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藻类及其探测方法简析
藻与水产养殖中的藻类监测预警
![藻与水产养殖中的藻类监测预警](https://img.taocdn.com/s3/m/20adfd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e.png)
藻与水产养殖中的藻类监测预警藻类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生物体,它们在水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水产养殖中,藻类监测预警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从藻类的生态特点、监测方法以及预警系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藻类的生态特点藻类是一类原生生物,它们分布广泛,可在淡水、海水和土壤中寄生和繁殖。
藻类一般以光能为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自养。
同时,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可以在不同的水质条件下生存。
然而,过多的藻类生长会带来水质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毒素释放等,对水产养殖产生不利影响。
二、藻类监测方法为了及时掌握水体中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藻类监测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法、流式细胞仪法和遥感技术。
显微镜观察法是最直接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采集的水样中的藻类形态特征来判断种类与数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判读,且耗时较长。
流式细胞仪法则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监测方法。
它利用光散射和吸收原理,通过激光束对藻类进行检测和计数,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但设备成本较高。
遥感技术则是一种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获取藻类信息的方法。
通过测量水体的反射和辐射特性,可以了解藻类的分布情况和密度。
该技术具有范围广、快速监测的特点,但需要专业的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藻类监测预警系统为了更好地把握藻类的变化趋势和预测可能出现的藻类水华,发展藻类监测预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而言,藻类监测预警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预警发布三个环节组成。
数据采集阶段,需要将不同监测方法获取的数据整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包括采样点的选择、样品收集和实验室分析等。
数据处理阶段,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出藻类的数量、种类以及分布等信息。
这一阶段需要借助计算机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预警发布阶段,根据分析得出的数据结果,进行预警等级判断,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藻类常用检测方法探析
![藻类常用检测方法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9e532802020740be1e9be0.png)
藻类常用检测方法探析作者:张艳霞陈若楠王齐齐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4期[摘要]综述了几种藻类定量检测的常用方法,介绍了两种藻类应急检测法和叶绿素a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了各方法的优劣之处,为各从事实验室分析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藻类叶绿素a 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X8302 文献标识码:X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280―01藻类是水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他们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中生物提供氧气;其次,他们可分解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及水环境中的有机物质,而成为水环境中的清洁工;另外,由于许多藻可以固氮或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作为水生生物的优良饵料。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增加,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首次发现富营养化现象到现在,全球已有30%-40%[1]的湖泊和水库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的影响。
由于研究起步较晚且我国湖泊环境非常脆弱,湖泊的营养物质来源广,背景浓度高,加速了富营养化进程,一部分湖泊污染严重,并不时爆发水华现象。
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成为当前环境治理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镜检计数法、应急检测法和叶绿素a法。
其中叶绿素法较为常用,叶绿素测定法又分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1 直接镜检法——计数法该方法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法,可直接检测原水中藻类的数量。
检测结果比较准确,可通过主观数据反映水体受藻类污染实际状况。
但所需水样的采集和运输工作量大;固定液对藻样进行固定沉降时不仅耗时较长,其本身的氧化性会破坏细胞间的胶质导致在细胞分散开来,给计数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和误差,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多个水样的定量检测,导致分析结果滞后于生产和研究。
2.藻类的两种应急检测由于镜检计数不能及时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因此董晓晨等[2]在2010年提出了两种藻类应急检测法,利用2h固定沉降法和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来测定水体藻类的总量。
藻类检测方法范文
![藻类检测方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b65b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d.png)
藻类检测方法范文藻类是一类特殊的植物,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包括淡水和海水。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因此,对藻类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体的水质状况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藻类的检测方法可以分为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两种。
