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学》考试试卷(8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学》
课程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判断题(70分,每题5分)
1. 胡萝卜和萝卜都是十字花科植物。

()
答案:错误
解析:胡萝卜属于伞形科,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萝卜为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

2. 金缕梅科和杜仲科是单种科。

()
答案:错误
解析:金缕梅科非单种科。

3.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大孢子叶球,后者有心皮。

()
答案:错误
解析: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后者种子有果皮包被。

4. 裸藻门中的无壁类型为自养植物,而具壁类型行腐生生活或动物
式营养。

()
答案:错误
解析:裸藻门中的具载色体的种类为自养型,而无载色体的种类行腐
生生活或动物式营养。

5. 胡桃(核桃)的果实为坚果,包被坚果的“外果皮”并非来自子房。

()
答案:正确
解析:胡桃(核桃)属于胡桃科植物,果实近于球状,无毛,为坚果,外果皮由苞片和花被发育而来。

6.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是颈卵器。

()
答案:错误
解析: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是颈卵器和精子器,其中,颈卵器是
雌性生殖器官,精子器是雄性生殖器官。

7. 疏花疏果是解决了“源大库小”问题。

()[兰州大学2011研]
答案:错误
解析:疏花疏果解决了“源小库大”的问题。

8. 生长素的化学式是C10H9O2N。

()
答案:正确
解析:生长素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化学式是C10H9O2N。

9. 长日照植物是指日照长度必须超过12小时的诱导后才能开花的植物。

()
答案:错误
解析:
10. 裸子植物茎的木质部中含有导管。

()
答案:错误
解析:绝大多数裸子植物茎的木质部中不含有导管。

11. 姜科和兰科植物花的唇瓣都是由雄蕊变态而来的。

()
答案:错误
解析:
12. 所谓无籽果实就是经过单性结实产生的不含种子的果实。

()
答案:错误
解析:并非所有的无籽果实都是单性结实的产物。

有性生殖过程中,胚发育受阻也可形成无籽果实。

13. 侧根起源于根的内部组织即内皮层,因此把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
答案:错误
解析:侧根起源于根的内部组织中柱鞘。

14. 真菌既不含叶绿素,也无质体,是典型的异养生物。

()
答案:正确
解析: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不含有叶绿素和质体,无法通过光合作用提供自身体所需的能量。

2、名词解释(60分,每题5分)
1. 生物群落的结构
答案: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的水平分化和镶嵌现象,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地形的起伏、光照和湿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各个地段生物种群的分布和密度的不相同。

解析:空
2. 大型叶
答案:大型叶是指叶片中的叶脉具有各种分支,形成各种复杂脉序,
叶迹自中柱分出时形成叶隙,具有叶柄的叶。

大型叶为进化类型的叶,蕨类植物中仅真蕨类为大型叶,其是顶枝起源,为较进化的类型。

解析:空
3. 单性结实
答案:单性结实是指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就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性结实的果实里不产生种子,形成无籽果实。

单性结实包括子房不经
过传粉或任何其他刺激,形成无籽果实的营养单性结实和子房必须通
过诱导作用才能形成无籽果实的诱导单性结实两类。

解析:空
4. 世代交替
答案:世代交替是指生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有规律地交
替进行的现象。

植物的有性世代从孢子开始,到由其萌发形成配子体,并行有性生殖产生配子;无性世代从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开始,到由
其萌发形成孢子体,直至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

解析:空
5. 双受精
答案:双受精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
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通常两个)融合形
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

双受精后由合子发育成胚,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

解析:空
6. 孢子叶球
答案:孢子叶球又称孢子叶穗,是指孢子叶按一定序列着生在茎枝的
末端或叶腋所形成的球果状或穗状结构。

在蕨类植物中,孢子囊在小
型叶蕨类植物中是单生在孢子叶的近轴面叶腋或叶子基部。

孢子叶球
相当于裸子植物的球花。

解析:空
7. 藻殖段
答案:藻殖段是指由于丝状体中某些细胞死亡或形成异型胞,或在两
个营养细胞间形成双凹形分离盘,以及机械作用等将丝状体分成的多
个小段。

每个藻殖段发育成一个丝状体。

藻殖段是在成丝状结构的蓝
藻营养繁殖中起主要作用的小体,由数个细胞组成。

解析:空
8. 双光增益效应[兰州大学2011研]
答案:双光增益效应是指红光和远红光一并照射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

