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高考“语文”的试题
有关高考“语文”的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世人各异,审美观当然也各异。
或问,什么是美?答曰,美就是真理在一定场合下的具体形象。
这个“真理”在不同的人那里会有不同的“真理形象”。
比如,同是红色,有人偏爱玫瑰红,有人偏爱赭石红,有人偏爱樱桃红;比如,有人喜欢曲线美,有人喜欢直线美。
是故,“美”无绝对,“美”有主观。
人,之所以皆欲求美,是因为“美”给人的心灵以愉悦。
从古到今,从东到西,概莫能外。
古罗马哲人奥古斯丁说:“美就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身姿优美,面容人致,那神秘的微笑格外动人。
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所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清丽,婉约深沉,使人感伤。
这说明,“美”能超越时空,直指人心。
但是,“美”亦有度。
过犹不及,“美”一旦过了头,也会走向反面。
当“美”成为一种酷刑,让人受尽凌辱煎熬;当“美”成为一种酷刑的工具,成为残害人的手段;当“美”以“丑”来体现,让人受尽污辱毒害时,那么,“美”不再是“美”,而是可耻的、可恶的、可悲的、可叹的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这是人之常情。
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知美丑之分、明是非之理。
“物极必反”,人们在追美的过程中若不把握尺度,极有可能会背离美的初衷,最终陷入可悲的境地。
古希腊神话中那位难看的卡西俄庇少女,只顾追求美的享受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因向众神之王宙斯提出改变自己外貌的请求而触怒宙斯,被变成了一道青一道白相间的波浪。
她虽然变成了“美女”,但却是世间最可悲、最可怕的“丑女”。
可见,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丑恶的批判和抵制。
总之,“美”是主观的,“美”也是客观的;“美”是愉悦的,“美”也是痛苦的;“美”是值得追求的,“美”也是应当批判的……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应以理性、平和、宽容的态度去体验和感悟。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人生、享受生活、珍惜幸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无绝对,“美”有主观的原因是“真理形象”因人而异。
B. 奥古斯丁认为“美就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和悦目的颜色”。
C. 柳永的《雨霖铃》使人感伤,《蒙娜丽莎》让人心生愉悦。
D. 人们追求美的过程不一定会把握尺度而最终背离美的初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点明人们对美的认识存在差异,然后提出中心论点:“美”无绝对,“美”有
主观。
B. 文章第二段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美能超越时空,直指人心”的观
点。
C. 文章第三段从反面论述了“美”亦应有度,否则“美”就会成为酷刑和残害人的手段。
D. 文章第四段用卡西俄庇少女的例子证明了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丑恶的
批判和抵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同的人审美观不同是因为他们心中的“真理形象”不同。
B. 玫瑰红、直线美更受人偏爱是因为它让人心灵愉悦、产生美感。
C. “爱美之心”是人人都有的情感体验,“好色之徒”“审美疲劳”等词语可佐证。
D. 我们欣赏人生、享受生活、珍惜幸福时不能只关注外在的美而忽视内在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