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实践哲学发展脉络及其当代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马克思实践哲学发展脉络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实践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系统阐发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驱动力,批判了以往哲学家片面强调理性的倾向,提出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为中国革
命和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实践观、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完整形态。
早期的实践观,是在马克思还在德国修读法学和哲学时期的思考中形成的,他批判德
国黑格尔哲学对思维的夸大与独立,认为人类是处在一定物质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者,生产
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所以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和动力。
而后在资本主义日益发展和阶级矛盾加剧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唯物史观,认
为人类社会是由于物质生产活动的需要而开始的,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阶级斗
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同时,他对庸俗唯物论和形而上学唯心论进行了批判,为
唯物史观的发展打下了哲学基础。
最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探索社会现象、认识论和伦理学等方面提出了大量的理论和
实践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其中的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及其发展的动力,社会的
目的是为了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唯物史观证明了社会的历史性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对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当代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于中国推进实
践创新、发展生产力、推进文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马克思实践哲学也有一些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例如,如何在
实践创新与科技进步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如何更好地
推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思想,及时总结和借鉴其中的经验,推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