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质检历史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阳八中2018届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三次质检试卷
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三次质检试卷,分两卷。

其中共30题,满分100分,考
试时间为9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
监考老师通报。

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
签字笔书写。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本卷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后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
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主要满足了
A. 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
B. 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
C. 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
D. 维
护强化王权的需要
2.下表为清朝前期对明末东林党评价的不同观点。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宋明理学被统治者认可
3.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

家赋税的征收情况
4.《唐律疏议》中关于化外人(外国人)的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
A. 尊华鄙夷的思想
B. 天朝上国的气度
C. 对外开放的信心
D. 农
耕文明的包容
5.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
司批准后方可买卖。

这一规定
A. 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 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C.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限
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
6.黄宗羲认为,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则“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古之君王,受到人们爱戴:
“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
为独夫”。

据此可知,黄宗羲
A. 反对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制度
B. 认识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害
C. 反对脱离物质生活而空谈义理
D. 认为保卫国家是天下人的责任
7.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卷八十七载:“洪武元年,始备六尚书,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
品,郎中以下品秩有差,而皆隶中书省,一仍元旧。

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专擅蒙蔽诛,分
其职于吏户礼兵刑工,又分大都督府为五,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虽并称政府而
名位不极,事权不专。

”材料本质上说明当时
A. 丞相权力受限更多
B. 政令畅通得到保证
C. 六部地位显著提高
D. 极权统治
得到强化
8.下表为甲午战争前(1840-1894年)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表。

提此可知
C. 买办资本对民族经济的发展推动有限
D. 买办资本改变了外资主导市场的局面
9.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甲午战争如此评论:“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

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

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

各国闻者,莫不笑之。

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也。

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

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材料中梁启超
A. 客观公允地评价了失败主要原因是政治的腐朽
B. 认为清朝的现代化运动必须进行
新的范式转换
C. 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提供事实依据
D. 认为李鸿章的思想已经具有了民
族民主色彩
10.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新史学》,提出“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

该观点引起其它新学派呼应,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和“好古非今”的退化史观。

这反映出
A. 新史学成为近代民主思想的急先锋
B. 进化论的传入促进思维方式的改

C. 史观的改变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开展
D. 传统史观不符合反封建专制的需

11.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系列的巨大屈辱与挫折,使得“亡国灭种”成为当时的核心话题之一。

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中,“国耻”和“亡国”话语是其中的主导性话语之一。

据此可知
A. 唯物主义史学家成为史学界主角
B. 历史教村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C.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 历史教材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12.下表为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 中国降低进口洋货税率
13.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

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

”这反映了孙中山
A. 重视国民思想启蒙
B. 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 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 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14.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上对美国、苏联的盟国和与其接近的国家,或定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帮凶”,或视作“修正主义的伙伴”、“赫鲁晓夫的走狗”,推行四面出击,打
倒一切的外交路线。

有学者称之为“黑屋外交”。

在当时,这种外交政策的推行
A. 加剧了冷战的紧张程度
B. 恶化了自身的处境和形象
C. 有助于计划经济的实施
D. 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读表,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
表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
C. 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 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
16.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
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
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

这说明当时
A.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 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17.古罗马法学家赫尔墨杰尼安提出:“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

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复数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

这体现了罗马法
A. 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B. 代表了特定群体的诉求
C. 更关注每个个体的利益
D. 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
18.下表是对苏格拉底审判情况统计,这反映出
C. 公民的政治素养决定民主效果
D. 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19.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内特酷爱文艺。

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

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

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

这反映了
A. 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
B. 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C. 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D. 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
20.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内特酷爱文艺。

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

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

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

这反映了
A. 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B. 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
C. 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D. 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
21.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

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

该现象反映了
A. 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 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22.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
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等。

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
A. 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
C. 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 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
23.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特里芬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

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会导致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特里芬难题凸显了美元帝国的困境 B. 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是长期顺差国
C. 特里芬难题导致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D. 美元与黄金脱钩解决了这一难题
24.下表是美国亚瑟莱维特公共事务中心1993—2012年就“俄罗斯精英视角下美国对俄敌对与友好程度”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反映了俄罗斯人
C. 认识到北约军事威胁的减弱
D. 延续了战后的冷战思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4题,第25题16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选做题(28-30题)12分。

25.(本题满分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他明确指出“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

他主张国家积极介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对盐、铁、酒实行专卖。

他还认为商品流道可以“均有无而通万物”。

在对外贸易方面,桑弘羊认为货币的多少可以作为财富的象征,但他不把货币的取得作为对外贸易的目的,而是以货币为“末”、为“虚”,以供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物品为“本”、为“实”。

他认为,只要严格
控制出口,并大量输出国内丰富的黄金和丝绸,就能从敌国换取国内需要的商品,既可以削弱敌国,还可以保证国内市场的供应。

这些措施为汉武帝的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桑弘羊思想在后代王朝中虽不时被采用为财政剥削手段。

