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对“以人为本”观念的实践——以建德市寿昌镇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chnology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对“以人为本”观念的实践
—以建德市寿昌镇为例
常靖,田波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52)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在“两美”浙江的背景下,以浙江省建德市寿昌镇为例,将“以人为本”观念作为指 导核心,针对小城镇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小城镇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研究,以期为其他地区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参考的经验,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城镇特色;以人为本
1背景
自“十八大”以来,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房乱建、线乱拉、道乱 占、摊乱摆、车乱开等秩序乱象是目前我国小城镇的“集镇通 病”。

为解决小城镇在发展中暴露的问题,加快推进“两美”浙 江建设,浙江省于2016年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提上 议程。

寿昌作为建德中心镇之一和西部副城,是一个拥有1800 年历史的古老集镇。

寿昌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初名新昌,晋太康元年改为寿昌,寓意永寿恒昌。

寿昌镇赶上了此次小城镇建设的新时代潮流,于2017年8月成为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中的一员。

为此,寿昌镇政府以将寿昌镇打造成为“全省 一流,杭州领先,建德特色”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为目标,实现集镇环境的全面提升。

本次环境综合整治中,将“以人为本”的建设精神作为基础,塑造具有寿昌本土特色的城镇形象。

2策略
通过对寿昌社会、经济及地域文化等因素进行分析,认为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核心,同时 深人挖掘寿昌本土的历史文化,以此来造就“望得见山看得见 水记得住乡愁”的寿昌风貌。

2.1追溯寿昌百姓的记忆
“天下西湖三十六,寿昌西湖占其一”。

寿昌西湖始建于唐昭宗景福二年,由寿昌县令戴筠下令开凿了面积约为400m2的人工湖,意在灌溉东郊农田,所以人工湖建成之后又辟一条渠道,从东到西直贯街市中心,以前百姓称之为“市 沟”。

距西湖建成千年之后,清朝晚期的拔贡叶诰书看到的已 是残缺的西湖,于是写下“何日筹资疏浚后,沙淤石积一时空”的诗句,表达了对重现西湖美景的期盼。

到了民国23年,县长 李馀发动民众疏浚了西湖,用以蓄水灌溉农田,并在西湖的湖 面上重建了一座六角亭。

近些年,寿昌西湖因年久失修变得泥沙淤塞、发黑变臭,湖面大半以上被水泥板覆盖,成为一条饱受百姓垢病的市井龙须沟。

西湖水系全域整治成为寿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
[作者简介]常靖,工程师,E-mail:1016069109@q q.c o m 核心,关乎寿昌百姓福祉。

本次整治中,全线疏通改造西湖水系,完善沿水街两侧的雨污分离和截污纳管,强弱电下地,同时通过清淤泥、垃 圾,生物活性化等处理,引镇区西侧童家溪及寿昌江水人城,从而保证水街的水源质量。

将西湖水面拓宽逾1 〇〇〇m2,恢复 了六角亭与九曲桥,并新建与其对景的西湖戏台遏云楼及西湖茶楼戴筠楼,共同形成西湖文化广场的核心景观。

全长逾 1 000m的西湖水街沿线,拆、改、建相结合,打开水街的水域空间并新建配套的景观休闲空间;并沿着寿昌镇志的历史脉 络,按照修旧如旧的建筑手法,恢复西湖水系两侧居民的市井 生活,重塑寿昌的核心灵魂。

西湖水街整治工程作为杭州市“百千万行动”市领导领衔 破解课题,不但改善了寿昌百姓的生活环境,更恢复了优美古 朴的生态环境。

治水兴业、西湖显姿的做法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见图1)。

图1寿昌西湖改造前后对比
2.2挖掘寿昌本土历史
在整治过程中,挖掘寿昌历史、厚植本土文化,可以有效避免小城镇改造建设中出现的“千镇一面”问题。

为此,建设 项目体现“留得住乡愁,延续乡音乡情”主题显得格外重要。

①抢救性修复洪家厅、翁宅、蒋宅等10余处历史建筑,在解放 南路、溪边路、中山路步行街打造彰显浙江地方特色的“浙派 民居”和沿街商铺;②设计建立寿昌善孝文化、名仕文化的展
i r a m H宅-13
6
Technology
示基地——
周宣灵王庙、三元宰相坊、徐庄进士坊等。

1)
会通桥唐代寿昌县令戴筠命人建造西湖后,于湖东
建跨湖石拱桥,即现在中山路与水街交汇处。

相传,明代文人 李台和胡同文在此石拱桥相识,交谈甚欢并将两人子女促成 姻缘。

为此,百姓将这座石拱桥称作“会通桥”。

20世纪60年 代为方便车辆同行,改石拱桥为平板水泥桥。

本次改造中在原 桥址处将会通桥用老石料以古法复建,并在其旁立“聚贤亭”, 塑李台和胡同文铜像,记述会通桥的历史。

2)
周宣灵王庙会通桥旁在唐朝时期有一座观音庙,后来
在南宋时为纪念孝子周雄而改建为周宣灵王庙。

周雄尽孝尽 忠,继承和发扬了孝道文化,所以周宣灵王庙又俗称孝子庙。

新中国成立后在土改中,周宣灵王庙被民众作为商铺使用。

此 次根据周宣灵王庙的建筑结构特点,将原有的二进式建筑进 行恢复,同时结合2个天井为内部展陈功能重新设计,并依据 寿昌当地建筑风格与庙宇建筑特性新建了门头与马头墙,使 其整体风格和谐。

修复周宣灵王庙的目的在于弘扬中国优秀 的孝道文化,以及为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助 力,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