定性检测主要是确认水体中是否存在藻类,而定量检测则可以准确测量藻类的浓度。
常见的藻类定性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测、染色法和荧光法等。
显微镜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观察水样中的藻类细胞形态和结构来确认是否存在藻类。
染色法可以使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抗体对藻类进行染色,通过观察染色后的样品来确认是否存在藻类。
荧光法则是利用藻类的特性,如叶绿素的荧光特性,通过测量样品的荧光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藻类。
而对于藻类的定量检测方法,也有多种选择。
常见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计数法、细胞计数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显微镜计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样品中藻类细胞数量来进行测定。
细胞计数法则是利用光学仪器,如流式细胞仪或图像分析仪等,对样品中的藻类细胞进行计数,并通过计算来得到藻类的浓度。
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提取样品中的DNA或RNA,利用PCR技术对特定基因进行扩增,并通过测定扩增产物的数量来确定藻类的浓度。
除了以上传统的检测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藻类检测技术。
例如,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藻类检测方法,可以通过对样品中藻类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分析序列数据来鉴定藻类物种和确定其相对丰度。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藻类群落的组成信息,不仅可以用于鉴定水体是否富集藻类,还可以用于研究藻类的演替规律和群落结构。
综上所述,藻类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法和荧光法等方法来确认水体中是否存在藻类。
定量检测则可通过显微镜计数法、细胞计数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来准确测量藻类的浓度。
此外,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也为藻类检测提供了新的选择,可以更全面、快速地了解藻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藻类检测流程及水质检测方法
![藻类检测流程及水质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513ae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4.png)
藻类检测流程及水质检测方法一、藻类检测流程1. 每个水样,检测三滴水,每取一滴水,都应充分搅动水样(送来水样或带来的水样一般由普通水瓶盛装,在静置后水样中藻类会出现分层现象,大部分藻类会沉在瓶底,影响藻类检测准确性)。
2. 显微镜检测,物镜放大倍数由低到高(低倍镜确定藻类数量,高倍镜确定水中藻的种类)。
3. 三滴水全部检测完成后,确定池塘中的优势藻类;优势藻类的确定能够有助于分析出该种藻类为主的池塘水质指标变化的规律及可能会发生的病害。
二、水质检测的注意事项1. 不论什么项目,都应记录日期和养殖对象。
如2015年5月1日上午10点南美白对虾塘。
2. 有些项目要有每天或上午、下午的对比数据更有意义(如pH 值)。
3. 表层水是指水面以下5~250px的水样,取水面以下0.5m处的水样更有意义,有的项目要同时测定底层水样。
4. 测定溶解氧要直接用比色管取水样,用拇指封住管口送入水中,一次必须取满,固定和酸化后再留水样至刻度线比色。
5. 排除比色卡上特殊说明,否则比色时一律从管口垂直向下看,与桌面平铺的比色卡比色。
6. 测定pH值时,要先知道水样的大致区间,再选择用1号或2号试剂测定,如在1号和2号比色卡都界于临界颜色,应两组试剂都测试,更能准确测定pH值。
7. 亚硝酸盐太高时,可以用纯净水稀释后测定,但记录时要说明,稀释时必须先将水样稀释后再测亚硝酸盐,而不能先测试水样显色后将显色液体稀释到可比色程度。
8. 测定海水池塘氨氮时,若有白色沉淀物,1和2号测试液可加大用量。
9. 测定和记录当地一年四季的池塘水温数据(表层和底层),记录全同温、最高水温、最低水温及其出现时间,记录达到15℃和30℃的时间。
藻类分类鉴定
![藻类分类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f1675c6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c.png)
藻类分类鉴定藻类是全球最重要的水体生物群落之一,一般包括绿藻、蓝藻、黄藻以及一些极少量的紫藻等等。
它们在水体环境中会大量繁殖,极大的影响水体的各种参数,既是水体食物链的源头,又是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藻类鉴定对于水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藻类鉴定是指根据藻类的形态学特征来确定藻类的种类,用以描述其种类及其分布格局。
由于每一种藻类有其独特的生态习性,因此,正确识别藻类种类能够有效地判断水体的生态环境状况。
藻类鉴定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辨别一种藻类的特征。
一般来说,有三种方法可以用来辨别一种藻类的特征,分别是观察藻类的结构特征,细菌扫描电镜和测定藻类的DNA组成等。
(1)观察藻类的结构特征:这种方法是最容易的,它可以通过观察植物单位结构形态来判定藻类的种类。
比如可以通过观察藻类的极小结构,比如叶绿体、类鞭毛和池精子等,来确定藻类的种类。
(2)细菌扫描电镜:这种方法可以识别藻类的微小结构,在观察藻类的微小结构的基础上,能够更精确地辨别藻类种类。
(3)测定藻类的DNA组成:这种方法是目前最为准确的藻类鉴定方法,可以用来辨别各种藻类种类,当然也包括了细菌。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藻类鉴定方法外,有时也会使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来确定藻类的种类。
目前,全基因组测序一般用来研究藻类的系统发育,但是在鉴定具体的藻类种类时,也有用武之地。
藻类鉴定对于水体生态系统的调控、环境监测以及水体质量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近年来,基于藻类鉴定的研究在国内外都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的技术和方法也不断被提出来用于藻类鉴定,改善对藻类鉴定的准确性。
此外,另外还有一些新的藻类特征分析技术,如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二者均可以有效地提高藻类鉴定的准确性。
总之,藻类鉴定已经成为水体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给出了藻类的种类及其分布格局的地位,而且还对水体的生态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藻类鉴定的研究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在未来的水体管理中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