红降现象和双光增益效应表明,光合作用是由两个光化学反应联合完
成的:吸收红光的光系统Ⅱ(PSⅡ)和吸收远红光的光系统Ⅰ
(PSⅠ)。

这两个光系统以串联的方式协同作用完成光合作用的光反
应过程。

解析:空
9. 质外体[厦门大学2014研]
答案:质外体是指植物体内共质体以外的部分。

共质体是指通过胞间连丝联系在一起的原生质体。

质外体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死细胞的细胞腔。

整株植物的质外体是连续的,是养分运输的重要途径,并有贮存和活化养分的功能。

解析:空
10. 亚种
答案:亚种是指在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产生差异的种群。

同种生物不同亚种之间可以交配繁殖,产生可育后代。

亚种由于进一步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而发展成为新的物种。

解析:空
11. 无限花序
答案:无限花序又称总状类花序、向心花序,是指在开花期内,可随花序轴的生长,不断离地产生花芽,或重复地产生侧枝,每一侧枝顶上分化出花的花序。

其开花的顺序是花轴下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开向中心,如油菜的总状花序。

解析:空
12. 生活史
答案:生活史又称生活周期,是指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地循环的全部过程。

对于种子植物而言,从种子开始至新一代种子形成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种子植物的生活史或是生活周期。

解析:空
3、填空题(85分,每题5分)
1.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两个节之间的部分称为。

银杏植株具有两种枝条,节间显著伸长的枝条称为;节间短缩甚至难于分辨的枝条称为。

叶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叶柄痕迹,称为。

叶痕内的点线状突起称为。

顶芽开展时,外围的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痕迹称为。

答案:节|节间|长枝|短枝|叶痕|维管束痕|芽鳞痕
解析:
2. 草莓的食用部分是它的,凤梨的食用部分是。

答案:花托|花序轴
解析:草莓,原产南美,各地栽培,果熟时花托肉质化,供食用。

凤梨成熟时花序轴肉质化,可供食用。

3. 异层地衣的构造可分为、、和四个部分。

答案:上皮层|藻胞层|髓层|下皮层
解析:
4. 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形成是在形成的,蔗糖的合成是在中进行的。

[湖南农业大学2012研]
答案:叶绿体基质|细胞质
解析:叶绿体基质含有还原CO2与合成淀粉的全部酶系,是形成淀粉的场所。

叶绿体被膜上有多种转运蛋白,将光合中间产物磷酸丙糖运
送至细胞质,在细胞质中,经过一系列转化合成蔗糖。

5. 松柏纲植物因孢子叶常排成状,又称。

答案:球果|球果植物
解析:松柏纲植物孢子叶球单性,同株或异株,孢子叶常排列成球果状,又称球果植物。

6. 植物细胞中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和;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和;
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答案: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中心体|核糖体
解析:
7. 葫芦科植物果实特称果,伞形科植物具果,十字花科植物具果,
豆科植物具果,壳斗科植物具果,菊科植物的果实为果。

答案:瓠|双悬|角|荚|坚|瘦果
解析:葫芦科植物果实为瓠果,稀蒴果。

伞形科植物的果实为双悬果,成熟时分离成2分果,悬在心皮柄上。

十字花科植物的果实为长角果
或短角果。

豆科植物具有单心皮的雌蕊,形成荚果。

壳斗科植物的果
实为半包或全包坚果。

菊科植物的果实为连萼瘦果,顶端常具有宿存
的冠毛。

8. 光敏色素以和两种形式存在。

答案:红光吸收|远红光吸收
解析:
9. 核膜由两层单位膜构成,两层膜之间的空隙称为,双层膜上内外
连通的孔道称为。

答案:膜间腔|核孔
解析:
10. 为植物分类学所利用的细胞学资料包括染色体的、、和染色体
行为。

答案:数目|大小和形态|减数分裂和配对
解析:细胞分类学是利用细胞学特征进行生物分类的学科。

又称细胞
系统发育或核系统学,实质上仅基于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减
数分裂和配对与行为的分析。

