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原核藻类
浮游生物zxhu200801
![浮游生物zxhu200801](https://img.taocdn.com/s3/m/235098e39e31433239689332.png)
羽纹藻属Pinnularia
单细胞或连成丝状群体。壳面椭圆形至披针形,两侧平行。中轴区宽, 有时超过壳面的1/3,常在近中央节和极节处膨大。壳面具横的平行的肋纹。 带面长方形,色素体2个,片状,位于细胞带面两侧。
布纹藻属(双缝藻属)Gyrosigma
细胞狭而扁。壳面 S形。壳缝在壳中线上,也呈S 形。从中部 向两端逐渐尖细,末端尖或钝圆。中轴区狭,S形,中央节处略膨 大。花纹为纵横线纹十字形交叉构成的布纹。带面披针形。色素体 2块,片状。
二、分类
蓝藻门下设一纲,即蓝藻纲yanophyceae (也称粘藻纲Myxophyceae或裂殖藻纲 Schizophyceae)。 包括色球藻目、管胞藻目、瘤皮藻目、颤藻目、 念珠藻目和多列藻目。
平裂藻属Merismopedia 藻体的细胞排列十分整齐,通常两个细胞两两成对,两对 一组,4个组成一小群,集许多小群而成一平板状群体。群体 扁平、整齐,由一层细胞组成,当群体中的细胞不断增加而不 断裂时,其群体可因扩展而弯曲,甚至作扭曲状。细胞分裂面 有两个。群体中细胞数,颇不一致,有32、64以至数百、上千 个。
丝状体直或各种形式 弯曲。丝状体上的细胞宽 度常一致,很少向末端变 细的。藻丝单一或汇集成 柔软的、粘化的团絮状群 体。衣鞘水化,不明显。 异 形 胞 为 胞 间 位 ( 只 有 A. echinospora端生)厚壁孢子 一个或排列成小链,远离 异形胞或与异形胞直接相 连。异形胞间生可与拟项 圈藻相区别。
三、分 类
仅一纲隐藻纲,分五科,我国记载一
科。
蓝隐藻属 Chroomonas 细胞长卵形,椭圆 形、近球形、圆柱形或 纺缍形。前端斜截或平 直,先端钝圆或渐尖, 背腹扁平,2条鞭毛不等 长。纵沟或口沟常不明 显。色素体多为1个,也 有2个的,盘状,边缘常 具浅缺刻,周生,呈蓝 色到蓝绿色。细胞核1 个 ,位细胞下半部。常 见是尖尾蓝隐藻 Chroomonas acuta ,细 胞长7-10µ m,宽4.5- 5.5µ m。
第十三章原生生物界I第16次课(08年普生)
![第十三章原生生物界I第16次课(08年普生)](https://img.taocdn.com/s3/m/2e9a9ff79e314332396893e8.png)
第十三章原生生物界I 思考题1、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三方面?2、原生生物与动物、植物的最大区别是什么?3、如何理解原生生物的细胞器与高等生物的细胞器不同?4、原生动物门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们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一类?原生动物的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5、原生动物有哪几个重要的类群?主要特征及代表种类?6、你怎样理解鞭毛纲最原始,而纤毛纲结构最复杂?7、什么叫原植体?真核藻类是生物自然分类的单位吗?8、真核藻类有哪些共性?9、真核藻类有哪些生态学意义?第十三章原生生物界(Protista)一、基本特征:简单、复杂、多样二、原生生物的类群:(一)原生动物亚界主要特征和类群(二)真核藻类主要特征和类群原核生物、病毒植物界真菌界粘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从原生生物开始,构成各种生物个体细胞都是真核细胞;原生生物与植物、动物的最大区别是没有组织分化。
菌物界一、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1、原生生物是最简单的真核生物:真核,无组织分化1)细胞核有核膜包围,有核仁分化,是真核细胞;主要包括(三方面)原生生物是最简单的真核生物原生生物的细胞结构复杂(全能性)原生生物生活环境和营养方式多样①具一个细胞核种类:大多数鞭毛虫,肉足虫,单细胞藻类;②具多个细胞核种类A)细胞内各个细胞核功能无差别B)功能有差异,纤毛虫大核:营养(生长)小核:繁殖2)单细胞原生生物细胞核数量和“分工”多细胞原生生物有组织分化?3)“多细胞”原生生物①由几个到上万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与原核群体不同)如:盘藻,4~16个细胞;团藻,上万个细胞,褐藻……。
②细胞出现了原始的功能分化;有性生殖过程中,一部分细胞分化成:大配子体、小配子体。
2、原生生物细胞结构复杂——?原因:“生活所迫”(无组织和细胞分化,还要进行如高等动植物似的各种生命活动);细胞作为原生生物的“个体”→有特殊“细胞器”分化;“细胞器”相当于原生生物执行不同功能的“器官”(与亚细胞结构的细胞器不完全等同)。
藻类知识点总结
![藻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7233a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5.png)
藻类知识点总结藻类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原生生物,以光合作用为能源,通常生长在水中。
由于其微小且难以观察,很多人并不了解藻类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藻类的知识点,包括藻类的分类、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生态功能、应用价值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内容。
一、藻类的分类藻类是一类原生生物,按其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可以分为原始藻门(Primitive Algae)和真核藻门(Eukaryotic Algae)两大类。
1. 原始藻门原始藻门是原始的藻类群,包括了一些具有较古老生物特征的藻类,主要包括了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裸藻门(Pyrrhophyta)和拟菌藻门(Euglenophyta)等。
这些藻类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原始的特征,并且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2. 真核藻门真核藻门是真核生物的藻类群,包括了褐藻门(Phae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红藻门(Rhodophyta)和黄藻门(Xanthophyta)等。
这些藻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真核生物的特征,其生物学特点和生态功能与原始藻门存在一定差异。
除了按照进化树的位置进行分类外,藻类还可以按照其形态、生态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例如,按照生活环境的不同,藻类可以分为海洋藻类和淡水藻类;按照形态的不同,藻类可以分为单细胞藻和多细胞藻等。