藻类检测方法
![藻类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dfeeef5f61fb7360b4c653f.png)
水中藻类检测的方法姓名:田家宇专业:市政工程学号:04s027026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水中藻类检测的方法:1. 藻类检测和计数新方法——置式显微镜法;2. 改进的水中藻类检测方法;3.藻类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的测定方法。
一、藻类检测和计数新方法——置式显微镜法由于环境污染,一些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导致水中藻类的快速增长。
大量藻类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
为了了解藻类对水厂各工艺环节的影响,以湖泊水为水源的许多水厂都相继开展了藻类计数检测项目。
国内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1L水样加鲁戈试剂固定在一个容器中,自然沉降24h后,利用虹吸的方法吸去上清液,并浓缩定容到30~50mL,然后取1mL放入血球计数板,在正置式显微镜下进行镜检计数[1]。
此方法由于所需的水样较多(1L),在需要采集多个水样时,采集和运送的工作量大;在沉样时还要多次冲洗转移,增加了产生误差的机会,而且操作不便。
昆明自来水总公司的水源之一是富化程度较高的滇池水,因而昆明水司较早开展了此项目,并得到了瑞士苏黎世供水局的技术支持和大力帮助。
我们所采用的藻类计数方法的特点是使用倒置式显微镜,藻样通过沉样板一步沉降到位,与国内普遍采用的方法相比具有准确快捷,水样用量少,运送方便,无须多次冲洗转移,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生产和科研检测。
1.用品准备(1)沉样板。
由一个长12cm,宽4.1cm,中央有圆形凹槽(底面积为5cm2)的长方形有机玻璃板和一个可滑动的、底部与凹槽形状完全吻合的空心圆筒(容积为25mL)以及一块圆形盖玻片组成(见图1),有机玻璃板的左侧有一小孔,用于放掉上清液。
(2)倒置式显微镜。
与普通倒置式显微镜不同的是,它的载物台经简单改造,增加了一个长方形的金属框,大小恰好可放置沉样板。
金属框的作用是将沉样板固定在载物台上,使沉样板可与载物台同步移动,避免沉样板发生偏移。
两个目镜,一个装有微型刻度尺,可直接测量藻类的大小和长度,另一个装有“”形标尺,在讦数时用它界定讦数范围。
近海浅层水体蓝藻水华评价与监测方法研究
![近海浅层水体蓝藻水华评价与监测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52035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b.png)
近海浅层水体蓝藻水华评价与监测方法研究近年来,蓝藻水华在近海浅层水体中的增长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蓝藻水华不仅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威胁。
因此,针对近海浅层水体的蓝藻水华评价与监测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
一、浅层水体蓝藻水华评价方法1. 水体光学性质评价方法光学性质评价可以通过测量水体的透明度、浊度以及色度等参数来进行。
这些参数可以提供蓝藻水华的初步评估,为后续的测量和分析提供参考。
2. 大气环境评价方法大气环境评价方法主要通过监测气象因素,如风速、湿度和温度等,来评估蓝藻水华的分布和发展趋势。
这些气象因素与蓝藻水华的生长和传播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作为蓝藻水华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3. 水质指标评价方法水质指标评价方法是评估蓝藻水华的常用方法之一。
这些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参数。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水体中蓝藻水华的分布和丰度。
二、浅层水体蓝藻水华监测方法1. 遥感技术监测方法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获取大范围的水体信息,包括水体的颜色、浊度和透明度等。
这些信息可以提供蓝藻水华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等重要数据,为蓝藻水华的监测和预测提供依据。
2. 传感器监测方法传感器监测方法可以通过安装在水体中的传感器获取水体的多个参数,包括温度、溶解氧、氨氮和叶绿素等。
这些参数与蓝藻水华的生长和传播有关,可以提供详细的监测数据,为蓝藻水华的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分子生物学监测方法分子生物学监测方法通过分析水体中的DNA和RNA等生物标记物,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蓝藻水华的存在和种类。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提供蓝藻水华的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为蓝藻水华的监测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三、浅层水体蓝藻水华监测方法的优缺点1. 优点浅层水体蓝藻水华评价与监测方法多样化,可以从不同角度综合评估蓝藻水华的分布和丰度。
遥感技术和传感器监测方法可以提供大范围的监测数据,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
藻类鉴定仪的工作原理
![藻类鉴定仪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d92cb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3.png)
藻类鉴定仪的工作原理
藻类鉴定仪是一种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定水体中藻类种类和丰度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 浮游藻类样品的采集:从水体中取得一定量的浮游藻类生物样品。
可以利用专业采样工具,如浮游藻网、玻璃采样瓶等进行采集。
2. 筛选和集中样品:将采集到的水样通过筛网或离心等方式进行初步的筛选和集中处理,以去除杂质和大颗粒物质。
3. 样品制备:将集中的样品转移到特定容器中,并添加一定的溶剂(如甲醇、丙酮等)进行样品制备。
制备的过程可将藻类细胞破裂,释放内部色素,便于后续的测量。
4. 测量和分析:将样品转移到藻类鉴定仪中,仪器利用光学传感器和光谱分析技术对样品中的藻类进行测量。
通常,仪器可以通过分析光谱特征和颜色来识别不同的藻类种类,并通过计算方法来确定藻类的丰度。
5. 数据处理和报告:藻类鉴定仪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详细的藻类种类和丰度报告。
用户可以根据报告了解水体中藻类的组成和数量,以便进行相关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总的来说,藻类鉴定仪通过采集样品、制备样品、测量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步骤,利用光学传感器和光谱分析技术确定水体中
藻类的种类和丰度。
这种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藻类的鉴定工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污染监测提供支持。
显微镜测藻类操作方法
![显微镜测藻类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c8e0a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5.png)
