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供电公司电力设备维修中人因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供电公司电力设备维修中人因失误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深化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从理论到实践
都需要持续改进,提高管理绩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安全工作是
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局。
因此,本文对供电公司电力设备维修中的人因失误做
出研究,以便为电力安全体系建设的科学化与规划化出谋划策。
[关键词]供电公司电力维修设备人因失误
电力设备维修管理实质上是管理者依据管理对象的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保证电力设备维修系统的各个环节及其相关部门拥有正常的工作关系,保持
电力设备维修系统拥有正常的活动过程,并使其在不断循环、不断重复的过程中
向前发展,不断增加电力设备维修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效应,扩大系统中人、财、物诸要素的作用,籍以提高电力设备维修系统的效能。
在当
今时代是一个讲效率讲效能的时代,我们在电力设备维修活动的过程中也必须遵
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当前电力系统面临精减编制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电力设备维
修管理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发挥出每
一位维修工作者人员的潜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作出最优
的人一电力设备匹配,才有可能让维修人员在任何时候都能最快的速度作出反应,使维修工作顺利完成,使维修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面我将对电力设备维修管理
中的人因失误做出分析。
一、电力设备维修工作中的人因失误
在可靠性理论中人因失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人的差错率越高则人的可
靠性越低;反之降低人的差错率,人的可靠性就会相应提高,从而整个人—电力
设备系统的可靠性就可以提高。
人因失误是指人在执行规定的任务时发生失误
(或做了禁止动作),而可能导致预定操作中断或造成财产和设备的损坏。
人因
失误出现的原因有多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环境因素。
以下几种环境易产生人因失误:(1)工作区温度太高或太低;(2)
噪音高;(3)照明差或有刺激光源照;(4)周期性的机械振动;(5)在具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下工作;(6)工作场所拥挤等电力设备维修工作大多在室外进行,作业现场工
作条件比较艰苦,夏季高温,冬季严寒;维修人员的休息和就餐条件有限,不利
于维修人员恢复体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某些维修操作时,作业空间狭小,不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
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对人的可靠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
的影响。
2.生理因素。
不良的生理因素有以下几种:(1)身体健康状况不佳;(2)疲劳、
睡眠不足、饥饿、饮酒等;(3)动作迟钝、不灵活;(4)工作、休息时间安排不当;(5)生物节律处于低潮阶段等。
大多数设备维修工作从进场到收班一般时间较长,
作业现场休息条件有限,容易产生疲劳;有时考虑供电方式、天气因素,为了提
高供电可靠性,往往要加班加点工作,及时恢复供电。
需要连续工作,中间长时
间没有休息。
对维修人员的身体状况有一定要求。
(在变电检修培训班体现维修
人员年龄偏大问题)
3.心理因素。
下面是几种易产生人因失误的心理不利因素:(1)劳动欲不强,
对工作缺乏兴趣;(2)恐惧,急噪,过分自信,主观;(3)思想迟钝,忧郁,粗心,
工作走神等。
电力设备维修工作的艰苦性使某些人不安心本职工作,职务升迁、
职称评定、家庭、社会等因素可能影响维修人员的积极性。
4.技术因素。
主要包括技能、文化程度、安全意识、知识水平、熟练程度等
方面,有关人员在这方面培训不够或缺乏熟练技能,则易产生人因失误。
在实际
维修工作中,有些人只重视基本的维护技术。
忽视理论学习(在行业技能培训中
体现较为明显),对电力设备了解不深,遇到有些不正常情况不能及时察觉,遇
到复杂故障不能正确诊断和及时排除;新进员工及管理人员维修经验少、基本维
护技能低,易出现各种差错;有些员工文化程度低,不能满足维护高技术电力设
备的需要,易发生人因失误。
5.系统、设备及管理上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
作安排等方面。
下面几个不利条件都易造成人因失误:设备设计差;工作安排不当;工具不合理;设备维修和标准化操作规程编写不好;设备搬运不当;管理混乱;任务繁重等。
有些部门班组缺少必要的检测、维护设备;有些现行的标准化
作业规程需要修订;维护部门和供应部门协调不畅;有时标准化作业规程不能被
严格执行等。
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发生事情。
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做
到“慎独”。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二、人的行为分析
上世纪60 年代末,J·瑟利将人的行为分为S-O-R 三个阶段,S为感知阶段,O
为判断阶段,R 为动作反应阶段。
在感知阶段,人通过外部环境接受外界刺激信号,包括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信号;在判断阶段,人通过接受的各种信息,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事物的状态作出分析判断;在动作反应阶段,根据判
断作出反应。
这三个阶段中,人都可能出现差错,并且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在电力设备维修工作中,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遵循这一过程。
在感知阶段,外
部刺激信号可能来自设备运行管理人员的反映,日常检查等。
在这一阶段,很可
能由于受外界干扰而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检查不仔细等原因遗漏了某些信息而
未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就给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在判断阶段,维护人员通过第一
阶段感知的信息判断设备运行的状态,是正常还是故障,故障的原因,应采取的
措施。
这一阶段维修人员要综合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若知识和经验不足
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有丰富的经验和对设备的深刻理解,就能提高判断的速度
和准确性,提高维护质量。
所以知识和经验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维修人员
应不断的加强业务学习,注意下意识地积累直接及间接经验。
所以就应着重提高
各类新员工和新管理人员的维护技能和知识水平。
在动作反应阶段,维修人员根
据做出的判断进行实际操作。
这一阶段,人的可靠性与维护人员的基本维护技能
密切相关。
三,减少电力设备维修人因失误的方法
首先,正确认识设备的特点。
考察对象设备,有一系列因素直接影响与制约
故障的分析诊断,这就是设备所设计的技术,对着这些庞大的设备技术要准确认识。
设备的精度越高,工艺要求也越高,允许误差也越小,一不小心便是故障状态,因此需要精密的检测方法。
此外,还要对设备拆装的方便程度、测点的设置
状况、故障点的隐藏性等有着明确认识。
其次,配合合乎要求的测试与分析系统。
测试手段包括各类传感器、测试仪表,用于采集数据,是考察设备状况的必要条件,是制约故障分析的重要因素。
传感器与仪表应齐备,足以测出各类参数,传
感器与仪表也要有足够的精度、量程及可靠性,保证数据的准确可信。
技术支持
系统包括各类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用于信号处理、融合诊断,配置应先进合理同
时具有开放性与可扩充性。
再次,获取充分的信息。
现场故障分析需要各类信息,这些信息反映设备目前状态及相关的环境因素,也反映过去的状况。
有的信息可
以直接利用,另一些信息需要加工处理才能使用。
除了对现场设备故障状况了解外,故障分析还需要初始信息: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设备的运行环境及运行
状况、设备的维修状况及测试手段、设备的备件况状、同类设备的状况等。
最后,正确把握诊断程序,并提高故障诊断人员的素质水平。
如比便能够降低人因失误
的发展,确保供电公司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薛艳梅,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1,02
[2]袁忠祥,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新思路探索【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