二、藻类的生物学特征藻类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征,这些特征使其在自然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藻类的生物学特征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细胞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特征等。
1. 形态特征藻类的形态特征非常多样,可以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丝状、片状等形态。
藻类的形态特征与其生活环境和生物学习性密切相关,不同形态的藻类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
2. 细胞结构藻类的细胞结构简单,通常包括细胞膜、质膜、叶绿体、核糖体等结构。
藻类的细胞结构与其光合作用的能力密切相关,光合作用是藻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因此细胞结构对藻类的生存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5ff5c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3.png)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 试述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与国民经济进展中的意义?2. 如何才能学好植物生物学?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名词解释原生质与原生质体染色质与染色体质膜与膜系统胞间连丝传递细胞细胞周期微管束通道细胞纹孔后含物二、简答题1.简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2.简述植物细胞汲取矿质元素的方式及过程。
3.简述植物的复合组织。
4.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要紧区别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重要意义?三、思考题1.从输导组织的结构与构成来分析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高级?2.分生组织与成熟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一、名词解释上胚轴与下胚轴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外始式与内始式叶迹与叶隙根瘤与菌根分蘖与蘖位年轮树皮凯氏带芽鳞痕离层泡状细胞叶镶嵌共质体叶枕射线二、简答题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含哪几部分?有胚乳种子与无胚乳种子在构造上有什么不一致?2.什么是种子的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3.根尖能够分为什么区域?其特点是什么?生理功能是什么?其相互联系是什么?4.侧根是如何形成的?简要说明它的形成过程与发生的位置?5.根的初生结构横切面可分为几部分?属于什么结构?6.一棵"空心"树,为什么仍能活着与生长?7.什么是茎尖、茎端、根尖、根端?各有何区别?8.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是如何的?9.简述水分从土壤经植物体最后通过叶散发到大气中所走的路程。
10.旱生植物的叶在其构造上是如何习惯旱生条件的。
11.简述叶与芽的起源过程。
12.如何区别单叶与复叶?13.通常植物叶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这有何优点?沉水植物的叶为什么往往不存在气孔?14.什么是中柱?中柱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三、思考题1.什么是枝条?通常茎有什么分技的形成?熟悉分枝的形式对农业或者园艺整枝修剪工作上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
2.根、茎、叶都有什么变态?什么变态的营养器官要紧具有储藏的作用?它们在有用上的价值如何?试举例说明。
十三章节藻类植物小结
![十三章节藻类植物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46297fcc22bcd127ff0c99.png)
(二)藻类植物体的演化
❖ 藻体结构的演化: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由简单-复杂,由自由游动 -不游动,以营固着生活的规律进行。
❖ 单细胞在营养时期具鞭毛,自由游动,最简单最原始的类型。 ❖ 由此向几个方向发展: 1、具鞭毛能自由游动的群体和多细胞体:如团藻属。 2、藻体失去鞭毛,不能自由游动的方向发展。
第二支系:以叶绿素c为光系统II的主要集光系统,包括 隐藻门、甲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
第三支系:以叶绿素b为光系统II的主要集光系统,包扩 原绿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
谢谢大家!
(1)藻体是单细胞或非丝状群体,如绿球藻目。在这一类型中,有的种 类在营养时期,细胞核能分裂形成多核,如绿球藻。由此向多核体方向 演化。 (2)丝状体(分枝或不分枝)和片状体,如丝藻、刚毛藻和石莼等。它 们中多数是营固着生活或幼时固着。沿着这条路线进化,可分化为具有 匍匐枝和直立枝的异丝状体型或具有类似根、茎、叶的枝状体。
十三章节藻类植物小结
(一)藻类细胞的演化
细胞核的进化:原核-中核-真核 约35—33亿年前,原核藻类——蓝藻 15—14亿年前,真核出现 近来发现甲藻和隐藻细胞的核质为中核
细胞质的进化:不具各种细胞器-演化到有细胞器 细胞机能的进化:不分化到分化有各种特殊机能的细胞
单细胞和部分群体类型的藻类中,如衣藻细胞是无分化, 兼有营养和生殖两种功能。
❖ 17亿年前后,丝状体蓝藻和丝状体,异形胞。
❖ 15-14亿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真核藻类出现。
❖ 远古代晚期-古生代志留纪藻类植物急剧分化、 发展、繁衍时期。
❖ 藻类植物的亲缘关系、各类群的演化规律表现在 色素、细胞、体形、繁殖、生活史等多个方面。 有人根据色素的差异,将藻类分为三条演化路线:
藻类
![藻类](https://img.taocdn.com/s3/m/a12d5c8171fe910ef12df84c.png)
藻体形态: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细胞壁:主要为肽聚糖;外面有果胶酸和粘多糖构成的胶质鞘
光合片层:叶绿素a,藻胆体
光合产物:蓝藻淀粉、蓝藻颗粒体
繁殖方式:①营养繁殖:细胞裂殖、藻殖段
②无性生殖:厚壁孢子、内生孢子、外生孢子
生境和分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海水中也有
二、真核藻类:
绿藻
硅藻
生活史类型
单倍体单世代(衣藻)、二倍体单世代(松藻)、世代交替(石莼)
二倍体单世代(无孢子纲:鹿角菜、马尾藻)、世代交替(水云同形、海带异形)
世代交替:孢子体、配子体(紫菜);配子体、果孢子体、(四分)孢子体(江蓠、多管藻)
分布
淡水和海水
淡水和海水
绝大多数分布于海水中
绝大多数分布于海水中
叶绿素a、b,叶黄素,胡萝卜素
草绿色
颗粒状、板状、块状
叶绿素a、c,墨角藻黄素,硅藻黄素
