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区竹编工艺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BAMBOO AND RATTAN
福建地区竹编工艺特色
吴婕妤陈红邹艳萍
(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南京210037)
摘要:福建地区承载了悠久的竹编历史,并通过不断地传承形成了独有的竹编文化。

文章介绍了福建泉州、安溪和永春地区的代表性竹编,对比分析了其产品类型、竹编工艺和编织技法的特点,以期为福建地区竹编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竹编工艺;编织技法;造型特点;福建
DOI:10.12168/sjzttx.2021.02.011
Characteristics of Bamboo Weaving Process in Fujian Province
Wu Jieyu,Chen Hong,Zou Yanping
(College of Furnishings and Industrial Design,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210037,China)
Abstract:Fujian boasts a long history of bamboo weaving,and has formed a unique bamboo weaving culture through continuous inheritanc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presentative bamboo weaving in Quanzhou,Anxi and Yongchun of Fujian province,and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product typ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mboo weaving process and techniques.The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bamboo weaving process and the bamboo industry upgrading in Fujian province.
Key words:bamboo weaving process,weaving technique,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Fujian province
世界竹类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中国竹林面积641.16hm2,拥有竹类植物39属837种,占全球竹林面积的20%左右[1-2]o截至2019年,福建省 有竹林面积113.96万hm2,位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竹林面积的17.77%,且仍以年均1.75%的增长率稳定增加[3]。

福建省主要竹种为毛竹、篓竹、苦竹、花竹、绿竹等,其中毛竹产量最大,毛竹林面积超100万hm2,约占全国毛竹总面积的1/4,是竹产品的主要编制用料[2,4]。

丰富的竹林资源使福建成为中国主要竹编产区之一。

福建竹编制品集实用与美观为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竹编产地主要有泉州、福州、古田、安溪、永春等地,其中泉州竹编最为有名。

泉州竹编以几何造型和仿生造型闻名;福州竹编技法多样,花样百出;古田竹编花篮精致典雅;安溪大胆创新,将竹编与其他工艺品结合,创造出新型工艺;永春竹编工艺精致、结实耐用,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福建竹编经过研究、发展与创新,与艺术、文化相结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竹编工艺品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技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4-5]。

福建省以丰富的竹文化为内涵载体,依托于山川风景,挖掘竹生态经济,以竹资源培育为基础,以重点县建设为带动,全面推进竹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促进竹文化建设并取得一定的成绩[7-8]。

本文通过分析福建地区尤其是泉州、安溪和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共建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ICBR-2020-12)。

第一作者:吴婕妤,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竹制家具材料。

E-mail:****************。

通信作者:陈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竹制家居材料、竹家具制造工艺。

E-mail:chenhong@。

永春的竹编造型特点、工艺流程、编织技法,期望带动更多人对传统竹编文化的关注,从而传承竹编文化,推动竹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

1泉州竹编
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泉州地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盛产竹材,竹种有猫儿竹、苦竹、石竹、花竹、毛竹、淡竹、人面竹、
雪竹、方竹等近30种,为泉州竹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泉州竹编技艺精湛,编织有粗有细、粗中带细、粗细并茂,色泽古朴庄重,图案花纹与外插花有机结合,粗犷典雅,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9]。

泉州竹编的发展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传统竹编、改良竹编和创新型改良竹编⑼。

传统竹编侧重实用性,主要编织满足生活需要的日常用品;改良竹编是通过在传统竹编胚体的外表上镶、编、插各种凹凸立体的编织花形图案,染上深浅不同的颜色,用砂纸打磨后可突出花纹的明暗,由于技术有限,这种技法只限于普通花瓶、器皿等造型;而后发展的创新型改良竹编通过融汇“顺编”“合编”“联接”3种技法,模拟动物、古代人物造型(图1、图2),以极高难度的凹凸立体编织花型进行大胆创新,对传统竹编进行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










*
图1鸽樽(图源福建省艺术馆)
Fig.1Pigeon bottle(Picture from Fujian Provincial Art Museum)1.1竹编产品类型及特点
泉州历来是商贸发达之地,商品集散,对竹制品也有很大的需求。

