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课件语文版(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共发稿153 篇,深受读者喜爱。他的杂文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 又短小精悍、妙趣横生、富有寓意,一时全国许多报 纸、杂志争相效仿,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本文就
是在当时写成的。
中学PPT课件 6
一
读一读字音
终南捷( jié )径
中学PPT课件 19
2.【难点探究】文中所引用的古代故事讽刺了什么?主要作 用是什么? 【答案】故事讽刺的点有三:①富翁之子不知循序渐进之
理;②富翁之子不知“谦虚谨慎”之道;③富翁之子不
知“学必有师”之径。 故事的作用有:①作为事实论
据,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②引出后面的两个分论点,便 于议论的深化和扩充,使所讲问题更全面。③结合故事讲 道理,使议论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
其分,语言准确严密。
中学PPT课件
23
谢谢观看!
1.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清)郑板桥
【译文】竹子内心谦逊才向人虚心低头,梅花高傲不屈,从不 仰面拍马逢迎。
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
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谦虚谨慎,重视教师的作用。
中学PPT课件
22
1.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论点。 文中多处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古代读书人的例子和明清人 笔记中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循序渐进学习的重要。 运用对比论证,使内容更鲜明、突出。 2.本文语言准确严密。
本文大量使用限制性词语,使语言很有分寸感,议论恰如
夹叙夹议
导思4.作者是如何 结合故事展开分析 的?
中学PPT课件
么作用?
11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5.自命不凡: 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比别人高明。
6.举一反三: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中学PPT课件
10
中心论点 积累
导思1.作者认为符 合一般规律的学习 方法是什么? 关键词: 循序渐进 学文化 导思2:作者在文中提
出了哪几个观点?哪
个观点是文章的核心?
举例论证
导思3.作者引用 古人的 故事有什
10 从三到万
杂 文
中学PPT课件 1
“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 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 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中学PPT课件
2
中学PPT课件
3
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重点)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重视教师的 作用。 (难点)
中学PPT课件 12
1. 标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议论文标题作用分析法。本文题目
新颖别致,两个数字用介词前后连接,使相差甚远的
“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激 发读者阅读兴趣。
中学PPT课件
13
2. “一般地说”能否去掉?请分析。
【答案】 不能去掉。这个词表示这是一般规律,是通常的情
累( lěi)世
搦( nuò )
中学PPT课件
7
二
写一写字形
xún( 循 )序渐进
自命不fán( 凡 )
中学PPT课件
8
三
记一记词义
1.关节: 关键,重要环节。 2.终南捷径:
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3.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4.搦管临朱:
握着笔描红。
中学PPT课件 9
中心论点。
中学PPT课件 15
4. 第三段这个故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这个故事是全篇文章的论据,作者运用举例
论证,从故事中发出道理,再结合故事内容进行深入 分析,这样讲道理浅显易懂,说服力强。
中学PPT课件
16
5. 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本题运用议论文论证思路分析法。由初学阶 段应持的学习态度谈起,并以富翁之子与生活中一些 轻浮的人的学习态度类比,又用初学打拳的人与学有
性。
中学PPT课件 20
提出问题:学习靠一点一滴积累(设问引出) 从 三 到 万 讲述故事 分析问题 分论点一:学习应谦虚谨慎 分论点二:重视教师作用
解决问题:提出希望,引起思考
中学PPT课件
21
本文以设问开头,引出本文“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 地慢慢积累”的中心论点,并结合古代故事,从“学” 和“教”两个角度加以论证,最后号召我们思考故事的 寓意,从而加强我们的学习。告诫我们:学习必须循序
【答案】作者提出了三个观点:①学习文化要“慢慢积
累”“不宜要求过急”,要“循序渐进”。②学习过程中 应当谦虚谨慎。③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第①个讲的是学 习文化知识的规律,揭示了人们对学习文化的规律性的认 识,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第②③两个是对第①个观点的深 化和补充,回答要遵循学习文化知识的规律,应该怎么办 的问题,是本文的分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
况,并不是所有的情况,去掉后表示所有情况,与
原意不符。这个词使文章语言显得准确严密。
中学PPT课件
14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答案】首先用设问形式提出学习文化知识有无“捷 径”的问题,然后指出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回答,而应 看学习对象、内容、方法等,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最后从一般学习规律入手,归纳出“学文化应该一点 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的
中学PPT课件
4
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福建闽侯 人。此文发表时署名马南邨(cūn)。曾任《人民日报》 总编辑。他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著 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文革”开始时, 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迫害致死。
中学PPT课件
5
1961年3月,邓拓以“马南邨”为笔名在北京晚
所成的人对比,顺理成章地得出分论点:学习应谦虚
谨慎,不能自命不凡。
中学PPT课件
17
6. 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首先表
明态度要谦虚,然后诚恳地提出希望,应重视学习中 存在的问题,以富翁之子为戒,举一反三,改掉缺点, 更好地学习。
中学PPT课件
18
1. 【难点探究】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三个观点?这三个观点 是什么关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本文就
是在当时写成的。
中学PPT课件 6
一
读一读字音
终南捷( jié )径
中学PPT课件 19
2.【难点探究】文中所引用的古代故事讽刺了什么?主要作 用是什么? 【答案】故事讽刺的点有三:①富翁之子不知循序渐进之
理;②富翁之子不知“谦虚谨慎”之道;③富翁之子不
知“学必有师”之径。 故事的作用有:①作为事实论
据,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②引出后面的两个分论点,便 于议论的深化和扩充,使所讲问题更全面。③结合故事讲 道理,使议论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
其分,语言准确严密。
中学PPT课件
23
谢谢观看!
