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藻类植物

合集下载

《藻类植物》课件

《藻类植物》课件
《藻类植物》课件
目录
• 藻类植物概述 • 藻类植物的繁殖与生长 • 藻类植物的多样性 • 藻类植物的应用 • 藻类植物的未来发展
01 藻类类自养的原核生物 ,主要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可 在陆地生长。
分类
根据形态、细胞结构和生殖方式 等特征,藻类植物可分为蓝藻门 、绿藻门、褐藻门等。
红藻门是海洋中的主要藻类之一,包 括了紫菜、石花菜等。
红藻门主要分布在寒带和温带海域, 也有一些种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 生存。
红藻门的细胞壁通常比较复杂,含有 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红藻素等。
褐藻门
褐藻门包括了海带、裙带菜等常 见的海产品。
褐藻门的细胞壁富含纤维素和褐 藻胶,呈现出黄褐色或深褐色。
水生生态系统
藻类植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生生 态系统中,包括淡水、海水和极
地冰川等。
陆地生态系统
少数藻类植物可在陆地上生长,如 地衣中的蓝藻和绿藻。
生态功能
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 气,同时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 息地。
02 藻类植物的繁殖与生长
无性繁殖
01
02
05 藻类植物的未来发展
藻类生物能源的开发
藻类生物能源是未来可持续能源 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有高效、环
保、可再生的特点。
藻类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 缓解化石能源的短缺,降低碳排 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藻类生物能源的开发已经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要进 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解决技术难
题和市场推广等问题。
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形态
藻类植物形态多样,有单细胞、群体、 多细胞等形态,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 组成。
细胞结构

第五章 藻类

第五章 藻类

第五章 藻类一、名词解释。

1.异形胞 2.载色体 3.蛋白核 4.世代交替 5.核相交替 6.同形世代交替7.异行世代交替 8.无性生殖 9.有性生殖 10.同配生殖 11.异配生殖12.卵式生殖 13.果孢子体 14.藻殖段 15.接合生殖 16.梯形接合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蓝藻细胞没有分化成载色体等细胞器。

( ) 2.蓝藻的细胞壁主要由粘肽组成,且壁外多有明显的胶质鞘。

( ) 3.裸藻的藻体从形态上一般可分为单细胞、群体和丝状体三种类型。

( ) 4.甲藻的细胞均有横沟和纵沟。

( ) 5.甲藻的运动细胞有两条顶生或侧生的茸鞭型鞭毛。

( ) 6.黄藻门与金藻门的贮藏物质均为金藻昆布糖和油。

( ) 7.无隔藻的藻体是管状分枝的单细胞多核体。

( ) 8.硅藻的复大孢子仅仅在有性生殖时才形成。

( ) 9.无隔藻属的营养体为二倍体,而羽纹硅藻属的营养体为单倍体。

( ) 10.硅藻分裂多代后,以产生复大孢子的方式恢复原来的大小。

( ) 11.似亲孢子是指在形态上与母细胞相同的游动孢于。

( ) 12.衣藻的减数分裂为合子减数分裂。

( ) 13.团藻的生活史中,既有无性生殖又有有性生殖,所以它具有世代交替。

( ) 14.石莼的生活史中只有核相交替无世代交替。

( ) 15.轮藻生活史中具原丝体阶段。

( ) 16.红藻门植物的果孢子均是单倍体的。

( )17.海带的孢子为异型孢子。

( ) 18.我们所食的海带为配子体。

其可分成固着器、柄和带片三部分。

( ) 19.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光合自养的原植体植物。

( ) 20.蓝藻的光合色素分布于载色体上。

( ) 21.蓝藻植物没有具鞭毛的游动细胞。

( ) 22.蓝藻除了营养繁殖之外,还可以产生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 ) 23.蓝藻细胞都无蛋白核。

( ) 24.蓝藻的光合作用产物分布在周质中。

( ) 25.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有异形胞,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繁殖。

