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及典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及典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故事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

勾践在吴越战争中战败后,为了激励自己复仇,卧薪(睡在柴草上)尝胆(每天尝一尝苦胆),最终经过十年磨砺,终于复仇成功。

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在与秦军决战之前,为了表示决心,下令打破炊具和沉掉渡河的船只,表示打破后路,有进无退。

这个成语形容不顾一切,下定决心干到底。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齐国人。

这个人为了比赛画蛇,贪快画完后,又在蛇的身上添上了足,结果反而因此画得比别人慢,没有赢得比赛。

这个成语形容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农夫。

这位农夫在捡到一只撞树死去的兔子后,便不再耕田劳作,每天守在树下等待下一只兔子,结果田地荒芜了。

这个成语形容人不靠努力而指望不劳而获。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愚蠢的小偷。

这个小偷为了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也听不见铃声),结果被别人当场抓住了。

这个成语形容自欺欺人,以为自己的
行为别人看不见、听不见。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出自《张彦远》,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画家张彦远。

他在画龙之后,在龙的眼睛上点了一笔,结果画中的龙立刻活了起来。

这个成语形容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言论或精彩的笔墨点明要旨,使内容更为生动有力。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出自《文与可》,故事的主人公是北宋画家文同和苏轼的朋友晁补之。

文同在画竹子之前,先在胸中构思竹子的形象,然后一挥而就。

晁补之因此称赞他“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这个成语形容做事之前已有详细的计划或预想。

捧腹大笑:这个成语出自《颜师伯》,故事的主人公是东晋名将殷仲堪和参军颜师伯之间的对话。

殷仲堪因为自己的胡子上挂了一颗饭粒而嘲笑颜师伯的胡子上挂满了饭粒。

颜师伯听后捧腹大笑,说:“饭粒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挂的。

”这个成语形容笑得非常开心的样子。

狼子野心: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故事的主人公是楚国的大臣申包胥和伍子胥之间的对话。

申包胥认为伍子胥的复仇心太重了,将来一定会给楚国带来灾难。

伍子胥回答说:“我对于复仇的决心,就像狼子野心一样坚定。

”这个成语形容人有野心、贪婪、凶狠等不良品质。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故事的主人公是汉朝名将韩信和刘邦的大将夏侯婴。

韩信为了打败赵国,采取了背水列阵的战术,将全军置于死地而后生,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成语形容在绝对危险的关头拼死一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