显微镜测藻类操作方法
1. 准备样品:从水培养槽中取出藻类样品,将其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中。
2. 固定样品:用盖玻片轻轻覆盖藻类样品,以避免样品在观察过程中移动。
3. 调整显微镜:将显微镜放置在一个稳定的平面上,使用调节螺旋将样品移到显微镜视野中心。
4. 调焦:使用显微镜的焦距调节装置,逐渐调整焦距直到藻类样品清晰可见。
5. 观察:通过显微镜镜头,观察藻类的形态结构、细胞大小、细胞壁特征等细节。
6. 记录:使用数码相机或显微镜配套的相机系统,拍摄藻类样品的照片,以便后续分析和记录。
7. 结束观察:观察完成后,轻轻移除藻类样品和盖玻片,清洁显微镜镜头和载玻片,将设备归位。
实验七藻类观察及识别
![实验七藻类观察及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3af2f98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1d.png)
– 取兰蓝色一小块材料,做水封片,注意将材 料用镊子在载玻片上分散开;镜检。
① 观察藻体外形特点与运动; ② 细胞构造:有无特殊细胞(死细胞与隔离盘特
点);一般细胞( 0.1%亚甲基兰染色观察);
– 另取材料观察,加I2—KI溶液,观察蓝藻淀 粉。
蓝藻观察与操作
2.念珠藻属:发菜观察
试验材料
1. 云大校本部、翠湖、滇池、斗南花卉大棚种 植区沟渠水样等。
2. 观察材料:发菜、地木耳、满江红、水绵、 海带、紫菜等。
试验用具
• 显微镜 • 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
等
试验试剂
• 蒸馏水 • I2—KI溶液(染色绿藻真核与细胞质,淀粉
粒蓝色;染色蓝藻淀粉为红褐色) • 0.1%亚甲基兰水溶液(染色原核:中央质)
红藻
1. 多为多细胞丝状体或形成假薄壁组织旳叶 状体或枝状体;
2. 载色体1-多数,颗粒状;一般藻红素占优 势,藻体多呈红色;储红藻淀粉
3. 世代交替;无性与有性生殖(果胞子)
紫菜旳观察
①外形:紫菜旳藻体为单层或双层细胞构成旳叶状 体,基部有盘状固着器,无柄或有短柄。
②细胞形态: 直接取叶状体做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
微芒藻
盘星藻 星芒藻
盘星藻 栅藻
小环藻
针杆藻
绿藻门代表植物—水绵观察
a) 用镊子夹取少许水绵丝状体作水封片。
b) 观察:1.藻体形态,有无细胞分化;
c)
2.细胞构造:带状叶绿体,叶绿体上蛋白核;加
I2—KI溶液染色观察: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细胞质 丝、细胞质、蛋白核。
d) 观察难点是:细胞核与胞质丝。
观察水中的藻类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观察水中的藻类及其对水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2f273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3.png)
观察水中的藻类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污染的加剧,水质逐渐受到威胁。
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水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观察水中藻类及其对水质的影响展开探讨。
一、藻类的观察方法观察水中的藻类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以下介绍两种常见的观察方式。
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最简单常用的观察水中藻类的方法。
通过肉眼或放大镜直接观察水样中的藻类。
可以利用透明容器将水样装入,然后仔细观察容器底部或水体中悬浮的物质,判断其中是否有藻类的存在。
2. 沉降法沉降法是通过沉降速度来判断水体中藻类的存在与否。
将一定量的水样装入透明容器中,静置一段时间让藻类悬浮在水中自行沉降,然后观察水样中出现的层状结构或悬浮物的变化,进而得到结果。
二、藻类对水质的影响藻类在水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就藻类对水质的影响进行讨论。
1. 氧气产生藻类是水中重要的光合作用生物,能够吸收日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这种氧气释放对于水体中的生物生存和氧化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
2. 养分消耗大量生长的藻类会消耗水体中的养分,包括氮、磷等。
藻类吸收水中的养分,有效控制水体中的富营养化,减少浑浊度,提高水质。
3. 色素释放某些藻类在死亡或受到外部刺激时会释放出色素。
这些色素会导致水体的色度增加,影响水的透明度,减少水中生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4. 毒素产生一些蓝藻、绿藻等藻类会产生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当藻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毒素浓度可能达到危害级别,引起水体草食性生物死亡,甚至对其他生物造成中毒。
三、藻类调控与水质保护的方法为了有效控制藻类对水质的不利影响,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系统,下面列举几种藻类调控与水质保护的方法。
1. 机械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水体中的藻类,如采用过滤网、滤网等方法过滤水中的藻类。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体中藻类密度较低的情况,效果较好。
藻类在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藻类在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f7ba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9.png)
藻类在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而言,水质的良好与否至关重要。
水质检测是确保水资源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步骤之一。
近年来,藻类在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藻类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并阐述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藻类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和生理反应上。
藻类可以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和微量元素等,来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因此,藻类的生长繁殖与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直接相关。
通过监测藻类的种类和数量,我们可以了解水体中养分的丰富程度,从而判断水质是否合格。
其次,藻类在水体中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也非常突出。
藻类可以通过吸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来净化水体。
藻类体内的色素和蛋白质分子具有与污染物结合的能力,使其从水中被富集到藻体内部。