11. 从蕨类植物开始植物体已经有了、、的分化,茎中有了的分化。

生活史中体和体均可独立生活,但是占优势,配子体又叫做。

答案:根|茎|叶|维管组织|孢子|配子|孢子体|原叶体
解析:蕨类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了真正的根、茎、叶。

茎中有了维管组
织的分化,而且孢子体和配子体都可独立生活。

配子体又称原叶体。

12. 根瘤是和的共生结构,常见于科植物;菌根是和的共生体,主
要有两种类型,即和。

答案:根|根瘤菌|豆|根|真菌|内生菌根|外生菌根
解析:
13. 被子植物的均无独立生活能力,终生寄生在上,结构上比裸子
植物更,的简化在生物学上具有进化的意义。

答案:雌雄配子体|孢子体|简化|配子体
解析:
14. 种子植物常见的分枝方式有、两种。

[湖南农业大学2010研]
答案:单轴分枝|合轴分枝
解析:
15. 水生的真蕨植物的孢子囊生于。

答案:孢子果内
解析:水生的真蕨植物的孢子囊生于孢子果内。

16. 赤霉素最显著的生理效应是促进和。

答案:细胞分裂|节间伸长
解析:
17. 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和五部分。

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和。

答案:花柄(花梗)|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雄蕊群|雌蕊群
解析:
4、实验题(5分,每题5分)
1. 玉米矮化病毒能显著抑制玉米植株的生长,因而感染这种病毒的玉米植株非常矮小。

你推测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

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假设,该实验不能是用化学方法测定植株中赤霉素的含量。

答案:(1)实验步骤
①选取若干株长势基本相同的被矮化病毒感染的玉米幼苗,平分成两份,标记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组(实验组)幼苗喷施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乙组(对照组)幼苗喷施等量的蒸馏水。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测量两组玉米植株的平均高度。

(2)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如果甲组玉米植株的平均高度明显高于乙组,则说明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

②如果甲、乙两组玉米植株的平均高度相差不大,则不能说明病毒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

解析:空
5、简答题(30分,每题5分)
1. 试举例说明伞房花序和伞形花序的异同。

答案:伞形花序和伞房花序都属于无限花序,伞房花序和伞形花序的异同及举例如下:
(1)伞房花序和伞形花序的相同点
开花期间其花序轴可继续生长,不断产生新的小花,开花的顺序是在花序轴基部由下向上或由边缘向中间陆续进行。

(2)伞房花序和伞形花序的不同点
①伞形花序
花轴缩短,大多数花自花轴顶端生出,各花柄近于等长,各花常排列成一圆顶形或一平面上,开花顺序由外向内,如人参。

②伞房花序
着生在花轴上的花,花柄长短不等,下部的花柄较长,越向顶端花柄越短花差不多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如梨、苹果。

解析:空
2. 根据所学生理知识,简要说明从远方引种要考虑哪些因素才能成功?[江西农业大学2015研]
答案:从远方引种要考虑以下因素才能成功:
(1)被引植物对温度的需求。

在南、北方地区之间引种时,必须了解品种对低温的要求,北方的品种引种到南方,可能因当地温度较高而不能满足它对低温的要求,致使植物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实,从而造成损失。

(2)被引植物原产地与引种地的光周期差异以及收获目的。

短日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推后,对于以果实或种子为收获目的的植物,如果引种成功,应选择早熟品种;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短日植物,应引种晚熟品种,提高其产量。

(3)注意原产地与引种地的土壤pH、土壤微生物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特别是同纬度应该着重考虑此因素的影响。

解析:空
3. 植物细胞中有哪些细胞器?简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答案:(1)植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
①双层膜的细胞器
有质体(又分为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三种)、线粒体。

②单层膜的细胞器
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圆球体、微体等。

③无膜结构
有核糖体和微梁系统。

(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①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a.被膜
为双层单位膜。

b.类囊体
由基粒和基质片层组成。

基粒是由许多类囊体垛叠形成的绿色颗粒状结构。

基粒与基粒之间由一些类囊体连接,这些类囊体称为基质类囊体或称基质片层。

在类囊体膜上分布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四种色素,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

c.基质
含有DNA、核糖体、蛋白质、脂类、淀粉及许多与光合作用有关
的酶,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

