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
试化学(文)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氢气
B. 木柴
C. 煤
D. 酒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所以属于化石燃料的是煤,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石燃料的判断
2. 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 锂电池
B. 锌锰电池
C. 镍镉电池
D. 氢氧燃料电池
【答案】D
【解析】分析:. 锂电池、铅蓄电池、锌锰电池、镍镉电池都含有重金属离子,氢氧燃料电池生成物为水,无污染。
详解:A、锂电池往往含有重金属钴,可导致环境污染,选项A错误;B、锌锰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锰,对环境有污染,选项B错误;C、镍镉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镍镉,对环境有污染,选项C错误;D、氢氧燃料电池生成物为水,无污染,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二次电池的污染,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3. 下列元素中,属于VIIA族的是( )
A. 氢
B. 碳
C. 钠
D. 氯
【答案】D
【解析】分析:第VIIA族,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为7,以此来解答。
详解:A.最外层电子数为1,为ⅠA族元素,选项A不选;B.最外层电子数为4,但为第ⅣA 族元素,选项B不选;C.最外层电子数为1,为ⅠA族元素,选项C不选;D.最外层电子数为7,为第VIIA族元素,选项D选;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的卤族元素及原子结构与位置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选项A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4. 下列有机物属于烃的是( )
A. C2H5OH
B. CCl4
C. C2H6
D. CH3COOH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烃是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故选C。
考点:考查了烃的概念的相关知识。
5. 下列各图所示的分子结构模型中,分子式为CH4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分子的结构模型可判断A~D分别是甲烷、乙烯、乙醇和苯,答案选D。
6. 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甲烷和一氯甲烷
B. 甲烷和丁烷
C. 乙烷和乙烯
D. 异戊烷和新戊烷
【答案】B
【解析】分析:同系物指结构相似、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CH2原子团,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
详解: A、甲烷和一氯甲烷,组成通式不同,甲烷属于烷烃,一氯甲烷属于卤代烃,不为同系物,选项A错误;B、甲烷和丁烷,组成通式相同,都属于烷烃,相差3个CH2原子团,为同系物,选项B正确;C、乙烷与乙烯,组成通式不同,乙烷属于烷烃,乙烯属于烯烃,碳原子数相同,不为同系物,选项C错误;D、异戊烷和新戊烷,分子式相同,都为C5H12,由碳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而引起的异构现象,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分析、比较,难度不大,注意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把握“五同”是指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种物质,注意从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内容、使用范围等方面掌握判断的方法和技巧。
7.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乙烯的结构式:CH2=CH2
C. 氯化镁的电子式:
D. 乙酸的分子式: CH3COOH
【答案】C
【解析】分析: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7,为氯离子结构示意图;B.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中需要标出官能团;C.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需要标出离子所带电荷,氯离子子需要标出最外层核外电子数;D.乙酸分子中含有2个C、4个H、2个O原子,分子式为C2H4O2。
详解:A.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氯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选项A错误;
B.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选项B错误;C.氯化镁中存在阴阳离子,氯化镁的电子式为:,选项C正确;D.乙酸分子中含有2个C、4个H、2个O原子,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简式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区别,明确电子式、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的正确表示方法。
8. 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 )
A. H2O
B. CaCl2
C. NaOH
D. Na2O2
【答案】C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相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之间形成的为极性共价键,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水分子含有极性键O-H,不含有离子键,选项错误;B.CaCl2只含有离子键,不含共价键,选项B错误;C.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选项C正确;D.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且含有O-O非极性键,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键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化学键类型的判断角度以及相关物质的性质,把握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9. 下列粒子中,与NH4+具有相同质子总数的是( )
A. OH-
B. NH3
C. Na+
D. Cl-
【答案】C
【解析】分析:微粒中质子数为各原子的质子数之和,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NH4+中N原子的质子数为7,H原子的质子数为1,所以NH4+的质子数为11。
A、OH-中质子数为9,选项A错误;
B、NH3中质子数为10,选项B错误;
C、Na+中质子数为11,选项C正确;
D、Cl-中质子数为17,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0. 14C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高层大气中由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或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轰击14N,可使它转变为14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4C和14N互为同位素
B. 14C和C60是同素异形体
C. 14C核素中的中子数为8
D. 14CO2的摩尔质量为46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质子数不同,A项错误;B、14C 不是单质,B项错误;C、146C核素中的中子数为14-6=8,C项正确;D、14CO2的摩尔质量为46g/mol,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
11. 除去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
A. 点燃
B. 通过溴水
C. 通过稀硫酸
D. 通过石灰水
【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乙烯能和溴水加成,能和高锰酸钾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乙烷则不能。
详解:A、乙烷和乙烯均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点燃的方法不能用于除去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选项A错误;B、乙烯能和溴水加成,而乙烷则不能,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可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选项B正确;C、乙烯和乙烷与稀硫酸均不反应,不能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选项C错误;D、乙烯和乙烷与石灰水均不反应,不能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根据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来除杂是考查的热点,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12. 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来解答。
详解:A、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A正确;
B、反应物总能量高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B错误;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可能相等,C错误;
D、反应物总能量高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且反应过程不符合客观事实,D错误。
答案选A。
13. 元素R的原子序数是15,下列关于R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R的最高正化合价是+5
B. R是第二周期第VA族的元素
C. R的氢化物分子式是RH3
D. 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答案】B
14. 在四个试管中,发生如下反应:Zn+H2SO4=ZnSO4+H2↑,产生H2的速率最快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温度低,反应速率慢,A项错误;B、温度低,反应速率慢,B项错误;
