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建设经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行为需要教研组 ----五官端正
人才观:多元智能,专才(厨师、技师)偏才(丁 韩姚)----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
教材观:教教材-用教材,打破观念的樊篱(网络)
学生观:容器---火把,新原则:民主、鼓励、个性
教师观:主宰—主导,给时间、空间、机会与学生
质量观:德性、好奇心、求知欲、创新人格、合作 意识 、人际关系、毅力、情商:15名现象
5、深化学习活动--建立学习性教研组
❖ 6、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研修 (学历、培训、外 出观摩学习、赛课等)
❖ 7、组织开展拓展性、研究性学习,形成学科 特色
❖ 8、重点抓好起始年级的衔接工作和毕业年级 的教学工作 -自信心、学习习惯、学习目标
❖ 9、组织好期中、期末的复习、考试、阅卷评 分工作
❖ 10、研究和推广本学科德育寓于教学之中的规 律和教书育人的经验。
(二)、教研组长的素质要求
★师德的表率,教师职业道德的模范 ★深厚坚实的教育理论与学科基础知识 ★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 ★不断的进取精神、较强的学习能力 ★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较强的组织协调和交际能力 ★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和人际关系
❖ (三)、教研组长的工作策略:
❖ 八重: ❖ 重示范作用; ❖ 重自身学习; ❖ 重教学研究; ❖ 重信息收集; ❖ 重资源共享; ❖ 重经验积累; ❖ 重科学研究; ❖ 重总结提高。
享乐主义、金钱至上、黄赌毒等 教育:应试的学生竞争、考核的教师竞争 家庭:特殊家庭、外来、留守学生
❖ 5、如何提高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需要教研 组
❖ 教师生活在夹缝之中: ❖ 二期课改的理念要贯彻,教学成绩要提升 • 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知识问题 • 研究教学中的方法问题 • 研究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 • 共同探索轻负高效的教学策略
❖ 例2、常山一中物理教研组长带领全体组员 ❖ 1、密切保持和县、市、省教研室联系 ❖ 2、聘请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来校听课 ❖ 3、对青年教师的个人问题热情帮助解决 ❖ 4、对中老年教师身体情况问寒问暖 ❖ 5、经常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聚一堂,谈理想,
❖ 6、教师的个人成长需要教研组 ❖ 一所中学教研组几年时间出了数名特级教师 ❖ 新教师达到合格 ❖ 青年教师走向成熟 ❖ 中老年教师形成个性 ❖ 资深教师经验辐射 ❖ 教研组长形成权威
❖ (二)、教研组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 校长、教研组长、教研活动、教研效果 ❖ 我区教研组建设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 05年闵行区教育督导室做过统计: 有研究主题的教研组仅有51% 活动情况良好的教研组仅有58、6% ❖ 学院合格教研组评审 有相当一部分教研组没有申报 不合格教研组有30余个
❖ 要及时推广教研组内有效的教学方法、方式和 经验----新闸北八中
❖ 5、协调内外关系,创造和谐环境 ❖ 协调组内关系,使教研组成为组内教师的精神家园 ❖ 协调与学校中层与高层的关系,争取更多支持 ❖ 协调与其它教研组关系,赢得良好口碑 ❖ 6、抓好对外交流,发挥联系功能 ❖ 学习本校先进教研组经验 ❖ 走出去: ❖ 请进来:
❖ 4、提高学科德育的成效需要教研组 学科教学中忽视德育是普遍问题: ❖ 民族精神教育(人文学科、数理学科) ❖ 生命教育(生命科学、人文学科等) ❖ 三观教育:难度加大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无国界化----西
方的观念的渗透(美国、日本) 中国:市场经济建立、多元价值冲突—道德观念失衡、
(一)、教研组长的具体职责
1、制定学科组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教 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科主课题研究目标及措 施)--走向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
2、制定学年及学期工作计划(规划的具体化)
3、建立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学习制度、教 研制度、课题研究制度、考核评价制度、交 流制度等)
4、组织课题研究(解决制约学科和教师发展 的核心问题)
❖ (四)、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
工作性质:业务学术研究 / 行政管理 工作范围:教学科研(纵向) / 行政事务 (横向) 管理关系:隶属教务处 / 政教处 理论依据:教学计划、课程标准 / 教育方