黄绿色或金棕色
小盘状、带状
叶绿素a、c,墨角藻黄素
褐色
颗粒状,类囊体单条排列
叶绿素a、d,胡萝卜素,叶黄素,藻胆素
红色
光合产物
淀粉
金藻昆布糖和油
褐藻淀粉、甘露醇
红藻淀粉,红藻多糖
鞭毛
等长, 2条、4条或多条
精子有1或2条
褐藻
红藻
植物体
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多核体
单细胞、群体
全部多细胞,丝状体、叶状体、管状体、囊状体,有组织分化的植物体
单细胞、丝状体、叶状体、枝状体、壳状体
细胞壁
纤维素
外层硅质,内层果胶质
内层纤维素,外层褐藻胶,还含有褐藻糖胶
内层纤维素,外层藻胶(琼胶、卡拉胶、海萝胶等)
生物教学中藻类种类及其意义
![生物教学中藻类种类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990730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4.png)
生物教学中藻类种类及其意义生物教学中藻类种类及其意义藻类植物一般都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能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原植体植物.藻类植物体在形态上是千差万别的,它能适应各种生态环境,广泛地出现在生产生活中,课本中也应用了很多次.例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中涉及到了水绵;原核细胞中的模式生物蓝藻;观察叶绿体用到了黑藻叶;群落演替中出现的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地衣;深海物种多样性中出现的珊瑚虫和藻类的共生体珊瑚礁等.由于出现的种类多,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于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混淆一些藻类的类别及特点,对藻类相关的环境问题的本质及应用理解不够.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一、藻类的种类1.原核藻类这类藻类由原核细胞构成,以细胞直接分裂的方法繁殖,还可以产生孢子或者进行无性生殖.原核藻类包括全部的蓝藻纲,蓝藻纲分为球藻目、管胞藻目和颤藻目.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常见的原核藻类有蓝藻、颤藻、蓝球藻、念珠藻、发菜、鱼腥藻等.2.真核藻类真核藻类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繁殖方式多种,有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等.真核藻类包括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甲藻门、金藻门、红藻门、黄藻门、褐藻门.课本中常见的有黑藻、硅藻和绿藻门里面的水绵、衣藻、团藻、轮藻、伞藻、小球藻等.生活中常见的有紫菜、石花菜、海带等.3.如何辨析藻类细胞结构在高中生物课本中出现了很多藻类,没有具体的划分哪种属于原核,哪种属于真核,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出现的用途,辨析其细胞结构.比如: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用黑藻叶观察叶绿体,体现黑藻有除核糖体之外的细胞器,说明黑藻是真核藻类.在细胞核具有的功能资料分析中,用两种伞藻做了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表明了伞藻有细胞核,所以伞藻也属于真核藻类.在叶绿体的功能资料分析中,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来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这个实验中,水绵独特的带状叶绿体会给学生很深的印象,当然对于记住它是真核藻类也会有所帮助.例如,关于蓝藻与黑藻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有双层膜包被的细胞核B.均以DNA为主要的遗传物质C.在线粒体内膜上都发生电子传递过程D.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生产者这道题中涉及两种类型的藻类,蓝藻是讲原核细胞时的模式生物,黑藻是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所以属于真核藻类.有了这样的概念后,这道题就容易判断了.二、与藻类相关的问题1.身兼荒漠开发先锋与土壤沙化诱因的两种角色发菜发菜其实是蓝藻的一种,它能用无机碳和无机氮合成有机碳和有机氮,对改良荒漠土壤,繁衍其他生物有着重要意义.发菜被誉为"开发荒漠的先锋'.由于发菜跟"发财'谐音,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特别喜欢它,不惜以重金购买馈赠亲朋或制作佳肴,从而导致发菜的价格一路攀升.受到利益的驱使,很多人去草原搂发菜.一耙搂下去,地表的土层全部散开,地表上较浅的植物一搂而尽,就连扎根较深的荆棘、驼绒藜也受到了破坏,使草原植被受到大面积破坏,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加速了草原沙化和一些珍稀物种的灭绝,导致草原风灾和旱灾程度加重、沙尘暴的加剧.2.现代生物进化的奠基者和水华赤潮的始蛹者蓝藻当原始的蓝藻诞生后,它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O2,使生物代谢由厌氧型进化为需氧型.由于需氧型代谢比厌氧型代谢能量利用效率高,需氧型生物的出现使地球上的生命活动更趋活跃,生物进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此外,由于大气圈中氧气增多,在平流层形成能够吸收大部分紫外线的臭氧层,使地球表面除海水对生物起到庇护作用以外,又增加了一层保护层,从而为古生代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所以说蓝藻不仅是现在环境的开创者,也是后来生物发展的铺路石.然而"水体的癌症'水华赤潮是由蓝藻、硅藻、绿藻等引起的,蓝藻引起的最普遍.由于人们过量施用化肥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所流入水域的氮、磷等元素积聚,这样就会引起藻类的迅速繁殖,使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华和赤潮可存在营养物质的循环,使得水体难以自净,破坏野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同时使水中的溶解氧量逐渐降低,从而导致水中的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大量窒息死亡.有些次生代谢产物通过食物链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厌氧细菌大量繁殖,使水体中的硫和氮被还原成硫化氢、有机硫化物和氨气,使水变臭,影响生活饮用水源.3.