2.3营造人文关怀的场所
作为寿昌镇老地标的南门广场,是寿昌老集镇的核心区 域,也是整个寿昌脏、乱、差集中体现的地块。

在拆除广场周边 区块的违章建筑后,植人具有寿昌古镇文化的地标牌楼,建设 徽派建筑风格的市民活动中心、城镇展览馆、城镇综合智慧指 挥中心等,使老广场成为一座集文化休闲、娱乐商业为一体的 综合性民俗文化广场。

整治后的南门广场,彻底解决了该区块卫生秩序混乱的 顽疾,改善了周边居民百姓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寿昌的整体品 质(见图2)。

图2南门广场改造前后对比
2.4建立便民服务设施
1)状元廊桥解放南路与溪边路交口处有1座用预制水 泥板搭建的寿中桥,经结构鉴定后确认此桥为危桥,需要拆除 重建。

为方便民众出行,于原有寿中桥下行13m 处先新建状 元廊桥,建成后再拆除原寿中桥。

为打造具有浙西古韵的滨江景观,同时为民众提供并营 造可行可憩的休闲步道场所,新桥设计为全长12〇m 、桥身主 体宽5m 局部宽7m 的五孔石木廊桥(见图3)。

图3
状元廊桥改造前后对比
状元廊桥的建造既方便两岸居民的生活往来,又助力寿 中学生奋发图强,同时也将成为居民的避暑纳凉胜地,并成为 寿昌旅游的新景点。

2)
地下停车库寿昌镇区一直没有大面积的公共停车场,
所以车乱停、道乱占现象严重。

借着本次南门广场建设的契 机,于广场下新增地下停车场7 000m 2,有效地缓解了老镇区 核心区块停车难问题。

3)
公共卫生设施为提升寿昌百姓的生活品质,本次整
治中,新建与改造8处公共卫生间、9处垃圾房。

3
成果
2018年4月,寿昌成功举办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现场会,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肯定,同年5月被列人2018年 度省级样板镇创建名单。

在硕果颇丰的金秋十月,寿昌以免 考形式通过省级小城镇综合整治验收,是浙江省第一个以免 考形式通过验收的乡镇。

小城镇整治的相关做法相继得到了 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与批示,并获得当地百姓的普遍赞誉 (见图4)。

图4
寿昌夜景
(下转第150页)
C8H-137
Technology
4布局理念与总体策略
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理念要遵循空间资源开发建设的一定规律,同时考虑到现有城市格局。

将地面规划视为地下空间规划布局理念的基础,将地下空间资源和地上空间资源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总体规划时,综合考虑此区域整体空间的功能性,有机整合未来空间与现有空间,在充分体现人与自 然互融的同时,保障整个有机整体空间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然而城市地下空间功能设计主要是各项功能构成要素关系互相交织的有机整合,如地下办公、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娱乐及地下配套等是一种整合城市空间状态的系统设计。

总体 策略应把握在论证的基础上,明确发展定位(地下空间功能要素构成),首要原则应遵循保证功能要素有机的整体性。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在城市的开发建设 中地下空间规模会日趋完善,现阶段我国在开发建设与规划城市地下空间中存在很多问题,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布局理念 及总体策略相一致、充分论证空间协调性是城市空间有机整合的重要保证。

5结语
城市空间与地下空间有机结合配置构成有机的城市功能体系,应确保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原则,建议采 取结合开发原则尽量避免空间资源的极大浪费及管线迁移返工。

对于一二线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出参考性的
开发模式,在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中潜力十分巨大,在布局理
念及总体策略上应及时跟上步伐,使地下空间更具有现代化
及协调性,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相信地下空间是未来城
市空间的主战场,可以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利用“十三五”规划[EB/O L].https:///
view/accb87e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3.html,
2016.
[2]钱七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地下
空间,1998(2) :69-74,126.
[3]罗颖,李蕾.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化综合利用—
—以中关村 东升科技园二期为例[J].城市住宅,2019,26(4): 15-19. [4]李春.城市地下空间分层开发模式研究[D].上海:同济
大学,2007.
[5]王海滨.绿色生态建筑视域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J].城市住宅,2019,26( 4):20-22.
[6]宿晨鹏.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
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7]朱合华,骆晓,彭芳乐,等.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发展
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7,19(6): 12-17.
(上接第137页)
4结语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我国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可操作 性、可实施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小城镇实现社会经 济转型发展和空间有机更新的内在要求。

面对新型城镇化和乡
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历史性契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显得 尤为迫切。

寿昌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对“以人为本”观念的实 践,是对当前中国小城镇环境整治进行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成 功的探索,希望能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全国积极推广 起到弓丨领和借鉴意义,促进新的城乡人居空间构建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勇,崔建甫.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J].城市规
划,2004,28(8) :54—59.
[2]张蕊,杨豪中,杜乐.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历史风貌
区的共生性保护研究—以陕南汉阴县为例[J].建筑
与文化,2016(6):169-171.
[3]赵莹,李宝轩.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4(3):8-11.
[4]雷旭升.基于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分类的路径研究[J].
城市住宅,2019(7):105-107.
[5]李坤,李冰.美丽乡村传统风貌与环境整治提升规划研
究—
—以北京大兴区赵县营村为例[J].城市住宅,2018, 25(6):23-29.
[6]杨保军.回归“人”之本意的新型城镇化[J].居业,2014
(10): 64-67.
[7]肖秋云,刘仁义.小城镇道路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初探[J].
小城镇建设,2009(12 ):94-96.
r a m a宅-i s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