针、德育纲要、学生守则、规章制度 工作对象:学科教师 / 班主任、学生 素质要求:教学研究 / 组织统筹 评价标准:教学科研成绩 / 贯彻方针、执行政令
❖ (二)、教研组的功能
❖ 1、抓好教师素质提高,发挥组织、服务功能 *综合知识素质:人文、管理、心理等 *教育教学业务素质:教育、教学、研究等 *教育智慧(经验积累、持续反思、实践升华) ----对教育事件恰当处理的能力(解压、回应、低迷等) 组织服务功能:
❖ 一、教研组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 二、教研组的主要功能 ❖ 三、教研组长的职责 ❖ 四、教研组建设的策略 ❖ 五、教研组建设的导向 ❖ 六、教研组建设有效样式 ❖ 七、教研组制度建设 ❖ 八、教研组建设的评价
一、教研组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国外对我国教研组的评价
国内教育工作者对教研组期望
❖ (一)、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教研组建设显得 愈加重要。
❖ 1、教研组建设本身存在着虚化、弱化的现象 ❖ 学校层面:未给予高度重视,导向不明 ❖ 教导层面:未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要求与考核 ❖ 教研组层面:----文化沙漠 ❖ (1). 发展目标茫然 ❖ (2). 研究气氛淡薄 ❖ (3). 活动形式简单 ❖ (4).活动主体单一 ❖ (5).学习内容随意 ❖ (6).组内骨干缺失 ❖ 教师层面:----认识的误区 ❖ 学习意识缺乏、形式主义、疲于应付、单打独斗。
❖ 只靠专家引领、个人反思是难以完全实现
❖ 2、三类课程的开发需要教研组 ❖ 基础性课程:因材施教(深广难密速度) ❖ 拓展性课程:智力开发、主题教育、个性扬长 ❖ 探究性课程: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电脑模拟 ❖ 三类课程研发成有机系列 ❖ 3、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教研组 ❖ 上海教育质量提升的两大空间: ❖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
*组织学习、讨论、研究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磨课、赛课、评课 *推荐、发放、交流各种参考资料、信息 *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新教师、新进教师、申报职称教师)
❖ 2、抓好课堂教学,发挥指导、监督、激励功能 ❖ “一备”即集体备课 :完善主备课人制度 ❖ “二听”即相互听课:特别是师徒相互听课 ❖ “三评”即评课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评课案
6理念要贯彻教学成绩要提升二期课改的理念要贯彻教学成绩要提升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知识问题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知识问题研究教学中的方法问题研究教学中的方法问题研究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研究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共同探索轻负高效的教学策略共同探索轻负高效的教学策略v6教师的个人成长需要教研组教师的个人成长需要教研组v一所中学教研组几年时间出了数名特级教师一所中学教研组几年时间出了数名特级教师v新教师达到合格新教师达到合格v青年教师走向成熟青年教师走向成熟v中老年教师形成个性中老年教师形成个性v资深教师经验辐射资深教师经验辐射v教研组长形成权威教研组长形成权威v二教研
❖ 2、教研组长缺乏应有的能力与素养。 ❖ 组织能力欠缺 ❖ 业务能力不强 ❖ 工作经验缺乏等 ❖ 自身的人格修养不高 ❖ 3、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 ❖ (1)、学校管理模式带来的挑战 ❖ (2)、升学竞争带来的挑战 ❖ (3)、中青年教师发展的“高原状态”
❖二、教研组的内涵与主要功能
❖ (一)教研组的内涵
❖ 2、在教研组中建立起一种相互合作的文化。 (1)教师参与的教研活动必须是具有研究性和反省性 (2)研讨的内容以带有普遍性的、且易引起争议的问
题为主 ----引起共鸣 (3)教师间结成“学习、研究的共同体”
----教研组的组织特征 (4) 差异成为资源与动力:
*经历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经验的差异:年轻、年老 *教法的差异:重方法、重基础 *思维方式的差异:死抓、巧抓
例 ❖ “四磨”即磨课: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样式 ❖ “五比”即教学比武:教案、说课、上课、评课 ❖ “六析”即质量分析:找出问题,拟定措施 ❖ “七树” 即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八学”即倡导学习:学组内,学组外