但始终遭到各方面的围政和蔑视,没有上升为经济政策。

——摘编自《汉代著名的法家一桑弘羊》等材料二柯尔伯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最信任和重用的大臣,在任内他先后颁发有关工业生产的法令达190项,通过给工场主发放贷款,封赐特权,颁发补助金,由国家出资兴建皇家和私人手工工场,招揽国外能工巧匠,发展手工业生产,柯尔伯发现各封建领地设置重重关卡,于是建立了14个省的关税同盟,在同盟内部、撤销关卡,实行商品流通自由。

柯尔伯尤其保护法国对外贸易,支持建立对外贸易公司、发展对外殖民贸易,并通过外交途径与土耳其、英国等国签订商约、保护法国商人利益。

这些政策将重商主义发挥到极致,使法国经济在当时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桑弘羊与柯尔伯经济思想的异同。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桑弘羊与柯尔伯经济思想的不同历史命运并分析造成不同命运的原因。

(8分)
26.(本题满分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五个阶段
——根据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等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

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本题满分12分)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西汉建立后面对的是千疮百孔的社会经济,如何迅速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也是汉政权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西汉政权积极倡导树立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至文景时,新的主流价值观逐渐形成,主要包括崇尚自由、讲求仁孝和追求富强等几个方面。

经过汉初数十年的恢复和发展,西汉中期已是民富国强,但先前的无为而治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西汉又到了需要变革的时期。

武帝甫一即位,就高高举起变革的大旗,内部大刀阔斧地改革,对外主动用兵,以解决内忧外患。

西汉中期形成了强调忠孝、积极进取的主流价值观。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主流价值观的变化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不能使用汉代相关史实)。

选做题:请考生从28、29、3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将所选题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多选题者则按选28题处理。

共12分。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

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

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

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

秦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尽管秦行基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4分)
2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对日参战后,大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之势,为阻止苏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提议“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分别在朝鲜接受日本投降,得到苏联同意。

朝鲜半岛解放后,各种政治势力未能形成合力,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思想为标杆,左右两派的分离日趋表面化、复杂化、尖锐化。

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建立,东北亚政治格局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在东北亚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立刻对东亚战略进行调整。

在《朝鲜停战协定》墨迹未干之时,美韩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例》,美国进一步将东北
亚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大到朝鲜半岛。

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的旧金山会议上,达成《旧金山和约》,日本从法律上恢复了国家独立,迈出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步。

1961年,朝鲜同中国、苏联正式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朝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周恩来曾经深刻指出:“朝鲜战争是局部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摘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周恩来的观点。

(7分)
30.【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

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

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

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

辽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6分)
衡阳八中2018届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三次质检历史参考答案
25.
(1)同:货币是财富的象征;重视工商业;主张对外贸易;强调国家干预经济。

(每点1分,共4分)
异:柯尔伯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象征,鼓励出口,追求贸易顺差;桑弘羊不把取得货币作为对外贸易的绝对目的,主张出口黄金以换取国内需要的商品。

(每点2分,共4分)
(2)命运:桑弘羊经济思想没有上升为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柯尔伯经济思想成为17、18世纪法国的经济政策。

(4分)
原因:
桑弘羊经济思想: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盛行;儒家思想的影响等。

(2分)
柯尔伯经济思想:原工业化的兴起与发展;民族国家的兴起;商业意识和资本观念的发展。

(2分)
26.
论题: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人文精神的复兴,人文精神的复兴进而推动西欧的发展。

(2分)
14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要求从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进而提出一系列符合其利益和要求的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重视现世生活,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西欧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解放了思想,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8分)
总之,社会变迁推动主流价值观的变化,主流价值观的变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分)
27.
论题:清政府政策的摇摆不定阻碍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

(2分)
19世纪中后期,面对列强在中国擅自兴建铁路和一些地方官员兴建铁路的主张,清政府一方面赎回并强制拆除列强兴建的铁路,另一方面又兴建少数铁路以适应运输的需要;20世纪初,在实业救国主张的感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路权运动,清政府颁布《铁路建明章程》,允许华商集股筑路。

后来在列强的施压和一些官员的反对下,转而采取铁路国有政策,滞缓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8分)
綜上所述,面对西方近代化交通方式的引入,清政府出于巩固统治和“洋人朝廷”的双重压力,铁路政策摇摆不定,直接影响了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

(2分)
28.
(1)原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

(每点1分,共4分)
特点: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通行金属货币;统一形状和质量。

(每点1分,共4分)(2)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29.
(1)背景:美苏在朝鲜争夺“势力范围”;朝鲜内部政治势力未能有效融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新中国的建立打破了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平衡;美国对东亚战的调整。

(答对3点得5分)
(2)论证:朝鲜战争提高了新中国的政治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在强化中、苏、朝关系的同时,也推动了美韩关系的巩固,客观上也有利于日本的崛起;朝鲜战争加剧了中美之间关系的持续恶化,也不利于美苏矛盾的缓和,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影响深远。

(需从两方面作答,共7分)
30.
(1)措施:学习汉族先进制度,重视官员的选拔;对官员实行考核,澄清吏治;学习儒家文化,确立儒家道德规范,改革契丹传统习俗;转变传统生产方式,鼓励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答对3点得6分)
(2)影响: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国力,使辽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进了辽的汉化进程;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与北宋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答对3点得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