C、Zn是块状,固体变面积小,反应速率慢,C项错误;
D、温度最高,浓度最大,固体表面积大,所以速率最快,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外界因素对速率的影响
15. 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CH4+Cl2CH3Cl+HCl
B. CH3CH2OH CH2=CH2↑+H2O
C. +Br2+HBr
D. +HNO3 +H2O
【答案】B
【解析】分析: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 CH4+Cl2CH3Cl+HCl是甲烷与氯气发生的取代反应,A错误;
B. CH3CH2OH CH2==CH2↑+H2O是乙醇的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不是取代反应,B正确;
C. +Br2—Br+HBr是苯与液溴发生的取代反应,C错误;
D. +HNO3—NO2+H2O是苯与硝酸发生的硝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16. 下列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 A、银和铜均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错误;B、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选项B正确;C、两个电极材料相同蔗糖不是电解质溶液,选项C错误;
D、没有形成闭合回路,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这几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7.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在空气中燃烧
B. 乙烯跟水反应制乙醇
C. 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答案】B
详解: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选项A错误;B.乙烯跟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制乙醇,选项B正确;C.乙烯分子
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该反应为氧化反应,选项C错误;D.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是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而使其褪色,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有机反应概念、反应原理,明确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之间的区别。
18. 一定条件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0mol的氮气和适量的氢气,发生反应:N2(g)+3H2(g)
(g)。
经过5s后,测得氮气还剩余3.0mol,在这5s内用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2NH
A. 0.3mol/(L·s)
B. 0.6mol/(L·s)
C. 0.1mol/(L·s)
D. 0.2mol/(L·s)
【答案】A
【解析】分析:经过5s后,测得氮气还剩余3.0mol,反应消耗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氮气的浓度变化为:c(N2),再根据v(N2)5s内氮气的反应
速率,再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求出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
详解:经过5s后,氮气的浓度变化为:c(N2),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N2)(L·s),v(H2)= 3v(N2)=0.3mol/(L·s),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
达式,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 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g)+N(g)Q(g)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已经停止
B. M、N全部变成了Q
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
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均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
详解: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不停止,选项A错误;B、该反
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存在反应限度,选项B错误;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选项C正确;D、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否相等取决于起始时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转化的程度,所以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
到平衡的依据,选项D错误;答案选C。
20. 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能判断反应X(s)+2Y(g) M(g)+N(g)达到最大限度的是()
A. 压强不变
B. 生成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 生成1molM同时消耗2molY
D. 生成M的速率和消耗N的速率相等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平衡中“变量不变达平衡”进行判断,先找出物理量是否为变量,再进行判断。
A.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选项A错误;B.反应按计量数进行,只要反应开始,则生成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1:1,无法说明反应达平衡,选项B错误;C.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生成1molM同时一定消耗2molY,选项C错误;D. 生成M的速率和消耗N的速率相等,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24分)
21. X、Y、Z、M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中Y、Z、M属于同一周期,X和M属于同一主族,Y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Z元素核内有14个质子。
M和X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MX2,它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请用化学式或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Y、Z的元素符号:X_______;Y_______;Z_________。
(2)M在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Y2M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__________。
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浸入其稀溶液中(如图所示),则_______是正极,该极发生_______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6)X、Z、M三种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其电子式是_______。
【答案】 (1). O (2). Na (3). Si (4). 第三周期第VIA族 (5).
(6). O<S< Si< Na (7). H2SO4 (8). Cu (9). 还原 (10). 2H++2e-=H2↑ (11). H2O (12).
【解析】X、Y、Z、M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中Y、Z、M属于同一周期,X和M属于同
一主族,Y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Z元素核内有14个质子,则Z为硅元素,Y为钠元素。
M
和X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MX2,它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为二氧化硫,故M为硫元素,X为
氧元素。
(1)X、Y、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X:O;Y:Na;Z:Si;(2)M为硫元素,在周期表
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IA族;(3)Y2M为Na2S用电子式表示Y2M的形成过程为
;(4)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
族元素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O<S< Si< Na;(5)四种元
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2SO4。
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浸入稀硫酸中,
较不活泼的金属铜是正极,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6)
氧的非金属性最强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强,故X、Z、M三种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
H2O,其电子式是。
三、计算题(16分)
22. 常温下,完全燃烧0.1moL某气态烃可生成17.6g二氧化碳和9g水,试求该烃的分子式;
并写出此烃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及名称。
【答案】分子式;C4H10;正丁烷、异丁烷;CH3CH2CH2CH3、CH3CH(CH3)2。
【解析】设该烃的分子式C x H y,则:
C x H y+(2xCO22O
1mol 44 x g 18g
0.1mol 17.6g 9g
x=4,y=10,所以该烃的分子式C4H10,该烃为烷烃,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分别为正丁烷和
异丁烷,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H3、CH3CH(CH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