❖ 3、抓好资料搜集整合、发挥资源共享功能 ❖ 电子课件与教案共享 ❖ 参考书、试题库等共享 ❖ 毕业班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与参考资料共享 ❖ 4、抓好课题研究,发挥教科研功能 ❖ 每一个教研组在一段时间内要有一个主课题 ❖ 围绕主课题每个备课组或教师要有子课题 ❖ 要把当前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作为研究对象
❖ 教学成果:
❖ 竞赛成果
❖ 教师专业成长成果
❖ 教研组经验成果
❖ 教研组荣誉成果
❖ 五、教研组建设的导向
❖ (一)、关注文化性--以德建组、思想领先
❖ 文化性是教研组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 1、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团结友爱、进取创新的 教师的精神家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 例1:富阳中学物理组。每学期组织多次全组 性的业余活动,如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备课组 间的球赛、参观工厂、到老家在农村的同事 家游玩,给乔迁新房的同事有物理组特色的 道贺。--成绩优异
❖三、教研组长的职责
教育部《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 案)》中指出:
“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学研究工作,而 不是介乎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中间的一级 行政干部。” ❖ 管理职责:保证学科组工作的正常运转
❖ 研究职责:成为学科教学研究的带头人
❖ 质量职责:稳定和提升本学科总体教学质量
❖ 队伍建设职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1957年1月21日中央教育部《关于中学教学 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指出:
❖ “教学研究组是教学研究组织,不是行政 组织的一级。它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 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 教研组是进行学科教学研究的机构,是学校 里有特定目标和具体任务的业务组织。
❖ 简言之:学校教研组是以本校教师为基础形 成的学科教学研究组织。
❖ 3、以“活动”优化 --有朝气 ❖ 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学术性 ❖ 克服有量无质、有形式无内容的现象。 ❖ * 学期初要有活动计划,避免盲目性 ❖ * 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主题与目标 ❖ * 每次活动要做好准备-事先通知组员 ❖ * 每次活动要保证出席与参与质量 ❖ * 特色活动可邀请领导和同行参加 ❖ * 可组织必要的展示和研讨活动
❖ 4、以“管理”调控--有正气 ❖ 不断完善并落实教研组管理制度 ❖ 团结互助 ❖ 教书育人 ❖ 教学常规 ❖ 教学过程 ❖ 教学质量 ❖ 学习反思 ❖ 教学研究 ❖ 交流借鉴
❖ 5、以“成果”压阵--有底气
❖ 资料成果:学习资料、教案资料、参考资料
❖
试题资料、课件及课堂实录资料
❖ 课题成果:
❖ 1、教学研究成为教研组的本质特征 *研究的基本模式:形成“学习--实践--研究”的良
性循环 *研究的中心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中的实践问题 *教研组的组织目标:成为桥梁、纽带,形成研究团队 *教研组中的教师:
成为教学的研究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 形成“理论+实践研究+反思”的循环发展的闭合回路 教师是理论学习者、反思实践者、问题研究的集成者
❖ 四、教研组建设的策略(有五气) ❖ (一)、以“研究”搭台--有学术气 ❖ 教研组:研究主课题 ❖ 备课组:确立子课题 ❖ 教师:承担具体研究任务
❖ 一个主导教研组活动的研究课题,往往决定 着教研活动的方向、价值、深度和效果。
❖ 针对性 价值性 可行性 ❖ 例1:平阳小学综合教研组:海派文化 ❖ 例2:浦江三中全英语教研活动、三性研究 ❖ 例3:浦江一小《一课多案,多人反思重建》
与时间配置。 ❖ 研究命题的信度、效度与难易度。 ❖ 研究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方法。 ❖ ------确定教学的策略,及深广难密度
❖ (三)、教研组工作的原则
1.学术性原则, 决定品质 2.经常性原则, 决定效果 3.实践性原则, 决定实效 4.合作性原则, 决定成败 5.发展性原则, 决定高度 6.创造性原则. 决定后劲
❖ 2、以“目标”引路--有志气 ❖ (1)、争创市区优秀教研组 ❖ (2)、教学质量达到前三分之一水平或前五名 ❖ (3)、课题、论文获奖 ❖ (4)、学生竞赛获奖 ❖ (5)、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希望之星 ❖ 目标的导向作用 ❖ 目标的激励作用 ❖ 目标的凝聚作用 ❖ 目标的动力作用
❖ 目标制定细化、量化的客观
❖ 用好网:一是用好网上的丰富的资源:专家讲座、名 师课堂、参考资料、多媒体课件等;二是搞好、用好 虚拟教研。---这是今后校本教研的发展方向。
❖ 7、加强对考试命题及评价的研究 ❖ 研究命题的指导思想 ❖ 研究命题的原则 ❖ 研究中高考命题的导向---考点、热点和变化点 ❖ 研究命题的类型、数量、知识点分布、分数匹配
