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案(推荐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案【第1篇】
课后反思:
在本课,我以“这是一只()的小毛虫”这个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也可以看出小毛虫由虫到简,再到蝴蝶的变化经过。

本课语言非常优美,生字词较多,我发现词语规律后,再开课以复习词语导课,分别出示了,读轻声的词语,短语,让学生反复朗读,为下面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做准备。

在学习课本过程中,我渗透了一些朗读方法,如对比读,想象画面朗读。

为了让学生们理解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惊喜心情,我设计了采访环节,让学生就是那只由小毛虫变成的蝴蝶,他此时心里会想什么?走进小毛虫内心,体验小毛虫变成蝴蝶虎的惊喜,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课堂上适当的点拨,学生的回答就是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其实这也是微童话的创作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案【第2篇】
设计说明
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毛虫化茧成蝶的动人故事。

童话用词生动、准确,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熟读课文后体会课文内容,理解主人公——小毛虫的内心世界。

借助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了解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当自己不如别人时,不要悲观失望,而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的道理。

在字词教学上,
着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小毛虫化茧成蝶的课件。

2.制作生字新词学习卡片。

3.收集本课作者达·芬奇的资料。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拼读生字,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图画,引出课题
1.教师借助导出课题。

在春天的大花园里,快乐地生活着许许多多小居民。

(情景转换,展示)你看到了哪些小居民?(蜜蜂、瓢虫、蜻蜓……)
2.学生观察,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3.这些小居民就是我们常说的“昆虫”。

认识生字“昆”。

4.这些小昆虫都在做什么?(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
5.引入: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在“轻歌曼舞”,树上还有一只小毛虫(放大),这只小毛虫正做着与大家完全不同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条小毛虫。

(出示:小毛虫)
6.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认识主要角色,产生兴趣,这样更有利于下一步对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读文。

学生听读后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谁的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文,读后对照课后生字表,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设计意图:熟悉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在读文中关注生字。

通过圈画,结合语境感知的方法,让学生大致了解本课生字。

三、再读课文,初识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读文,读后用“”圈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3.小组交流,自学本课的生字。

4.汇报交流成果。

(1)分四组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分小组读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重点强调读音易错的生字。

“任、挣、绒”是翘舌音;“尽”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两个音,在“尽管”一词中读jǐn,在“尽心竭力”一词中读jìn;注意“律”和“愉”在读音上的区别。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4)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

师生一起研究采用恰当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如熟字加偏旁:抽、纺、织、编、怎、消。

(5)通过组词等方式,进一步了解8个会写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初读到熟读、朗读,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文内容,更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的方式重点识记生字。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大大小小的……生机勃勃。

(师范读,强调冒号)
2.“新奇的目光”是一种怎样的目光?你能换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好奇)
3.请几位同学来为大家读读这段话,要求读出“新奇”的感觉。

4.小毛虫看到的周围的一切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相机理解“生机勃勃”一词。

5.与其他昆虫相比,小毛虫是怎样的?(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

在学文中注意品词析句,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五、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出示课件: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

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2.指名朗读这段话。

3.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语来表现小毛虫的特点。

(笨拙:笨;不聪
明;不灵巧。


4.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毛虫的“笨拙”?用圆圈圈出。

(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
5.学生做“挪动”的动作,体会词语的意思。

6.引导思考:小毛虫挪动一点点,轻松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九牛二虎之力)
7.体会“九牛二虎之力”的意思。

思考:小毛虫真的周游了整个世界吗?为什么这么说?(“九牛二虎之力”就是使尽了全身力量。


预设:
生1:因为小毛虫很小,叶子相对小毛虫来说很大。

生2:因为前面说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所以小毛虫感到就像周游整个世界一样费力。

8.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读出小毛虫“笨拙”的感觉。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凸显了两个矛盾点,一个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才挪动了一点点”;另一个是“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觉得“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教学时抓住这两个矛盾点展开讨论,让学生在思辨中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六、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整、抽、纺、织、编、怎”6个会写字。

2.教师先集中指导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

注意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宽窄比例,“纺、织、编”右边的撇要越过竖中线穿插到“纟”下。

3.“整”是上下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书写时上下重心平稳,下面的
“正”要托住上方。

强调“”的末笔变成“点”。

“怎”字下面的心字底斜中取正,托住上方。

4.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指导。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纠错。

6.布置学生课后熟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设计意图:生字书写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课针对生字特点进行归类书写,侧重指导左右结构的字,以及笔画较多的字,这样就做到了写字指导有重点,有针对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教案【第3篇】
部编版《小毛虫》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毛虫》是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下)第七单元“改变”中的一课,是意大利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

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

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即教学中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会主动学习
以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求。

为此,本课时教学,设计以下教学目标: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

能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察、昆、拙、弃、辰”,做到字迹工整,结构匀称。

能正确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能运用边读边思,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

理解“轻歌曼舞、抛弃、笨拙、挪动”等词语。

懂得在别人抛弃你的时候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

三、说策略:
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1、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2、整体感知课文。

3、研读课文,体会理解。

4、复习巩固。

1、根据课程调整意见,加强课内预习。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调整意见》指出为了切实减轻小学低年级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行教材的编写特点,对小学低年级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作出了调整。

根据这一特点,《小毛虫》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两课时中融入了课文的预习和学生的写字作业。

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了学生的预习。

虽说学生已经进入了二年级,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个读文的基本要求在朗读初期还是要作为重点予以关注。

所以,在初读课文时,字字音准和句句通顺仍然是朗读的重点要求。

在课堂中我给学生充足时间准备,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

再利用接龙读课文、同桌读等形式让学生逐步做到文熟字悉。

又考虑学生个别差异,抓住文中较难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难读句子读
正确。

2、利用多媒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

心理学表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

所以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直观形象的画面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词句的意思。

因此,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显示,让学生看图说话,从而自然的导入课题,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利用动画,加上配乐朗诵,形象的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即帮助学生理解小毛虫蜕变的知识,又渐渐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为小毛虫而高兴,激起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中,还强调了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它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各个部分,也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所提供的空间进行说话训练。

本课中的省略号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通过让学生观看昆虫热闹场面的动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阅读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词句。

根据教材要求,二年级(下)的教学重心应完成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

本单元阅读的主目标是读短文理解词句,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在教学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习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教学中,努力采用多种形式读:比如:自由读、轻声读、指名读、男
女生读……使学生在练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多媒体动画理解“轻歌曼舞、挪动”的意思,以欢快、轻松的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的美好生活。

通过对小毛虫句子的反复朗读,读后想一想“你想对小毛虫说什么?”并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

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会自然体现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

通过对比学习加深了词句的理解。

课文的3、4节是文本的重点段落,运用默读、引读的方法,初步了解虽然小毛虫可怜而又笨拙,但它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对于第5节中描写蝴蝶美丽和灵巧的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上教师配以优美的乐曲引领学生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对于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为小毛虫而高兴。

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这一段话对读作了很好的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