《藻类植物》PPT课件

《藻类植物》PPT课件

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的路线发展的。
• 1. 有些蓝藻,仅有营养繁殖,没有无性和有性生殖。
• 2. 有的藻类仅有营养繁殖和无性繁殖,而没有有性繁殖。植物体没有单倍体 和双倍体之分。
• 3. 多数藻类都有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沿着同配、异配、卵式生殖的方向发
展。同配比较原始,卵式生殖是最进化的。有性生殖的出现必然发生减数分
体。 形成繁殖枝,脱离母体,形成新植物体。
➢ (2)无性生殖 形成游动孢子或静孢子;
单室孢子囊:由孢子体上一个细胞核经减数分裂形成 128个具侧生双鞭毛的游动孢子(n)。
多室孢子囊:由孢子体上一个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的 每 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具侧生双鞭毛的游动孢子(2n)。 ➢ (3)有性生殖:同配、异配或卵式生殖。
结构
细胞壁 外层: 藻胶,细胞壁内还有褐藻糖胶 内层: 纤维素
原生质体 细胞核: 一个 液泡: 中央一个或多个 载色体: 1-至多枚,粒状或小盘状 色素: 叶绿素a,c β-胡萝卜素 6种叶黄素 (墨角藻黄素) 贮藏物: 褐藻淀粉和甘露醇
繁殖
➢ (1)营养繁殖 藻体断裂或纵裂成几部分,每部分形成新植 物
10.粘菌门(Myxomycophyta) 11.真菌门(Eumycophyta) 12.地衣门(Lichens) 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16.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孢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 •种子植物
柄藻属Colacium
裸藻属Eugnela
褐藻门(Phaeophyta)
形态
植物体全为多细胞。
a. 分枝的丝状体:有些分枝简单,有些形成匍匐枝和直 立枝;

药用植物学第5章藻类植物详解

药用植物学第5章藻类植物详解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 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 地位较低
(二)代表性药用植物
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s kutz) 为念珠藻科。藻体细胞圆球
形,连成弯曲不分枝的念珠状丝状体,外被胶质鞘,许多丝状体再 集合成群,被总胶质鞘所包围,总胶质群体呈球形,状似木耳,蓝 绿色。可食用,入药能清热收敛,益气明目。
同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 循环的生活史(石莼)。
异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相差较大,孢子体与配子体明显 差异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三、药用情况
我国利用藻类供食用、药用的历史悠久,最早在《神农本草经》就记 载了海藻,以后在历代本草中也均有记载,如昆布、紫菜、石莼、鹧鸪菜、 葛仙米等。
,这个世代的生物体称为孢子体。
绿藻门——水绵 Spirogyra nitida
——— 蛋白核
藻体由筒状细胞连接而成, 呈单列不分枝的丝状体。
细胞中央为液泡,细胞核悬 在中间。
色素体鲜绿色,带状,沿细 胞壁四周作螺旋状排列。
常生长在平静的淡水中。 小河、池塘或水田、沟渠中 均可见到。
全藻能治疮及烫伤。
木聚糖,甘露糖,葡聚 绿藻 糖,硫酸多糖。
木聚糖,甘露聚糖,甘露 糖苷,红藻淀粉,红藻糖 苷。
红藻
褐藻淀粉,褐藻焦糖, 褐藻 糖醇,糖苷,海藻纤维
褐藻 海带,昆布,裙带菜,巨藻 胶 :成份为甘露糖聚醛酸
卡拉 角叉菜,麒麟菜,卡帕藻 胶 :成份为半乳糖
琼胶 石花菜,江蓠,鸡毛菜:
成分为半乳糖,丙酮酸。

藻类植物课件

藻类植物课件

01
营养吸收
藻类植物通过细胞表面的吸收面或共质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
如无机盐、有机物等。
02 03
代谢过程
藻类植物的代谢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合成代谢是指藻类植物 通过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细胞的过程;分解代谢是指藻类植物将自身 细胞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营养类型
藻类植物的营养类型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自养型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 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异养型藻类则需要从环境中吸收有机物来 维持生长。
进化历史
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自养 生物之一,具有悠久的进化历史。
02
藻类植物的形态与结构
形态特征
单细胞藻类如小球藻、衣藻等,呈圆形、椭圆形或棒 状;群体藻类如水绵、浒苔等,由许多单细胞藻类连 接形成丝状或片状;多细胞藻类如海带、紫菜等,呈 叶片状、柱状或囊状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在有性繁殖过程中,同种或不同种的藻类通过配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或合子。受 精卵或合子进一步发育成为新的藻类个体,具有更强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人工培养技术
人工培养技术是指通过人为控制条件,模拟自然环境,促进藻类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过程。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藻类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
人工培养技术包括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两种方式。室内培养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光照、温度、营养盐等,可以精确 控制培养条件,提高藻类生长速度和产量。室外培养则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利用天然的光照、温度等条件,成本较低,但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治理技术与方法

第五、六章 藻类植物

第五、六章  藻类植物

第五、六章藻类植物一、藻类植物1、藻类为自养原植体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含有光合作用色素2、以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合子不发育成胚3、古老原始,分布广泛a出现在35~33亿年前,形态、构造、生理等方面最原始b几乎到处都有分布,主要是生长在水中, 其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叫海藻,如海带。

