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假如我是巨人》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
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欲,创新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3、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4、教具准备:
(1)、学生用具:美术纸、水彩笔、油画棒。

(2)、资料:有关巨人的童话故事短片、教学课件。

5、学具准备:
1、学生用具: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2、资料:童话故事片段、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图片:格列佛与小人国的人对比。

直观感受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做格列佛,他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巨人
假如你也是个巨人,你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1、播放《格列佛》视频,并带着问题看视频
一起看看:格列佛来到小人国的经历,你是怎么看出格列佛是个巨人的?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了格列佛是一个巨人?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格列佛与景物大与小的巨大对比关系让格列佛在小人国中变成了巨人。

2、出示图片:这个人在画面中大不大?添加其它景物之后有什么变化?
同一个人物与不同的景物对比给人大与小的感觉相同吗?(不同)3、小人国的人有多大呢?出示图片,用手比一比蒲公英的绒毛有多大,和小人国的人比起来,它们大太多了。

4、思考:大与小是一定的吗?生:发言
教师小结:(大与小是相对的在对比中产生。


5、出示图片:一起来看格列佛在小人国曾经有过哪些奇遇?画面中是怎样表现出巨人之巨大,小人国的人小的?(同桌2人互查)
6、观看视频:格列佛与小人国的人民一起唱起胜利之歌!说一说:你是通过哪些地方看出格列佛之巨大,小人国的人小?这是一种什么方法?(比较,对比)
7、你能总结一下大人国、小人国的人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吗?
在小人国里景物很小;在大人国里景物很大。

二、艺术实践:
1.假如你是一个巨人,来到小人国里,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

用绘画或剪贴结合的方法表现自己创造的巨人童话故事。

展评活动时讲给同学听。

2.技能提示:画面中明确大小对比关系、前后遮挡。

画面中巨人与周围景物和人的大小关系、
遮挡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三、作品展示活动:
1、小组内展示评价作品:
2、小组集体在全班内展示作品:画面中巨人与周围景物和人的大小关系、遮挡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创编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谁的想象力更丰富?
(六)课后拓展
你还能用哪些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巨人形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用“对比”方法让学生体验大与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在备课时强调对比什么,怎样比,对比的结果和实践过程,条件的变化存在哪些因果关系等。

“哪一个是巨人?”“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根据学生的思考发言,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出巨人的形象,为了能让每位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表现巨人。

在设计创作的时候,学生所设计出的故事新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
意识,能够明确的展示出对比中产生大与小的差异。

这节课的导入设计简洁实用直接切入正题。

评价时学生小组内互相展示环节能在相对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小组展示,让评价活动引领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对比产生大与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