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下期高中2020级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下期高中2020级期中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
2.B
3.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B
5.B
6.(6分)
①明确政府定位,解决好“越位”“缺位”问题;
②推动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良性互动;
③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深化分工与合作;
④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

(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B
8.(6分)
①林徽因是旧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是“窗子以内”的人的代表。

②“窗子以外”暗示作者笔下所关注的人都是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

③对“窗子以外”的感叹暗含了作者关切苍生的悲悯情怀,代表了文人的“良心”的自觉。

(每点2分,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9.(6分)
①作者先是以“我”之见闻来引发玄想,再以审视、解剖自我的视角“你”来深化题旨。

②“交谈方式”写法人称变换灵活,行文更自由流畅,运笔更灵活。

③“交谈方式”写法更生活化,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内容的可信度。

(每点2分,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二、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A
11.D
12.C
13.(10分)
(1)用书信的形式和陈日燇多次交流,详细地宣布天子的威德,劝告他们的国君入朝。

(“往复”“具”“风”各1分,句意2分)
(2)四年,因病辞官归乡,皇帝下令赏赐药物,慰问关怀很周到。

(“以”“敕”“备”各1分,句意2分)
(二)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C
15.(6分)
①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
②展示了妻子的关心和担心、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表现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
③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

(每点2分,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每空1分,共6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三、语言实际运用(20分)
17.C
18.D
19.A
20.(6分)
①《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
②但故事的展开跌宕起伏
③所以巴金的小说对当代青年还有意义
21.(5分)
(1)好听得很——优美/动听(其它近义词可酌情给分)
(2)济济人才们——删掉“们”
(3)③④语序对调
(4)洗耳恭听——侧耳倾听/聆听(其它近义词可酌情给分)
(5)演绎——吟唱(其它近义词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2.作文(60分)
作文评分参考细则:
1.起评分45。

2.无标题扣2分。

3.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400字以下视为不完整作文,36分以下。

4.文体错误,36分以下;脱离材料的40~44分。

5.开头有正确立意,后面一点不提,最多不超过44分。

6.书写差,字数严重不足,主题消极,在36分以下考虑。

7.语言表达一般,书写一般,在三、四等(36~47分)。

8.立意正确,主题健康积极,语言表达通顺流畅,书写较好,可以一、二等(48分以上)酌情给分。

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A项强加因果;B项以偏概全,“农业文明模式”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原文还有一个原因“中国不仅最早统一了文字的书写系统”“统一的文字书写系统可以不断加强国家认同”;D项“持续增长”表述错误。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两位教授的观点是众多现代定义中的两个。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都要优秀”属于无中生有。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A项,时态错误,“已逐步优化”应是“正在逐步优化”;C项,偷换概念,选项中的“首先”应该是“最重要”;D项,过于绝对,原文为“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历来是相互促进的。

通过积极有序推进城镇化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有利载体和条件,是极为重要的路径选择。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项,过于绝对。

“服务业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民生将因此全面改善”表述不当,应该是“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就业扩大和民生改善”。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的能力。

B项,作者简淡笔调之下是对“窗子以内”生活的反抗。

8.【答案】
①林徽因是旧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是“窗子以内”的人的代表。

②“窗子以外”暗示作者笔下所关注的人都是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

③对“窗子以外”的感叹暗含了作者关切苍生的悲悯情怀,代表了文人的“良心”的自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

原因与社会环境、个人身份、思想感情有关。

9.【答案】
①作者先是以“我”之见闻来引发玄想,再以审视、解剖自我的视角“你”来深化题旨。

②“交谈方式”写法人称变换灵活,行文更自由流畅,运笔更灵活。

③“交谈方式”写法更生活化,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内容的可信度。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写作方式的能力。

要理解写作方式是什么,在内容、结构、主题、艺术效果方面有哪些作用。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主谓宾语等成分。

此题可用翻译法。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

如果是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皇帝纪年是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开始的。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选项地点错误,是在淮安兴办学校。