有的生活在谈水,叫做谈水藻,如水绵。

藻类植物的家族——藻类植物分类:a藻类不是一个自然的分类类群。

现已知藻类共有三万多种。

b根据藻类植物的藻体形态、细胞核的构造和细胞壁的成分、载色体(chromatophore)的结构及所含色素的种类、贮藏营养物质的类别、鞭毛的有无、数目、着生位置和类型、生殖方式及生活史类型等可分为十个不同的门。

藻类植物的分类:蓝藻门Cyanophyta (原核生物)金藻门Chrysophyta (部分属原生生物)黄藻门Xanthophyta (部分属原生生物)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部分属原生生物)甲藻门Pyrrophuta (部分属原生生物)裸藻门phaeophyta (部分属原生生物)红藻门Rhodophyta 绿藻门Chlorophyta轮藻门Charaophyta 褐藻门Phaeophyta(一) 蓝藻门1、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质,外层是果胶质组成的胶质鞘。

原生质体分化为中心质和周质两部分。

♦中心质位于细胞中央,其中含有核质,具有细胞核的功能,但无核膜和核仁的结构,即没有真正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蓝藻和细菌)♦周质含有叶绿素a、藻蓝素、藻红素及一些黄色色素,没有载色体。

♦光合作用产物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分散于周质中。

2、蓝藻植物体单细胞、群体或丝状体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含有异形胞(heterocyst)3、蓝藻的生殖细胞直接分裂丝状类型形成藻殖段(homogonium)以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外生、内生或厚壁孢子(akinete)4、蓝藻的分布很广,主要是生活在淡水中,海水中也有。

5藻类

5藻类

二 代表植物
紫菜属(Porphyra) 甘紫菜(P. tenera Kjellm.)
红 藻 ( 紫 菜 ) 生 活 史
第6节 褐藻门 (Phaeophyta)
一 主要特征
多细胞丝(叶、管、囊)状体 “叶片”、柄和固着器 表皮、皮层和髓(喇叭丝) 营养细胞无鞭毛 细胞壁纤维素和藻胶 色素体小盘状或带状,含叶绿素a和c,墨角藻黄素而 显褐色 贮藏物褐藻淀粉、甘露醇等 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海 带 养 殖 场
海带属(Laminaria)
形态结构: • 固着器 • 带柄 • 带片
– 表皮 –皮层 –髓部:喇叭丝
生长方式:居间生长
褐藻(海带)生活史
其它代表植物
鹿角藻 裙带菜 马尾藻
鹿角菜属(Pelvetia)
褐藻门其它代表种类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褐藻门其它代表种类
皮果藻属 Dermocarpa
内生孢子
厚壁孢子
筒孢藻属Cylindrospermum
藻殖段 颤 藻
内生孢子
管胞藻属
蓝藻的经济价值和代表种类
• 食用:地木耳(地软、地达菜)Nostoc
commune Vauch.
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 et Flah.
• 固氮:约150种能固氮,中国约30种,使稻增
定型群体
Pediastrum
盘星藻属
马尾藻属(sargassum)
褐藻门其它代表种类
网地藻属 dictyota 黑顶藻属 Sphacelaria
第 7 节 真核藻类的演化
• 真核藻类是指没有根、茎、叶分化,能进行光合 作用的低等自养真核植物 • 大约出现于15亿~14亿年前 • 包括:裸藻、硅藻、绿藻、轮藻、红藻、褐藻及 金藻、黄藻、隐藻门。

植物学课件——藻类植物(Algae)PPT

植物学课件——藻类植物(Algae)PPT
特点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形态各异,生殖方式多样 。
藻类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藻类植物分为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等。
分布
藻类植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土壤、岩石和空气中,其中海洋是藻类植物 分布最为广泛的领域。
藻类植物的重要性
生态
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通过吸收太阳光能 促进水体循环。
污水中的藻类
湖泊、河流中的藻类也会因为污染而发生变化,一些耐污的藻类会大量繁殖,形 成“水华”,影响水质,甚至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海洋中的藻类植物
浮游藻类
海洋中的藻类植物多为浮游藻类,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海洋 生物提供生存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06
研究藻类植物的意义和应用
藻类植物的研究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藻类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研究生物进化和 系统发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生态环境的调节者
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如光合作用、营养 物质的循环和大气环境的调节等。
人类生产生活的支持
藻类植物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服务,如食品、饲料 、药物、工业原料等。
04
藻类植物的生理特性
藻类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原理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藻类光合作用的过程
藻类通过叶绿素和藻蓝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藻类的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
藻类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 放能量。
无氧呼吸

第五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五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3、与人类的关系:

苔藓植物可形成燃料
有些沼泽地带生长的苔藓植物,遗体 一年年的堆积后形成泥炭。在我国西部 和东北的一些地区,泥炭是重要的燃料 资源。
卷柏
铁线蕨
鳞毛蕨
肾蕨
贯 众
三、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 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特点:



