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讲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同步训练 岳麓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选择题
1.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
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 )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利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
3.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4.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这一现象体现了( )
A.共和派力量的强大 B.君主派力量的强大
C.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 D.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
5.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说明作者( )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6.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C.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7.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8.右图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体现其寓意的是( )
A.“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
B.“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
C.“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出现”
D.“现在有的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国王领导下的议会制”
9.“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这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其突出表现在( )
A.选举权方面 B.行政权方面
C.司法权方面 D.立法权方面
10.1871年帝国议会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
议员作为整个帝国人民的代表并不服从某一特定团体的特殊指示……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
联邦议会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帝国议会。
下列说法符合这些规定的是( )
A.帝国议会的行政权力非常广泛
B.帝国议会具有专制主义的典型特征
C.联邦议会对帝国议会拥有支配权
D.帝国议会有立法权但皇帝有否决权
1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
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觉近代化
D.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
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 )
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
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
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尔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
1742年,沃尔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的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
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
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
材料三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以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
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
——以上均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特点。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与议会、议会与内阁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政治的影响。
第6讲
1.C 本题考查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材料中“议会之母”是指英国议会制度;“驴象之争”是指美国两党制;“一票共和”是指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国家干预”指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是指古罗马法律,据此本题应选C项,这些涉及的论著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题干中的材料反映了英国、美国、法国的政治制度,另从“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即可判断C项正确。
2.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和所学史实,说明总统和议会之间权力的相互制约。
答案D。
3.A 依据材料,不难看出,法国共和制确立面临复杂的政治形势,也说明了法国共和制确立的道路曲折艰难。
C、D项与材料意思不符;1873年,巴黎公社起义已失败,B项也排除。
答案A。
4.C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根据所学,自1789年以来,法国长期存在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1785年宪法也只是共和派以微弱优势通过的;因此,宪法中关于总统和参议院权力的规定,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妥协,故C项正确。
5.C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用协商手段”,由此容易判断出C项正确。
6.B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普鲁士完成了德国的统一,A项错;宪法规定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普鲁士在帝国占有统治地位,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材料所述情况体现了联邦制特点,B项正确;据1871年宪法规定,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C项错;材料没有体现普鲁士专制的信息,D项错。
答案B。
7.B “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宪法赋予皇帝国家最高权力、帝国首相对皇帝负责、内阁大臣由皇帝任命,说明A、C、D不正确。
答案B。
8.B 图片的寓意是议会被君主操纵,反对君主无疑是自寻死路,暗喻议会没有权利,反映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专制本质,B符合题意,故选B。
俾斯麦在1862年9月被任命为宰相兼外交大臣后公开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要解决面临的问题,只有用铁与血。
材料中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建立,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A。
C项强调世俗王权与神权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排除C。
D项是对德国体制的赞许而不是讽刺,排除D。
9.D 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的特点之一就是议会由选举产生,掌握立法权。
德意志帝国的议会中联邦议会掌握实权但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可见德意志帝国的立法权实质上掌握在皇帝手里。
选择D项。
10.D 材料中“联邦议会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帝国议会”,说明德国皇帝具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议会有立法权。
答案D。
11.D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是根本对立的,A错;资产阶级追求的是自由、民主,B 错;容克即德国的贵族,有很强的封建性,他们是在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被迫转向近代化的,C错;D项正确。
12.C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对外宣战;而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的命令需由内阁部长副署,同时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
13.(1)王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或“王在法下”);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2)国王权力逐步被议会控制,成为“虚君”,议会逐步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与议会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
(3)内容:降低选民资格;增加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的选民人数。
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人阶级的斗争。
(4)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