人才观:多元智能,专才(厨师、技师)偏才(丁 韩姚)----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
教材观:教教材-用教材,打破观念的樊篱(网络)
学生观:容器---火把,新原则:民主、鼓励、个性
教师观:主宰—主导,给时间、空间、机会与学生
质量观:德性、好奇心、求知欲、创新人格、合作 意识 、人际关系、毅力、情商:15名现象
5、深化学习活动--建立学习性教研组
❖ 6、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研修 (学历、培训、外 出观摩学习、赛课等)
❖ 7、组织开展拓展性、研究性学习,形成学科 特色
❖ 8、重点抓好起始年级的衔接工作和毕业年级 的教学工作 -自信心、学习习惯、学习目标
❖ 9、组织好期中、期末的复习、考试、阅卷评 分工作
❖ 10、研究和推广本学科德育寓于教学之中的规 律和教书育人的经验。
(二)、教研组长的素质要求
★师德的表率,教师职业道德的模范 ★深厚坚实的教育理论与学科基础知识 ★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 ★不断的进取精神、较强的学习能力 ★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较强的组织协调和交际能力 ★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和人际关系
❖ (三)、教研组长的工作策略:
❖ 八重: ❖ 重示范作用; ❖ 重自身学习; ❖ 重教学研究; ❖ 重信息收集; ❖ 重资源共享; ❖ 重经验积累; ❖ 重科学研究; ❖ 重总结提高。
享乐主义、金钱至上、黄赌毒等 教育:应试的学生竞争、考核的教师竞争 家庭:特殊家庭、外来、留守学生
❖ 5、如何提高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需要教研 组
❖ 教师生活在夹缝之中: ❖ 二期课改的理念要贯彻,教学成绩要提升 • 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知识问题 • 研究教学中的方法问题 • 研究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 • 共同探索轻负高效的教学策略
❖ 例2、常山一中物理教研组长带领全体组员 ❖ 1、密切保持和县、市、省教研室联系 ❖ 2、聘请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来校听课 ❖ 3、对青年教师的个人问题热情帮助解决 ❖ 4、对中老年教师身体情况问寒问暖 ❖ 5、经常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聚一堂,谈理想,
❖ 6、教师的个人成长需要教研组 ❖ 一所中学教研组几年时间出了数名特级教师 ❖ 新教师达到合格 ❖ 青年教师走向成熟 ❖ 中老年教师形成个性 ❖ 资深教师经验辐射 ❖ 教研组长形成权威
❖ (二)、教研组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 校长、教研组长、教研活动、教研效果 ❖ 我区教研组建设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 05年闵行区教育督导室做过统计: 有研究主题的教研组仅有51% 活动情况良好的教研组仅有58、6% ❖ 学院合格教研组评审 有相当一部分教研组没有申报 不合格教研组有30余个
❖ 要及时推广教研组内有效的教学方法、方式和 经验----新闸北八中
❖ 5、协调内外关系,创造和谐环境 ❖ 协调组内关系,使教研组成为组内教师的精神家园 ❖ 协调与学校中层与高层的关系,争取更多支持 ❖ 协调与其它教研组关系,赢得良好口碑 ❖ 6、抓好对外交流,发挥联系功能 ❖ 学习本校先进教研组经验 ❖ 走出去: ❖ 请进来:
❖ 4、提高学科德育的成效需要教研组 学科教学中忽视德育是普遍问题: ❖ 民族精神教育(人文学科、数理学科) ❖ 生命教育(生命科学、人文学科等) ❖ 三观教育:难度加大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无国界化----西
方的观念的渗透(美国、日本) 中国:市场经济建立、多元价值冲突—道德观念失衡、
(一)、教研组长的具体职责
1、制定学科组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教 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科主课题研究目标及措 施)--走向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
2、制定学年及学期工作计划(规划的具体化)
3、建立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学习制度、教 研制度、课题研究制度、考核评价制度、交 流制度等)
4、组织课题研究(解决制约学科和教师发展 的核心问题)
❖ (四)、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
工作性质:业务学术研究 / 行政管理 工作范围:教学科研(纵向) / 行政事务 (横向) 管理关系:隶属教务处 / 政教处 理论依据:教学计划、课程标准 / 教育方
针、德育纲要、学生守则、规章制度 工作对象:学科教师 / 班主任、学生 素质要求:教学研究 / 组织统筹 评价标准:教学科研成绩 / 贯彻方针、执行政令