比苔藓高大得 多,叶常呈羽状, 茎大多长在地下。 有根、茎、叶的分 化,具有专门的输 导组织。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具有根、茎、叶,体内有 输导组织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 分化 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 输导组织
2、如果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 壁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 些绿膜可能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 种现象? 养鱼缸长期不换水,鱼的排泄物 和粪便使得鱼缸中养料增加,藻类植 物得以大量繁殖,因此养鱼缸中的水 会逐渐变绿。贴在鱼缸壁上的藻类植 物会形成绿膜。
一般都很矮小, 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 的分化,但是茎中没 有导管(即无输导组 织),叶中也没有叶 假 根 脉,根非常简单,称 为假根。
叶 茎
3、与人类的关系:
苔藓植物可做监测空气 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
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 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 侵入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所以,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很难见到 苔藓植物。
2、这些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吗?
3、藻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 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
思考:
这些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 少数种类生活在潮湿的地表。
2、形态特点:
没有根、茎、 叶的分化
藻类植物的整 个身体都浸没在水 中,全身都能从环 境中吸收水分和无 机盐,都能进行光 合作用,没有专门 的吸收养料植物。俄国著 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是窃取 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 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 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你能 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吗?

藻类植物教案课程

藻类植物教案课程

藻类植物教案课程第一章:藻类植物概述1.1 藻类植物的定义与分类1.2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3 藻类植物的生态意义第二章:藻类植物的生长与繁殖2.1 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2.2 藻类植物的生长过程2.3 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第三章:常见藻类植物举例3.1 绿藻门:小球藻、衣藻3.2 红藻门:紫菜、裙带菜3.3 褐藻门:海带、裙带菜第四章: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1 藻类植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4.2 藻类植物在氧循环中的作用4.3 藻类植物与生物多样性第五章:藻类植物的应用5.1 藻类植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5.2 藻类植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5.3 藻类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六章:藻类植物的生态环境6.1 海洋藻类的生态环境6.2 淡水藻类的生态环境6.3 藻类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第七章:藻类植物的生理特性7.1 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7.2 藻类植物的呼吸作用7.3 藻类植物的物质代谢第八章:藻类植物的遗传与进化8.1 藻类植物的遗传特性8.2 藻类植物的进化历程8.3 藻类植物的遗传育种第九章: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9.1 藻类植物在食品中的应用9.2 藻类植物在药物中的应用9.3 藻类植物在美容护肤中的应用第十章:藻类植物的保护与利用10.1 藻类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0.2 藻类植物在生物能源中的应用10.3 藻类植物在生物饲料中的应用第十一章:海洋藻类资源与环境监测11.1 海洋藻类的分布与资源量11.2 海洋藻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11.3 海洋藻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第十二章:淡水藻类生态与水质评价12.1 淡水藻类的生态作用与影响因素12.2 淡水藻类在水体富营养化中的作用12.3 淡水藻类水质评价的方法与应用第十三章:藻类植物的生物技术与工程应用13.1 藻类植物的遗传转化技术13.2 藻类植物的细胞培养与工程化13.3 藻类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第十四章:藻类植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14.1 藻类植物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14.2 藻类植物在植物生长调节中的作用14.3 藻类植物在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十五章:藻类植物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藻类植物在生物能源领域的展望15.2 藻类植物在生物制药领域的潜力15.3 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修复中的未来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藻类植物展开,内容涵盖了藻类植物的基本概念、生长繁殖、生态环境、生理特性、遗传进化、人类生活关系、保护与利用等多个方面。

药用植物学藻类植物

药用植物学藻类植物
营养物质循环
藻类植物参与了营养物质的循环,如氮、磷等元 素的循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环境指示生物
藻类植物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可以作为环 境指示生物,反映水体或土壤的环境质量。
藻类植物的生态保护与利用
生态保护
为了保护藻类植物及其生态系统,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如控制污水排放、保护水体环境等。
细胞分裂和生长
细胞分裂和生长是藻类植物进行繁殖和生长的基础,通过 细胞分裂可产生新的细胞,而通过细胞生长可使细胞体积 增大,从而促进藻类植物的生长。
03
CATALOGUE
藻类植物的药用价值
藻类植物的药用成分
多糖类
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脂类
具有降血脂、抗血栓等作用。
蛋白质类
具有抗炎、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
繁殖
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其中无性繁殖是藻类植物 的主要繁殖方式。
02
CATALOGUE
藻类植物的生物化学
藻类植物的生物化学组成
蛋白质
藻类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其生物化学组成包括多种氨基 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赖
氨酸等。
碳水化合物
藻类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 多糖、淀粉和纤维素等,这些化合 物是藻类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注重实践和应用
藻类植物的研究不仅需要理论探索,还需要 注重实践和应用。研究成果应该能够为环境 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实际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矿物质
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等,具有补钙 、补磷的作用。
藻类植物的药理作用
01
02
03
抗肿瘤作用

