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国土执法监察工作现状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基层国土执法监察工作现状与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基层国土资源存在的问题和执法监察工作现状的分析,来思考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国土,监察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land and resources and law enforcement supervision work of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think about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in the work.
Keywords: homeland, monitoring
目前虽然历经清理整顿,各级政府依法用地意识有所提高,土地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铤而走险,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作为处于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最基层、最前沿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其战斗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违法行为及时发现以及查处。
一、基层国土资源存在的问题
1、违法占用耕地案件不断攀升。
突出的是未经批准擅自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施工行为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是爱农转用指标限制,依法审批时间长、难度大。
再加上现行条件下,执法监督手段不硬。
占用农用地项目,小的如农户建房,从申报到审批,少到一年,多到二年,大部分未获批准,就已建成。
2、基层组织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随着招商引资的强势推进,项目用地需求量大,有的以引进项目为由,直接从农民手里非法征地;有的搞“以租代征”,变相越权审批用地;有的为追求眼前短期利益,私自签订转让协议,随意转让国有土地资产,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土地资产流失。
3、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现象逐年增加。
按照现行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集体土地不得擅自进入土地市场流转,必须依法办理征收、出让手续后才能转让。
而用地单位为躲避办理出让手续,往往与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私下签订转让协议,导致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行为发生。
4、违反土地规划行为时有发生。
近几年来,土地违法案件发生在集镇周边、公路两侧等交通便利的地段,主要是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安排与现实发展严重的不相适应,导致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二、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现状
1、执法环境不优。
一是群众法律意识不高。
虽然常有群众通过来信、来电、
来访等方式检举揭发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但大部分群众一旦牵涉到自己的违法行为时,就百般阻挠。
有的对国土部门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不闻不问,我行我素,更有甚者,不配合国土部门工作,抓紧时间抢建。
二是基层组织认识不到位。
一些基层领导不能摆正依法办事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认为虽然用地违法违规了,但经济搞上去了,功大于过。
有的认为违法用地面大量广,法不责众,对辖区内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放任不管,甚至包庇纵容,从中谋利。
三是执法监察网络不健全。
近几年,虽然各地都建立了县、乡、村巡查信息网络,制定动态巡查制度,但与工作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特别是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后,乡镇一级对国土管理工作存有懈怠,村组干部不愿得罪人,对违法行为主动报告少,更谈不止制止。
基层国土所人力、财力薄弱,动态检查制度难以落到实处。
2、执法手段不硬。
一是对违法行为制止难。
根据“土地法”83条规定,国土部门对土地违法行为有制止权,但缺乏实施强制执行的有效手段。
对于正在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人员只能到现场宣传教育,讲明利害,交待后果,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
如果违法者不听制止,仍然继续其违法行为,国土部门只能看着继续违法,直至违章建筑形成,出现了执法效果取决于当事人态度的怪现象,一旦发生涉及违法违规案件的信访矛盾,靠解释宣传、调解做工作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必须依靠果断有力的查处。
二是对违法案件执行难。
根据现行土地法规和行政处罚法的程序规定,一般的土地违法案件的办理时限少到二、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才能结案。
时间一长,违法建筑基本已建成,自然给土地违法案件的执行带来难度。
再由于法律法规缺乏具体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操作。
加上现行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确实量大面广,撤除成本较大,又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既便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往往也是久拖不下,很难顺利执行到位,形成了“地要用,法已违,房照建”的不利局面。
3、部分法律法规的操作性不强。
部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疏不一,严的过于严格,无法执行,疏的又难以操作。
如“土地法”77条对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住宅的处罚措施: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实际情况是,农民建住宅,往往是举全家之力,如果一旦撤除,将会给其造成巨大的损失,违法户难以承受,执行人无法操作。
不拆除又难以维护国土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拆与不拆常常是一个两难选择。
三、基层国土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土国策意识和依法用地意识。
在加强“土地日”“地球日”和平时下乡工作等日常性宣传外,重点要通过电视专栏﹑培训班讲座、村规民约等形式,开展实用性法规知识、违法违规案件警示教育,提高全民的国土国策意识和依法使用国土资源意识。
2、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可操作性。
一是对性质不大,不造成影响的,符合规划的,通过罚款后,责令完善用地手续;对性质严重的,则严格依法强制拆除;
二是缩短查处时限,简化执法过程。
三是要尽快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利用上一轮不科学、不合理的规划来指导安排现行发展用地必然给国土工作带来被动,要尽快编制一个科学、全理的规划。
(二)加强体制建设。
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现行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着重探索创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新路子,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建议设立国土公安,国土违法大部分事实明摆,只要赋予国土部门必要的强制手段,授予传唤、刑拘、查封、扣押等强制的执行权力,取证难、制止难、执行难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就目前而言,要着重加强与公安、司法、监察等部门联合,设立“土地执法监察110”;同时要注重争取供电.工商.法院等部门配合,采取断电.吊销执照.查封材料设备等措施,切实改变由国土部门孤军奋战的执法模式,实现由政府指导、部门参与、社会监督的多元化执法模式;切实改变事后走程序、罚罚款的查处模式,实现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从快果断的查处效应。
(三)加强机制建设
一是要加强国土资源管理责任考核,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作为考核、提拔干部的重要内容之一,严格责任追究,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工作不力.职责不到位、发生重大案件,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执法巡查网络,坚持走预防为主.防查结合的路子。
加强县、乡、村、组四级巡查网络建设,聘请村、组国土资源信息员,并给予适当的经济报酬,层层签订执法监察责任状,实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包保责任制”。
同时要加大基层国土部门办公设备和经费的投入。
三是要加强土地批前、批中、批后的管理,建立全程监督机制和高效规范的工作机制。
重点是要加强批前的相关工作效率和批中、批后的基层国土部门的监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