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历史试卷及答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清人李富孙指出,封建制使得“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

秦代废封建改郡县,是“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

对李富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制优于郡县制
B.封建制能保证清朝长治久安
C.郡县制毫无进步性
D.郡县制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
3、下图为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其反映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4、史学家赵翼在记述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的设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一机构后称
A.军机处 B.枢密院
C.内阁 D.兵部
5、有人总结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特点有“第一,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三,士人定期赴试。

”这一制度是
A.征辟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6、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17年9月14—21日八天内,皇帝平均每天要处理411件政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
7、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8、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罗马民法
A.注重证据
B.纵容犯罪
C.主张重罪轻罚
D.维护贵族利益
9、“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
10、麦迪逊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联邦制原则指导的政府保障了人民的权力
B.人民主权原则是政府权力来源的理论基础
C.美国两种政府机构的运行均采用分权制度
D.三权分立原则可用于处理两种政府间关系
11、下图为19世纪末西方某国家政体运作示意图,该国家最可能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口口口口口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口口口口口,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

“口口口口口”应为
A.五口通商权 B.内地传教权
C.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13、“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 废墟让我们把
地理读成历史。

”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 我们可以
解读的历史是:图片内容见证了
A. 近代中国主权的完全沦丧
B. 英法联军的暴行
C. 洋务运动的破产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14、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砍伐:“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发动金田起义
C.定都天京 D.提出《资政新篇》
15、时空意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

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下列从通商口岸变迁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①该变迁发生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④中国贸易主权一步步遭到了严重破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恩格斯也说过:“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

能够为这些结论提供支持的史实有
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②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③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④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出现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1848年诞生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它诞生的标志是A.《人权宣言》的颁布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8、“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

”材料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19、“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革命,努力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

这一时代是指
A.国民革命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0、“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八七会议”
21、“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
新途。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22、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济南邮政推出了纪念邮戳(右图)。

下列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23、1937年德国《共和报》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
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
事。

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

”此处所言
战事
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4、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25、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我们认为(我们)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这个制度”是指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26、“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

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

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

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

”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27、右侧《最新型的美国汽车》漫画,形象的反映了二战后
美国对欧洲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美元贬值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刺激汽车工业发展
D.推行杜鲁门主义
28、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的________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A.求同存异
B.独立自主
C.睦邻友好
D.和平共处
29、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后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尼克松事后写到:“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这句话意味着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30、《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

”这表明
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 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共计40分。

26、(16分)纵观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发展史,可以窥探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中央机构演变示意图(7世纪至19世纪)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

……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土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12年2月14日,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召开,南京参议院的十七省代表投票,每省一票,袁世凯以全票当选,于3月10日在北京就任。

—一凤凰网《被误读了百年的袁世凯“窃国”》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判断图2、图3首先出现的朝代,并指出由图1到图3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2)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新体制”及其特征。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民国政府采用了近代西方何种政体方案?并指出在《临时约法》中为预防袁世凯权力膨胀而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6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建设发展的认识。

(2分)
27、(14分)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斗争探索。

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成为近代中国的潮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高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材料三……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

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
——摘自于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请回答:
(1)请判断材料一中的“救亡图存运动”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这一事件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4分)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班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了学习卡片。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卡片一:
卡片二:
卡片三:
请回答:
(1)请把卡片一中A、B 两处补充完整。

(2分)
(2)根据卡片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崛起的新兴力量有哪些?(4分)
(3)根据卡片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的认识。

(2分)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
二、主观题
26、(16分)
(1)朝代:图2宋代;图3明代;(2分)
趋势:皇权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2分)
(2)新体制:君主立宪制(2分)
特征: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议会主权;王权逐渐被削弱:(4分,任答两点)(3)政体:民主共和制(2分)
涉及: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2分)
(4)认识:近代以来民主政治日趋民主化;民主政治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分权制衡从维护专制到保障民主;(2分)(任答一点即可给分)
27、(1)太平天国运动。

(2分)
特征: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革命任务;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任答一点给2分)
(2)政治上,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分)
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习俗发生变化。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4分)
(3)观点:肯定了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

(2分)
贡献: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
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分)
28、(10分)
(1)补充:杜鲁门主义、华沙条约组织(2分)
(2)力量:第三世界国家,西欧,日本,中国(4分)
(3)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4)认识: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展。

(任答一点给2分,其他言之有理均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