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附录(重要名词索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6
君子国
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全力模仿中国的汉字、历法、儒学、佛教,因而有“君子国”之称。
116
大化革新
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在位时,以唐代制度为蓝本,展开唐化运动,史称“大化革新”。
116
颜柳
后世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尊称。
117
画圣
后世对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尊称。
117
诗仙
后世对唐代诗人李白的尊称。
126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所绘,是描绘北宋汴京居民生活最著名的画作。
127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代实行文人政治,科举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不仅加速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也逐渐形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价值观。
128
理学
宋代儒学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提出新的儒学观念,强调品德修养,后人称为“理学”(新儒学)。
82
甲骨文
商朝所使用的文字,是商王或贵族占卜时,刻在龟甲或兽骨的文字。
82
封建制度
西周实施的制度。在政治上分封周的宗室、亲戚与功臣驻守各地;在社会上,阶级严明,可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贵族又包括天子、诸侯、大夫和士四个等级。
83
管蔡之乱
周灭商后,东方商人的势力依然强盛。周武王派管叔、蔡叔等人加以监视。后来,管叔、蔡叔不满周公摄政,联合商朝遗民作乱,史称“管蔡之乱”。
117
诗圣
后世对唐代诗人杜甫的尊称。
117
唐三彩
唐代,以黄、绿、褐三色为主的陶器,称为“唐三彩”。
117
重要名词
说明
页码
陈桥兵变
后周末年,赵匡胤率领军队北上抵御契丹入侵,到陈桥驿(今河南封丘)时,士兵发动兵变,拿出事先准备的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121
陈桥兵变
后周末年,赵匡胤率领军队北上抵御契丹入侵,到陈桥驿(今河南封丘)时,士兵发动兵变,拿出事先准备的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83
春秋五霸
春秋时代,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与楚庄王,合称“春秋五霸”。
84
尊王攘夷
春秋时代,齐桓公所提出的口号。“尊王”是指尊崇周天子的地位;“攘夷”则是联合诸侯国,共同抵挡外族的入侵。
84
战国七雄
战国时代,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国,史称“战国七雄”。
84
都江堰
战国时代,秦国李冰父子修建而成的水利工程,灌溉四川成都平原。
93
丝路
汉武帝以后,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由于当时中国输往西方的物品,主要是丝织品,这条路线被称为“丝路”。
95
史记
西汉司马迁所着的史学作品,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96
汉书
东汉班固所着的史学作品,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
96
浑天仪
东汉张衡制作的仪器,用来推算天体的运行。
96
地动仪
东汉张衡制作的仪器,可测知地震发生的方位。
96
重要名词
说明
页码
赤壁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13年(208年),曹操率兵南下,与刘备、孙权的联军战于赤壁,结果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
101
三国鼎立
魏、蜀、吴三国分立,史称“三国鼎立”。
101
八王之乱
西晋大封宗室为王,诸王拥兵自重,导致十多年的宗室内斗,史称“八王之乱”。
102
永嘉之祸
晋怀帝永嘉5年(311年),匈奴攻破洛阳,皇帝被俘,史称“永嘉之祸”。
134
郑和下西洋
从明成祖开始,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南洋、印度洋一带),不仅使明朝声威远播,也提高国人向海外发展的兴趣,奠定了日后华侨在东南亚的社会、经济基础。
134
东厂
明成祖重用宦官,并让他们主持特务机关—东厂。
134
东林党争
神宗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获得部分官员、文人的支持,被视为东林党。熹宗时,反对东林党的官员依附宦官魏忠贤,形成“东林党争”。
黄巢之乱
唐朝末年所爆发的民变,唐朝赖以维系的江南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113
五代十国
唐亡后,在黄河流域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同时,各地也陆续出现多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五代十国可视为唐末藩镇割据的扩大与延续。
113
市舶司
始设于唐代,类似今日的海关,以管理海路贸易。
83
宗法制度
西周实施的制度。各级贵族以嫡长子继承其身分,称为“大宗”,其余诸子则称为“小宗”。透过血缘的亲疏,确立彼此尊卑的关系,以维持政治与社会的和谐。
83
嫡长子
嫡长子就是元配所生的大儿子。
83
井田制
西周实施的土地制度。由贵族分配土地给农民,先将田地画一井字,周围8块为私田,由农民耕作,收获归农民所有,但仍要向贵族纳税。中间一块为公田,由周围8家的农民耕作,收获要交给贵族。
104
世族