植物学ppt课件藻类植物(Algae)

植物学ppt课件藻类植物(Algae)

藻类植物在极端环境下也能生 存繁衍,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05 藻类植物的利用 与价值
食品与饲料
人类食品
某些藻类,如螺旋藻和紫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被 广泛用作人类食品。
饲料添加剂
藻类可作为鱼、虾、贝类等水产养殖的优质饲料,也可用作畜禽 饲料的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
藻类提取物可用于制作营养强化剂,添加到食品中以提高其营养 价值。
生理生态学研究
藻类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不断深入,揭示了藻 类植物在不同生境中的适应机制和生态功能。
3
藻类生物技术应用
藻类植物在生物能源、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领 域的应用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重 要成果。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研究藻类植物的进化机制
随着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将进一步揭示藻类植物的进化历程和机制。
进化历程与趋势
原始藻类
最早的藻类植物出现在古 生代,是一些原始的单细 胞藻类,如蓝藻等。
多细胞藻类的出现
随着进化的推进,多细胞 藻类开始出现,如绿藻、 红藻等。
适应性与辐射进化
藻类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逐 渐适应了各种生境,并发 生了辐射进化,形成了形 态各异的藻类群体。
与其他植物类群的关系
与菌类植物的关系
某些藻类植物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具有吸附作用,可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
藻类植物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形成食物链的基础,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藻类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为水域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 的物种多样性。
藻类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 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维 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初级生产力与碳循环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概念。

激发学生对水生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定义和特点。

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引入问题:什么是藻类植物?它们生长在哪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讨论。

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第二章: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细胞结构。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3 教学方法:展示藻类植物的图片和实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

教师总结并解释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第三章: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3.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

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3.3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其对光照、温度等条件的需求。

教师讲解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展示图片和实物样本。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藻类植物的繁殖特点。

第四章: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

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4.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

第五章:藻类植物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5.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藻类植物在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相关产品实物和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

二、绿藻门
• 是藻类中最大的一门。 • 和高等植物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有相同的光合作用色素(含叶绿素a和b、和 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贮藏营养物质为淀粉
• 多数学者认为高等植物的祖先是绿藻。 • 绿藻门在植物界的系统发育中,居于主干 地位。
• 绿藻的分布 绿藻约有350属6700种。多分布于淡水中 (约占90%)。 常见的绿藻 水绵 Spirogyra nitida (Dillow) Link. 植物体是由一列细胞 构成的不分枝的丝状 体,能治疮及烫伤。
蓝藻→蓝藻淀粉、蛋白质粒。 绿藻→淀粉、脂肪。 褐藻→褐藻淀粉、甘露醇。
红藻→红藻淀粉。
藻类是自养的原植体植物。
(二)藻体的繁殖
营养繁殖:母体一部分 → 新个体
无性生殖:1孢子(不结合) → 1新个体 有性生殖:两配子 → 合子 → 新个体
生殖器官是单C,合子发育时要离 开母体,不经过胚的阶段,所以是无 胚植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贮藏物质 细胞壁 成分 繁殖方式 生境
外层为琼胶、海萝胶 外层为果胶质, 所形成的胶质层、内 内层为纤维素 层为纤维素 营养繁殖,无性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生殖,有性生殖 多生淡水中 多生海水中
一、蓝藻门
• 是地球上最原始、最古老 的一群植物,在它们的细 胞构造上无真正的细胞核 以及质体的分化,因此它 们是原核生物,在系统进 化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二节 藻类植物的分类
• 分门情况 一般分为八个门:蓝藻门、裸藻门、 轮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绿藻门、红藻门、 褐藻门
几种藻类的比较