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者和海岸线的保护者珊瑚礁在藻类和珊瑚虫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它们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使得珊瑚礁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藻类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氧、糖等营养物质,同时消耗珊瑚排泄的代谢产物维持生长.珊瑚礁是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它在维持自身动态平衡的同时,承担着调节海洋环境,提供海岸保护,阻挡沉积物的功能;通过固氮作用进行海洋氮的循环利用,通过生物作用维护CO2和Ca的收支平衡;调节热带亚热带海洋种群食物链的平衡等.由于全球变暖等原因,珊瑚与藻类之间的共生关系被打断,藻类不得不离开珊瑚礁环境,失去了藻类的珊瑚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那里的生物多样性也将锐减,从而造成系统的崩溃.整个食物链的起始点生产者受到了破坏,当然珊瑚礁无法再继续维持平衡.4.藻类、真菌的共生体和初级演替的拓荒者地衣地衣是多年生植物,是由一种藻和一种真菌组合的复合有机体.地衣中的藻类多为绿藻和蓝绿藻.大部分地衣是喜光性植物,要求新鲜的空气,对二氧化硫相当敏感,所以生态学上,地衣常被当成一种空气品质的指标.地衣能忍受长期的干旱,干旱时休眠,雨后恢复生长,也能忍受寒冷的环境.当它生长在峭壁或岩石时,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再加上自然界的风化作用,使岩石表面变为土壤,为以后的群落演替创造条件,因此,地衣被称为植物演替的先驱者和开拓者.藻类让人们又恨又爱.多种蓝藻能固定大气中氮,适于作稻田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藻类还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较完备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是优良的食品,如发菜、葛仙米、地木耳等.在水环境保护中,可以利用蓝藻吸收工业废水中氮、磷和其他化合物,降低含量,会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同时藻类过度又会引起水污染.为了更好地利用藻类这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舍弃传统经济模式,走生态经济之路,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考虑环境承载力,也就是要遵循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第六章原核藻类
![第六章原核藻类](https://img.taocdn.com/s3/m/d95adbe1998fcc22bcd10d86.png)
Prokaryotic Algae
Chapter outline
Section 1 原核生物与原核藻类
Section 2 蓝藻门
Section 3 原绿生物
Section 1 原核生物与原核藻类 (Prokaryote) (Prokaryotic Algae) I.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karyotic cells and Eukaryotic cells:
(1)Unicellular prokaryotic organism 单细胞体,细胞结构为原核细胞结构 (2) Pigments: chlorophylls and bcarotinoid 光合作用色素:chl-a, chl-b,类胡萝卜素,不含藻 胆素。
地球氧气的制造厂———原绿球藻 原绿球藻是海洋微生物中的一种,这种单细胞微生物是 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每升海水中就含有大约1 亿个原绿球藻细胞,它们是海洋中真正的统治者。原绿球藻 这种单细胞微生物个头都很小,只及人头发丝直径的百分之 一,体内约有170万个碱基对, 构成了约1700个基因。尽管这 些细菌非常小,但它们能够在海洋的上层随海浪浮动,在海 洋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碳循环及食物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 的角色,承担了海洋中近一半的光合作用。原绿球藻放出大 量的氧气,为地球大气层的氧气含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 许多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重要保证。它们每年还要从大气中吸 收100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总量的三分之 二。所以,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没有海洋微生物就没有地球 生命的存在。
原核细胞 1. Size 2. Cell wall 较小(1—10微米) 肽聚糖 真核细胞 较大(3—100微米) 纤维素、果胶质、几丁质
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91f6301a6edb6f1aff001fc9.png)
藻类植物(原/真)在生物系统发育以及生物分类中的地位问题摘要:原核藻类植物早在大约25亿年前就已产生,后来在大约14~15亿年前又进化出真核藻类。
在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藻类植物的繁盛时期,蕨类、被子植物开始相继出现并迅速进入繁荣期,一直延续至今。
但是,藻类植物作为地球植物系统的一种初始形态,一直延续至今并不断地影响着我们。
由此可见,藻类植物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将在对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生活史等的介绍及比较上阐述对藻类植物在生物系统发育以及生物分类中的地位问题的见解。
关键词:原核藻类、蓝藻、原绿生物、真核藻类、生物系统发育、生物分类、起源进化正文一、原核藻类原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和原绿生物,下面将主要对蓝藻加以介绍,简略介绍原绿生物的分类现状。
(一)蓝藻蓝藻也称蓝绿藻(blue-green alga),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微生物学中则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
蓝藻藻体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单细胞、非丝状群体、丝状体等。
蓝藻均具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肽聚糖,与真细菌类相同。
蓝藻原生质体的中央区域为核区,核区中为遗传物质,即许多裸露的环状DNA分子,呈纤细丝状,没有组蛋白与之结合,无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称为原始核或原核(prokaryon),或称为类核(nucleoid)。
