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 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 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 •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 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 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 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 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 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 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景色固然美好,却与这里的历史不相配。这个曾经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 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 惊地发现,这个该被历史永远诅咒的地方,竟有这样和平美好的景色, 他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 的强烈愤懑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 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 61年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颁奖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
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
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 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 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
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
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
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
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细节
焚尸炉
毒气室
•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 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 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 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 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 及时发出警报。” ——普利策
..................
..................
遇难者的眼镜 万条人发毛毯。35万件女装, 4万双男鞋和5000双女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明确:人们依次参观了毒气室、焚尸炉、 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这可 以在7到15段里寻找。这部分叙述人们 访问奥斯维辛博物馆的过程。 • 新闻从正面描写集中营的阴森恐怖吗?
合作探究
• 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直接写 法西斯是如何残暴。而是通过参观者的 反应和感受来写法西斯的滔天罪行。本 文中有许多地方描写了人们参观时的表 情以及动作变化,请同学们在书上勾画 出来,然后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结果。 并说说这种变化说明‛、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 慢了下来‛
参 观 者 的 所 见 所 感 和 反 应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 下脚步,浑身发抖‛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 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 的‛ 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 说:‘够了’。‛
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 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 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既然 已经说是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又发表 了这篇新闻? • 本文主要是以参观者的行踪路线来展开 的,请同学描绘出行踪路线。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 1945 年 5 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 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 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 这是集中营 1945年5月12日 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 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 . 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 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大 “… 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 …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苏联红军解放集中营时,这里堆放着 7.7吨头发,近1.4 …”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运送政治犯尸体的火车 的梦想而微笑。 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 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房 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批的犹太人尸体。 身体瘦弱,浑身伤痕的孩子们 焚尸炉 呆滞的眼神,找不到希望的方向
合作探究
•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并回答问题:文章说布热金卡“阳光明 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 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 戏。”作者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像一场噩梦”,为什么?难道作者不 喜欢这一切?
“居然‛
作者心中对布热金卡的想象与现实有很 大的不同.(有什么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