利用藻类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可以监测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并评估其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健康的潜在危害。
藻类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还包括监测水体中的有害藻类和藻毒素。
某些藻类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形成藻华,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些藻华产生的藻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产生威胁。
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有害藻类和藻毒素浓度,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藻华爆发,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安全。
除了湖泊、河流和海洋等自然水体,藻类在工业废水和污水处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业废水和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通过利用藻类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和微量元素的吸收能力,可以有效地净化废水和污水,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目的。
在水质检测中,藻类的应用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
近年来,快速而可靠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为藻类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基因测序和基因组学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藻类的生物特性和适应机制,从而更精确地掌握水质变化的规律。
藻类在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藻类在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04659651e79b8968022687.png)
2.藻类水质监测的方法
污染物毒性的藻类测试 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监测
铜绿微囊藻
测量温度 20℃~30℃,铜绿微囊藻初 始藻液浓度 OD 值在1.00~1.80;该 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叶绿素荧光对汞毒 性的响应时间为 20 min。
回归方程为 y=23.944x-0.458,相关 系数 r=0.9902。该曲线作为铜绿微囊 藻叶绿素荧光法检测汞生物毒性的标 准曲线
1.水体中藻类生长的影响因子
pH值
氮磷比
致毒物
其他
氮磷比
氮磷比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 因子。
Redfield定律认为, 藻类细胞组成 的原子比率C∶N∶P=106∶16∶1,如 果氮磷比超过16∶1, 磷被认为是限制 性因素;反之,当氮磷比小于10∶1时, 氮 通常被考虑为限制性因素;而当氮磷比 在10 ~ 20之间时, 限制性因素则变得 不确定。
8
2.藻类水质监测的方法
(2)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监测
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为 排放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缓流 水体,对水生植物(主要是藻类)的生 长产生促进作用
污染物毒性的藻类测试 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监测
生物监测指标的三项原则——根 据监测目的、污染物性质与作用机制、 生物特性来选择监测指标。
9
2.藻类水质监测的方法
藻类生物量的多寡与水体的 营养状况呈正相关。细胞密度、 生物量、叶绿素 a 含量等都是最 基本的某监些测在指特标定。营养条件下能大 量生长占据优势的藻类,其种类 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反映 出环境条件的改变和水体的营养 状况,可作为指示物种。因此藻 类的群落结构与指示种是湖泊营 养型评价的重要指标。
4
当外部营养源超过藻类生长所需的条件时,Redfield 定律 就失去了其应用范围,
水源水除藻研究中藻类监测方法的选用
![水源水除藻研究中藻类监测方法的选用](https://img.taocdn.com/s3/m/8dd7ae370b4c2e3f572763cc.png)
用显 微 计 数 和 叶绿 素 a两 种 方 法 。在 实 际 应用 中应
藻 类 具 有 叶 绿 体 , 有 叶绿 素 以、 、 , 类 含 6 各 胡 萝 卜素 及 叶 黄 素 等 , 够 进 行 光 合 作 用 。 叶绿 素 能 以包 含 在 所 有 的 藻 类 之 中 , 占藻 体 有 机 物 干 重 的 约 l ~2 。 在 光 合 作 用 过 程 中 , 绿 素 6、 d 所 % % 叶 C、
维普资讯
第 l 4卷
第 3期
环 境 监 测 管 理 与 技 术
・
监 测技 术 ・
水源水 除藻研 究 中藻类监测 方法 的选 用
刘培 启 , 文容 , 胡 李 力 ( 东大 学环 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东 济 南 2 0 6 ) 山 山 5 0 1
依据 不
l 常 用 监 测 方 法 评 述
so l b d pe eti age e vn c a i . eh hoo h l a h ud eao t t cr n l —rmo i meh ns M to c lrp yl )wa d i eue e la eermo e d o a a g m d ( s v e t b sdwhna ew r e vd a s o d g
Ab t a t s r c :A r fc mm e t r b u o b i o e n a y a o tc mm o la n t rn t o s r v e d. I s s g e t d t a e t i e h n ag lmo io i g me h d wa e iwe t i u g s e h ta c ra n m t o d
中 图 分 类 号 : 3 X8 5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6—2 0 (0 2 0 10 0 9 2 0 )3—0 2 0 9—0 2
藻类常用检测方法探析[权威资料]
![藻类常用检测方法探析[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ed4e40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8.png)
藻类常用检测方法探析[摘要]综述了几种藻类定量检测的常用方法,介绍了两种藻类应急检测法和叶绿素a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了各方法的优劣之处,为各从事实验室分析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藻类叶绿素a 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X8302 X 1009�914X(2013)34�0280�01藻类是水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他们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中生物提供氧气;其次,他们可分解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及水环境中的有机物质,而成为水环境中的清洁工;另外,由于许多藻可以固氮或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作为水生生物的优良饵料。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增加,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首次发现富营养化现象到现在,全球已有30%-40%[1]的湖泊和水库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的影响。