藻体 形态构造


绿





藻类

藻类

内生孢子:孢子母细胞的原生质体多次分裂而形成许多小型孢子,称为内生孢子 外生孢子:孢子母细胞 原生质体远轴端,发生一连串的横分裂作用所形成的。 外生孢子是内生孢子的一种特殊类型。 厚壁孢子:细胞体积的增大,以及细胞内食物的贮藏,细胞壁加厚并分化为外孢 壁层和内孢壁层,叫厚厚壁(垣)孢子,厚壁孢子型的休眠孢子,是藻类越 过不适宜环境的一种适应。厚壁孢子能长久地保持其生活力
螺旋藻
藻类植物主要类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蓝藻门 裸藻门 绿藻门 甲藻门 金藻门 黄藻门 硅藻门 红藻门 褐藻门
第一节 蓝藻植物门(Cyanophyta)
一、蓝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Blue-green Algae 1.细胞结构:
原生质体分周质和中心质(相当于 核的位置, 无核膜和核核仁) 无定型细胞核 (原核) 无质体 色素分布区域:周质 细胞壁成分:粘质缩氨酸 (粘肽,壁外常有胶质鞘包围) 色素成分:藻蓝素、叶绿素a、藻红素和叶黄素等。 胶质鞘:在细胞壁的外面,由果胶酸和粘多糖组成 储藏成分(光合产物 ):蓝藻淀粉(cyanophycean starch)和蓝藻颗粒体( cyanophycin)(蓝藻)
6. 刚毛藻属(Cladophora) a.分枝丝状体 b.载色体网状 c.具同形或异形世代交替
7.水绵属(Spirogyra) a.不分枝丝状体类型 b.带状螺旋形载色体 c.只具核相交替,不具世代交替 d.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梯形、侧面和端壁接合)
水绵生活史
侧面接合生殖
梯形接合生殖
同一条丝状体的两个细胞间的横壁上开一小孔,发生 接合 (端壁接合) 同一条丝状体的两个相邻细胞间形成同一条丝状体的 两个相邻细胞间形成结合管合管 (侧面接合) 两条丝状体的相对一侧形成接合管 (梯形接合)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
担子菌中有大量可供药食两用的种类
菌盖 菌褶 菌环 菌柄
内菌幕
伞菌子实体
菌盖
菌环 菌褶
菌柄
伞 菌 生 活 史
主要药用植物: 茯苓 Poria cocos (Fries) Wolf. 多孔菌科,寄生于赤松、马尾松等植物的腐
朽根部,菌核膨大,球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 一,表面粗糙,呈瘤状皱缩,淡灰色或黑褐色, 内部粉质,坚硬,白色或稍带红色,由无数菌丝 组成。
子实体入药,滋补强壮
马勃
脱皮马勃 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 外包被薄,成熟时成碎片状剥落,孢体浅
烟色,有不育柄 。
大马勃 Calvatia gigantea (Bastsch ex Pers) Lloyd. 外包被膜状,成熟后成块状脱落,孢 体青褐色,几无不育柄 。
紫色马勃 Calvatia lilacina (Mont. et Berk.) Lloyd. 外包被薄而平滑,成熟后片状破裂, 孢体紫褐色,有长圆柱状不育柄 。
4.繁殖方式有无性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孢子囊 产生 孢子 萌发 新个体 无性生殖
配子囊产生 雄配子 产生 合子 萌发 新个体 雌配子
有性生殖
二、主要药用植物:
1.葛仙米 Nostoc commune Vauch. 蓝藻门念珠藻科。藻体为片状或团块状的胶质
体,遇水膨胀。
胶质鞘
异型胞 厚垣孢子 营养细胞 厚垣孢子萌发
酵母菌是以形成子囊(ascus)和子囊孢子 (ascospore)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的。它 们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性别不同的细胞各 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 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再通过 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 核,每一子核与其附近的原生质一起,在 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后,就形成了一个 子囊孢子,而原有营养细胞就成了子囊。

5.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5.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五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学习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师:1.多媒体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

学生观看视频,感知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引言]同学们,自然界中已发现的植物有50余万种,对于生活中的这些植物,很多同学见过却并认识是什么植物,这节课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几种绿色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1.藻类植物师:“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多么美的意境啊。

春天来了。

江水和湖水都泛起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呢?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于上述的现象?生:我家的鱼缸如果长时间不换水就会长出绿色的毛茸茸的东西。

这些东西也是藻类吗?师:对。

完全正确。

看来这位同学平常观察的非常认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藻类植物

了解藻类植物最基本的特征; 藻类植物的分门依据。
第一节 藻类植物概述

自养: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独立生活 原植体植物:无根、茎、叶分化 生殖器官简单:物的分布和生态习性 1. 淡水生境 2. 陆生和亚气生 3. 海洋生境(海藻) 4. 特殊生境 ①温泉藻类 ②冰雪藻类 衣藻、硅藻 ③植物体内生 鱼腥藻生于满江红中 ④附于动物体表 绿毛龟 ⑤在动物体内共生 绿草履虫 ⑥共生: 地衣中 ⑦寄生: 山茶上的头孢藻 ●演化地位:古老,原核藻类出现于35-33亿年前
“藻类植物”考察线索

