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性的实践性论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性的实践性论证
【摘要】: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了一个时期内各社会主义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长期性和曲折性。

这和一切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一样,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也会经常出现曲折,反复甚至倒退,也不会一帆风顺,而必然是长期、曲折的。

从中国的建设道路看,大跃进,公社化等确实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

但不管怎样,不管遇到多少挫折,社会的道路都是前进的。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性,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前进性。


在20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在苏联,中国等国家取得胜利,同时也形成了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体制,这其中无不渗透着浓厚的封建主义遗毒。

苏联在战后推行苏联模式,中国深受其影响,把国家所有制,指令性计划,统一调配产品看成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标准;把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对科学艺术不正常的行政干预,对文化教育教条主义式的控制看成是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标准。

同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这期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遭到了严重的挫折。

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严重的失误,同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由于各种矛盾的存在,使得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遍布荆棘,遍布曲折。

我们可以从其“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看出一二。

1958年5月,召开了党的八大二次会议。

这次会议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做了不正确的分析。

在经济上,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这条路线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它忽略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脱离了中国实际,宣称现在是“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期,要争取“七年赶上英国,十五年赶上美国”。

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浮夸不实的指标。

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在工业上,错误地确定了全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以钢为纲”,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大跃进”。

“大跃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

他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

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

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这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
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

这些论点主要地出现在作为“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的《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九大”的政治报告中,并曾被概括成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从而使“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一语有了特定的含义。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这些“左”倾错误论点,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

至于毛泽东所重用过的林彪、江青等人,他们组成两个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的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的错误,背着他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性质的问题。


(1)用群众运动的方法去抓经济建设的错误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大跃进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1958年以后,一直作为一面红旗高举若干年,对这次大跃进的经验与教训,应当认真地总结与思考。

作为一个在基层工作的人员,体会是很深刻的,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首先,深刻的教训: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去抓经济建设是不可取的。

大跃进对一个曾经因为落后挨打的中国人来说,本来是个美妙的字眼。

中国又是个大国穷国,不跃进行吗?国家领导人明确的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就企图通过几个运动、几场人海战术,就可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用几年的时间,就可以超过英、美等国家。

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放手发动群众,搞个大跃进。

放手发动群众,在战争年代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但是,转入经济建设阶段后,再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显然是不适用了。

因为经济是按照规律发展的,要有科学的管理,严格的工艺要求,还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生产出来合格的产品,才能够持续的发展。

否则,采用大轰大嗡的办法,则会是得其反。

在当时的情况下,放手发动群众,过分的强调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打乱了各种规则制度。

进入1959年后,各个工业企业废品增多,事故频出,火灾不断,事实证明,良好的愿望,并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只有尊重和掌握经济发展规律,尊重科学技术,靠先进的管理,才能高速发展经济。

其次,得到的经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于基本国情,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1958年大跃进,最惨痛的教训是脱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说大话搞弄虚作假。

农业放高产“卫星”,亩产万斤粮,甚至12万斤粮食,又有那个是真实的呢?群众心里早就明白。

天津市新立村把几十亩的稻秧苗,快成熟的时候都移植到一亩地中,这样明显的造假行为,不但不加以批评,反而各大媒体却争先恐后的报道,岂不是怪哉!其结果是浮夸风四起,各地报喜不报忧的事情,甚嚣尘上。

全民大炼钢铁,浪费了大量的能源,砍伐了树木,所炼出来的钢铁都是豆腐渣形状的废物,根本没有用处。

就是这样的废铁有300多万吨,都统计到全年的钢产量中去了。

在农业方面,粮食产量比1957年只提3.4%,比前五年的平均产量增幅3.8%还略少了一些,这样的产量怎么能够谈上大跃进呢?
这些事情老百姓心里都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又有谁敢于发表个人的意见呢?因为1957年反右派运动刚刚过去。

如果说错了话,不知道又要扣上一顶什么名称的“帽子”呢?老百姓只好“唯上是听”、“唯上是从”罢了!
(2)“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要付出严重代价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必须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一次严重“左”倾错误。

