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质条件下二次导管灌注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弱地质条件下二次导管灌注施工技术
摘要:针对沿海地区淤泥地质、溶洞发育的条件下,灌注桩施工时成孔困难,
常规泥浆护臂效果不理想,操作困难,受溶洞影响,混凝土灌注后液面下陷,易
出现短桩,本文对此地质条件的灌注桩施工进行研究,提出了超长护筒成孔,二
次导管灌注的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沿海软弱地质条件下成孔困难、易塌孔、短
桩等质量缺陷。

关键词:软弱地质;钻孔灌注桩;超长护筒;二次灌注
1、前言
伴随着目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地紧缺,较多的建筑行业开始向城镇
周围扩展,沿海地区即面临着淤泥地质、溶洞地质等,地下条件不可预见。

当多
淤泥多溶洞的填海地基上进行桩基施工时,成孔困难,易塌孔,由于溶洞的存在,地下水丰富,常规泥浆护臂在此地质较难操作。

受溶洞的影响,浇筑混凝土后经
常会出现混凝土液面下陷的情况,造成短桩。

本项目提出超长护筒、二次灌注施
工工艺,利用超长护筒施工工艺,可有效保证淤泥层及溶洞层的成孔质量,降低
塌孔率。

灌注桩遇有溶洞,拔出护筒后混凝土液面下陷,采取特制导管进行二次
灌注,保证了灌注桩的桩身质量,避免了“短桩”的出现。

2、超长护筒二次灌注施工流程
图2-1工艺流程图
Fig.2-1 Process flow chart
3、超长护筒埋设
超长护筒埋设采取分节埋设方式,利用旋挖钻机分节钻孔,每节长度宜控制在4~5m。


度4m以内的钢护筒,采用厚4—6mm的钢板制作,长度大于4m的钢护筒,采用厚6~
8mm钢板制作。

具体埋设方法如下所示:
3.1采用十字交叉法定位,校正护筒。

以桩位为中心,以大于桩径20cm为直径,划一圆
作边界,利用旋挖钻机选择大直径钻头钻孔至一定深度。

用吊车配合钻机安装护筒,筒口应
高出硬地坪10cm。

3.2首节护筒埋设完毕后,利用旋挖钻机继续钻孔至一定深度,埋设下节护筒,直至穿越
碱渣层及淤泥质层,满足孔壁稳定要求。

上下节护筒用同一直径规格,中间采用焊接的形式。

3.3周边素土填实,稳固周正。

护筒中心线与桩位中心允许偏差不大于20mm。

4、成孔与清孔
4.1确保清孔彻底、充分
清孔的目的是清除孔底沉渣,而孔底沉渣则是影响灌注桩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必须确保清孔彻底、充分。

4.2清孔工艺
图4-1清孔工艺流程图
Fig.4-1 Hole cleaning process
4.3沉渣厚度测定
沉渣厚度测量必须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方法不当,造成沉渣厚度误判,就不能对
沉渣厚度进行有效控制,要准确测量孔底沉渣厚度,首先需准确测量桩的终孔深度,桩的终
孔深度应采用钢测绳的方法测定,钢测绳长度应采用标准的卷尺进行复核。

沉渣厚度=终孔深度-清孔后深度,清孔直至沉渣厚度满足规范要求。

图7-1二次灌注原理示意图
Fig.7-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wo perfusion principle
4.4清孔方法
当钻孔至设计深度后,先进行孔深测量,再利用专用的捞渣钻斗清理孔内的沉渣,减少
孔底沉渣,节省二次清孔时间。

在测得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0mm时,及时抓紧时间吊放钢筋笼。

5、桩身一次混凝土灌注
5.1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
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应始终埋在混凝土中,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埋入深
度除按规范执行外,还应观察孔口返浆情况,如果孔口不能自动返浆,说明导管已埋入太深,应适当拔除导管。

5.2导管捣插方法
拔管时,用上拔1m,下插0.5m的方法逐渐升降导管捣插混凝土,使桩身混凝土密实和
桩周混凝土饱满。

5.3防止钢筋笼上浮
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端时,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应控制在2~3m内,并降低混凝
土灌注速度。

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1~2m后,可适当提升导管。

导管提升要平稳,避免出料冲击过大或钩挂钢筋笼。

6、超长护筒及导管拔除
在桩身混凝土一次灌注完毕后,用吊车将导管及超长护筒缓慢拔出。

如图5.2.9-1超长护
筒拔除示意图所示。

卸导管前,应用重锤测绳量混凝土面位置,并根据混凝土灌注量计算复核无误后,方可
卸管。

混凝土面位置大于40米时,每次宜卸一节
超长护筒中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拔除时整体拉出即可。

7、桩身二次混凝土灌注
7.1二次导管灌注
在拔出护筒后,用吊车安装特制导管,在导管前端安装特制单向出浆头。

保证当导管插
入时,可穿透上部浮渣层,且不会将泥渣带入桩身混凝土中,将导管插入桩混凝土表面以下
2~3m开始二次导管注浆。

7.2桩顶处理
当混凝土灌注达到设计桩顶标高时,应继续灌注一定的超灌高度,赶出浮浆,以保证设
计桩顶标高以下的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水下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回填密实空孔部分,
恢复硬地坪。

8、结语
利用超长护筒和二次导管的灌注施工工艺,成功解决了多淤泥、多溶洞复杂地质条件灌
注桩混凝土灌注标高的控制。

摒弃传统泥浆护臂成孔所需的泥浆池,解决了泥浆现场污染问题,有利于环境保护。

与传统一次灌注工艺相比较,混凝土充盈系数得到有效控制,超长桩
的工程造价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1]宫振堂,姜大鹏.浅谈桥梁工程钻孔桩施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27(2):50-51
[2]何振华,王学甫复杂地质条件下钻孔桩施工方法的探讨[J].铁道建筑.2001.10
[3]张建红钻孔桩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山西建筑.2009.35(7):126-127
[4]蔡明雷浅谈旋挖钻机在钻孔桩施工中的应用.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26(9):22-22
作者简介:
艾晓东,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程师,中级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