核区周围的细胞质通常称为周质,其中无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等,但有色素、核糖体,因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蓝藻的光合色素有3种,即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胆素,少数种类如蓝藻门的聚球藻(Synenchococcus PCC 7942)中发现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结合蛋白。
这与高等植物都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有所不同。
这里可以看出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为更好地利用资源、适应环境及自身结构所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应该与生物系统发育密切相关,但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我认为这应该是变异和优胜劣汰的结果。
th第八章原核藻类
![th第八章原核藻类](https://img.taocdn.com/s3/m/9442b35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2.png)
04
原核藻类的多样性和进 化
原核藻类的多样性
形态多样性
原核藻类在形态上表现出极大的 多样性,包括球形、杆形、螺旋 形等,每种形态都有其独特的适
应环境的方式。
生态多样性
原核藻类分布在各种生态环境中, 从淡水到海水,从热带到寒带,甚 至在极端环境中也有其踪迹。
生物多样性
原核藻类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也十分 丰富,包括蓝藻、绿藻、红藻等多 个门类,每个门类下又包含众多物 种。
特点
原核藻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 蓝素等光合色素,能够进行光合 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是 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产者。
原核藻类的分类
分类依据
原核藻类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生 殖方式、细胞结构以及基因序列等方 面的特征。
分类系统
原核藻类属于蓝藻门,根据细胞的形 态和生殖方式,可以分为颤藻目、念 珠藻目、席藻目等。
有性繁殖还能够促进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有助于物 种的进化和适应。
生活史类型
原核藻类的生活史类型包括单倍体和 二倍体两个阶段。单倍体阶段是指细 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而二倍体阶 段则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单倍体阶段通常是无性繁殖阶段,而 二倍体阶段则是有性繁殖阶段。不同 种类的原核藻类在不同的生活史阶段 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05
原核藻类的经济价值和 环境影响
经济价值
01
生物能源生产
原核藻类,特别是某些微藻,能够高效地将阳光转化为生物质和油脂。
这些油脂可以进一步加工成生物柴油或其他生物燃料,为可再生能源产
业提供原料。
02
营养价值
某些原核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纤维和各种维生素,可以作为
人类和动物的食物来源。特别是在食物短缺的地区,这些藻类可以作为
中国海洋大学植物生物学-5.6 藻类new
![中国海洋大学植物生物学-5.6 藻类new](https://img.taocdn.com/s3/m/a06069345901020207409cbc.png)
藻体形态 细胞壁 鞭 毛 生殖结构
光合产物及分布
2条,略等或不 单细胞(单 无胞壁 等长,自腹侧前 室) 端口沟伸出 纤维素板片 多2条,横沟1条 甲藻门 绝大多数单细 构成,多具 茸鞭型,纵沟 同上 1纵、1横沟 1条尾鞭型 Pyrrophyta 胞
隐藻门 单细胞,纵扁 Cryptophyta
多无壁,有 1条,2条,或 单细胞、群体 金藻门 的表质具硅 3条,顶生不 同上 Chrysophyta 或丝状体 质小鳞片、 等长或等长 小刺或囊壳 黄藻门
真核藻类光合器结构和光合色素比较
门
光合器 叶绿素类 胡萝卜素类 a, c 叶黄素类 + +(某些 甲藻) 藻胆素
硅甲藻素,甲 α、β、ε 藻黄素 硅甲黄素、多 甲藻素、甲藻 黄素等 墨角藻黄素、 硅藻黄素、硅 甲藻黄素 硅甲藻素等
2层叶绿体内质 隐藻门 网膜,2条类囊 Cryptophyta 体形成一束
石莼(Ulva) 藻体黄绿色,片状,膜质,两层
细胞,高10-15厘米。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藻体蓝绿色,管 状,膜质,丛生,主枝明显,分枝细长,高可达1米。
缘管浒苔 (Enteromorpha linza): 藻体绿色,片状,膜质,高 10-30厘米,边缘波状皱褶
• 光合色素:①叶绿素类:叶绿素a、b、c、d4种;
②类胡萝卜素类:5种胡萝卜素和多种叶黄素 ③藻胆素类:红藻、隐藻和甲藻中含藻胆素
• 叶绿体:含叶绿素a、b,呈绿色的光合器 • 色素体:含叶绿素c或d,呈褐、黄褐或紫红色的光合器
• • •
单细胞(单室) 多细胞(多室)孢子囊或配子囊,无不育细胞壁层 藏精器和藏卵器(轮藻),有不育细胞壁层
第三章藻类解读
![第三章藻类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3f096e03b3567ec112d8a73.png)
鱼腥藻属
该属和念珠藻属类似,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①本属的厚壁孢子常大量在异形 胞间形成,பைடு நூலகம்者仅形成少数厚壁孢子。②本属群体无坚韧定形的总胶被,念珠 藻有。
螺旋藻属
丽江程海湖(碱水湖)是世界三大、中国唯一出产天然螺 旋藻的地区,此外国内各地区的螺旋藻都是人工养殖的。 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含有铁、钙、 钾等矿物质,微量元素达17种之多,1克螺旋藻的营养成份 相当于1000克新鲜蔬菜、水果营养成份的总和。螺旋藻被 联合国卫生组织定为21世纪最佳保健品.
植物类群。
蓝藻的特性
(一)食用:念珠藻、螺旋藻 (二)固氮: (三)水华(Water bloom):微囊藻
一条鲢鳙鱼每长1公斤,就须吞食100至150公斤鲜蓝藻。
二、原绿藻门Prochlorophyta
• 1975年美国学者Lewin在加利福尼亚海湾海鞘类动 物泄殖腔中发现的: –单细胞、原核、细胞壁含胞壁酸 –含叶绿素a、b,不含藻胆素
(四)繁殖
• 营养繁殖:细胞分裂、藻体断离、繁殖小枝 • 无性生殖:产生无性孢子—游动孢子、不动孢子等 • 有性生殖:①同配生殖 ②异配生殖 ③卵式生殖
–合子或受精卵脱离母体,产生新藻体
真核藻类的生活史
• 生活史: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 的全部过程.