13.【答案】
(1)用书信的形式和陈日燇多次交流,详细地宣布天子的威德,劝告他们的国君入朝。

(“往复”“具”“风”各1分,句意2分)
(2)四年,因病辞官归乡,皇帝下令赏赐药物,慰问关怀很周到。

(“以”“敕”“备”各1分,句意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题得分点:“往复”,交流;“具”,详细;“风”,通“讽”,含蓄地暗示、劝告;
第二题得分点:“以”,因为;“敕”,下令;“备”,周到。

【参考译文】
梁曾,字贡父,燕人。

至元十年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

十五年,转任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

第二年被授予南阳府知府。

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

梁曾请求折算成布匹来交纳,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

三十年正月梁曾到达安南。

其国都有三座门,中间的叫阳明门,左边的叫日新门,右边的叫云会门。

陪臣在郊外迎接梁曾等人,将从日新门进入。

梁曾特别生气地说:“奉皇帝命令而来,不从中门进入,这是我有辱君命。

”立即回到驿馆。

不久,该国又打开云会门请梁曾进去,梁曾又坚持不进,后来才从阳明门迎诏进城。

梁曾要求陈日燇亲自出来迎诏,讲明元朝重右的礼节。

用书信的形式和陈日燇多次交流,详细地宣布天子的威德,劝告他们的国君入朝。

世子陈日燇深为感动佩服。

三月,让安南国相陶子奇等随梁曾到朝廷请罪。

并献上万寿颂、金册表章、土产,还拿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送给梁曾作为礼物,梁曾拒不接受,将原物交还陶子奇。

八月回京师入宫见帝,献上与陈日燇往来议事的记载。

皇帝非常高兴,解下自己的衣服赐给他,右丞相阿里认为这样不对,皇帝生气地说:“梁曾两次出使外国,用言辞平息了战争,你怎么敢这样呢?”有人进谗言说梁曾接受安南贿赂,皇帝用这件事来询问梁曾,曾回答说:“安南把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赠送给我,我没接受,还给陶子奇了。

”他于是乘驿站的车马赶回淮安上任。

他到任后在淮安兴办学校,整肃风俗,河南行省有疑难的事,都委托梁曾商议。

大德元年,(梁曾)被授予杭州路总管,(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写成法令。

四年,母亲去世,归家守孝。

在这之前,守孝的制度没有施行,他上奏按礼实施守孝制度。

七年授潭州路总管,因服丧期未满没赴任。

不久召回京师,因为母亲灵柩尚未下葬而推辞,扶灵柩北上。

四年,因病辞官归乡,皇帝下令赏赐药物,慰问关怀很周到。

延祐元年,回至汴梁,因病不再复职,居住在淮南,闭门不与宾客交往,每天以读书史为乐。

至治二年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14.【答案】C
【解析】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或者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本诗抒发的是封建兵役制带来的严重伤害,“去去”两字相迭,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

是奔赴战场、相见无期的生离死别而不是暂别。

①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
②展示了妻子的关心和担心、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表现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
③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词意象内涵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诗歌内容,再联系课内知识,领会意象的比喻义、象征义;最后根据要求整理答案。

前贤曾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诗正符合这样一种说法。

男女相爱结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残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刚绽放即被摧残的花,转瞬即逝,无法追回。

16.【答案】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是情景默写,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17.【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过江之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侧重指事情。

熔合:两种以上的事物融汇在一起,侧重指金属。

家喻户晓:形容知名度很广。

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

解答此题,需要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和括号前后的内容。

19.【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原句有两种错误,转折复句,并列不当。

20.【答案】
①《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
②但故事的展开跌宕起伏
③所以巴金的小说对当代青年还有意义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以及名著导读《家》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需要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根据上下文语境来推断所填的句子。

21.【答案】
(1)好听得很——优美/动听
(2)济济人才们——删掉“们”
(3)③④语序对调
(4)洗耳恭听——侧耳倾听/聆听
(5)演绎——吟唱
【解析】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要注意口语与书面语运用的不同场合,语法的正确性,语言的连贯、简明等。

(1)“好听得很”是口语,应用书面语“优美”或者“动听”;(2)“济济人才们”重
复,删掉“们”;(3)所举例子应该从古到今,③④语序对调;(4)“洗耳恭听”谦敬辞色彩错误,改为“侧耳倾听”或“聆听”;(5)“演绎”是逻辑推理,和“听”诗歌搭配不当。

22.【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