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五单元历史与社会段考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第五单元历史与社会段考测试卷
一、仔细思考,选择正确的选项,将其序号填在答题卷上(每小题2分,共60分)
1、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出现在()
A 西欧
B 北欧
C 东欧
D 南欧
2、在16世纪的西欧,新诞生的社会阶层有()
A 贵族和手工作坊主
B 地主和农民
C 手工工场主和工人
D 手工作坊主和农民
3、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立了一个重要的机构,请问这个机构的名称是()
A宣政院B西藏自治区 C 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
4、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开始于()
A南宋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5、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欧,处于()
A 农业文明时代
B 工业文明时代
C 商业文明时代
D 工商业文明时代
6、14世纪,文艺复兴首先在哪个国家兴起()
A 英国
B 西班牙
C 意大利
D 葡萄牙
7、被誉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的是()
A 达·芬奇
B 但丁
C 莎士比亚
D 米开朗基罗
8、16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是()
A 伏尔泰
B 克伦威尔
C 马丁·路德
D 罗伯斯庇尔
9、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
A 东南亚一带
B 非洲南端
C 印度洋一带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0、“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
A 莎士比亚
B 培根
C 路德
D 教皇
11、最早进行海上探险的两个国家是()
A 英国和法国
B 英国和西班牙
C 英国和葡萄牙
D 西班牙和葡萄牙
12、下列农作物中,原产于美洲的是()
A 玉米
B 橄榄
C 葡萄
D 桑叶
有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问题回答如下:
13、在革命过程中被处死的国王是()
A 查理一世
B 查理二世
C 路易十四
D 路易十六
14、革命后,议会通过许多法令来限制王权,其中最重要的是()
A《人权宣言》B《权利法案》C《独立宣言》
15、英国在革命后确立的政体是()
A 多党制
B 一党专政
C 两党制
D 君主立宪制
关于美国独立革命战争的问题回答如下:
16、揭开美国独立战争序幕的是()
A 来克星顿枪声
B 约克镇枪声
C 波士顿倾茶事件
D 萨拉托加大捷
17、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A通过了《人权宣言》B通过了《权利法案》C通过了《独立宣言》18、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是()
A 拿破仑
B 林肯
C 华盛顿
D 克伦威尔
关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问题回答如下:
19、“朕即国家”说明大革命前的法国是一个()
A 君主专制的国家
B 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C 共和制的国家
D 帝国
20、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 攻占巴士底狱
B 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
C 三级会议的召开
D 罗伯斯庇尔的上台执政
21、1368年,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是()
A 朱元璋
B 李志成C洪秀全 D 李世民
22、我国明清时期形成的最著名的大商帮有()A苏商、沪商 B 徽商、晋商C徽商、沪商 D 苏商、晋商
23、明清时期,中国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
A 丝绸、茶叶、瓷器
B 丝绸、水稻、瓷器C丝绸、茶叶、水稻D茶叶、瓷器水稻
24、清朝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了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到祖国的()
A 准噶尔部
B 回部C驻藏大臣 D 土尔扈特部
25、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学者是()
A王夫之 B 朱熹C黄宗羲 D 顾炎武
26、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下列什么地方对外通商()
A泉州 B 厦门C广州 D 澳门
27、侵占我国澳门的殖民者是()
A葡萄牙人 B 西班牙人C荷兰人D 英国人
28、1661年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并于次年收复台湾的是()
A乾隆皇帝 B 康熙帝C郑和D郑成功
29、在人类历史上,首先采用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的国家是()
A英国 B 法国C德国D美国
30、组织清朝进行两次雅克萨之战的统治者是()
A乾隆皇帝 B 康熙帝C雍正帝D顺治帝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段考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连线题(共11分)
31、请把下列伟人与他们的贡献对号入座(7分)
①哥白尼 a 提出“地心说”
②托勒密 b 哈姆雷特
③布鲁诺 c 提出“宇宙无限论”
④伏尔泰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⑤卢梭 e 天赋人权
⑥莎士比亚 f 万有引力定律
⑦牛顿 g 提出“日心说”
32、新航路的开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请正确回忆当年这些冒险家
所到达的地点并对号入座(4分)
①迪亚士a环球一周
②哥伦布b发现好望角
③达·伽马c到达印度西海岸
④麦哲伦d发现美洲大陆
四、材料分析题(共29分)
33、看图回答问题:(7分)
A B
1)上述A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人物内心世界,这幅作品的名称是什么?是谁的作品?(3分)
2)请对比A与B两幅画,请你说说14-16世纪时期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什么?(4分)
3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1405年到1433年的几十年里,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共访问了30多个国家,加强了中国人民与亚非人民的友好关系,显示了中国人在造船、航海等方面的高超技术,证明在当时,中国在世界航海事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作为一个封建大一统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船海史上的壮举,代表了当时世界船海事业的最高峰。
郑和船队有宝船六十二艘,满载丝绸、瓷器、金银、铜铁、布匹等物。
材料二:15至17世纪,为了满足欧洲和亚洲直接贸易的需要,许多欧洲航海者进行远洋冒险,开辟了一条条新航路。
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殖民掠夺,引起西欧发生“价格革命”,从而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请问:
(1)从航海动机上来讲,郑和下西洋和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不同?(3分)
(2)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结果和影响有什么不同?(6分)
35、结合中外学过的历史知识,为什么说中国在19世纪面临着巨大的挑战?(5分)
36、材料一:唐太宗时,进士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
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中了。
”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8分)请问:
(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2分)
(2)科举制度对扩大君主的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2分)
(3)分析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连线题(共15分)
31、①--g ②—a ③--c ④--e⑤—d ⑥—b ⑦--f
32、①--b ②--d ③--c ④--a
33.1)答:文艺复兴时期蒙娜丽莎达芬奇
2)人文精神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
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
34. 1)答: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西方远航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开拓市场。
2)答: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陆间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造成了亚非拉地区长期的落后与贫困。
35、答:从国家体制看,中国仍是皇权专制,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从思想观念看,统治者仍以为中国是最富裕的国家,不与其它国家交流;从对外政策看,坚持闭关自守;从经济发展看,中国虽一度繁华,但旧有的体制与观念阻碍着它的发展。
总之,当西方寻求向外拓展时,中国仍按自己的轨迹发展,面临着内、外双重挑战。
36、(1)答:隋朝。
唐朝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以进士科最为重要,考进士科的人数多。
(2)便于统治者笼络人才。
(3)八股取士。
(4)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清统治者采取了文字狱。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