汉代崇尚儒术,当时熟读儒家经书的人,常将对经书的见解传承给家族子弟,加上拥有任官的优势,往往世代垄断官职,因此逐渐形成以经学传家、累世当官的世家大族,称为“世族”。
105
九品官人法
以家世、才能、德行等项目评定士人的等级,分为九品,作为政府任用官吏的依据。
105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九品官人法选才标准演变成只重视家世,不重视个人才德,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113
节度使
唐玄宗时在边区设置节度使,握有军政大权。安史之乱以后,各地陆续增设节度使,他们各拥重兵,常常不听朝廷的号令。
113
牛李党争
唐朝后期朝廷的派系斗争,分别以牛僧孺、李德裕为代表的两个官僚集团之间的冲突,称为“牛李党争”。
113
藩镇
唐代,地方上的节度使拥兵自重,经常与朝廷对抗,形成藩镇割据。
113
105
清谈
是一种抛开现实、崇尚玄妙哲理的谈论。
106
玄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清谈的主要内容是易经、老子和庄子三部书,合称“三玄”。研究三玄的学问,称为“玄学”。
106
五斗米
道张陵创教时,规定入教者必须纳米五斗,称为“五斗米道”。
106
太平道
张角根据太平经创教,所以称为“太平道”。
106
重要名词
说明
页码
85
养士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贵族为了招揽人才或扩大自己的势力,会供养各式各样的人才,称为“养士”。
85
儒家
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学说之一,孔子、孟子与荀子是主要的代表人物。孔子的学说以仁为中心;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
86
道家
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学说之一,老子、庄子是主要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一切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擅长以寓言故事来解说人生哲理。
81
禅让
尧传位给孝顺的舜,舜再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后世美化这种传贤不传子的方式,称为“禅让”。事实上这是古代部落联盟推举领袖的一种制度。
81
青铜器时代
夏、商、周三代为使用青铜器的鼎盛时期,考古学家称为“青铜器时代”。
81
二里头遗址
位于河南偃师,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夏文化。
81
天干地支
中国古代搭配记日的方式,起源于商朝。“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28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所编撰,记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是颇具代表性的编年体通史。
129
胶泥活字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所发明,可以重新排版,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助于教育的普及。
129
重要名词
说明
页码
锦衣卫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关,监控臣民言行。
133
廷杖
明太祖时,只要朝臣使他生气,或犯有过失,就在殿廷上杖打朝臣,称为“廷杖”。
86
墨家
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学说之一,创始人是墨子。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
86
兼爱
墨家的重要主张,就是对人的关爱没有亲疏远近的差别,是一种不分彼此的大爱。
86
非攻
墨家的重要主张,墨子认为战争会造成天下大乱,因此反对战争,主张“非攻”。
86
法家
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学说之一,集大成者是韩非。韩非主张国君要用法、术、势来统治臣民。
114
飞钱
飞钱是唐代发展出来的汇兑制度。商人把货币(以铜钱为主)存入经营这项业务的富户或政府机构,取得收据。之后到目的地再凭收据换回货币。
114
禅宗
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即使不出家,也可以悟道成佛,广泛获得知识分子的信仰。
115
怛罗斯之役
唐玄宗时,唐朝的军队与大食(阿拉伯帝国)交战于怛罗斯,结果唐军战败,许多士兵被俘,其中有些原是造纸工匠,中国的造纸术因而西传。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位于长江流域下游。
80
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的陶器以彩绘陶器为主,又称“彩陶文化”。
80
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的陶器以黑陶为主,又称“黑陶文化”。
80
半穴居
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主要的住屋形式。
80
干栏式
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主要的住屋形式。
80
三皇五帝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合称“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合称“五帝”。
91
楚汉相争
项羽的楚军与刘邦的汉军,互相争战,史称“楚汉相争”。
92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武帝实施的措施,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
92
外戚
皇帝母亲、妻子的亲属,如太后、皇后的父亲、兄弟等。
93
光武中兴
东汉光武帝结束动乱,中兴汉室,史称“光武中兴”。