叶绿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进行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②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a.被膜
为双层单位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许多管状或板状突起的嵴。

b.基质
在两层膜之间和中央腔内,充满着以可溶性的蛋白质为主的基质,内膜及其所形成的嵴上均分布有电子传递颗粒(又称基粒);基质中
含有许多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DNA、核糖体、蛋白质、脂类等。

线粒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进行呼吸作用,提供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要。

解析:空
4. 简述C3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三大步骤及每个步骤的作用。

[厦门
大学2009研]
答案:C3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分为羧化、还原和再生3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作用如下:
(1)羧化反应
CO2必须羧化固定成羧酸才能被还原,羧化阶段完成了从无机物
向有机物的转化。

羧化反应的过程:在酶催化下,5C的核酮糖1,5二磷酸(RuBP)结合羧化1个分子CO2,生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快速水解成2个分子3C的3磷酸甘油酸(3PGA),即卡尔文循环中第1个稳定的中间产物。

(2)还原反应
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形成的ATP和NADPH携带的能量经过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转储于糖类中,完成了光合作用的储能过程。

还原反应的过程:3PGA在酶的催化下消耗1个分子ATP,变为1,3二磷酸甘油酸(DPGA),随后又被NADPH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GAP),即CO2的还原阶段。

GAP可异构为磷酸二羟丙酮(DHAP),二者统称为磷酸丙糖。

磷酸丙糖是叶绿体中光合碳同化的重要产物。

(3)RuBP再生
从GAP经历3、4、5、6、7碳糖的一系列反应再生成RuBP的过程,称为RuBP的再生阶段。

RuBP再生可以保持接收CO2,维持卡尔文循环继续运转。

解析:空
5. 绿藻和陆生植物共有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陆生植物和绿藻的关系比较密切,得到了表型性状方面的证据支持,两者共有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成纤维素的蛋白质环
植物和绿藻在质膜上都有一种具有特点的圆形蛋白质环,这个蛋白质环合成细胞壁上的纤维素微丝。

(2)具有过氧化物酶体酶
植物和绿藻的过氧化物酶体都含有能尽量减少因光呼吸而丢失有机产物的酶。

(3)具有带鞭毛精子的结构
陆生植物的一些物种有带鞭毛的精子,其结构和绿藻的精子非常
相似。

(4)形成成膜体
在陆生植物和某些绿藻中,分裂细胞的子核之间形成成膜体,在
成膜体的中间形成细胞板,细胞板产生新的横壁将子细胞分开。

解析:空
6. 秦仁昌教授(1978)将蕨类植物门分为哪几个亚门?请各举一例,并指出其主要特征。

答案:秦仁昌教授将蕨类植物分为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松叶蕨
亚门、楔叶蕨亚门、真蕨亚门5个亚门,分别举例如下:
(1)石松亚门
石松,茎匍匐,孢子叶集成孢子叶球,孢子叶与营养叶异形,孢
子壁具有网状或颗粒状纹饰。

(2)水韭亚门
水韭,孢子体为草本,形似韭菜,叶具叶舌,孢子叶近轴面生长
孢子囊,孢子有大小孢子之分。

游动精子具鞭毛。

(3)松叶蕨亚门
松叶蕨,孢子体分根状茎和气生枝,无真正的根,仅有假根,小
型叶,孢子囊生在枝端,孢子同型。

(4)楔叶蕨亚门
木贼,有根、茎和叶的分化,茎有明显的节与节间之分,小型叶
轮生成鞘状,孢子叶球毛笔头状,孢子同型或异型,周壁具弹丝。

(5)真蕨亚门
蕨,孢子体有根、茎和叶的分化,茎为根状茎,有分枝,横卧地下,大型叶,幼叶拳卷,2~4回羽状复叶,孢子囊以孢子囊群的形式生于孢子叶的背面,孢子同型。

解析:空
6、论述题(10分,每题5分)
1. 试述水分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