• 有四种基本类型: (1)生活史无生殖,仅有营养生长; (2)仅有一个单倍体植物体,行无性、有性生殖; (3)仅有一个双倍体的植物体,只有有性生殖; (4)有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与有性
• 光合色素:叶绿素a,β胡萝卜素和蓝藻黄素,藻胆 素
• 光合产物:蓝藻淀粉、蓝藻颗粒体、脂质颗粒等
• 异形胞:丝状蓝藻细胞列中的一种特殊细胞(壁厚, 颗粒物质溶解,淡黄绿色或透明状),功能:营养繁 殖,固氮
最详尽最清楚的藻类图谱(强烈建议收藏)
![最详尽最清楚的藻类图谱(强烈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903d4a2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5.png)
最详尽最清楚的藻类图谱(强烈建议收藏)qdgenyuanshuichan 众所周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鱼就是养水。
养水就是培养良好的藻类,对养殖动物起到供氧或者作为生物饵料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常见藻类做了一个统计,并且将其在显微镜下的特点整理出来,方便大家对藻类的学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蓝藻门蓝藻门的藻类多数属于害藻。
蓝藻是一种浮游生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容易在富营养化的水中大量爆发。
池塘中出现蓝藻时就应该提高警觉,可以通过在早期换掉上层水除去蓝藻。
如果使用了杀死蓝藻的药物,切记使用解毒药!蓝藻死后是有毒的,产生的毒素将会对养殖动物构成威胁。
蓝藻门由蓝藻纲组成,这里为大家介绍的常见藻类包括色球藻目的蓝纤维藻(指杆藻)、色球藻(蓝球藻)、平裂藻和微囊藻;颤藻目的颤藻、螺旋藻、席藻(胶鞘藻)和鞘丝藻;念球藻目的拟鱼腥藻、鱼腥藻和念珠藻。
色球藻目1、蓝纤维藻(指杆藻)群体胶被无色透明;淡蓝绿色至亮蓝绿色。
2、色球藻(蓝球藻)群体胶被厚,且单独都有衣鞘,背靠背的两个小球。
与平裂藻相比,排列较为散乱。
3、平裂藻每两个细胞两两成对,2对为一组,4组成一小群;个体胶被不明显。
4、微囊藻具伪空泡颤藻目1、颤藻没有胶质鞘或有极薄胶质鞘;以段殖体进行繁殖。
2、螺旋藻呈螺旋弹簧状3、席藻(胶鞘藻)群体分布。
与颤藻对比,有胶质衣鞘。
4、鞘丝藻有一段空的胶鞘念珠藻目1、拟鱼腥藻异形胞两端各一个2、鱼腥藻异形胞间生单个穿插3、念珠藻异形胞间生,长成串。
硅藻门硅藻门中的常见藻类比较多,而且多为益藻。
包括中心硅藻纲(中心纲)和羽纹硅藻纲(羽纹纲)。
一、中心硅藻纲(中心纲)圆筛藻目1、直链藻两细胞间有假环沟,两边具棘2、圆筛藻孔纹3、小环藻常见于淡水分外围和中央区4、漂流藻圆盘形,壳环面四周有薄而透明的翼状突,翼上有许多射出肋。
5、海链藻以一条胶质线相连成串,有的壳缘有刺。
6、骨条藻胞间以细刺连接7、冠盖藻胞间管状短链相连,胞壁有明显的六角形孔纹。
七年级藻类苔藓蕨类知识点
![七年级藻类苔藓蕨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6b120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2.png)
七年级藻类苔藓蕨类知识点藻类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水生生物,它们是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苔藓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植物,其生长的环境往往在潮湿的土地或者树皮上。
而蕨类植物则是一类古老的绿色植物,拥有着可观的体型和茂密的叶片。
一、藻类1. 藻类的分类: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组织结构,藻类可以分为原核藻类和真核藻类。
原核藻类中包括了细菌蓝藻和其他光合细菌,而真核藻类又可分为硅藻和甲藻、红藻、绿藻和褐藻等几种。
2. 藻类的生物学特性:藻类的生命体征与细胞结构较为简单,没有根、茎等特殊的器官,更多的是以色素和形态特征来划分。
藻类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进行光合作用以合成营养物质。
二、苔藓1. 苔藓的结构:苔藓一般分为丝状体、中肋和叶状体三部分。
其中丝状体就像是植物的顶上部分,负责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中肋则是连接丝状体和叶状体的部分;叶状体则是负责光合作用的部分。
2. 苔藓的特点:苔藓是一类早期的陆地植物,其光合器官还未发达。
它们环境适应性较强,可以在低温、干旱的环境中生长,而这恰恰也成为了它们在陆地上生存的关键。
三、蕨类1. 蕨类的形态特征:蕨类植物比较高大,它们的茎都有一种不宜消失的叫“根茎”,而叶子更是长得茂密而呈羽状。
由于该植物无花、无果,故需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2. 蕨类植物的分类:蕨类植物可分为鳞茎类、水生类、路边野菜类和观赏类等数种。
在不同的环境下,蕨类植物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机制。
结语藻类、苔藓、蕨类这三种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生态平衡中很重要的成分,也为绿色的自然景观增色添彩。
我们应该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分类,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们。
元古代藻类发展历程
![元古代藻类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26f4a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a.png)
元古代藻类发展历程
在元古代(38亿年前至2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藻类。
这些藻类生活在水中,以光合作用为能源生存。
元古代的藻类主要有原始蓝细菌和原始真核藻类。
原始蓝细菌是最早出现的藻类之一,它们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原始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释放氧气。
这些氧气会与地表和海洋中的铁离子结合,形成了氧化铁沉淀,形成了现在所见的“带铁红色地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真核藻类出现了。
它们也是单细胞生物,但拥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原始真核藻类不仅进行光合作用,还可以摄取有机物质进行吸收作用。
这种进化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生活得更好。
元古代的藻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它们不仅提供了足够的氧气,而且释放出了大量的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成为了后来生物的食物基础,促进了生物的进一步多样化和繁荣。