93
黄巾之乱
东汉末年,张角以宗教聚众,起兵叛乱,因其信徒皆头戴黄巾,故称为“黄巾之乱”。
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所开创的治世。
111
坊市制度
唐代中期以前,坊(住宅区)、市(商业区)之间筑墙区隔,画分明显;坊、市都有固定的开放与关闭时间。
111
科举
由士人自行报名参加考试,考取者得任官职,称为科举制度。
111
玄武门之变
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不满,双方各树党羽。后来李世民在宫廷入口的玄武门发动政变,射杀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事变后,李渊将皇位传给李世民。
86
重要名词
说明
页码
秦始皇
秦王嬴政消灭六国,统一天下,自称为“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91
万里长城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为了抵御北方的外族,纷纷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燕、赵、秦的长城加以连结,即“万里长城”。
91
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除医药、占卜、种植等书外,民间所有书籍一律烧毁;又因方士(修道、炼丹以成仙者)、儒生批评秦始皇,遂将涉及的方士、儒生四百余人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112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治世。
112
天可汗
唐太宗击灭东突厥后,西北各族君长纷纷归顺,并向太宗上“天可汗”的尊号,意思是普天下的君主。
112
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12
开元之治
唐玄宗所开创的治世。
112
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胡人将领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起兵叛唐,攻占长安,史称“安史之乱”。
133
文字狱
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多次从文人的文章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而且往往牵连许多人,称为“文字狱”。
133
靖难之变
明惠帝进行“削藩”,燕王朱棣不满,起兵反抗,攻陷南京,惠帝失踪,燕王自立为帝,是为明成祖,史称“靖难之变”。
133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元朝时,明成祖重新疏通,使南方物资顺利输往北方,成为明清两代重要的经济命脉。
135
倭寇
倭寇最初主要是指日本所组成的海盗集团,活动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北部沿海一带。16世纪以后,他们转向中国东南沿海劫掠,组成分子除了日本人以外,实际上绝大多数为汉人,但中国官方仍统称为倭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2
新旧党争
北宋,朝廷大臣形成反对新法的“旧党”,和支持新法的“新党”两个阵营,彼此攻击。
122
靖康之祸
女真族建立的金国于宋钦宗靖康2年(1127年)挥兵南下,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灭亡。
123
驿站
元朝在各地广设“驿站”,促进了欧亚等地的贸易与货物的流通。
126
交子
首度出现于北宋,四川商人所发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
附录1重要名词索引
第二篇 中国的历史(上)
重要名词
说明
页码
北京人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年代距今约50万年前,他们住在山洞里,使用打制的石器,靠采集与捕猎为生,并且已知用火。
79
山顶洞人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年代距今约2万年前,他们会用骨针缝制兽皮为衣;会制作多种饰品,具有审美观念;懂得埋葬死者,推测可能已有初步的宗教观念。
79
新石器革命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懂得磨制石器,开始饲养家畜、种植作物,并能烧制陶器。由于食物来源渐趋稳定,人们开始过着定居的聚落生活。这些重大的变革,考古学家称为“新石器革命”。
80
仰韶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位于黄河流域中游。
80
龙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位于黄河流域下游。
80
河姆渡文化
102
五胡十六国
永嘉之祸后,五胡与汉人在北方建立许多国家,其中比较重要的政权有16国,史称“五胡十六国”。
102
南北朝
东晋灭亡后,依序建立的宋、齐、梁、陈,合称“南朝”;结束五胡十六国统一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合称“北朝”。
102
六朝
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定都于今南京,史称“六朝”。
121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在酒宴中,劝说军队将领辞职,交出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121
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辽军南侵,真宗在宰相寇准建议下亲征,最后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许多银、绢。
121
冗官、冗兵
冗官是指官员人数过多,冗兵是指士兵人数过多。北宋每年必须支付巨额的官俸、军费,造成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