现泉州竹编制品的品种达3000余种,包括篮、瓶、罐、动物器皿、挂屏、竹盒等11大类。

泉州竹编造型可以分为2大类:一类是几何成型,也称基本成型法;另一类是模
图2孔雀瓶(图源福建省艺术馆)
Fig.2Peacock bottle(Picture from Fujian Provincial Art Museum)










拟仿生象形成型。

传统竹编工艺品主要是采用常规的几何形状,由于受竹编技法和图案纹样的限制,主要编织的是日常生活用具,各种方形、梯形、圆形、多角形等,品类有篮、盘、罐、瓶、框等,都属于几何成型的器皿[10],几何造型通过运用编织技法和竹蔑的韧性,探寻造型与曲线的组合比例,灵活吸取陶瓷、塑料、玻璃器皿外形,参考藤柳、草木等同类产品的表现形态,配合竹蔑的表现力,创新设计出更具艺术性的产品。

模拟竹编造型源于动、植物的造型和中国传统人物形象,将竹编制品改良成更具欣赏价值的艺术型竹编,摒弃实用性原则,在造型上大胆创新、戏剧夸张,满足人们的视觉冲击感与创新美的追求。

1.2竹编工艺流程
竹编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选竹、制竹、编制、染色、插花、上漆等,不同地区制作手法也不相同。

选竹是泉州竹编的第1步,即根据需求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竹材。

一般选向阳生长的竹子,阳山竹子韧性高、弹性大、抗压强,符合竹编选材的标准。

泉州地区竹编产品造型多样,改良竹编在传统竹编的基础对造型设计和部分工艺进行了创新,制作工艺可分为:1)画三视图,根据想象构思画出三视图以及部件图;2)制作模具,对设计的竹编制品进行零部件拆分并且制作模具; 3)劈竹蔑,根据制品模具的大小进行选材,选择适合模具大小的竹蔑,再按规格劈成蔑丝、蔑
B|
i
WORLD BAMBOO AND RATTAN
片,经过浸泡后用刮刀刮到通体光滑;4)编织,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编织手法编织出胚体,脱模 后根据装饰需要,选择外插花或削插平花装配整体造型;5)染色,将编织完成的塑胚放到染锅里进行上色,一般为金黄染料和黑染料2个染锅,根据需求进行先后染色,晒干后用砂纸打磨显出明暗感和纹样的凹凸质感,最后再上一次桔红色,完成染色;6)上漆,浇涂透明的天然大漆,荫干后反复用松节油擦拭产品表面,2次荫干后再加封层透明大漆,较厚的漆层可以提高竹产品的牢固度和刚度。

1.3竹编编织技法
泉州竹编产品的编织技法可以分为“编织技法和”“装饰技法”2类[11]o
竹编的编织工序大致可以分为起底、编织、锁口几个步骤,用到的编织技法主要有:蔑丝、蔑片的直角经纬交织法;蔑丝、蔑片的多角度穿插交织法;弹花编织法;披青编织法以及剪插、剪贴装饰法,并且泉州竹编在此技法上引申出多种变换的技法[10-11]o基本的编织手法辅以插花、染色、上漆等,可以使制品表面的纹样质感凹凸有致,对羽毛、枝条等细节特征处藏而不露,扬长避短,满足人们对于美感的追求。

装饰技法主要有插花法、染色、上漆、打磨、车花、拼花、穿珠。

“插花”法,有外插花和削插平花2种,即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蔑条或蔑丝对已经完成的竹编塑胚进行装饰,达到想要的视觉效果;染色,用以丰富竹材色彩和性能,使竹材有一定的防虫蛀、防腐和防霉效果;上漆,可以提高竹产品的强度和刚度;打磨,用木砂纸打磨产品表面的花纹,打造出凹凸不平的立体感和明暗有度的视觉效果;车花,用车刀在竹材表面雕刻出花纹,达到装饰的效果;拼花,是指根据竹材表面的纹路拼接成花纹,制造视觉美感;穿珠,将圆滚滚的竹节穿连起来,作为装饰用。

2安溪竹编
工艺行业是安溪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安溪从制作不起眼的竹编器具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产品由单一的竹、藤工艺品发展成为藤铁工艺品[12],蜕变成了福建省具有代表性的竹编地区。