总的来说,元古代藻类的发展历程为地球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氧气和有机物质,为后来生物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在地质历史的长河中,元古代藻类是生命演化的重要里程碑。
第八章 原核藻类
![第八章 原核藻类](https://img.taocdn.com/s3/m/adfa6522aaea998fcc220e23.png)
Vauch.
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 et
Flah.
• 固氮:约150种能固氮,中国约30种,使稻增产7-
15%
• 放氢:缺氧条件下,固氮酶催化放氢
• 形成水华:鱼腥藻、微囊藻等能形成水华
水花
微囊藻
第三节
原绿藻门Prochlorophyta
• 1975年美国学者Lewin在海鞘类动物泄殖内发现 • 单细胞、原核、细胞壁含胞壁酸
• 含叶绿素a、b,不含藻胆素
• 夏威夷、墨西哥、澳大利亚、马绍尔、加勒比
• 1980年3月我国西沙群岛发现,海南岛也发现
• 意义:研究藻类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含叶绿素 a、b与绿藻、轮藻关系密切,真核细胞中的叶绿 体可能来自共生于细胞中的古代原绿藻
Oscillatoria
颤藻属
2、代表植物:
2、念珠藻属(Nostoc): 单列细胞构成不分支 的丝状体埋藏在公共 的胶鞘中,死状体中 有异形胞和厚壁孢子
念珠藻
异形胞
发菜
地耳
发菜
念珠藻属
Nostic
2、代表植物
3、鱼腥藻属 (Anabaena): 单列细胞构成 的丝状体,无 公共的胶鞘。 可固氮
异形胞
鱼腥藻
鱼腥藻属
2、代表植物:
4、螺旋藻属(Spirulina):单列 细胞构成不分支的丝状体。藻 体呈螺旋状。 蛋白质:50-70%;糖类:10-23%; 脂肪:1-7%; 钠、钾、钙、镁、磷、铁、锌、
螺旋藻属
南京江宁
螺 旋 藻 培 养
平裂藻属
蓝藻的经济价值和代表种类
• 食用:地木耳(地软、地达菜)Nostoc commune
原核藻类真核藻类解析
![原核藻类真核藻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207f2202020740be1e9b20.png)
5.1.3.3 放氢蓝藻
柱状鱼腥藻有异形胞,在光下将水水解产生氢和 氧。聚球藻和颤藻的微型蓝藻也有产氢能 颤藻属 Oscillatoria 多生于有机质丰富的湿地或 浅水中。 植物体是由一列细胞组成的 丝状体,不分枝,胶质鞘无或 不明显。 藻丝体能前后伸缩或左右摆 动,因而得名。
5.1.3.4 水华蓝藻
6.2.2 种类及分布
只有1个裸藻纲,本纲分2目:裸藻目和胶柄藻 目,40属800多种。多数分布在淡水中,是水 质污染的指示植物。
(1)裸藻属:(裸藻目) 细胞纺锤形或圆柱形,有 两根鞭毛,细胞内有许多 载色体,分布在近原生质 体表面,称边位载色体。
裸藻属
(2) 柄裸藻属:(胶柄 藻目)细胞有壁,无 鞭毛。以细胞前端附 生在浮游生物上。细 胞分裂时,子细胞分 泌出胶质柄,不脱离 母体,所以,常集合 成群体。有时细胞从 母体上脱离,可作短 暂游动(具单鞭毛)。
6.1.3 分类依据及类型
分类:裸藻门、甲藻门、金藻门、硅藻门、绿藻门、轮藻门 红藻门、褐藻门、黄藻门、隐藻门 藻类植物的形态; 鞭毛的有无、数目、着生位置; 细胞壁的成分; 载色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色素种类; 贮藏养分的类别; 繁殖方式; 生活史类型。
6.2 裸藻门(Euglenophyta)
蓝藻门、原绿藻门和绿藻门主要特征比较 门类 蓝藻门 原绿藻门 绿藻门 细胞核 原核 原核 真核 光合色素 叶绿素a、藻胆素 叶绿素a、叶绿素b 叶绿素a、叶绿素b
5.2.3 原绿植物发现的意义
由于原绿植物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有人曾根 据内共生理论,推测原绿植物可能通过内共生形成 真核生物的叶绿体。但是,通过16S rRNA的测序 比较发现,几种原绿生物并不是含有叶绿素a和叶 绿素b的绿色植物叶绿体的祖先。相反,原绿生物、 蓝藻类和植物的叶绿体都可能是来自于一个共同的 祖先。因此原绿植物的研究对于研究生物的系统发 育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原核生物与原核藻类 蓝藻门 原绿生物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特征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DNA 形态 小环状 分裂期凝聚成染色体 组蛋白 无 有 核 核膜 无 有 核仁 无 有 真核 无 有 有丝分裂 纺锤体 无 出现 着丝粒 无 有 减数分裂 无 大多数有 膜、细胞器 无或有一些薄片 有各种具膜细胞器 核糖体 有,沉降系数70S 细胞质中80S,细胞器中70S 鞭毛 由鞭毛蛋白组成,中空 9+2型 细胞壁成分 主要为肽葡聚糖 为纤维素,果胶质,几丁质等
最近,《科学》杂志的“来信”栏目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敏研究员的 一篇文章,用数据证明2007年无锡自来水嗅味的“元凶”不是蓝藻。 2007年初夏的无锡,人们一觉醒来发现自来水管中喷出的水带着刺鼻的气味,无法使用。与此同时,太湖蓝藻大面 积暴发,在局部地区已经形 成了“密不透气”的巨大污染团。无锡自来水发嗅事件引起国际科学界的关注, 2007年8月31日美国《科学》杂志“来信”栏目刊登了介绍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文章,作者指出“太湖水质问 题是由于蓝藻暴发所导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饮用水嗅味识别与控制技术研究,此次事件发 生后一直对太湖的水源水质进行了跟踪,掌握了第一手数据。为了澄清针对无锡自来水嗅味事件的一些误解, 特别是针对《科学》杂志上发表的那篇文章,该实验室杨敏研究员在《科学》杂志的“来信”栏目对一些问题 进行了“澄清”,他运用对当时太湖水质进行的多次抽样分析获得的一手数据,明确指出此次无锡自来水出现 的嗅味与一种称为“二甲基三硫”的物质有关。 ———澄清事实——— “基于我们掌握的数据,围绕‘蓝藻水华导致太湖地区自来水出现腥嗅味’以及‘太湖水中的藻毒素对人体健康 形成威胁’这两个说法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让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此次事件。”杨敏说。 嗅味物质不是蓝藻代谢产生 研究人员利用嗅味层次分析法和感官气相色谱法两种方法对污染水团、贡湖(沙渚)原水及管网末梢自来水中的嗅 味进行了识别和分析,发现此次嗅味事件的原因物质是以二甲基三硫为主的硫醚类物质,而不是通常蓝藻水华 暴发时产生的土霉味物质二甲基异崁醇或土嗅素。二甲基异崁醇和土嗅素主要是一些藻类通过代谢的途径直接 产生的,是世界各国湖库型水源地的主要致嗅物质。长期生活在这类地区的居民可能对这种嗅味已经习以为常。 但是,藻类不能通过代谢的途径产生二甲基三硫等硫醚类物质。这是一类主要由生物体蛋白质在缺氧腐败过程 中产生的一类具有腥嗅味的此类物质。 2007年太湖第一次出现蓝藻水华是在4月下旬,然而无锡饮用水出现腥嗅味是5月底到6月初之间。太湖每年都会 有蓝藻水华暴发,而且一年会有多次的水华暴发,但往年的自来水并没有出现今年这样强烈的腥嗅味。也就是 说,单纯的蓝藻水华暴发不会产生类似的嗅味问题。 “我们的文章只是说明,这次事件的主要嗅味物质是有机体腐败产生的二甲基三硫,与蓝藻水华暴发没有直接关 系。”杨敏说。“当然,蓝藻水华腐败后也会产生二甲基三硫,但是,即使如此,我们还需要关注是什么原因 导致蓝藻的突然死亡和腐败。”
