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历史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阳县第二中学2016年秋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
历史试题
命题人:徐海东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3分,共计9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
”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B.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
C.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D.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
3.“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
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
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
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
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
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D.是农业灌溉机械的重大改进
4. “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
自是历代皆踵行之。
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
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
”下列对该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
B. 垄断食盐经营的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
C. “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D. 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5.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
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场战争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
由此可见咸丰帝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
7.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这段材料反映了
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D.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8.右面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
这一战争
A.体现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成果
B.表明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C.成为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
D.推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
9.1922年10月,中共党员杨匏安曾指出:“中国是一个资
本主义发达(展)最落后的国家,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军阀官僚手里,目前革命第一步,就是打倒封建特权。
为增大革命势力起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应联合作战,这是毫无疑义的。
”下列对杨匏安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成为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B.揭开了国民大革命的序幕
C.富有创见的探讨了革命战略和策略D.第一次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10.民国二十八年冬,政府军训部曾编译一书,并附有训令:“查……为长期抗战,消耗敌人兵力,争取主动地位,富有弹性之战法。
……适应现阶段之需要,应在敌侧后发动……打击。
惟国军干部对此尚欠普遍与深刻之研究……随令颁发,各部队学校一体研究,俾利实用,而歼敌寇为要。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富有弹性之战法”指游击战B.国民党重视防御阶段的军事培训
C.游击战成为抗战唯一作战方式D.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抗战的士气11.1928年5月10日《大公报》刊登了明星啤酒公司的广告:“国货啤酒,商标马棋,中
西医士,迭经化验,众口一词,卫生妙剂,功能杀菌,开胃健脾。
”结合时代背景,对以上文字认识正确的有:①提倡国货是当时的社会思潮;②时值民族工业的春天,中国企业以广告的形式扩大销路;③说明西方文明的传入,推动了中国人饮食的变化;④民族工业的活跃,部分地得益于当时政府鼓励工商业的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12.康有为“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尤遭戏侮,斥为臀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的这一号召
A.推动了近代“断发易服”的序幕B.已经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C.推动政府全面颁布剪辫易服法令D.推动中国男子更换近代发型
13.1877年《申报》专栏《津门纪略》记载说:“乡间妇女至沪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
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
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
”这一描述实际上反映了() A.作者对女子出外做工持反对态度B.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传统道德的崩溃
C.《申报》以宣传传统思想为宗旨D.近代城市生活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
14.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
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
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
”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要加大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列宁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是错误的
C.保存私营经济,利于形成竞争机制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营经济发展
15.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分子受到打击。
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
这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16.“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7.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
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
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
”这说明中国
A.和平共处不称霸 B.尊重差异求合作 C.加强团结不结盟 D.区域互利谋发展18.“梭伦建议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债务,不光是市民所欠公债,也包括市民之间的私债,这样既能重新给已经成为奴隶的那些人自由,也让所有财主取消掉了他们之间的烂账。
”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
A.解放奴隶,基本铲除贵族特权B.取消烂账,彻底消除城邦矛盾
C.废除债奴制,有效缓和社会矛盾D.解放劳动力,加快资本主义发展
19. 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
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
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 强调法律至上
B. 限制公权滥用 C.维护公民平等 D.追求司法公正
20.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
下列与其对应的分别是
A.意大利、法国、荷兰B.葡萄牙、英国、美国
C.英国、意大利、德意志D.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21.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工业革命的需求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22. 曾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
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
A.推行两党制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实行三权分立
D.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
23. 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
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中“明显地
改变”的是
A. 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B.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D.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
24.1931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31%。
1933年春,美国又有4000家银行倒闭,引起资金外逃,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储备锐减,于是美国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
其它国家也纷纷宣布货币贬值。
这些国家宣布货币贬值是为了
A.刺激出口B.强化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
C.缓和危机激化的社会矛盾D.恢复银行信用
25.下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③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6.《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巩固苏维埃政权
27.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有句名言:“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下列不能体现普京意思的是
A恢复往日强大的实力B苏联解体是一个历史悲剧
C理性地总结苏联解体的历史D恢复往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28.在当今世界新旧格局交替之际,中国①关于人权的主张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③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④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东盟各国也遭受重大损失,它们除了加强内部的团结之外,还可能向下列哪一机构求援?
A B C D
30.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此观点反映了
①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苯大题共3小题,满分30分。
每题各10分。
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31. (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中国大清皇帝康熙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材料三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
材料四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材料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3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各有何特点?(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列举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2分)
(4)根据材料五,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2分)它的颁布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什么意义?(1分)
32.(10分)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美国对经济的积极干预……充分发挥凯恩斯主义的
财政赤字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大力刺激经济的增长……逐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经济的机构,通过立法手段将政府经济干预深入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争夺世界霸权,政府将经济与军事生产相结合,庞大的军工生产和军事开支成了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的经常化的手段之一。
——陆月娟《二战后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1980年竞选胜利的里根,身边聚集了一批经济顾问,有弗里德曼、格林斯潘、
拉弗、里斯顿、麦克拉肯等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经济学家。
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
……——赫伯特·斯坦《总统经济学》
材料三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既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有所创新,人们称之为
新凯恩斯主义或克林顿经济学。
就是把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在一起。
——刘绪贻《新凯恩斯主义对美国经济的现实影响》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践行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措施与效果(3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经济政策取得的显著成就的时代原因。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发展的关系。
(1分)
33.(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 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萃,皆中。
由校书
郎佐宣歙、西川幕府。
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
……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
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材料三 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
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
为之。
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
今群
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
故台辽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
二万万之款,不赔于朝廷,而赔于八股。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革?(2分)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2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1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1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把清廷割地赔款都归咎于八股取士,你是怎样理解的?(1分试说明
理由。
(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改革与人类文明的简单认识。
(2分) 射阳县第二中学2016年秋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 历史试题(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 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
(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二、材料解析: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历史试题答案
1-5DDDBB6-10BDACA
11-15CADCA16-20ABCBD
21-25BCCAA26-30ACBDC
31.(1)表现: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注重为国家献身。
(3分)(2)材料二特征:皇帝一人掌握国家权力(君主专制)。
材料三:议会掌握国家权力(2分)(3)表现: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分)成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分,列举其中任一条给2分)
(4)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分)意义:是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初步基础。
(1分)
32. (1)措施:财政赤字(扩大政府开支);健全干预经济机制;经济与军事生产相结合。
(2分)效果: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1分)
(2)变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1分)
原因:经济“滞胀”;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凯思斯主义)失灵:“福利国家”制度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分)
(3)特征:多种理论综合基础上的创新.(1分)
原因:“新经济”的出现:两极格局瓦解;全球化(区区域化团化)趋势加强(2分)(4)关系: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来源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1分)
33.(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2分)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任意两点得2分)
(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1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1分)
(3)理解:有一定道理,但过于偏颇。
(1分)
理由:八股取士造成国民愚昧落后,人才匮乏。
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而不应仅仅归咎于八股取士。
(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4)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都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部分,没有优劣之分。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
(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