2008年安溪又一次证明了创新求变对一个产业的引领作用[13],从“藤铁工艺”转型成“家居工艺文化”,大量引进创新型竹编产品,推动竹编工艺,加快了竹产业发展。

2.1竹编产品类型及特点
安溪人民就地取材,用竹材编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具,如图3所示,有篮、筐、竹筛、竹枕、竹席、蒸笼、瓶、簸箕等日用品和工艺品,种类有40多种,可细分为14大类。

安溪茶文化盛行,茶具与生活用具同样普遍,比如茶农的竹制栅栏、竹斗笠、茶筐、茶篮、竹蒸笼、竹筛、竹匾等,常出现在人们的家中和大小集市上。

注:(a)篮筐制作;(b)竹藤篮筐。

图3安溪竹编(图源福建省艺术馆)
Fig.3Anxi bamboo weaving(Picture from Fujian Provincial Art Museum

20世纪60年代以前,安溪的竹编制品看重实用性更胜于艺术性,但随着安溪尚卿竹编工艺厂的成立,竹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飞速发展,产品远销海内外,人们才逐步重视竹编制品的艺术性,将原先的实用生活用具渐渐转变为兼具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竹编工艺品。

2.2竹编工艺流程
随着人们对于竹编制品艺术性的重视,安溪地区的人们在竹编制品中融入植物藤条、木料、铁艺、染料等各种材料,丰富竹编形式,增添产品的色彩,形成视觉美感。

这种编织技法的主要原料有毛竹、海南藤、龙须藤、猫儿藤等。

安溪竹编工艺的基础编织方法与泉州竹编相同,为经纬编织法,并在此基础上引伸出各种编织技法,常用的有:十字纹编织、六角编织、斜纹编织、矩形纹编织等。

复杂特殊的编织技法主要有:串丝、弹花、插花、插筋等技法。

根据编织品的形状不同,还将编织技法分为“平面编织”和“立面编织”。

平面编织是指编织平面形状的物体,按照编织技法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正体、行体和草体3类,平面编织的主要流程有加工竹蔑、漂白、染色、绘制图稿、蔑尺打制、完成装裱。

立面编织则是编织立面形状的物体。

立面编织可以分为平编、斜纹编、四角孔编、六角孔编、三角孔编、绞编法、扮插法。

手法也因为编织纹样需要的效果不同分为密编和疏编,密编的竹蔑紧扣致密,而疏编的竹蔑几何形状疏朗清透。

安溪竹编用材考究,从选竹到破竹、编织、染色、上漆的每一个步骤都具有浓厚的当地特色,产品精美细致,色彩丰富,结实耐用,深受海内外人们的喜爱,远销亚非欧50多个国家。

3永春竹编
福建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中南部,水热条件优越,生长环境多样,适合多种竹子生长,主要竹种有毛竹、麻竹、绿竹、石竹[14]o永春县以漆篮出名,有很多漆篮店铺,最早创办于18世纪中期的郭振盛漆篮,是当地有名的老字号。

19世纪后 期,在政府和轻工部门的扶持下,漂白工艺和装饰纹样得到不断的创新,出现了多种样式新颖、极具创新的漆篮品种,并荣获各类奖项。

3.1产品类型及特点
永春漆篮具有十足的当地特色,如图4所示,漆篮有大有小、有圆有扁,大的能装一张八仙桌上的东西,小的只有手掌那么大,被称为“掌中宝”。

红白喜事、走亲访友、逢年过节、置办礼品、民俗活动,从日常生活生产用具到祭祀祭祖、嫁妆寿诞,竹编制品随处可见,越是讲究的门户,家里的漆篮越齐全。

漆篮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体积越小的漆篮制作难度越高,手艺技巧也越讲究[15]o永春漆篮以蔑丝为载体进行制作,也有竹蔑与其他材料相结合的(图5),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漆篮按照高度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单层篮、多层篮和复合型漆篮,造型有圆柱体、椭圆体、立方体和规则多边体。

不同漆篮和不同编织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蔑条和蔑丝,每种规格的蔑丝需要人工用不同的刀具在竹条上拉出来,包括破竹、破蔑、扌L口、包角、上色、打磨等步骤。

在后期制作中,因为材料的弯折和摩擦,产品表面常常会起倒刺,为了最终产品的美观精致,编制完的产品需要用镊子、砂纸、剪刀、刷子等工具进行二次打磨加工,材料的处理阶段通常比编织更加耗时、耗力。