由于研究起步较晚且我国湖泊环境非常脆弱,湖泊的营养物质来源广,背景浓度高,加速了富营养化进程,一部分湖泊污染严重,并不时爆发水华现象。
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成为当前环境治理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镜检计数法、应急检测法和叶绿素a 法。
其中叶绿素法较为常用,叶绿素测定法又分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1 直接镜检法――计数法该方法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法,可直接检测原水中藻类的数量。
检测结果比较准确,可通过主观数据反映水体受藻类污染实际状况。
但所需水样的采集和运输工作量大;固定液对藻样进行固定沉降时不仅耗时较长,其本身的氧化性会破坏细胞间的胶质导致在细胞分散开来,给计数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和误差,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多个水样的定量检测,导致分析结果滞后于生产和研究。
2.藻类的两种应急检测由于镜检计数不能及时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因此董晓晨等[2]在2010年提出了两种藻类应急检测法,利用2h 固定沉降法和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来测定水体藻类的总量。
四种淡水藻类的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四种淡水藻类的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c2cfd055270722182ef78a.png)
四种淡水藻类的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分析摘要:目的:藻类是集饲料、观赏为一体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水生植物,据文献报道狐尾藻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且藻类分布广泛,产量大等特点,本项目对狐尾藻、黑藻、金鱼藻、苦草化学成分与药物活性进行研究。
方法:应用不用分离原理的色谱分离填料如硅胶等与多种分离技术,并结合现代波谱分析(NMR,IR)和化学鉴别方法等手段分离四种藻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藻类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学物,因此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生物活性和总还原能力。
结论:藻是一种来源广泛,在五水共治中起到重大作用,且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的水生植物,本项目为藻类治理水质和药用价值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藻类;抗氧化性;化学成分含量;结构鉴定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的主要生物类群,占据了湖泊水体和底质间的界面,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和传递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近年来,沉水植物[1.2]在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和抑制藻类生长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沉水植物的生长状况影响其对水体的净化功能和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作用。
随着农田水土流失的加剧,土壤进入湖库成为水生植物的重要基质,但目前,关于土壤进入水体后对沉水植物的生长及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狐尾藻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沉水植物。
狐尾藻为小二仙草科(Halorgaidaecae)狐尾藻属别名布拉狐尾、粉绿狐尾藻、青凤凰草、水聚藻等,原产于南美洲,具有很强的水体净化能力,被称为“水净化精灵”。
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浅水湖泊及河流,是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中重要的沉水植物之一,因具有适应性较强、生物量积累较快等特点,它在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较广。
1、材料、仪器及试剂狐尾藻、黑藻、金鱼藻、苦草2017年7月采集于浙江省诸暨市,由浙江农林大学王静敏鉴定,标本保存在浙江农林大学中药学专业研究室。
KQ-500B型超声波清洗器;UV-2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ZF-C型三用紫外分析仪;Nicolet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MPAC-400型);INOVA-500核磁共振谱仪(TMS为内标);AutospecUltima-Tof质谱仪;Waters 600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487检测器;Alltech公司Ecnosphere C18制备柱22mm×250 mm,10 μm),凝胶SephadexLH- 20 (Pharmacia公司生产);柱色谱硅胶(200-300目)和薄层色谱硅胶GF 254(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Infinite M 200酶标仪。
藻密度检测方法
![藻密度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f6037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d.png)
藻密度检测方法引言藻类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机生物,其在水体中生长繁殖极为迅速。
藻类的密度变化可以对水质进行评估和监测,因此藻密度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对于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藻密度检测方法展开讨论,包括传统方法和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技术,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
传统方法1. 目视法目视法是最简单常见的藻密度检测方法,通过人眼观察水样中藻类的数量来评估密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仪器。