原核生物的常见种类和常见形态
古细菌(产甲烷细菌)
细菌(耶尔森鼠疫杆菌)
蓝细菌(鱼腥藻)
球菌
杆菌
蓝细菌(螺旋藻)
第一节
–概念 –主要特征:
原核生物与原核藻类
• 原核生物的概念及范畴
• 原核:无核膜、核仁,不形成染色体 • 裂殖:以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不出现纺锤体 • 其他:一般不具膜细胞器,鞭毛不为 9+2型,细胞壁主要为肽聚糖
水花
:2006年6月15日,江苏省无锡市鼋头渚风景区太湖边部分水域积聚了大量的蓝藻。新华社发(张立伟 摄)
2007年初夏,太湖蓝藻环境事件
恶嗅根源查清 太湖水嗅新解: 蓝藻并非“元凶”
/politics/2008-02/13/content_7595566.htm
曾呈奎论自杀
曾呈奎在被“棒子队”关押期间,写了 一份“思想汇报”《论自杀》,其中写道: “因为我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所以我不 能自杀;因为我要把我的科学知识奉献给人 民,所以我不能自杀;因为我爱我的亲人和 家庭,所以我不能自杀;因为我还要活着与 那些不执行党的政策的人作斗争,所以我决 不自杀!” 曾呈奎挺过来了,他仍然对党充满希望, 对加入共产党的初衷不改。
蓝藻大暴发
• 5月31日,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南泉水源厂的工 作人员在取水口附近水域打捞蓝藻。
微囊藻
第三节
• • • • • •
原绿藻门Prochlorophyta
1975年美国学者Lewin在海鞘类动物泄殖内发现 单细胞、原核、细胞壁含胞壁酸 含叶绿素a、b,不含藻胆素 夏威夷、墨西哥、澳大利亚、马绍尔、加勒比 1980年3月我国西沙群岛发现,海南岛也发现 意义:研究藻类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含叶绿素 a、b与绿藻、轮藻关系密切,真核细胞中的叶绿 体可能来自共生于细胞中的古代原绿藻
鱼腥藻属
螺旋藻属
平裂藻属
蓝藻的经济价值和代表种类
• 食用:地木耳(地软、地达菜)Nostoc commune Vauch.
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 et Flah.
• 固氮:约150种能固氮,中国约30种,使稻增产7~15% • 放氢:缺氧条件下,固氮酶催化放氢 • 形成水华:鱼腥藻、微囊藻等能形成水华
原绿藻(Prochloron)
原绿藻资料
原绿藻门的唯一种。属原核生物;单细胞、草绿色,聚生在珊瑚 礁潮下带上部某些胶质的壳状动物体上,特别是死珊瑚体上的海 鞘类;也有个别生长在活藻类如与海绵动物共生的角网藻的藻体 的胶质动物体上。在光学显微镜下,原绿藻细胞球形,直径8~ 12微米,原生质体明显地分为两部分:无色的中央区和翠绿色的 周围区,没有细胞核和叶绿体。细胞分裂与蓝藻门一样,为双分 裂。光合色素有β胡萝卜素及叶绿素a和叶绿素b,a/b比平均为 5.6~6.0,比其他绿藻类a/b比(2~3)高得很多。 原绿藻是1975年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首先被发现的,现在已 在许多热带海域,包括中国的西沙群岛和海南岛的三亚西洲岛发 现。这种原始海藻都与死珊瑚上的胶质的海鞘类动物共生,在中 国,这些海鞘也可以生长在少数藻类植物如角网藻体上。迄今, 原绿藻门只有这一个种。一般认为它是由蓝藻类进化来的。有人 认为 ,大约1亿年前,与海鞘类共生的某种蓝藻类取得了制造叶 绿素b和叶绿素a及叶绿素b蛋白质体的能力,同时,藻胆素退化 成为原绿藻。有的则认为原绿藻可能发生于20多亿年前在海鞘类 出现之前,是介于蓝藻和绿藻的中间生物,既继承了蓝藻类的叶 绿素a,又产生了叶绿素b,为绿藻类的产生打了前锋。
/shan-dong/2005-07/14/content_839719.htm曾呈奎事迹
曾呈奎(1909~ 2005)
中国海洋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9年6月18日 生于福建厦门。1931年获厦门大学植物系理学士学位。 1934年获岭南大学研究生院理学硕士学位。1942年获美 国密歇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42年起任美国加州大学 斯格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1946年底回国,历任山东大学植物系和水产系教授、系主任,中国 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前身为海洋生物研究室)研究员、所长等职。 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0年起被连续选为第五至 七届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海 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国际藻类学会主席,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 长期从事海藻生物学研究,发现了几十个新种,一个新属,一个新 科。他对经济海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化学加工以及对海带和紫菜 的生物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中国海藻生产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奠定了基础。在海藻光合作用和色素吸收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探 讨光合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资料。 著有《海带养殖学》、《中国经济海藻志》、《中国常见海藻》 (英文版) 、《海藻栽培学》等。论文《紫菜生活史的研究》获 1956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三等奖,《西沙群岛海洋生物调查研 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现存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古细菌、蓝藻、原绿生物
• 原核藻类
–蓝藻门(Cyanophyta)含叶绿素a,藻胆素 –原绿生物(Prochlorophytes)含叶绿素a、b,不含藻胆 素第二节• Nhomakorabea • • •
蓝藻门(Cyanophyta)
藻体形态—单细胞,非丝状群体,丝状体。不具鞭毛 细胞结构—细胞壁为肽聚糖,原核,周质中有膜状片层系统 光合色素—叶绿素a,β胡萝卜素和蓝藻黄素,藻胆素 光合产物—蓝藻淀粉、蓝藻颗粒体、脂质颗粒等 异形胞—丝状蓝藻细胞列中的一种特殊细胞(壁厚,颗粒物
质溶解,淡黄绿色或透明状),功能:营养繁殖,固氮
• 繁殖方式—营养繁殖:细胞直接分裂、断裂和形成段殖
• 体;少数种类; 无性繁殖:外生孢子、内生孢子;厚壁孢子
• 生境和分布—淡水、海水,潮湿地面、树皮、岩面、墙壁
蓝 藻
颤藻属
死细胞 隔离盘
Oscillatoria
颤藻属
念珠藻属
No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