形态构造:
植物体形态 细胞核构造、细胞壁成分 载色体结构与色素种类 贮藏物类别 鞭毛的有无、着生位置、类型 生殖方式与生活史 分布及代表类群 演化地位


第二节 蓝藻门

一、蓝藻门的一般特征 (一)形态结构 (二)繁殖 (三)分布
(一)形态结构
9. 淀粉粒;10.核仁;11. 线粒体;12. 高尔基体;13. 载色体


约2000种,主要的海洋浮游藻类,若过 量繁殖(如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等) ,使水色变红,形成赤潮, 水中含氧量急剧下降,并产生大量有毒 物质甲藻毒素 ,造成鱼虾贝类大量死亡。

7.保留名。历史上惯用已久的名称予以保留。 8.名称的废弃。不符合法规所发表的名称应予 废弃。 9.杂种的命名。杂种用父本和母本种加词之间 加“×”表示,也可另取一名用“×”分开。 10. 种下分类单位的命名采用“三名法”命名。 如: 亚种:种名+ ssp. +亚种名+命名人之名; 变种:种名+ var. +变种名+命名人之名; 变型:种名+ f. +变型名+命名人之名。
种下分类单位




亚种(Subspecies,ssp.)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区, 是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殖上发生隔离初期所形成的群体,故 亦称“地理亚种”。如稻的籼稻和梗稻即为不同的亚种。 变种(Varietas,var.) 它与原种(原变种)的区别仅有1~2 个形态和生理性状的差异,无地理分布的区别;在系统进化 理论上认为,变种是同物种不同基因型的表现。如锐齿槲栎 是槲栎的变种。 变型(Forma,f.) 为个别形态性状变异比较小的类型,通 常只有1个性状的差异。变型常见于栽培植物,如碧桃为桃 的变型,花重瓣。 品种 (Cultivar,CV.) 不是分类学的分类单位。是人类在 生产实践中,经过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生物学特性和 经济性状差异的栽培变种或变型。如植株高矮、花或果实大 小、成熟迟早及果实品质差异等。如苹果的红香蕉、国光、 红富士等品种。
三、甲藻门在植物界的地位 1、原来被列为原生动物门,发现丝状 体后列入植物界。 2、色素与硅藻相似,产物与形态不同。 3、甲藻的构造与其它藻类有区别,是 一群自然的植物类群。

(五)金藻门 (自学)



特 征 约6000种,多产于淡水中;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或 分枝丝状体;载色体含叶绿素a、叶绿素c、胡萝卜素 和叶黄素,多呈金黄色或金褐色;同化产物为金藻多 糖和油类。 代表植物 黄群藻属(Synura):群体,能运动,无细胞壁 锥囊藻属(Dinobryon):单细胞或树状群体,可行同 配生殖 金枝藻属(Phaethamnion):分枝丝状体,生殖时产 生游动孢子
几个概念




低等植物(lower plant):没有根、茎、叶分 化;生殖器官单细胞;合子发育不形成胚,直 接萌发成新的植物体;一般生活于水中或潮湿 的地方。 高等植物(higher plant):有根、茎、叶分化; 生殖器官由多细胞组成;合子先形成胚,由胚 发育成植物体;一般为陆生。 孢子植物(spore plant):植物体产生孢子, 以孢子进行大量繁殖的植物。 种子植物(seed plant):植物体产生种子,并 以种子进行大量繁殖的植物。
3、念珠藻属
Nostoc
异形胞
植物体为念 珠状丝状体,外 有公共的胶质鞘 包被而成片状。
地木耳、发菜
4、鱼腥藻属
Anabaena
植物体为念 珠状丝状体, 但无胶质鞘。
参与形成水 华;与红浮萍 共生,能固氮 ,可作生物绿 肥。
5、螺旋藻属 Spiralina



植物体为一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无鞘,呈螺 旋弯曲。 极大螺旋藻 S. maxima Setch. et Gardn. 钝顶螺旋藻 S. Platensis (Nordst.) Geitl. 蛋白质含量达干重的56%,含多种重要氨 基酸(天冬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等),还有 可吸收性的铁、维生素B12、β—胡萝卜素、 γ—亚麻酸等,还提取出具消炎、抗肿瘤成分。 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21世纪人类最 理想的保健食品”。
第三节 裸藻门 (眼虫藻门)
一、一般特征
形态结构: 大多数无细胞壁,具 1-3条鞭毛(茸鞭型) 外层:原生质膜 内层:周质体 基本结构:胞口、胞 咽、储蓄泡、伸缩泡、 眼点 中核