然而,目视法存在主观性强、易受观察者经验和视觉疲劳等因素影响的缺点,对藻类进行准确计数有一定困难。
2. 透明度法透明度法通过测量水样的透明度来间接估计藻类的密度。
藻类密度越高,水体越浑浊,透明度越低。
透明度法可以借助光学测定仪器进行测量,与目视法相比,其结果较为客观和准确。
然而,透明度法对水样的处理要求较高,需要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的干扰,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
3. 细胞计数法细胞计数法是一种直接而常用的藻类密度检测方法,主要基于显微镜技术。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藻类细胞数量,然后通过一系列计算来得到密度值。
细胞计数法的优点是精确性高,可以较准确地测得藻类密度。
然而,细胞计数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样本制备工作繁琐、计数过程耗时等。
此外,对于一些细胞较小或密度较低的藻类,细胞计数法的应用会受到一定的局限。
新型技术1. 流式细胞仪法流式细胞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且精确的藻密度检测技术。
它利用细胞在流动状态下通过射流聚焦的激光束时所产生的散射光谱、荧光等特性,对细胞进行快速检测和计数。
与传统的细胞计数法相比,流式细胞仪法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但是,流式细胞仪设备的价格较高,对操作人员的训练要求也较高。
2. DNA分子技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DNA分子技术在藻密度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通过提取水样中的藻类DNA,使用PCR扩增等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藻类的密度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藻类及其探测方法简析一、水体种常见藻类及其特性[1]1、原核藻类原核藻类是具有核物质,但没有核膜核仁,没有成形叶绿体等细胞器,具有光合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包括蓝藻和厡绿生物1.1、蓝藻1.1.1、形态蓝藻形态有单细胞、非丝状群体(片状、球形、椭圆形等)、丝状体(分支或不分支)等多种类型。
蓝藻不具鞭毛,但有些丝状体可滑行,如颤藻属。
具有细胞壁可被溶菌酶溶解。
1.1.2、原生质质体内有环状DNA分子,没有蛋白质与之结合,无细胞器,只有膜状片层光合系统——类囊体。
光合色素存在于类囊体表面,极少个体只具有光合色素,光合场所为原生质膜。
光合色素主要是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胆素,藻胆素为一类水溶性的光合辅助色素,主要吸收绿光和橙红光。
光能传递过程:光能→藻红素→藻蓝素→叶绿素a。
蓝藻细胞大多呈蓝绿色,胞质内有气泡可调节沉浮。
光合产物主要是蓝藻淀粉、蓝藻颗粒体和脂质颗粒等。
另,一部分丝状蓝藻的细胞列中具有就有一种特殊的细胞——异性胞,它是由普通的营养细胞分化形成,具有较厚的胞壁,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将藻丝细胞分割成藻殖段进行营养繁殖,二是细胞内含固氮酶,可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
1.1.3、繁殖分布蓝藻主要繁殖方式为营养繁殖,包括细胞直接分裂、断裂和形成段殖体进行繁殖。
此外,少数种类进行孢子生殖,可长期休眠以度过不良环境。
蓝藻不具有有性生殖。
蓝藻的分布范围很广,淡水、海水中,潮湿地面、树皮、岩石都有生长,尤以富营养化的淡水水体中,适应能力强。
此外,还有一些藻类与其他生物共生,如和真菌共生可形成地衣。
1.1.4、价值与危害蓝藻具有可食用,如发状念珠藻等、固氮,如满江红鱼腥藻等,稻田中放养蓝藻可增产7%~15%,在缺氧条件下还可催化释放氢气,是理想的清洁燃料。
蓝藻还具有很多科学价值,在光合、固氮、叶绿体起源和植物进化等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还在基因工程研究上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14-15]。
但蓝藻也会形成严重的水华,许多蓝藻喜生于有机质丰富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特别是夏季,常在湖泊、池塘或河流中过量繁殖甚至是爆发式的繁殖,使水体变色,形成藻体浮沫散发霉腐味和腥味。
由于水华的发生有进一步加剧了水的污染,带来更严重的危害,如水体中大量溶解氧被消耗造成水体中的鱼、虾等水生动物因缺氧窒息而死。
有些蓝藻还会产生毒素引起水生动物和人畜中毒,如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和颤藻等可以产生藻毒素。
1.2、厡绿生物厡绿生物是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具有叶绿素a,b,但不含藻胆素的原核藻类。
单细胞,翠绿色,具有核糖体和多面体。
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不仅具有光合系统Ⅰ的功能,还具有光合系统Ⅱ的功能。
对于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2、真核藻类真核藻类是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自养真核植物。
2.1、特征2.1.1、形态,结构真核藻类大多个体微小最小的仅有几微米,也有较大种类,如海带。
形态丰富多样,大多数结构简单没有明显的组织分化,体内也没有微管组织的分化。
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光合器形态多样,如盘状、杯状等。
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
光合器都具有双层膜,大多数为不同数目的类囊体形成p296.。
真核藻类的生殖结构简单,绝大多数的无性和有性生殖结构为单细胞,不具有由不育细胞构成的壁或其他结构,每个细胞均可产生生殖细胞。
另,体具鞭毛,是真核藻类的运动器,鞭毛里面为纵排的动纤丝。
通常在细胞的一端具有眼点,是光感受器,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主要成分是胡萝卜素。
2.1.2、繁殖真核藻类的繁殖方式有3种类型。
一是营养繁殖,以细胞分裂,或藻体断裂,或营养繁殖小枝、珠芽等进行繁殖;二是无性繁殖,产生各种无性孢子,直接萌发成新个体;三是有性生殖,为最普遍的繁殖方式,由两个配子结合,然后有丝分裂为新个体。
2.1.3、生境与分布绝大多数真核藻类均生于水中,淡水、海水、咸水等,分布十分广泛。
有浮游、附着、固着和底栖。
也有的在潮湿的土表、高山积雪上,还可与细菌共生。
2.2、分类真核藻类分类依据只要是藻体的形态结构,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光合器的结构和光合色素的种类,光合产物,鞭毛类型以及生活方式和生活史。
2.2.1、绿藻和轮藻绿藻种类多分布广,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和生活史及生境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在型态结构上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等,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含叶绿素a,b。
多数种类叶绿体中具有淀粉核。
体具鞭毛。
大部分生于淡水,少数在海水中。
轮藻和绿藻基本特征相同,但藻体较大,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均为卵式生殖,不产生孢子。
轮藻分布于淡水中,少数在咸淡水中。
绿藻主要种类是衣藻,为单细胞运动种类,卵球形有鞭毛,可进行无性和有性生殖。