1.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清)郑板桥
【译文】竹子内心谦逊才向人虚心低头,梅花高傲不屈,从不 仰面拍马逢迎。
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
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谦虚谨慎,重视教师的作用。
中学PPT课件
22
1.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论点。 文中多处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古代读书人的例子和明清人 笔记中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循序渐进学习的重要。 运用对比论证,使内容更鲜明、突出。 2.本文语言准确严密。
本文大量使用限制性词语,使语言很有分寸感,议论恰如
夹叙夹议
导思4.作者是如何 结合故事展开分析 的?
中学PPT课件
么作用?
11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5.自命不凡: 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比别人高明。
6.举一反三: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中学PPT课件
10
中心论点 积累
导思1.作者认为符 合一般规律的学习 方法是什么? 关键词: 循序渐进 学文化 导思2:作者在文中提
出了哪几个观点?哪
个观点是文章的核心?
举例论证
导思3.作者引用 古人的 故事有什
10 从三到万
杂 文
中学PPT课件 1
“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 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 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中学PPT课件
2
中学PPT课件
3
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重点)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重视教师的 作用。 (难点)
中学PPT课件 12
1. 标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议论文标题作用分析法。本文题目
新颖别致,两个数字用介词前后连接,使相差甚远的
“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激 发读者阅读兴趣。
中学PPT课件
13
2. “一般地说”能否去掉?请分析。
【答案】 不能去掉。这个词表示这是一般规律,是通常的情
累( lěi)世
搦( nuò )
中学PPT课件
7
二
写一写字形
xún( 循 )序渐进
自命不fán( 凡 )
中学PPT课件
8
三
记一记词义
1.关节: 关键,重要环节。 2.终南捷径:
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3.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4.搦管临朱:
握着笔描红。
中学PPT课件 9
中心论点。
中学PPT课件 15
4. 第三段这个故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这个故事是全篇文章的论据,作者运用举例
论证,从故事中发出道理,再结合故事内容进行深入 分析,这样讲道理浅显易懂,说服力强。
中学PPT课件
16
5. 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本题运用议论文论证思路分析法。由初学阶 段应持的学习态度谈起,并以富翁之子与生活中一些 轻浮的人的学习态度类比,又用初学打拳的人与学有
性。
中学PPT课件 20
提出问题:学习靠一点一滴积累(设问引出) 从 三 到 万 讲述故事 分析问题 分论点一:学习应谦虚谨慎 分论点二:重视教师作用
解决问题:提出希望,引起思考
中学PPT课件
21
本文以设问开头,引出本文“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 地慢慢积累”的中心论点,并结合古代故事,从“学” 和“教”两个角度加以论证,最后号召我们思考故事的 寓意,从而加强我们的学习。告诫我们:学习必须循序
【答案】作者提出了三个观点:①学习文化要“慢慢积
累”“不宜要求过急”,要“循序渐进”。②学习过程中 应当谦虚谨慎。③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第①个讲的是学 习文化知识的规律,揭示了人们对学习文化的规律性的认 识,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第②③两个是对第①个观点的深 化和补充,回答要遵循学习文化知识的规律,应该怎么办 的问题,是本文的分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
况,并不是所有的情况,去掉后表示所有情况,与
原意不符。这个词使文章语言显得准确严密。
中学PPT课件
14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答案】首先用设问形式提出学习文化知识有无“捷 径”的问题,然后指出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回答,而应 看学习对象、内容、方法等,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最后从一般学习规律入手,归纳出“学文化应该一点 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的
中学PPT课件
4
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福建闽侯 人。此文发表时署名马南邨(cūn)。曾任《人民日报》 总编辑。他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著 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文革”开始时, 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迫害致死。
中学PPT课件
5
1961年3月,邓拓以“马南邨”为笔名在北京晚
所成的人对比,顺理成章地得出分论点:学习应谦虚
谨慎,不能自命不凡。
中学PPT课件
17
6. 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首先表
明态度要谦虚,然后诚恳地提出希望,应重视学习中 存在的问题,以富翁之子为戒,举一反三,改掉缺点, 更好地学习。
中学PPT课件
18
1. 【难点探究】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三个观点?这三个观点 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