叶绿体和光合色素:载色体,叶绿素a、b 和β -胡萝卜素,三种叶黄素。 贮存养分:裸藻淀粉 繁殖方式:细胞纵裂(胞囊)。 分布:约1000种,主要分布于淡水中,是 水质污染的指示植物,形成水华。
(1)中央质: 原核(拟核) 周质:无载色体,只有光合片层单 个分布 (2)色素:叶绿素a,藻蓝素或藻红 素(合称藻胆素)、黄色色素 (3) 光合产物:蓝藻淀粉,蓝藻颗 粒体 (4)气泡:浮游 (5) 细胞壁:粘肽成分,壁外常有 胶质鞘包围 (6)形态: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异形胞)
(二)繁殖: (1)营养繁殖: 单细胞和群体:细胞直接分裂 丝状体:藻殖段(细胞的死亡、异形胞或 双凹形分离盘、机械作用) (2)无性繁殖: 不良环境:厚壁孢子 一般:内生孢子、外生孢子 (三)分布: 淡水分布为主; 常形成水华(water bloom); 部分与真菌形成地衣。
二、蓝藻门的代表植物
蓝藻门约有150属,1500种,包括于蓝藻纲中,分为3个目。

1、色球藻属(Chroococcus)
单细胞或群体 胶质鞘
浮游生活于淡水中
繁殖:细胞分裂与群体 破裂
2、颤藻属 Oscillatoria
植物体为一列细 胞组成的丝状体, 能前、后、左、右 摆动。植物以藻殖 段进行繁殖。
蓝藻基因工程

蓝藻基因工程的成就 1、已完成了一种单细胞蓝藻(集胞藻6803)基因组的全序列 分析。 2、已有一批外源基因转入蓝藻成功地表达 ( 1 ) 幼虫毒蛋白基因,用于消灭蚊子幼虫; ( 2 ) 解氨酶基因,用于分解杀虫剂六氯化苯,消除农药造 成的环境污染; ( 3 )β-羟丁酸聚合酶基因,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 ( 4 ) 超氧物歧化酶基因,用于生物制药; ( 5 )金属硫蛋白基因,用于处理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或处理 工业废水; ( 6 )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用于制备抗癌药物。
(二)植物命名法



1. 采用学名命名的意义 由于国家和地区不同及语言的差异,同一种植物在各地的叫 法往往各不相同,存在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 学名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scientific name) 2. 双名法命名 双名法是林奈(Carolus Linnaeus)在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 志》中创立的物种命名法,即每一种植物的名称,都由2个 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属名 + 种加词)所组成。 一个完整的学名,还应附加上命名人的姓名或姓名的缩写。 即:学名 = 属名 + 种加词 + 命名人 林奈(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 ,瑞典博物学家。 1735年发表了《自然系统》,书中根据雄蕊的数目、特征及 与雌性的关系等,将植物分成24纲。1753年出版了《植物种 志》,将约7700种植物归入1105个属,首次创立并使用了双 名法。被后人称之为“植物分类学之父” 。
第六节 黄藻门(Xanthophyta)

蓝藻基因工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上述两方 面的成果为标志,蓝藻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目前生物学的前沿领 域之一。
三、演化地位:



最原始,最古老的一群植物,出现于35-33 亿年前。 真核藻类中的红藻与蓝藻在色素(藻胆素) 和不产生运动细胞方面相似,但其他特征 相差很远,无亲缘关系 独立的植物类群 蓝藻时代:寒武纪 裂殖植物门 原核生物界
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要点简述

1.植物命名的模式和模式标本。种及以下分类群 的命名必须有模式标本作根据。 2.每一种植物只有1个合法的正确学名。 3.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最后附加命名人之名。 4.学名之有效发表和合格发表。即正式发表的学 名。 5.优先律原则。植物学名采用最早发表的有效名 称。 6.学名之改变。“新组合”的学名要将“基原异 名”的种加词予以保留,原命名人用括号括之。
第四节 甲藻门
一、一般特征
单细胞或球胞形、丝状 体:具有鞭毛 细胞壁:纤维素 两种类型: 纵裂甲藻:细胞壁由左 右两个对称半片组成, 无纵沟和横沟。如原甲 藻属。 横裂甲藻:细胞壁由多 个板片组成,有纵沟和 横沟。如多甲藻属 。
载色体:具3层膜 色素:叶绿素a、c和β -胡萝卜素、多甲藻素 (peridinin)、硅甲藻 素、甲藻素、硅藻黄素。 黄色色素的含量比叶绿 素约多4倍,故呈黄绿色、 橙黄色、褐色。 细胞核:中核或甲藻核 (无纺锤丝、中期板) 同化产物:淀粉和油 图1-8 甲藻细胞亚微显构造模式图 繁殖:细胞分裂为主, 1. 细胞壁;2. 刺丝胞;3. 内质网膜;4. 载色体膜; 有性生殖少见。 5.类囊体3条叠成束;6. 细胞核;7. 染色体;8. 脂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