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指出
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

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观察后,小组议一议。

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
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与反思第【2】篇〗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类推联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在操作、探究活动中自己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
尺、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与学互动: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演示两个大小相当的书房。

(其地面铺有规格相等的地板砖)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明和小红的书房漂亮吗生:漂亮。

师:他们的书房地面是什么形生:都是长方形。

师:你们觉得谁的书房更大些如何判断的生1:小明的书房大些。

可以数地板砖的块数。

生2:我觉得小明的书房大些。

因为他书房的宽和小红书房的宽差不多,但小明书房的长度要比小红的长得多。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不错。

有的是用数数的方法,有的是用估一估的方法,那到底谁的大呢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 动手合作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 分小组开展实验。

探究例2(1) 2. 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第(1)小组:用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1行,得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

第(2)小组:每行摆5个,(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可以摆3行(这个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

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5×3)
3. 师:同学们的思路清晰,表达清楚。

特别是第(2)组的同学,不难看出他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他们的发现真不错。

(二) 推测、再次验证。

1. 刚才同学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

那其他长方形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计算呢
2. 生操作、验证完成例
2(2) 3. 汇报、交流。

4. 总结、验证: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 类推——验证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1. 大胆推测: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怎样求与
它的边长有关系吗
生:我认为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长有着密切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就应该是边长乘边长。

师:同学们对他的推测有异议吗生:没有。

师:那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吧。

2. 操作、验证。

3. 师生交流。

4. 直观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师小结(略)
四.反馈练习:
1. 课件回放: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现在可以判断小明和小红谁的书房面积大些了吗
2. 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一定要知道它的长和宽吗求正方形的面积一定要知道它的边长吗
思路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开场白,在良好的求知热情中揭示课题,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网络。

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大胆猜测、主动操作、探究中来验证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与反思第【3】篇〗《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教学教案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设计意图,即这一环节你之所
以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一、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

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显得有点抽象。

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灵活解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五、教法、学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剪刀。

七、教学设计
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就创设如下情景:(今天是聪聪妈妈的生日)聪聪:“妈妈,生日快乐!”妈妈:“真乖,礼物包装得真精美!妈妈考考你,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聪聪“……”我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这一设计意在赋于教材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二个环节:实践探索、获取新知。

(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独立感知——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我请学生闭上眼睛,触摸长方体的各个面,感知“表面”的含义,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这一做法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实物,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第二个活动:合作交流——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开放的情景和问题,学生往往会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

所以在这个教学环节,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我为每组准备了一个大小不一的长方体,让他们利用这个长方体,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并结合它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期间,我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倾听他们的发言,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大约经过10分钟的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后,我就会让各小组汇报,估计情况如下:
有的小组直接观察立体图,有的小组沿着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无论哪一种探究方式,都比较容易发现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把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相加;第二种:(电脑演示)用上下面的面积加前
后面的面积再加左右面的面积,从而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
宽×2+长×高×2+宽×高×2;第三种:上、前、左面的面积和乘2,从而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老师及时的点拨,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
火花。

如果学生没能发现以下这种方法,我就适时地指导学生沿着
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引导学生把长方体纸盒分成侧面和上下面两
大部分,从而挖掘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底面周长×高+长×宽×2。

至此,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

接着,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方法,并
确定最简算法,使计算优化。

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因此我给学生提供足够
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
形成过程,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第三个活动:运用公式,尝试解题。

对于例1,我继续放手让学生从刚才发现的方法里选择自己最
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变“教数学”为“用数学”。

第三个环节: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础练习,照顾全面。

我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让他们通过说理、比较,进一
步巩固知识,又为解决下面的变式练习作好铺垫。

第二层:回应情景,发散思维。

这时,我又巧妙地请出聪聪,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解疑。

聪聪:“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同学们,帮我算算吧!看谁算得快,算得妙!”
这一题既回应了情景,又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定势。

使学生明白:当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乘4加正方形的面积乘2来计算,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是很多的,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还及时地教导学生要学会感恩,懂得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第三层:走进生活,深化理解。

1.制作一个长10分米,宽6分米,高5分米长方体玻璃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

)
2.要涂漆一根长0.5米、宽0.2米、高4米的长方体柱子。

①要涂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如果1千克涂料可以漆4平方米,一共需要涂漆多少千克
③如果1千克的涂漆要20元,一共要多少元
我先让各学习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找出制作鱼缸和涂漆柱子要算的面有哪几个,再进行计算,然后通过评讲,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总面积的情况。

紧接着,我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

我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探索现实中的数学,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我设计的练习,内容紧贴生活,训练由浅入深,既巩固了知识,
又培养了能力,突出应用中学数学。

第四个环节:评价体验,归纳提升:我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并进行学习评价。

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梳理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然后,我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第五个环节:作业——拓展创新,课外延伸。

欢度国庆节,十月初五饼家举办“买一送一”的酬宾活动,为了吸引顾客,想用彩纸把两盒杏仁饼包装在一起。

小朋友,你知道有几种包装方法吗想一想,哪种方法最省包装材料
课后,学生通过实践,丰富了感知,形成了能力,主动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

八、板书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

整个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生活化,展示数学的魅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