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21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B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市2021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7九上·成都月考)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襁褓(bǎo)田圃(pǔ)栖息(qī)怄死(òu)成吉思汗(hán)
B . 亵渎(xiè)陨落(yǔn)谀词(yú)谮害(zèn)强聒不舍(guō)
C . 恣睢(suī)拮据(jū)抽噎(yē)腆着(tiǎn)歇斯底里(xiē)
D . 汲取(jié)狡黠(xiá)诓骗(kuāng)画缯(zēng)根深蒂固(dì)
2. (2分) (2019九上·河池期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阑珊纂改红装素裹拭目以待
B . 雾霭渺茫不屑置辩荡然无存
C . 被褥骤然与日具增雕虫小技
D . 流逝阔绰终南捷径眼花瞭乱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份试卷中第一小题他花了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B . 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 .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 . 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4. (2分) (2016七上·夏津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

B . 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 . 湖南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D . 长沙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星城”的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

5. (2分) (2017九上·黄石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蜜蜂可以搜索人为设埋的地雷。

蜜蜂为什么具有此非凡本领呢?因为蜜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之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有效
②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
③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
④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②④③①
6. (2分)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祥子从农村来到老北京城,从饭里茶里省钱,攒了三年,买的第一辆车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B . 《海底两万里》中的康塞尔,他忠心耿耿,性格沉稳,为人随和,对分类学入迷。

C . 鲁迅的《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的《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D .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7. (2分) (2017七上·睢宁期中)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朱自清在《春》中引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

上一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

B . 比喻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和喻体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例如,“他长得像他的爸爸”就是一个明喻句。

C . 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亚洲人。

D . 《天净沙》是曲牌名,不是题目;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家、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二、句子默写 (共2题;共5分)
8. (3分) (2020八下·广州月考) 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三项是()()()
A .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
B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C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D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E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F .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G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9. (2分) (2017八下·仪征月考)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后填写课文原句。

①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②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 。

③淮南秋雨夜,________。

④________,晒翅常疑白雪消。

⑤________,相伴过年华。

⑥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⑦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10. (8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 属引凄异____________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理解填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__________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对应。

(4)
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5)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通过“回清倒影”写出水的清澈;通过“素湍绿潭”写出了水的静态和动态。

B .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 .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运用工整的句式,写出了秋季三峡的景色特征,表现了三峡景色的凄婉美。

D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四、对比阅读 (共1题;共6分)
11. (6分)(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工部胡侍郎则为邑日,丁晋公为游客,见之。

胡待之甚厚,丁因投诗索米。

明日,胡延晋公常日所用樽罍①悉屏去但陶器而已丁失望以为厌己遂辞去。

胡往见之,出银一箧遗丁曰:“家素贫,唯此饮器,愿以赆②行。

”丁始谕设陶器之因,甚愧德之。

后晋公骤达,极力推挽,卒至显位。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

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

后契阔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

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③,家极困饿。

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

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

闺门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

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

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

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
【注】①樽罍:樽与罍皆盛酒器。

罍似坛。

②赆(jìn):临别时赠送给远行人的路费、礼物。

③瞽(gǔ):眼睛瞎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出银一箧遗丁(送给)
B . 家素贫(向来)
C . 卒与成婚(士卒)
D . 为文以美之(表彰)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 胡延晋公常日/所用樽罍悉屏去/但陶器/而已丁失/望以为厌己/遂辞去。

B . 胡延晋公/常日所用樽罍/悉屏去但陶器而已/丁失望/以为厌/己遂辞去。

C . 胡延晋公/常日所用樽罍悉屏去/但陶器而已/丁失望/以为厌己/遂辞去。

D . 胡延晋公常日/所用樽罍/悉屏去但陶器/而已丁失/望以为厌/己遂辞去。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丁始谕设陶器之因,甚愧德之。

②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4)
如何辩证地评价丁晋公与刘廷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2. (7分) (2019九下·滨州开学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片重在描写________之景,下片集中抒发________之情。

(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6分)
13. (4分)
神奇的人体“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

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

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

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

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

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

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

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

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

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

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

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

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

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

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

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

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1)
阅读①②段,根据有关信息给人体“天网”下个定义。

(2)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

②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

(3)
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阅读第6、7段文字概括回答。

(4)
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请根据全文内容分点简要回答。

14. (12分) (2018九下·夏津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槐花
汪曾祺
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来了放蜂的人。

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

一个
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

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

床上一卷铺盖。

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

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

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

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

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

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

一人一碗。

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50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

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

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

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

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

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

到了春暖,再往北返。

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

这很出乎我的意外。

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

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

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

他50了,女人也就是30出头。

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

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

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

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南西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

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

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

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

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

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一次,一个人。

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好些礼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

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

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

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

她带他到甘家口商场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

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

她很爱这个孩子。

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

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

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

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
(1)本文以“槐花”为题的作用是什么?
(2)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句和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第①段中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富有特色,试作简要赏析。

②这很出乎我的意外。

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

(3)请概括文中“女人”的思想性格特点。

(4)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5)文章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5. (5分)作文。

题目:曾经,我走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戏剧以外;③书写工整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答案:略
2-1、
3-1、
4、答案:略
5-1、
6-1、
7-1、
二、句子默写 (共2题;共5分)
8-1、
9-1、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10-1、
10-2、
10-3、
10-4、
10-5、
四、对比阅读 (共1题;共6分)
11-1、
11-2、
11-3、
11-4、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2-1、
12-2、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6分)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14-3、
14-4、
14-5、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5-1、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