约有100多种,多生活于有机质丰富的淡水中,常可在小水坑中发现较纯群的衣藻,是常见的形成水华的种类。
衣藻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用于遗传转化和基因工程等研究。
轮藻分布广泛,在淡水、淡咸水中都常见,稻田、沼泽、池塘和湖泊的水底中常有大片生长。
轮藻个体大可做绿肥2.2.2、硅藻硅藻是淡水河海水浮游植物的主要构成者之一。
硅藻为单细胞或联结为群体,最突出特点是其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
硅藻的细胞壁是由两个套合的硅质半片组成,细胞壁的另一特征是壳面具有辐射状或两侧对称排列的花纹。
硅藻含有叶绿素a,c,还含有较多的墨角藻黄素、硅藻黄素等褐色素。
色素体多成黄褐色,颗粒状、板状或块状。
储藏的光合产物为油滴和金藻昆布糖。
营养细胞不具鞭毛,繁殖方式主要是细胞分裂,还可进行有性孢子生殖。
主要代表是直链藻、小环藻和舟形藻。
2.2.4、褐藻和红藻褐藻是一群多细胞真核藻类植物。
细胞具有纤维素和藻胶组成的细胞壁,含有叶绿素a,c,还含有较多的墨角藻黄素,色素体多呈褐色。
光合产物主要是褐藻淀粉、甘露醇等。
繁殖方式分为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3种类型。
大多为孢子简述分裂,有世代交替现象,如马尾藻等。
褐藻几乎全为海产,极少数淡水。
多分布在寒带和南北极海中,我国沿海从北至南均有分布。
多数固着在基质上生长,少数漂浮。
垂直分布多生于低潮带和潮下带。
代表种类是海带,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红藻绝大多数为多细胞体主要含叶绿素a,d,及藻胆素,色素体多呈红色。
基本繁殖、生活特征和褐藻一致。
具有经济价值,如紫菜。
2.3、真核藻类的生态地位首先,真核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为水生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和能量供应。
其次,就是赤潮与水华,形成赤潮的物种有多种,包括原核藻类、真核藻类,还有少数原生动物、桡足类和红色细菌等,但最主要的还是真核藻类。
如中国沿海的赤潮多数为甲藻类和硅藻类,尤其是甲藻中的夜光藻和裸甲藻。
赤潮的主要危害是造成水体严重缺氧和阻塞鱼鳃,还可产生毒素造成水质进一步恶化,引起水中动物大量死亡。
水华和赤潮情况类似,主要是一些受到污染的淡水水体藻类(包括原核藻类和真核藻类)大量繁殖,并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层有异味和有颜色的藻体浮沫。
水华主要是原核藻类中的蓝藻,危害和赤潮相似。
此外,藻类还可以用于水质监测和净化,因为不同的藻类对水质的要求不一样,如金门藻仅能生活在贫养和中养的清洁水体中,裸藻和衣藻生活于有机质丰富的富营养化水体中,另外如果水体中受到重金属和化学物质污染绝大多数藻类不能生存。
据此,用以水质的生物监测和富营养净化,如衣藻和小球藻已用于污水生物处理。
二、水体藻类探测方法1、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水体富营养化,大面积赤潮时有发生(2-3),叶绿素 a 含量是表征浮游植物生理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水平的示踪器;通过对水体中叶绿素的立体监测,可反映出水体中浮游植物的时间、空间分布、蕴藏量及其变化规律,对水质环境状况进行评价,是水质监测的常规项目之一。
2、主要方法2.1、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对光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属于光度法的一种。
分光光度法是比色法的发展, 比色法只限于在可见光区, 而分光光度法则可以扩展到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特性研究和定量分析领域。
大多数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是通过分光光度计法得到的。
叶绿素a的提取原理是利用有机溶剂渗透到细胞内, 使叶绿素溶于其中, 从而将叶绿素提取出来。
常用的光合色素提取试剂有乙醇、丙酮、DMF等。
其中,DNF 效果最好(6),但具有较强致癌性,对工作人员不利。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制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均采用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作为常规的监测方法,该法采用90% 丙酮为溶剂,通过反复研磨、萃取、离心和比色来提取测定叶绿素a。
但是在分析实践中发现此法存在一些问题: ①在反复研磨过程中叶绿素 a 容易发生光降解; ②提取转移过程操作繁琐,人为误差较大,易使测定结果偏低; ③滤膜易溶于丙酮并粘附于研磨器上,增加研磨的难度和研磨转移的误差,影响到叶绿素a 的萃取效率;④丙酮挥发性极强,影响环境,不利于操作人员健康。
所以,目前国际上已普遍采用了乙醇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叶绿素 a 的含量。
因为乙醇性质稳定,挥发性较丙酮弱,穿透性强,易于穿过浮游植物的细胞壁渗透到细胞中,对叶绿素的提取效率较高(8)。
特别说明,就现有研究来看乙醇浓度最好在90%~95%之间,于75℃~80℃条件下效果最好(5)。
使用仪器,方法步骤等不再赘述。
2.2、显微镜计数法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数目来换算成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总数目。
一般与血球计数板配套使用,采用显微镜计数法检测水中的浮游藻类,水样量小、准确度高、变异系数小, 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样品的种类分布情况, 且操作简单易行(7)。
但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随机性大,所以对菌体数量不能做出较为宏观,全面的反应。
2.3、黑白瓶法根据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放出氧气的原理,计算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样本中氧气的释放量。
但是不能排除呼吸作用的影响,包括呼吸、光呼吸;不能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影响;对大型水生植物适用性较差。
此外,依据植物固定二氧化碳数量的C14标记法等。
2.4、荧光法荧光的产生,当荧光物质受光照后, 该物质的分子吸收了和它特征频率相一致的光,处于基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跃迁到激发态的各个不同的振动和转动能级,然后再降落到基态。
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能量产生荧光。
叶绿素a是植物中在紫外光照射下唯一可发射出红色荧光的物质,据此可采用荧光法进行叶绿素a 的定量分析,该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而且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可以满足水和废水的生物监测方法要求(9)。
目前,一般用丙酮作为叶绿素a的萃取剂,但丙酮具有毒性对操作人员不利,用95%乙醇替代丙酮作为萃取剂,用高温免研磨萃取替代研磨萃取,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同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乙醇法的测定结果与丙酮法无显著性差异,且乙醇免研法萃取效率有所提高,其测定结果均略高于丙酮法,说明乙醇免研法可以替代丙酮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