图4永春漆篮(图源福建省艺术馆)
Fig.4Yongchun lacquer baskets
(Picture from Fujian Provincial Art Museum)
B
|
WORLD BAMBOO AND RATTAN
图5永春漆篮制作(图源福建省艺术馆) Fig.5Yongchun lacquer basket making (Picture from Fujian Provincial Art Museum)4结语
福建作为中国竹编产地之一,在竹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竹编艺术渐渐被人们淡忘,而福建人民通过对传统竹编的转型升级,将不同工艺融合创新,在保留当地特色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竹编制品的功能性和艺术性需求。

福建竹编不仅装扮了早期民众的美好生活,也成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福建竹编的归纳整理,期望带动更多人对传统竹编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3.2竹编工艺流程
永春漆篮独特新颖,工艺流程却很少被人熟知,漆篮的制作大致分为5个阶段。

第1阶段是编织,工匠们以蔑片为经、蔑丝为纬,编制出篮胚。

第2阶段是油灰,收集田野中的泥土,通过 研细、过筛,获得细如面粉的土粉。

将土粉加入烧开过的热桐油进行搅拌,获得桐油灰,可以填补竹编之间的空隙,同时也可以增加竹篮的强度和硬度。

第3阶段是油漆,先将生漆搅拌均匀,再将整个篮身进行刷磨,待生漆干透后,进行洗篮、上漆、过水磨、再上漆等步骤。

第4阶段为绘画,待油漆干了之后,在篮子表面涂粉,以绘制各种图案,绘画之后还可以根据需求在漆篮上安金以凸显出漆篮的贵气。

第5阶段为堆雕,在绘画之后,根据需求决定是否进行堆雕,堆雕的步骤为:制漆面、印花型、粘篮朵、修花纹[16]o 漆篮的制作要求编织技艺极其精湛,以细如琴弦的竹丝编篮,因此竹篮本身的重量会特别轻,经过油灰的加固,再裱上夏布,反复多次之后,漆篮就变得非常坚固却很轻便。

永春漆篮将竹编技艺与漆画堆雕技艺相结合,使普通的漆篮变得丰富多彩,这种技艺在我国其他地区的手工艺行业中较少见,因此漆篮的制作工艺更具艺术创新价值[16],带动了安溪地区竹编产业转型升级,在创新基础上发展竹编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玉敏,冯鹏飞.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中国竹
资源分析[J].世界竹藤通讯,2019,17(6):45-48.
[2]费本华.践行新理念提速竹产业[J].世界竹藤通讯,
2019,17(2):1-6.
[3]陈小萍.福建林业产业发展问题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
化,2016,19(15):208.
[4]林美如.福建省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世界竹藤通讯,
2019,17(3):38-41,46.
[5]樊宝敏,李智勇,陈勇.中国竹藤资源现状及发展潜力分
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4(1):18-20.
[6]洪燕真,戴永务.福建林业产业集群测度实证研究[J].林
业经济,2014,36(5):84-89.
[7]张雨湉,陈芝贤,费本华,等.中国不同地域竹编工艺的发
展现状[J].世界竹藤通讯,2018,16(6):37-41.
[8]崔玮,谷雨.泉州彩扎:丝竹蔑上的“神”技艺[J].中国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2018(7):62-63.
[9]凌文彬.泉州“改良竹编”向何处去[C]//文化部艺术服务
中心.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北京:北京社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0.
[10]涂慷•传统手工艺的艺术诉求:以泉州竹编技艺为例[J].
齐鲁艺苑,2014(3):65-69.
[11]石文.竹编工艺及流程探索[J].西部皮革,2018,40
(3):49.
[12]陈海翔.推动安溪工艺行业优化升级[J].发展研究,2007
(2):72-74.
[13]林永传.福建安溪:因竹编而兴盛[J].发明与创新(大科
技),2016(1):32-33.
[14]邹秀红,刘建斌,吴丽清,等•福建永春县的竹类资源及开
发利用[J].竹子研究汇刊,2002,21(3):21-24.
[15]李海生.永春漆艺:竹编漆盒之美[J].天工,2019(12):
46-47.
[16]郭荣茂•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的重构[D].上海:上海大
学,
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