❖ (二)、教研组的功能
❖ 1、抓好教师素质提高,发挥组织、服务功能 *综合知识素质:人文、管理、心理等 *教育教学业务素质:教育、教学、研究等 *教育智慧(经验积累、持续反思、实践升华) ----对教育事件恰当处理的能力(解压、回应、低迷等) 组织服务功能:
❖ 一、教研组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 二、教研组的主要功能 ❖ 三、教研组长的职责 ❖ 四、教研组建设的策略 ❖ 五、教研组建设的导向 ❖ 六、教研组建设有效样式 ❖ 七、教研组制度建设 ❖ 八、教研组建设的评价
一、教研组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国外对我国教研组的评价
国内教育工作者对教研组期望
❖ (一)、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教研组建设显得 愈加重要。
❖ 1、教研组建设本身存在着虚化、弱化的现象 ❖ 学校层面:未给予高度重视,导向不明 ❖ 教导层面:未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要求与考核 ❖ 教研组层面:----文化沙漠 ❖ (1). 发展目标茫然 ❖ (2). 研究气氛淡薄 ❖ (3). 活动形式简单 ❖ (4).活动主体单一 ❖ (5).学习内容随意 ❖ (6).组内骨干缺失 ❖ 教师层面:----认识的误区 ❖ 学习意识缺乏、形式主义、疲于应付、单打独斗。
❖ 只靠专家引领、个人反思是难以完全实现
❖ 2、三类课程的开发需要教研组 ❖ 基础性课程:因材施教(深广难密速度) ❖ 拓展性课程:智力开发、主题教育、个性扬长 ❖ 探究性课程: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电脑模拟 ❖ 三类课程研发成有机系列 ❖ 3、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教研组 ❖ 上海教育质量提升的两大空间: ❖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
*组织学习、讨论、研究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磨课、赛课、评课 *推荐、发放、交流各种参考资料、信息 *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新教师、新进教师、申报职称教师)
❖ 2、抓好课堂教学,发挥指导、监督、激励功能 ❖ “一备”即集体备课 :完善主备课人制度 ❖ “二听”即相互听课:特别是师徒相互听课 ❖ “三评”即评课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评课案
6理念要贯彻教学成绩要提升二期课改的理念要贯彻教学成绩要提升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知识问题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知识问题研究教学中的方法问题研究教学中的方法问题研究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研究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共同探索轻负高效的教学策略共同探索轻负高效的教学策略v6教师的个人成长需要教研组教师的个人成长需要教研组v一所中学教研组几年时间出了数名特级教师一所中学教研组几年时间出了数名特级教师v新教师达到合格新教师达到合格v青年教师走向成熟青年教师走向成熟v中老年教师形成个性中老年教师形成个性v资深教师经验辐射资深教师经验辐射v教研组长形成权威教研组长形成权威v二教研
❖ 2、教研组长缺乏应有的能力与素养。 ❖ 组织能力欠缺 ❖ 业务能力不强 ❖ 工作经验缺乏等 ❖ 自身的人格修养不高 ❖ 3、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 ❖ (1)、学校管理模式带来的挑战 ❖ (2)、升学竞争带来的挑战 ❖ (3)、中青年教师发展的“高原状态”
❖二、教研组的内涵与主要功能
❖ (一)教研组的内涵
❖ 2、在教研组中建立起一种相互合作的文化。 (1)教师参与的教研活动必须是具有研究性和反省性 (2)研讨的内容以带有普遍性的、且易引起争议的问
题为主 ----引起共鸣 (3)教师间结成“学习、研究的共同体”
----教研组的组织特征 (4) 差异成为资源与动力:
*经历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经验的差异:年轻、年老 *教法的差异:重方法、重基础 *思维方式的差异:死抓、巧抓
例 ❖ “四磨”即磨课: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样式 ❖ “五比”即教学比武:教案、说课、上课、评课 ❖ “六析”即质量分析:找出问题,拟定措施 ❖ “七树” 即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八学”即倡导学习:学组内,学组外
❖ 3、抓好资料搜集整合、发挥资源共享功能 ❖ 电子课件与教案共享 ❖ 参考书、试题库等共享 ❖ 毕业班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与参考资料共享 ❖ 4、抓好课题研究,发挥教科研功能 ❖ 每一个教研组在一段时间内要有一个主课题 ❖ 围绕主课题每个备课组或教师要有子课题 ❖ 要把当前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作为研究对象
