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
摘要:现代化的电力体系之中,对于变电站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视。
近年来,随着更加富有创造性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电网建设运转效率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智能化水平也有明显提升。
本文基于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化变电站的应用背景出发,针对自动化系统的特征以及技术应用展开论述,并结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一体化
引言:当前,随着智能电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能源产业的最前沿,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我国从2011开始也正式宣布全面推进智能电网的组建。
这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是要能够同时满足多种类型能源的接入要求,而最近几年里,一、二次设备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在技术以及实践经验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有力地推动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
1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意义
智能变电站是一个具有较高综合性的系统级的工作站,涵盖了多项智能技术和设备,该技术的目的就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各项数据信息以及技术特性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后期再通过智能化统计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结论,该工作属于系统化的工作范畴,此外,如果变电站有危险情况出现,变电站将自动执行相应系统,并传递给工作人员,相较于传统的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的目标更加明确,所使用的技术也更加先进,此外,能够对整个系统的进程进行实施的监管,实现变电站工作效率的提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所以,为应对未来能源趋势的变化,我国加强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自动化系统特点
2.1技术来源
所谓的智能变电站,本质上就是将传统的变电站功能与现代化的自动化技术
进行有机融合,这种方式不管是从系统结构方面还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与传
统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通过系统整合,实现系统资源的协同分配,在保
证效率得到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拓展,技术水平更加完善,智能化程
度更高。
2.2技术作用
由于一次设备在整个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是系统能够保持正常运转
的基础,所以不管是哪个电网中,都会将一次设备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予以必要的
保护。
而且,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对于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和保护同样也应该作
为重点关注对象来进行维护,最终实现数据传输的智能化,达到无人值守的目的。
2.3系统功能
下面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对变电站系统自动化的功能进行论述,从本质上来看,变电站工作就是将以此设备的功能以及作用进行充分发挥,按照系统结构特
征差异可以将系统按照两个部分进行划分,第一个部分就是系统功能,主要是决
策功能以及监督控制和通信保护等等,第二个部分是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涵盖
了系统的测量和间隔操作等等,通过对基本功能进行分析能够得出,整个系统中
各个部分的设备自动化水平比较高,均能够满足独立运行的需要,所以,该系统
的功能符合电网正常运作的要求。
3国内智能变电站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3.1技术应用方面
在智能电站推广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问题:
①大量未经充分实践验证的新技术出现,可靠性不高。
②二次设备数量品种增多,存在可靠性以及复杂性问题。
③一次系统设计优化与二次设计模式不够规范。
④设备的研发需要进一步深化,提供技术保障。
⑤电子式互感器和过程层设备可靠性需要强化。
⑥配置检测调试工具缺乏、标准不统一。
⑦高级应用功能实用化程度及预制舱技术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3.2标准制定方面
IEC61850是当前电力建设中网络通信的国际标准,是不同设备之间保持通信
传输的结构基础。
但是由于该标准在成立之初比较就比较复杂,造成不同的设备
生产厂家对标准的解读存在差异;此外由于该标准在对生产的规范性方面要求不高,因此不同厂商之间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到目前为止,
国际仍旧缺乏统一规范的变电站通信建设标准。
而国内相关标准的更新频率比较快,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无法有效落实。
3.3系统设计方面
从设计方面来看,变电站中仍旧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二次设备的集成化缺乏统一原则,设计标准不够规范,现在已经有“单功
能多间隔集成”、“单间隔多功能集成”等多种设计模式,但整合程度比较低。
②户内、户外在变电站的设计方案上存在较大差异,如设备布置方式、户内、户外站二次运维地点不同。
③铺设电缆、光缆过程中的反措和工艺问题。
④预制舱数量、规模、扩建和寿命问题。
⑤设备提前老化、接线修改等不可预见性问题。
⑥配置设计问题,如设计能力不足、工具缺乏、模型受限等。
4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研究
4.1设计架构
现在,智能化变电站中所使用到的一、二此设备均有自身的特定功能,一次设备的应用可以帮助系统一体化程度的建设,二次设备则主要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精准的控制,现在,两项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已经成为电网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未来进行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加完善和规范的机制作为指导,所以,进一步对变电站设计进行完善和优化,对建设要求进行整改,形成科学规范的,具有可实施性的建设标准,本文还进一步展开针对自动化控制设计原则的深入探究,并以逻辑层与物理层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介绍。
4.2设备层一体化实施路线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已经有很多传统的变电站系统进行了升级,使其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扩展,在这个过程中,测控系统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得到完全保留,该技术应用挂柜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整个控制室空间的利用效率,尽可能提升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技术的发展应该在对历史优秀技术进行保留的基础上进行。
4.3设备的调试工作
(1)站控层设备。
针对所需要的显示界面进行必要的整理,同时创建出相应的应用,使之能够对设备进行适应性调整。
(2)网络构建。
针对不同的设备展开通信连接,确保通信功能满足使用要求。
(3)间隔功能调试。
按照设备要求进行参数的调整,使得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能够按照一定形式进行互通,实现设备间的调试,完成系统的构建。
(4)纵向分系统功能调试。
该操作和其他功能调试动作同时进行,通过现场调试,令各项功能能够正常运转。
(5)横向功能联合调试。
模拟现场环境、第三方系统或设备接入,调试工
程项目要求的监控联动、站域防误、故障分析、在线监测、综合数据处理等的站控层一体化功能。
4.4其他应用技术要求
在产品设计环节,需要对现场电磁兼容性(EMC)以及电磁干扰(EMI)和IP 等级等相关技术进行设计和研究,如今,设备的发展方向趋于精细化,小型化,所以,通过控制器实现自动化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应用,也为以后嵌入式设备的功能应用打好了根基,铺好了路。
5总结
随着智能化电网工程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对智能变电站建设的相关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
因此当前还处于初级探索时期,通过对各国发展的进度进行研究能够得出,要想实现技术方面的突破,还需要通过阶段化发展的方式来试试,确保整个建设的推进,保证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文晓,郭燕.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探讨[J].山东工业技
术,2017(03):131.
[2]许媛.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6):170-171.
[3]王琳,权宪军,刘海波,张洪彬.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探讨[J].供用电,2016,33(07):61-65+43.
[4]吕翔.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7):2.
[5]孙一民,裘愉涛,杨庆伟,刘明坤.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及方
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4):70-74.。