答案:水分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如下:
(1)植物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细胞含水量在70~90,使原生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的正常地进行,如根尖、茎尖。

如果含水量减少,原生质便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2)植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
水是光合作用的直接原料,水参与呼吸作用,参与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

水对生物大分子的构象有重要影响。

(3)水是植物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以及物质吸收、运输的介质
细胞中物质的代谢和运输、细胞间的信号传递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溶在水中后才能进行。

(4)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关系使细胞具有膨压,膨压使细胞保持紧张度,维持植物体的挺立姿态,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都与水分供应有关,缺水影响生长。

(5)有利于植物的生命活动
①水分子具有极性,所以水分子具有稳定原生质胶体的作用。

②水有很大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有利于物质吸收和运输。

③水有很高的比热和汽化热,有利于调节体温,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④水能吸收红外光,对可见光吸收少,有利于光合作用。

(6)水是植物温度的稳定剂
水分子具有较高的汽化热和比热容,这些特性可使植物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

高温条件下,植物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一部分水分,以降低其体温,避免高温的伤害。

解析:空
2. 论述根和茎的次生生长过程。

答案: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的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细胞分裂、生长、分化使器官增粗的生长称为次生生长。

根和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如下:
(1)根的次生生长
①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a.维管形成层的发生
最初发生在初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组织中,初为条状,后逐渐向
左右两侧扩展,至初生木质部脊处,该处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原来条状形成层互相连接成为完整的连续的形成层环,但初为凹凸不
平的波状,后由于形成层条状部分向内形成的组织较多,最终使形成
层成为圆环形。

b.维管形成层活动
产生轴向系统和径向系统。

轴向系统即次生维管组织,包括次生
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主要进行纵向运输。

径向系统即维管射线,从
形成层处向内外贯穿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维管射线主要进行横向运输,次生木质部的水分和无机盐经过维
管射线运至形成层和次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的有机养料可以通过维
管射线运至形成层和次生木质部。

②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活动
a.木栓形成层的发生
最早发生在根的中柱鞘,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进行切向分裂,向外产生木栓,向内产生栓内层,与木栓形成层共同组成周皮,起次
生保护作用。

b.木栓形成层的活动
中柱鞘部分的木栓形成层活动一段时间就停止了,以后的木栓形
成层逐渐内移,可达次生韧皮部。

(2)茎的次生生长
①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a.维管形成层的发生
维管形成层由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共同组成,束中形成层来
源于原形成层,位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束间形成层是由
维管束之间的相当于束中形成层位置的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而形成。

b.维管形成层活动
维管形成层由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组成,前者主要进
行切向分裂,产生茎的轴向系统,包括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进
行纵向运输;后者细胞分裂产生径向系统,即维管射线,主要进行横
向运输。

②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a.木栓形成层的发生
第一次木栓形成层在不同植物中有不同的起源,可能起源于表皮,紧接表皮的皮层细胞,皮层的第二、三层细胞,近韧皮部的薄壁组织
细胞转变。

b.木栓形成层的活动
当第一个木栓形成层活动停止后,新的木栓形成层再形成,其发
生的位置依次深入,最深可达次生韧皮部。

木栓形成层活动的结果是
产生周皮,但是在树干的局部部位木栓形成层向外不产生木栓,而是
形成胞间隙发达的补充组织,形成皮孔,从而保证树干预外界的气体
交换。

解析:空
7、选择题(29分,每题1分)
1. 杜仲的花为()。

A.无被花
B. A和B
C.单性花
D.单被花
答案:B
解析:项,是指被子植物花的一类,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项,无被花是指既无花萼又无花冠的花。

项,单被花是指只有花萼或花冠其一的花。

项,杜仲的花没有花冠和花萼,只有雄花。

2. 以下各项,不是种群在群落中分布类型的是()。

A.水平分布
B.间断分布
C.垂直分布
D.时间分布
答案:B
解析:群落中各种生物所占据的空间及时间各有不同,因而各种群落都有一定的结构,表现为种群在其中的分布。

这种分布有空间上的分布,包括垂直分布、水平分布和时间上的分布,并有时表现出时辰节律。

3. 某类低等植物,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甲壳质,这类植物应是()。

A.绿藻
B.真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