❖ 教学成果:
❖ 竞赛成果
❖ 教师专业成长成果
❖ 教研组经验成果
❖ 教研组荣誉成果
❖ 五、教研组建设的导向
❖ (一)、关注文化性--以德建组、思想领先
❖ 文化性是教研组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 1、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团结友爱、进取创新的 教师的精神家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 例1:富阳中学物理组。每学期组织多次全组 性的业余活动,如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备课组 间的球赛、参观工厂、到老家在农村的同事 家游玩,给乔迁新房的同事有物理组特色的 道贺。--成绩优异
❖三、教研组长的职责
教育部《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 案)》中指出:
“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学研究工作,而 不是介乎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中间的一级 行政干部。” ❖ 管理职责:保证学科组工作的正常运转
❖ 研究职责:成为学科教学研究的带头人
❖ 质量职责:稳定和提升本学科总体教学质量
❖ 队伍建设职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1957年1月21日中央教育部《关于中学教学 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指出:
❖ “教学研究组是教学研究组织,不是行政 组织的一级。它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 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 教研组是进行学科教学研究的机构,是学校 里有特定目标和具体任务的业务组织。
❖ 简言之:学校教研组是以本校教师为基础形 成的学科教学研究组织。
❖ 3、以“活动”优化 --有朝气 ❖ 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学术性 ❖ 克服有量无质、有形式无内容的现象。 ❖ * 学期初要有活动计划,避免盲目性 ❖ * 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主题与目标 ❖ * 每次活动要做好准备-事先通知组员 ❖ * 每次活动要保证出席与参与质量 ❖ * 特色活动可邀请领导和同行参加 ❖ * 可组织必要的展示和研讨活动
❖ 4、以“管理”调控--有正气 ❖ 不断完善并落实教研组管理制度 ❖ 团结互助 ❖ 教书育人 ❖ 教学常规 ❖ 教学过程 ❖ 教学质量 ❖ 学习反思 ❖ 教学研究 ❖ 交流借鉴
❖ 5、以“成果”压阵--有底气
❖ 资料成果:学习资料、教案资料、参考资料
❖
试题资料、课件及课堂实录资料
❖ 课题成果:
❖ 1、教学研究成为教研组的本质特征 *研究的基本模式:形成“学习--实践--研究”的良
性循环 *研究的中心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中的实践问题 *教研组的组织目标:成为桥梁、纽带,形成研究团队 *教研组中的教师:
成为教学的研究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 形成“理论+实践研究+反思”的循环发展的闭合回路 教师是理论学习者、反思实践者、问题研究的集成者
❖ 四、教研组建设的策略(有五气) ❖ (一)、以“研究”搭台--有学术气 ❖ 教研组:研究主课题 ❖ 备课组:确立子课题 ❖ 教师:承担具体研究任务
❖ 一个主导教研组活动的研究课题,往往决定 着教研活动的方向、价值、深度和效果。
❖ 针对性 价值性 可行性 ❖ 例1:平阳小学综合教研组:海派文化 ❖ 例2:浦江三中全英语教研活动、三性研究 ❖ 例3:浦江一小《一课多案,多人反思重建》
与时间配置。 ❖ 研究命题的信度、效度与难易度。 ❖ 研究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方法。 ❖ ------确定教学的策略,及深广难密度
❖ (三)、教研组工作的原则
1.学术性原则, 决定品质 2.经常性原则, 决定效果 3.实践性原则, 决定实效 4.合作性原则, 决定成败 5.发展性原则, 决定高度 6.创造性原则. 决定后劲
❖ 2、以“目标”引路--有志气 ❖ (1)、争创市区优秀教研组 ❖ (2)、教学质量达到前三分之一水平或前五名 ❖ (3)、课题、论文获奖 ❖ (4)、学生竞赛获奖 ❖ (5)、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希望之星 ❖ 目标的导向作用 ❖ 目标的激励作用 ❖ 目标的凝聚作用 ❖ 目标的动力作用
❖ 目标制定细化、量化的客观
❖ 用好网:一是用好网上的丰富的资源:专家讲座、名 师课堂、参考资料、多媒体课件等;二是搞好、用好 虚拟教研。---这是今后校本教研的发展方向。
❖ 7、加强对考试命题及评价的研究 ❖ 研究命题的指导思想 ❖ 研究命题的原则 ❖ 研究中高考命题的导向---考点、热点和变化点 ❖ 研究命题的类型、数量、知识点分布、分数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