可短的 公文要短。 • 2、党的机关的行文关系,根据各自的隶属 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 3、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 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 负责答复其请示事项。上级机关向受双重 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应当抄送其另一上 级机关。 • 4、向上级机关请示问题,应当一文一事, 不应当在非请示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