发动“文化大革命”时,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国际形势的观察都是错误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是极
其片面的。

“文化大革命”十年, 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端集中暴露的时期。

这个时期,无论遭受的挫折还是进行的勇敢而又艰难的探索,都为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其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教训。

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化。

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

社会实践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也是发展着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过程,存在着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中国化,即当代化的问题。

但首先必须科学把握国情和时代的发展变化。

六七十年代,和平和发展的趋势已经初露端倪,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时代的主题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而我们却固守成规,
对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作出了错误判断。

为了防修反修,寻找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提出了激进的“继续革命”的理论和“世界革命”的口号,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他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他完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
而那些不赞成他的想法的党的领导干部则是离开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资本主义或修正主义道路,结果导致“天下大乱”。

其中的原因,不在于他不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教条主义的理解,把战争年代的经验固定化,没有对时代的特点和中国国情作出正确的认识,使中国化前进一步,达到当代化
的地步。

这是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纯洁性的旗帜下发生的一场悲剧。

新时期,我们党从和平和发展的时代特征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创立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发展。

(3)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前进性
与曲折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发展也受这一规律的制约。

从”大跃进”,到文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是曲折的。

当时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措施,但由于脱离了中国的实际,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生产力不高的基础上,大力提高生产关系必定给国家的发展造成阻碍。

这些不仅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违背了客观规律,而且导致了一系列错误理论泛滥,使得国民经济比例全面失调,生产大幅度下降,造成了人民生活的严重困难,使党和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牺牲和损失。

但我们放眼全球,这一现象并非一国独有,基本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比如苏联的1939年的大清洗,同样是苏维埃革命史的一大曲折,这种曲折差点扼杀苏维埃年轻的生命。

虽然社会主义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曲折性,违背了生产力与生产关係相符合的原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符合的原理.但社会主义始终
是先进的,只是他是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出现曲折性,但社会始终是向前发展的。

在57-66年虽然在方针政策存在一定错误,但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依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重要的有:在陆相地层中找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打破了“中国贫油论”。

1964年首次成功爆炸原子弹,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与此同时,第一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蛋白质: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弄清了第一个核糖核酸的结构:我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万次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于1959年9月试制成功;创造了高钛型钛磁铁矿冶炼技术,排除了攀枝花钢铁公司建设的一道难题,也为这种共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能。

此外,在农业科学方面,系统研究了东亚蝗虫生活史,基本消灭了严重危害农作物的蝗灾;最早培育了矮杆水稻,为后来水稻的大幅度增产做出了贡献。

在医学方面,成功地解决了烧伤总面积达98%,其中三度烧伤为90%的病员的治疗问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需要探索的过程,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同时历史的车轮是前进的,这些曲折性只是发展道路上的“弯道”,是我们前进道路中的宝贵经验。

但并不能阻碍我们科学社会建设,前进的步伐,只会使我们更坚强,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坚强,更壮大。

科学社会主义始终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如中国革命在经历反右倾,人民公社化等等之后,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却始终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特别是对于新生事物来说,因为没有前人的经验提供参考,因此我们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必将会是异常的曲折。

既然曲折性无法完全避免,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对待这道路中的曲折。

可以这么说:没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提供的教训,我们党很难这样坚定、快速、从容地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道路的曲折并不可怕,可怕的面对曲折却无法正视它,曲折不仅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完善。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都是矛盾的相互运动,也就是新生力量与保守力量,进步与反动的相互斗争。

但不管在发展历程中经历多大的曲折,发展的道路是如何漫长,人类社会都始终是向前推进向前发展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历史上的革命运动一样,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曾遇到过许多困难,也曾遇到过许多挫折,都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的,而并非直线式上升的。

正所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放,李景治,蒲国良主编
2 《社会主义改革史》,春秋出版社,李忠杰,徐耀新,魏力著
3 《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2期
4 《社会主义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赵曜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