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上语文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区(新市区)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学科六年级二班
质量抽测分析报告
一、抽测基本情况(总体评述)
这学期我带六年级2班一个班的语文,全班共有57人,最高分95分,最低分65分,整体平均分86.6分,优秀率57.8%。

整体来看,本班学生能认真答卷,90%的同学卷面书写整齐干净,10%的同学卷面还存在问题,使用改正工具的方法不得当。

学生习作能力有所提高,能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但普遍存在作文字数不够的现象。

课本知识掌握全面,但不够细致,例如文章的作者记忆不清等细节性错误。

二、数据统计
表一:
考试人数100—90 89-80 79-70 69-60 59—0 人数57 16 29 9 3
百分率28% 51% 16% 5%
表二:
人数:57人满分
分值扣1分以
内人数
扣1—2
分人数
扣2—3
分人数
扣3—4
分人数
扣4—5
分人数
扣5分以
上人数
听力题 4 13 8 3 0 0 0
积累与应用
第1题10 17 13 2 0 0 0 第2题7 0 23 18 0 15 第3题12 3 13 5 10 2 2 第4题 6 16 16 13 7 1 2 第5题7 0 24 0 0 0 0 第6题11 0 1 0 0 0 0 阅读感悟15 7 7 16 7 10 10 习作28 23 8 8 1 0 0
(注:1分以内包括1分,2分以内包括2分,以此类推,统计人数。


三、答卷情况具体分析(优点与存在问题)
现将学生各部分的答题情况简述如下:
第一部分:听力部分
本题与往年相比较,学生失分较为严重,平均失分在一分左右,主要原因:今年听力题目与往年不同,不光考了听力同时考了孩子们听完句子后的理解能力,没接触过此类题型,成了本次听力失分的硬伤。

第二部分:积累及运用
这部分共六大题,满分为50分。

从这部分的答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汉语识记方面存在问题。

写错最多的是“荒”,多加一点;第二选择题中,第一小题,语气词“啊”的变调读音,题目中只有韵母的读法,没有显示整个字的变调读法,难度较大,学生很难把握;第四小题,找出句子中的多音字,孩子们忽略“了”字,答案选错是因为不认真读题,做题不仔细。

第三题按要求写句子,孩子掌握比较好,孩子平时训练的多,积累的多,基本没有学生出错。

判断题问题较多的是第六小题《根鸟》的作者不是沈石溪而是曹文轩,考的内容是课本中的资料袋。

第7小题借助工具书了解诗词大意,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

出错学生较多,学习迁移能力较差,记忆内容不扎实。

第五题漏题现象严重,主要学生不仔细读题,没认真审题,这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选择漏题失分率高。

第二部分:阅读
这部分共两个阅读分析题,满分为16分。

课外阅读失分较多,第二篇阅读《花的启示》在 2 在文中的括号内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2分)学生掌握较差,错的较多。

3 概括的写出两种花的不同特点。

(2分)回答不全、不准,显然对短文主旨理解不透。

4文章1-4小节是按()顺序写的,这一问题,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填对,由于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和理解错误,都一全文的顺序填写时间顺序,阅读的部分显示出学生尚缺乏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第三部分:习作
习作部分满分为30分。

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写一篇体现身边真情的记叙文,题目宽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选择有利于发挥自己水平的题材来写。

很多学生都能围绕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事来写,但也有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语句不够通畅等问题。

这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反思与建议
1、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答题,仔细检查的学习态度,减少漏题空题现象,检查卷面应从实际出发,教会孩子们坐得住,查得出,提高个别学生的做题速度。

2、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活学活用,切忌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那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3、继续做好培优辅差工作,班里有十二个孩子成绩在80分一下,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此类学生的辅导,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加强家校合作,努力让每个孩子的成绩都能达到80分以上。

此次考试90分以上只有16个学生,证明本班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较多,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培优工作,例如作业分层次,要求分层次,让尽可能多的孩子成绩达到90分以上。

4、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加强习作联系,继续沿用习作改一次,誊一次的批改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